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诊断的年龄在26~59岁已生育的子宫肌瘤47例患者,实施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B超检测肿瘤大小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出现血尿,对症处理后好转.瘤体体积治疗前(47.6±24.1)cm3,治疗6个月后为(17.7±13.1)cm3,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超声术中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27例,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6例,射频治疗21例,术中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监控。结果:27例病人术中出现明显声像图改变,通过随访26例病人治疗有效,1例病人术后3 d又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能准确确定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并确定治疗区域。肌瘤回声增强,边界清晰并体积缩小可作为术中监控治疗有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MRI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I成像观察并检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骶骨MRI信号,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影响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HIFU治疗前后行MRI成像检查,观察骶骨MRI信号的变化并在T1WI、T2WI和增强扫描矢状面上测定其信号值.结果:HIFU治疗子宫肌瘤后部分患者骶骨出现异常信号,其MRI T2WI信号强度增高,TIWI信号强度降低.结论:MRI可有效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在较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海扶治疗中心收治的较大子宫肌瘤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5).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进行处理.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水平及并发症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肌瘤体积变化,分析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疼痛等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肤烫伤、直肠损伤和神经异常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2组间腹胀、阴道异常出血和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子宫肌瘤体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2组间肌瘤体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间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可安全、有效减少较大子宫肌瘤体积,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聚焦超声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5.
徐涛  秦秀朵  周雯 《西南军医》2012,14(1):26-27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10年12月诊断为子宫肌瘤、不愿意手术、要求保留子宫、已生育的956例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共有子宫肌瘤1116个,瘤体大小2.5cm×2.0cm×2.0cm-8.5cm×7.5cm×7.5cm。采用HIFUNIT-9000型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治疗机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956例中61例出现并发症,11例皮肤Ⅰ度烫伤,2例浅Ⅱ度烫伤,1例深Ⅱ度烫伤,14例肉眼血尿,28例腰骶部疼痛,4例治疗后持续阴道流血,1例治疗后1年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大出血。无便血、膀胱穿孔、肠道穿孔。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比较安全、有效的,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提高操作技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目的探讨MRI引导的高强度超声聚焦容积(MRHIFU)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中期疗效。方法46例绝经前女性共58个症状性子宫肌瘤前瞻性纳入MR-HIFU治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热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高强度超声聚焦热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影像学变化来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子宫腺肌病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98例临床症状消失,子宫及肿瘤体积缩小2/3以上;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瘤体积缩小1/2以上;2例患者术后病情未好转,出现失血性贫血而行子宫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33%(118/120).1例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尿管保留24 h后可正常排尿;1例患者出现大腿跟部疼痛,1周后自行消失,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骶神经损伤、皮肤烧灼的并发症.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热消融治疗在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发病率高且患者逐渐低龄化.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问世,为子宫肌瘤的治疗开辟的新的途径.HIFU是一种非侵袭性治疗实体肿瘤的方法,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可聚焦性和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吸收特性,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焦于靶区组织,产生高温使局部组织发生凝固坏死.随着其治疗技术日趋成熟,HIFU逐渐被患者和临床医师接受.大量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HIFU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就其临床研究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聚焦超声(又称海扶刀)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技术,已用于妇科良性肿瘤的治疗。我科自2006年底至2008年4月将高强度聚焦超声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虽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近年来在盆腹腔恶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既往研究表明HIFU对离体的人子宫平滑肌瘤有明确杀伤作用,但对在体子宫平滑肌瘤的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的评估尚需进一步考证。本文采用经腹入射大功率、短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对1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治疗,进一步摸索治疗方案,分析探讨其应用的合理性,提高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43例(平均年龄41.4岁)共51个子宫肌瘤,平均大小为(7.1±1.4)em,均进行一次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后即刻MRI增强测量靶肌瘤的体积及其无灌注区的体积,子宫肌瘤无灌注区的完全覆盖靶肌瘤为完全消融.对完全消融的子宫肌瘤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通过MRI进行随访复查肌瘤的体积变化;在术前、3、6个月采用UFS-QOL症状评分方法对患者症状评分,并随访3年观察其症状的变化.同时对这些肌瘤的特征、治疗后不良事件、聚焦超声能量及治疗效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经MRgHIFU治疗后肌瘤平均消融率为84.3%±15.7%(范围33.8%~ 100%),肌瘤部分消融(消融率<90%)、几乎完全消融(消融率为90%~99%)和完全消融的病例分别为23例、10例和10例,平均治疗时间为(2.2±0.8)h(范围1.0 ~ 4.3 h),治疗后均未发生并发症.10例13个完全消融的肌瘤术前MRI均为T2低信号表现而其血供类型不同;超声治疗的能效因子(EEF)为:(3.6±2.1)J/mm3(0.7 ~ 6.8 J/mm3).治疗后3、6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分别为从术前的33.9±7.1下降至16.6±9.0和8.1±3.4(P< 0.01),1年或2年后10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3、6个月和3年肌瘤体积分别缩小39.5%±10.2%、59.1%±9.0%和93.3%±3.1%(P<0.01).治疗后3年随访肌瘤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完全消融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和有效的,MRI T2WI低信号肌瘤可在治疗后取得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12.
田姗  李曾  黄淑娟  李翔  曹霞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36-1038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在腹盆腔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腹盆腔恶性肿瘤进行高能超声聚焦治疗,每月复查随访,观察其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76.9%(20例)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6例进展;随访超声57.7%(15例)患者治疗区域超声回声增强,46.2%(12例)治疗区域内肿块血供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治疗时部分患者具有腰背部酸痛及轻度皮肤灼伤.结论:高能超声聚焦治疗腹盆腔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较小,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盆腹腔肿瘤患者的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容积MR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MR-HIFU)消融对有症状子宫肌瘤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和技术可行性。方法 33例病人的36个子宫肌瘤接受了容积MR-HIFU消融治疗,通过比较非灌注容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共76名妇女患78个子宫黏膜下肌瘤(68个Ⅱ型,10个Ⅰ型)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的消融治疗。治疗前子宫肌瘤的直径为2.4~13.5cm,平均(5.7±2.3)cm。使用420~520W的输出功率对子宫肌瘤进行消融治疗。在随访过程中,采用对比增强MRI和(或)对比增强超声对被消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萎缩情况进行连续观察。使用症状严重程度的问卷评分对症状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人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耐受性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比增强超声检查中,平均无灌注的消融率为(80±12)%。随访期间,消融后的肌瘤明显萎缩,症状明显缓解。没有病人在治疗后出现闭经。在消融治疗后,58%(44/76)的病人出现阴道排出坏死组织,这个现象在2~4个月经周期后消失。4例病人由于残余肌瘤增大而再次接受消融治疗。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是一种治疗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生育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MRI信号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型MR对经HIFU治疗前及术后1周内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行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凝固性坏死及其血供变化,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3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术后病灶信号明显改变者106个,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明显减少。11个子宫肌瘤术前、术后MRI信号改变不明显,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MRI能够观察子宫肌瘤经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和血供改变,是目前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比较MR引导的高强度聚焦超声(MRHIFU)与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平滑肌瘤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51例症状性子宫肌瘤病  相似文献   

17.
正摘要目的评估MRI筛选拟行MR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子宫肌瘤病人时,子宫肌瘤T2信号强度和半定量的MR灌注成像参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该研究得到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且无需知情同意书。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行MRI筛选进行MR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170例女性病人(年龄24~56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4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32例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方案;对照组32例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方案的有效率、临床收益率、不良反应和生存期.结果 两组近期有效率(PR + MR)分别为55.56%和28.57...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宫外孕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宫外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宫外孕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例,甲组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乙组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药物治疗,于治疗后动态观察患者血清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变化,术后每周复查一次,连续观察1月。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为80%,乙组治疗有效率为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宫外孕安全有效,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检查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子宫肌瘤HIFU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不同时期肌瘤在MRI图像中体积大小的改变及瘤组织信号的差异,并对体积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FU治疗后6个月和1个月的肿瘤体积及肿瘤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后6个月肿瘤体积及肿瘤直径也小于治疗后1个月(P<0.05);术后所有患者瘤组织T1WI强化程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MRI可对子宫肌瘤HIFU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