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方法将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经过手术与病理证实,对病例的超生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资料作回顾分析,以判定B超在诊断乳腺癌肿瘤良恶性方面的作用。结果经过B超鉴别诊断,本组病例中确诊为乳腺癌的有13例,经病理证实为12例,误诊为1例,误诊率为7.69%,B超诊断结果为良性肿块的有3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26例,腺腺病4例,乳腺癌2例,乳腺囊性增生5例,良恶性的诊断确诊率为94.6%,乳腺癌的漏诊率为5.4%。结论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应用B超确诊率比较理想,值得在临床诊断乳腺肿瘤的应用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乳房肿块发病规律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分析1095例乳房肿块的发病情况及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情况。结果 :1092例乳房肿块中乳腺纤维瘤276例 ,占25 3 %。其中30岁以下的占37 3 % ,平均发病年龄为28 9岁 ;乳腺增生症538例 ,占49 3 % ,30岁以下的占55 % ,平均发病年龄为36 6岁。乳腺癌156例 ,占总例数的14 5 % ,平均发病年龄为46 2岁 ,其中30岁以下6例 ,占3 8 %。乳腺纤维瘤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 %。乳腺癌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7 %。结论 :乳腺癌术前诊断仍有较大的误诊、漏诊率。易与乳腺增生症、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内乳头状癌混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钼靶乳腺摄影的影像表现,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39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39例乳腺癌患者中,肿块32例,占82.05%;钙化22例,占56.41%;厚皮征9例,占23.08%;大导管相2例,占5.12%;非对称性血管增多8例,占20.51%;漏斗征6例,占15.38%;乳头内陷9例,占23.08%;局限性密度增高1例,占2.56%。结论:钼靶乳腺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之一,临床上应重视乳腺癌的X线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术后病理确诊乳腺癌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经彩超检查符合乳腺癌征象19例,占总病例90.5%,其中乳腺黏液性癌2例,占总病例9.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5例,占总病例71.4%;乳腺髓样癌2例,占总病例9.5%;误诊患者2例,检出率高。结论经彩超诊断乳腺癌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无放射,连续操作性强,彩色超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5.
高雪花 《上海医药》2013,(12):35-3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门诊42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术后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结果:42例门诊超声检查乳腺肿块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变14例,恶性乳腺癌28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6%,89.3%。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伴衰减、微钙化、纵横比>1.0、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20cm/s、阻力指数>0.7是鉴别恶性肿块的超声特征,准确率在57.1%~81.0%。结论:乳腺良、恶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协助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ATL HDI 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50 临床拟诊为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诊断,观察其二维图象表现及血流分布信息,血流显示所占肿块面积比例,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50例患者彩超诊断分别为:乳腺纤维瘤17例,乳腺癌10例,乳腺小叶增生结节15例,乳腺囊肿8例,被诊断的10例乳腺癌及部分纤维瘤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验1例纤维瘤患者病理报告为乳腺癌早期改变外,全部符合彩超诊断,结论: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患者,分析其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病理学证实,120例乳腺肿块中有81例为恶性肿瘤,39例为良性病变,81例乳腺癌中,经超声诊断的有70例,诊断符合率为86.4%。结论乳腺癌超声诊断有利于及早发现较小的早期乳腺癌肿块,是鉴别乳腺肿块性质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电脑近红外光乳腺诊断仪在临床及普查中的应用,探讨红外光谱腺诊断仪图像特点及其优势,方法:应用电脑近红外光乳腺诊断仪,对1962例患者进行乳腺扫描,并将诊断结果与手触诊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手术组织学证实的乳腺病,手触诊与红外光扫描对比,除乳腺纤维瘤诊断阳性率低于手触诊外,乳腺增生诊断率高于手触诊,其余阳性率与手触诊相同,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能及时发现及诊断,结论:红外光扫描诊断准确性高,对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并为乳腺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咏梅 《黑龙江医药》2014,(6):1415-141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在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对来我院检查的,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良性肿块36例,恶性肿块19例,其中有4例乳腺纤维瘤误诊为恶性肿瘤,3例乳腺癌误诊为纤维瘤,误诊率12.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全面分析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率,但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吕凤 《医药世界》2010,(11):1469-1469,1474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特征在乳腺占位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00例乳腺占位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界、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侧壁声影、微小钙化灶及有无腋窝肿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着重观察乳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数量、分布、有无穿支血流、峰值速度、阻力指数。结果本组乳腺占位中,超声诊断增生结节49例,纤维腺瘤92例,乳腺癌59例,良性占70.5%,恶性占29.5%,术后病理结果良性符合率达100%,恶性符合率达93.3%。结论高频二维超声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表现对乳腺良占位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腺肿块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经FNA检查且有病理组织学诊断的乳腺肿块病例。结果 FNA对乳腺癌的诊断阳性率较高,为82.4%,假阳性率为8.8%,诊断敏感性为91.2%,良性肿块的诊断特异性为97.5%。结论 FNA检查技术易于掌握,要求条件不高,有较高的准确性,应作为乳腺肿块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程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173-3174
目的 探讨卵巢癌诊断中糖蛋白(CA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的价值. 方法 采集252例患者的血清,其中卵巢癌84例,卵巢良性肿瘤84例,正常对照84例,用ELISA方法检测CA125及DD,采用生化比色法检测TSGF. 结果 卵巢癌组患者血清CA125、TSGF、DD水平显著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125、TSGF、DD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4.05%、90.48%、92.26%,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均P<0.05). 结论 血清CA125、TSGF、DD单项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卵巢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上皮标记物P 63、高分子细胞角蛋白34βE 1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组织化学法(LSAB)检测肌上皮标记物P 63、高分子细胞角蛋白34βE 1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5例乳腺肿瘤性增生病变、10例导管内癌及原位乳头状癌,26例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在45例肿瘤性增生病变、10例导管内癌及原位乳头状癌中,肌上皮表达均为阳性,26例浸润性癌,肌上皮均为阴性。34βE 12的表达率及其强度在良性病变与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良性病变与癌组之间,PC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 63、34βE 12可作为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良性病变的标记物,而PCNA阳性表达,反应细胞增殖活性高,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5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TS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但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率为84.0%(42/50),在乳腺良性肿瘤中高表达率为30.0%(6/20).TSGF与病理类型无关,但与临床分期相关,晚期乳腺癌患者明显高于早期患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率为80.0%(40/50),乳腺良性肿瘤中表达率为25.0%(5/20).两种因子联合检测其检出率更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VEGF 、TSGF在诊断乳腺癌疾病及在乳腺良恶性鉴别中具有临床意义,恶性肿瘤中其两种因子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且特异性优于其他因子.  相似文献   

15.
p63蛋白在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星辉  余卫东  周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41-3342
目的:探讨p63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石蜡包埋标本50例(纤维腺瘤,纤维囊性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63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几乎所有的腺体外周都见完整的p63阳性的肌上皮围绕;在导管内癌中,部分导管外围可见完整的p63阳性的肌上皮围绕(24%),部分导管外周p63阳性的肌上皮细胞则呈间断性分布(62%),甚至无肌上皮细胞(14%);在浸润性癌的癌细胞巢外周未见p63阳性的肌上皮细胞。结论:p63作为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有助于在疑难的乳腺病变中正确识别肌上皮细胞,鉴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TGF-β1与u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38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阴性对照组)中TGF-β1及uP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38例乳腺癌中TGF-β1及uPA蛋白的总阳性率分别为53.2%、56.4%TGF-β1蛋白和uPA蛋白在乳腺良性病、乳腺导管内癌(0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Ⅰ/Ⅱ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4、32.0%/36.0%、46.7%/53.3%、82.9%/82.9%,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GF-β1与uP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呈正相关(r=0.842,P〈0.01)。结论TGF-β1、uPA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且在乳腺癌中期别越晚表达越高,表明二者可能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有关,有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实验指标;TGF-β1和u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二者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粗针穿刺病理活检对于乳腺肿块术前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4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行穿刺组织病理活检的乳腺肿块的资料,对其穿刺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对比,从而评估穿刺组织病理活检在乳腺肿块病例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64例患者中良性病变33例(51.6%),其中包括炎症疾病6例(9.4%),纤维腺瘤25例(32.8%),良性叶状肿瘤2例(3.1%);恶性肿瘤28例(43.8%),包括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7例(42.2%),淋巴瘤1例(1.6%)。本组病例阳性率为95.4%,准确率为98.4%。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具有方便、创伤小、有较高的阳性率及准确率,在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断方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理诊断在女性乳腺肿块的近红外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菏泽市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4例乳腺肿块患者采取近红外检查的常规检查,所有的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进行病理诊断的检查分析。结果通过检查分析,其中病理诊断良性肿瘤患者54例,而恶性肿瘤患者10例,在近红外的检查中,良性肿瘤诊断的符合率为96.3%,而误诊率为3.7%;恶性肿瘤诊断的符合率为90.0%,而误诊率为10.0%。结论通过本研究数据的显示,早期的乳腺肿块病理诊断能够有效的提高近红外线检查的准确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头溢液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绝经后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肿瘤性乳头溢液123例中乳管内乳头状瘤78例,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21例。乳管扩张症12例,乳管慢性炎症29例。乳头溢液脱落细胞检查诊断乳腺癌的阳性率57%;选择性乳管造影检查对乳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3.4%,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85.7%;乳管镜检查对乳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97%,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92.3%。良性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69例,乳腺区段切除治疗41例;乳腺癌应用保乳手术治疗4例,根治手术治疗17例。结论绝经后乳头溢液患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发生率较高。选择性乳管造影和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