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微观分子生物学论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等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血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ET、NO)、血小板活化功能(CD62p、CD63)等指标的检测,并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等分子生物学指标与健康妇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分子生物学等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客观初步论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等方面证实"血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并进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检测,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血液流变学的11项指标均较健康妇女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的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NO、ET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NO、E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另设30例健康妇女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外周血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NO、ET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NO、ET)等微观分子生物学改变并参与其发病,且成为"血瘀"病机的微观病理变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眭承志  周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92-93,173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冠心病患者症状以胸闷、心痛为主,中医学认为此为血脉瘀阻、不通则痛。介入治疗解除冠状动脉狭窄后,多致血管内皮修复延迟、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气短乏力等,中医病机为“虚在气”;血管内膜损伤诱发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级联反应、微血栓形成、斑块碎屑残留等病理改变,此为“留在瘀”。气虚血瘀是介入后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益气活血中药可减少介入后患者心血管事件,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与改善内皮损伤、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相当于中医中的"骨痿",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肾虚、肝虚、脾虚、血瘀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需遵循补肾、健脾、活血调肝的治疗原则。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丰富中医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卫红  殷玉莲  周悦  陈红风 《河北中医》2016,(11):1752-1756
从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2个方面论述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病位在骨,涉及多个脏腑,主要与肝、肾、脾相关。其病因复杂,病机主要以肝肾亏虚、脾虚血瘀为主,根据其病机治疗以补益肝肾、健脾活血为主。本文探讨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及中医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瘀证客观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血瘀证基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血瘀证客观指标的检测亦提高到分子生物学水平。目前 ,对该类指标的检测着重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功能两方面 ,兹将其发展动态综述如下。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现代研究认为血瘀证病理改变基础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脂、免疫损伤、应激等方法,探讨较为切合动脉粥样硬化(AS)病理变化的高脂血症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方法:应用单纯高胆固醇(模型组简称高脂组)、异体血清蛋白加高胆固醇(免疫损伤高脂组)、高胆固醇加异体血清蛋白加肾上腺素(免疫损伤应激高脂组)、单纯肾上腺素(应激组)等不同方法造模,观察不同模型脂质代谢、血小板功能、白细胞活化粘附、白细胞介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高脂组大鼠的脂质代谢、血管活性物质、炎症介质明显升高(P<0.05,P<0.01);应激组大鼠的白细胞活化和血小板活化显著升高(P<0.05,P<0.01);免疫损伤高脂组血管活性、脂质代谢、炎症介质、白细胞活化显著增高(P<0.05,P<0.01);免疫损伤应激高脂组的血小板活化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白细胞活化增强,炎症介质、脂质代谢变化异常,增高显著(P<0.05,P<0.01)。结论:多因素的高脂血症血瘀模型的脂质代谢、白细胞介素、白细胞粘附与活化及血小板活化、聚集、粘附程度都显著升高,为中医药多环节干预 AS 和血瘀证的作用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治法可保护内皮细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要坚持"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要加强对临床常见的血瘀证兼证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健康者TM、TAT水平。结果: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TAT水平较健康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血瘀阻证组TM水平较高与非心血瘀阻证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非心血瘀阻证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与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各组CD62P、LPA、AP水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均表现血小板活化增高,但各证型之间血小板活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回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ACS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病历40例。结果ACS的主要证候是气虚血瘀;治疗方法突出了益气活血的主要治则。结论ACS病机特点属本虚标实。中药益气活和血药物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下调MMP-2、MMP-9的基因表达,抑制纤维斑块内ECM降解,起到稳定纤维斑块作用。这些机制可能是益气活血中药在临床有效性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不同证候类型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其降脂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种冠心病常见证候类型各50例冠心病患者为治疗组,另随机选择了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治疗组用药后各项血脂指标与用药前和对照组用药后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用药前、对照组用药后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1);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治疗组的心绞痛改善疗效和心电图改善疗效优于心阴亏虚证和心气亏虚证组(P<0.05).结论:血脂康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和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心阴亏虚证和心气亏虚证冠心病患者,提示血脂康对冠心病标实证的患者要优于本虚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肾虚血瘀证型膝骨性关节病(OA)的有效性及其对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应用生存质量WHOQOL-BREF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治疗组30例(外敷活血化瘀膏治疗)和对照组30例(外用扶他林乳胶剂治疗)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辅助评价。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应用生存质量WHOQOL-BREF量表评分,治疗组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觉、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膝OA在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存质量评估方面均明显改善,明显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诊治符合入组条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骨密度正常组),观察组(骨质疏松组)。通过对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等资料的收集,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经我科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诊断,判定病例各自分属证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方面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证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气滞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患者所占比重大于脾肾阳虚证及肝肾不足证。结论:患者年龄的增大、绝经年限的增长、体重指数偏低等因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脾肾阳虚证肝肾不足证。在临床中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滋补肾精、温补脾肾阳气、滋补肝肾等中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9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和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明显改善(P〈0.05)。结论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 “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 脾虚失用,后天乏源; 肝郁血虚,枢机不利; 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 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 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