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坏死性凋亡为切入点,探讨肝纤维化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致死性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 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D-GalN/LPS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即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我国及亚太地区慢性肝病患者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研究显示,与发生在无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相比,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抵抗后续急性打击的能力更强.该发现促使临床专家和基础研究者从慢性肝病基础上损伤抵抗这一新的角度出发来探讨ACLF的发病机制.本文就肝纤维化基础上损伤抵抗(模拟ACLF)现象及其细胞与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述评,以期为阐明ACLF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传统对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依赖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活检),并且仍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最为可靠,但这是一项有创性检查,且存在显著的取材误差,另外,只能对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α-硫辛酸(L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5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素)和LA低、高剂量组。自造模之日起,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2.5 ml/kg腹腔注射20%CCl4,每周2次,连续6 w。自造模之日起,LA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300 mg·kg~(-1)·d~(-1))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1.0 g·kg~(-1)·d~(-1)的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20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42 d。末次给药2 h后乙醚麻醉,从眼内眦静脉取血,摘取肝脏,比较各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LA低、高剂量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通过Masson、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到LA低、高剂量组可使炎细胞浸润程度、肝细胞水肿程度及肝脏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 LA可明显减轻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李兵顺,王继,甄彦君,王鑫国,孙彦辉,于洁,王淑琴我们利用人血白蛋白对大鼠造成试验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以探讨其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的确切作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材...  相似文献   

6.
中药抗自由基损伤与抗肝纤维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研究发现 ,各种损伤因子 ,如肝炎病毒、药物及毒物等在损肝过程中 ,均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自由基及由自由基引起的生物膜脂质过氧化 ,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 自由基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子和特殊状态的大分子。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活性氧不仅仅是细胞代谢的有害的副产物 ,还能参与和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内的过氧化氢 (hydrogenperoxide ,H2 O2 )可能介导肿瘤坏死因子 α (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l (inter leukin l,IL l)诱导的c jun氨基末端蛋白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刀豆蛋白A建立昆明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昆明小鼠21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刀豆蛋白A10mg每周1~3次(分别为B、C、D组)、15mg每周1~2次(分别为E、F组)、20mg每周1次(G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法攻击昆明小鼠,分别在第1周、第5周、第12周和第20周处死3只小鼠,留取肝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纤维Masson染色,并行Knodell HAI和Ishak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最后一次留取血清标本,检测血清IL-18、TNF-α和IFN-γ。结果 15mg每周1次,10mg每周2次组实验早期肝脏组织以坏死为主;实验中期(5~12周)坏死减轻,细小纤维条索出现;实验晚期(20周)纤维间隔逐渐增宽。10mg每周1次组实验晚期(20周)纤维条索形成,纤维间隔有增宽趋势。10mg每周3次组和20mg每周1次组全部死亡前,未发现有明显的肝纤维化形成。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半定量计分显示刀豆蛋白A注射次数和注射剂量较大组评分较高(P<0.05)。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显示10mg每周2次组较15mg每周1次,10mg每周1次组高(P<0.05)。各组注射刀豆蛋白A后均出现了IL-18、TNF-α和IFN-γ的升高,并且IL-18和TNF-α表现出相关性(r=0.889,P<0.05)。结论利用刀豆蛋白A建立昆明小鼠的肝纤维化模型,其形成机制与IL-18、TNF-α和IFN-γ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1998~ 2 0 0 0年 6月 ,我们用自拟健肝饮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 4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2例均为本院中医肝病科门诊患者 ,临床诊断按照文献 [1 ]标准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2例 ,男 30例 ,女 1 2例 ;年龄 1 8~ 65岁 ,平均( 35± 1 6)岁 ;病程 1~ 1 2年 ,平均 ( 5 .0± 4.2 )年 ;HBs Ag阳性 40例 ,HBe Ag阳性 2 8例 ,HBV- Ig M阳性 2 0例。临床表现有乏力、纳呆、肝区不适、腹胀、黄疸、脾肿大、鼻或牙龈出血、蜘蛛痣或肝掌等。对照组40例 ,男 2 8例 ,女 1 2例 ;年龄 2 0~ 63岁 ,平均 ( 36…  相似文献   

9.
背景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的基础病理过程,逆转和治疗肝纤维化是防止肝硬化发生的重要治疗手段.毛菊苣,作为传统中药材,已知其保肝作用,本文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进一步探索其发挥作用的有效部位.目的研究毛菊苣提取物:CG-Ⅰ(95%乙醇提取物)、CG-Ⅱ(70%乙醇提取物)、CG-Ⅲ(50%乙醇提取物)、CG-Ⅳ(水提取物)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食用酒精代饮用水,背部皮下注射20%CCl4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CG-Ⅰ组、CG-Ⅱ组、CG-Ⅲ组、CG-Ⅳ组),考察肝脏系数、脾脏系数,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肝组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水平,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的AST、ALT、AKP及LDH水平都显著升高,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CG-Ⅲ组可以降低脾脏系数(P<0.05);药物治疗组均可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的水平(P<0.01);药物治疗组除了CG-Ⅲ组均可以升高小鼠肝组织中GSH-Px的活性水平(P<0.01或P<0.05);药物治疗组CG-Ⅰ和CG-Ⅱ可降低小鼠肝组织中AKP、LDH的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切片,可以看出药物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纤维化,而CG-Ⅰ组和CG-Ⅱ组效果显著.结论维药毛菊苣提取物对小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CG-Ⅰ组和CG-Ⅱ组即95%和70%乙醇提取物组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对小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发现松果腺分泌的褪黑素(Melatonin,MT)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可拮抗四氯化碳(CCl4)等所致的氧化性肝损伤[1,2],但尚无MT防治肝纤维化的报道。本文在建立CCl4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了MT对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以企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 mRNA的表达水平及软肝升白颗粒治疗小鼠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选择100只雄性BABL/C小鼠,80只给予0.03%硫代乙酰胺(TAA)饮用水喂养,20只为正常对照组(E组)。20 w后造模成功,并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20只。A组小鼠给予软肝升白颗粒8 g·kg-1·d-1,B组小鼠给予4 g·kg-1·d-1,C组小鼠给予鳖甲软肝片0.8 g·kg-1·d-1,D组和E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在治疗后4、8 w分别处死小鼠各10只,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粘连蛋白(LN),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HGF及其受体c-Met mRNA的表达量。结果在给予软肝升白颗粒治疗后,治疗组小鼠转氨酶、HA和LN与模型对照组和鳖甲软肝片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组HGF/c-Met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肝升白颗粒治疗小鼠肝硬化模型后,能够降低转氨酶和肝纤维化指标,而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可能与其HGF/C-Met mRNA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肝刺激因子对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肝刺激因子(HSS)对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HSS从初生小牛肝提取,动物模型采用人血清白蛋白(HSA)制备,保护组同时腹腔注射8mgHSS。结果:(1)HSS可使升高的血清转氨酶(ALT)水平、N-乙酶-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下降。(2)光、电镜下见,HSS可以保护肝细胞的受损,使成纤维细胞、I型及Ⅲ型胶原增生程度明显降低。(3)HSS使贮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影响其激活,并且减少了肝内HSA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大量浸润的T细胞。结论:HSS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肖刚  陈壮  黎为能  王勤  廖长秀 《山东医药》2012,52(16):19-20,24,105
目的研究罗汉果甜苷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7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疗程6周。实验结束后,观察罗汉果甜苷对大鼠血清ALT、AST活性,HA、PⅢP、CⅣ含量,肝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观察罗汉果甜苷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罗汉果甜苷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ALT、AST、MDA、CⅣ、PⅢNP含量,升高SOD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抑制肝组织中TGF-β1表达。结论罗汉果甜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在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电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结合血清生化测定,24周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及其表型的改变。结果 造模2d后肝结构未见明显改变,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EC)远侧胞浆窗孔数减少、造模1周SEC失窗孔更明显,肝组织内未见明显变性坏死及纤维间隔形成,造模4周时见肝组织内大片出血坏死,有大量假小叶形成,内皮下出现SEC窗孔减少。SEC失窗孔早于肝细胞发生较为严重的坏死、肝纤维化的形成以及肝窦内皮下基底膜的形成。造模4周HA(ng/ml)和肝羟脯氨酸(ug/g)平均含量分别为231.30±143.80和223.04±37.09,对照组分别为56.50±18.10和61.55±20.85,t值在3.14~8.28,P<0.05。结论 DMN引起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及其表型改变可能是其诱导肝纤维化重要的始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刀豆蛋白A ( Con 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16只)和治疗组(1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按照1.25mg/100g小鼠体重予以尾静脉注射Con A,正常组予注射相应剂量生理盐水,1次/周,共10周。治疗组于造模同时,予血府逐瘀汤药液1ml/100g小鼠体重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则予以等量饮用水,1次/d。10周后,处理各组小鼠,留取血清、肝脾标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Alb); 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ALT和AST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细胞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天狼猩红染色可见大量胶原沉积和假小叶形成;肝组织α-SMA和TGF-β1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ALT、 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炎症和胶原沉积明显改善;α-SMA和TGF-β1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而改善Con 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抗肝纤维化治疗某些新的认识:(1)肝星状细胞(HSC) 的活化过程,细胞因子、多肽、细胞外基质(ECM)等均能致HSC的活化。有报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核心蛋白与HBxAg也有直接激活HSC的作用。Canbay等指出肝细胞的凋亡能诱导HSC的活化,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一个小分子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近年已开始临床试用;还可以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止肝细胞凋亡而达抗肝纤维化治疗目的。凋  相似文献   

17.
脂肪性肝纤维化是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领域研究的重点。研究其发病机制,探索临床治疗药物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动物模型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工具。小鼠模型因其易感性、经济性且基因组与人类高度同源,成为脂肪性肝纤维化应用最广泛的动物模型。综述了目前常用的营养因素诱发、基因敲除或突变以及多因素复合诱导的多种小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的造模方法、模型特点等,旨在为本病基础研究中模型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贾继东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1):725-72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损伤修复过程的共同结果,由于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有炎症、缺血缺氧,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目前认为,细胞外基质(ECM)过多产生和沉积是肝纤维化的核心表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仍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来源。因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菲尼酮对牛血清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被随机分为3组,给予模型组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正常对照组接受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在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5 w后,按200 mg·kg-1·d-1灌胃给药吡菲尼酮,治疗4 w后处死试验动物,留取肝脏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6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吡菲尼酮治疗组肝组织纤维化S3和S4期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胶原纤维间隔缩小,着色变浅;模型组肝组织Smad6相对表达量为(108.2±33.6),显著低于吡菲尼酮治疗组[(329.4±39.2),P0.05]。结论吡菲尼酮可抑制牛血清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与通过上调Smad 6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