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MT)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EMT众多调节因子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是最主要的诱导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是两种重要的负调控因子。对EMT的调控涉及多条细胞信号通路,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信号通路最为重要。该文就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EMT的病理意义、分子机制及防治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LeftyA蛋白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纤维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基因转染及药物筛选构建LeftyA蛋白稳定表达HK-2细胞系;TGF-β1(10ng/ml)刺激此细胞系,于0、6、12、24、48h通过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p-Smad2/3的表达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24 h后HK-2细胞内E-eadherin、α-SMA蛋白的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而当TGF-β1浓度达到10ng/ml时,α-SMA蛋白合成达到平台期(P>0.01),因此本实验中以10ng/ml的TGF-β1作为刺激剂量;TGF-β1(10 ng/ml)刺激HK-2细胞6 h可引起E-cadherin表达下降(P<0.01),刺激24 h后可诱导其合成表达α-SMA(P<0.05),同时细胞内ColⅠ基因转录增加(P<0.01);正常HK-2细胞内没有p-Smad2/3的表达,TGF-β1(10 ng/ml)刺激30min即可诱导其激活表达,并在1 h时迅速达到高峰,其后开始下降;高表达LeftyA蛋白能够减轻TGF-β1所致上皮细胞转分化(EMT)及纤维化的程度,降低p-Smad2/3的表达高峰,并抑制CTGF的表达(P<0.01).结论 LeftyA蛋白能够通过抑制TGF-β1所致Smad2/3磷酸化及CTGF表达发挥抗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损伤指肾小管受到缺氧、中毒、细胞/炎性反应因子、血浆蛋白或葡萄糖等因素作用后,RTEC活化、增生,小管扩张,管型形成,最终导致小管萎缩、凋亡和(或)纤维化。RTEC损伤尤其是小管萎缩引起肾间质纤维化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和共同病理过程。损伤后RTEC运动、迁移、分泌功能显著增强,正常小管间质结构破坏,同时产生大量化学趋化因子、致炎因子、促纤维形成因子和基质蛋白。这些病理变化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全过程,在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不同时期仅侧重点不同而已,最终结果是改变正常小管间质结构,诱导和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所有慢性肾脏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RIF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RIF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抑制或逆转肾小管EMT有助于延缓RIF的发生及发展.该文主要对肾小管EMT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30只,以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20g/L淀粉溶液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12、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Cr、BUN、24h尿蛋白定量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SM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相点大鼠尿蛋白、尿NAG、血Cr、BUN均升高(Pa〈0.01);7周时模型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随病程进展,肾小管间质损害逐渐加重;肾脏α-SMA表达明显增多。结论α-SMA表达增多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6.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在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内皮细胞不仅参与调节血管运动,维持自身稳定和触发炎性反应,且在肾脏生长发育、功能成熟和结构重塑等多个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在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CPKD)中,PTC不仅是损伤的靶组织之一,也是这一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本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CPKD时PTC血流、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在CPKD的治疗中针对PTC改变可能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Tubulo-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一些调节因子的作用下转化为间质细胞,引起组织的病理改变.EMT在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EMT在RIF中的发生、发展机制,对肾纤维化的治疗有着非凡意义.miRNA作为一种与基因转录调控有关的重要小分子RNA,与EMT相关基因表达之间关系密切,在EMT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成为EMT的研究热点.该文就EMT现象及相关调节因子尤其是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小荣  沈颖  伏立兵  刘小梅  孟群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2):776-779,793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细胞的表型转化在小儿。肾小球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123例患儿。肾穿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型蛋白(Vimentin,Vim)及Ⅳ型胶原(ColⅣ)的表达。对44例伴有小管间质损害的患儿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检测。结果 123例中:①肾小管间质无损害者占23.6%,轻度损害者占46.3%,中度损害者占22.8%,重度损害者占7.3%。②肾小管间质有损害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出现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及α-SMA的表达。③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加重,α-SMA的表达增加,重度损害者。肾间质内出现大量α-SMA阳性细胞,并伴有Ⅳ型胶原(ColⅣ)的聚积增多;α-SMA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程度、球性硬化及Scr呈正相关。④PCNA在轻度、中度损害。肾小管间质病变时表达增加,在重度损害时表达减弱。轻度、中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时,PCNA的表达与α-SMA的表达、肾小管间质损害及球性硬化呈正相关,与肌肝清除率呈负相关。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时,PCNA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尿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肾小球疾病发展,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发生向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表型转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肾小管间质损害越重,患儿的病情也越重。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目前对其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了解其最新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对延缓疾病进展和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炎症因子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因子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炎症因子对纤维化的不同影响,可以将其分为致纤维化因子和抗纤维化因子,其中主要的致纤维化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Ⅱ等;主要抗纤维化因子有骨形成蛋白γ、肝细胞生长因子、γ干扰素等。研究炎症因子的作用,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Cajal间质细胞(ICCs)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胃肠道慢波电位,同时推进电活动的传播及参与神经信号的传递。胃肠道ICCs减少或分布异常易造成胃肠道炎性反应的发生,但另一方面,胃肠道发生炎性反应时,炎性细胞及炎性反应介质也可引起ICCs数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
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横向分化能力,可在体内、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其分化机制尚不清楚,该文从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机制进行探讨,并对其实验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横向分化能力,可在体内、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其分化机制尚不清楚,该文从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机制进行探讨,并对其实验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肠闭锁肠电图和肠间质细胞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肠闭锁患儿肠电图和肠间质细胞的临床研究,探讨肠闭锁患儿手术前后肠动力的改变及与肠间质细胞发育情况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正常新生儿和肠闭锁患儿手术前后进行肠电图检测;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标本,分别选取闭锁盲端远近端肠壁全层组织,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肠间质细胞的发育情况。结果 肠闭锁患儿闭锁近端术前肠电图电压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肠电压及术前术后的肠电图频率与对照组接近;在肠闭锁肠壁中,发现肠间质细胞在远近端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肠间质细胞网络被破坏。近端改变范围在8cm左右,远端改变局限在1~2cm内。结论 肠电图(EEG)对肠闭锁的诊断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肠电图表现可反映肠间质细胞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微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在体外被诱导成心肌样细胞,并在宿主心肌内大量存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但均与成熟的功能性心肌细胞有一定差异.探讨影响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微环境因素,提高MSCs分化程度,可为MSCs在临床上移植治疗心肌疾病、改善心功能提供有效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赵晓东  杨锡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1540-1541,1548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黏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RSV A2原型株与来自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株(CFBE)间的黏附效率。观察肝素及多种RSV抗体对黏附效应的影响。结果RSV与CFBE的黏附效率不及人喉淋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多种RSV抗体与RSV预孵后未能阻断其与CFBE黏附,但肝素却以剂量-效应依赖模式有效阻断黏附反应。结论CFBE细胞表面糖胺聚糖分子可能介导RSV与呼吸道上皮的黏附。采用流式细胞仪可直接定量评估RSV与靶细胞的黏附效率,优于病毒在靶细胞内繁殖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 in amniotes separate from the endoderm of the early embryo and finally migrate through the dorsal mesentery (DM), which is the last portion of the migratory pathway, into the gonadal anlage, while in birds and some reptiles, the cells temporarily circulate via the blood vascular system before undergoing this migration.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the migration of PGCs, the distribu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fibronectin (FN) were examined using 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 in embryos of mice, chicks and man. In mouse embryos of 10.0 to 11.0 days of gestation, the DM was rich in FN, at which time the PGCs were at the peak of their migration. FN was localized at the sit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ytoplasmic processes of PGCs and the neighboring somatic cells. In man, a positive reaction to FN was found in the DM of 5-week old embryos, in which most of PGCs were migrating. In chick embryos at 2.5 days of incubation, the splanchnic mesoderm (SPM), into which the PGCs were passing from the blood vessels, was rich in FN. In 3.0-day-embryos, the DM, which was derived from the SPM, was rich in FN. FN was localized at the sit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seudopodia of PGCs and the adjacent somatic cell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PGC migration into the gonad, FN reaction was weakened or disappeared in every species examin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bronecti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terstitial migration of PGCs.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脐血、胎盘、外周血、肌肉、血管等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体,在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或体内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中胚层组织;也可跨胚层分化为神经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多向分化等优点,作为种子细胞在组织修复、细胞工程、免疫治疗等临床应用研究中已逐渐深入,并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