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学龄期近视进展儿童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观察调节功能与近视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定期就诊的71名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近年的屈光度进展速度,按≤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分为4组,使用人眼调节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测量与分析,记录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和客观调节微波动值,并作对比。结果 在所有调节视标上,各组随着调节刺激幅度增加,客观调节反应值也逐渐增加,4组在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及平均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近视进展速度组调节微波动值分别为(62.2±5.6)D、(62.5±5.3)D、(66.5±6.0)D和(58.0±6.5)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4,P=0.001),在+0.50~-0.50 D、-2.00 D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微波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其余调节刺激视标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速度,客观调节微波动值相对于客观调节反应值可能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儿童注视近距与远距视标时的调节功能进行客观检查分析,探讨眼调节功能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济南市某小学眼健康筛查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105眼)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分为正视眼组(40例)、假性近视组(33例)、真性近视组(32例)。首先所有受试者检测主观调节反应(BCC)与正/负相对调节(PRA/NRA),然后应用近远调节功能检测系统测量受试者在注视近点25 cm处与远点250 cm处时眼客观调节反应(AR)、调节微波动(AM)与调节滞后(AL),最后所有受试者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 3组受试者BCC、NR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P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与真性近视组、假性近视组与真性近视组受试者PR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视眼组与假性近视组受试者P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点25 cm处,3组受试者A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受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客观评价近视眼配镜过矫对人眼调节功能影响的价值。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视光学门诊的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16例(30只眼)。其中,男性10例(19只眼),女性6例(11只眼),年龄14~38岁,平均年龄(23.7±7.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检查、显然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原框架眼镜屈光度检查、主观调节幅度检查及客观调节功能检查。根据近视眼配镜过矫状态下患者主观调节幅度下降、客观调节不足、客观调节异常及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进行分组。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年龄的分布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描述各组的病例数量与病例分布情况。使用McNemar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和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近视眼配镜过矫状态下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不足组、客观调节异常组及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组的差异。 结果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16例(30只眼)中,主观调节幅度正常者有8例(11只眼),占36.7%(11/30);主观调节幅度下降者有11例(19只眼),占63.3%(19/30);客观调节检查结果正常者有6例(7只眼),占23.3%(7/30);客观调节异常者有13例(23只眼),占76.7%(23/30);单纯客观调节不足者有3例(3只眼),占10.0%(3/30);单纯客观调节过度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单纯客观调节紧张者有4例(7只眼),占23.3%(7/30);单纯客观调节痉挛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客观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者有4例(7只眼),占23.3%(7/30);客观调节不足伴调节痉挛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客观调节紧张者有7例(14只眼),占46.7%(14/30);客观调节不足者有8例(12只眼),占40.0%(12/30);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者有10例(18只眼),占60.0%(18/30)。自身配对资料McNemar精确概率法卡方检验提示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不足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对比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以及客观调节微波动的高频成分增加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0.000;P>0.05)。进一步经过Kappa一致性检验,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有高度一致性(κ=0.689,P<0.05),而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组一致性弱(κ=0.366,P<0.05)。 结论近视眼配镜过矫常伴随调节功能异常的类型以调节不足和调节紧张为主。人眼调节功能客观检查可对近视眼配镜过矫视疲劳状态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估。鉴于本研究中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的高度一致性,推荐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中使用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作为客观调节功能详细检查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4.
如今,随着人们对视觉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强,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临床中,除了眼科和视光学常规检查外,视觉功能的检查也非常重要.它是眼视光医师日常诊治的基本手段,主要分为常规的视觉功能临床检查和基于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室测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它们的适当结合和分工,能使视觉功能检查更全面,更恰当地为临床及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5.
刘克高  蔡澍 《眼科研究》1992,10(4):269-271
用PVEP测量了41名正常人的调节幅度。结果: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调节幅度呈直线逐渐下降;两眼的调节幅度相等;双眼的调节幅度大于单眼;用PVEP 测量调节幅度是一种精确而可行的客观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对眼调节功能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TAO患者25例,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18~40岁,平均(31.0±6.2)岁。选取相同年龄段和屈光度范围的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方法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显然验光、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使用Ni dek AA-1人眼调节分析仪客观检测眼调节功能。主要指标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结果 TAO患者调节幅度(+5.42±1.97 D)比对照组(+6.54±1.66 D)低(t=-2.88,P=0.005)。调节功能客观检查显示17例(68%)患者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中11例(44%)调节不足,4例(16%)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2例(8%)调节紧张。结论 TAO可引起眼调节功能的异常,其异常类型以调节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正逐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容,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各种各样与计算机使用密切相关的视觉症状,包括眼睛疲乏、易激惹、赤红、视觉模糊、双重视觉等症状,即计算机视觉综合征。本文描述视觉综合征的特征和治疗方法。计算机视觉综合征症状也许是视觉表面反常性或适应性痉挛造成的,同时,各种外在因素譬如照明设备、强光、显示颜色和分辨率以及光照时间等都会对视觉综合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聂晓丽  王霞 《眼科研究》1996,14(1):59-60
锥体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亦称全色盲。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黄斑病变。由于临床表现特殊复杂常引起误诊。但近几年随着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多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本文报告三例锥体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视觉电生理检测结果。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三例均为男性,双眼发病,年龄6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准确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筛选2019-06/11期间于大坪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05例259眼,根据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100%模拟对比度视力(PVA100%)的相对大小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PVA100%差于BCVA(145眼); B组:PVA100%优于或等于BCVA(114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mo视力提升情况。

结果:与术前BCVA相比,术后1mo BCVA提升达到2行或以上的,A组有112眼(77.2%),B组有93眼(81.6%),两组间视力提升2行或以上的人数比例无差异(P=0.394)。A组患者视力平均改善幅度为0.3(0.2,0.4)(LogMAR),B组患者视力平均改善幅度为0.4(0.2,0.5)(LogMAR),两组间视力提升幅度有差异(P=0.001)。A、B两组患者组内术前PVA100%与术后BCVA均无显著相关性(P=0.888、0.304)。对于术前合并眼部疾病的患者,术后视力提升幅度达到2行或以上的,A组有17眼(94.4%),B组有26眼(65.0%),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41)。有眼部合并症的患者,A组平均视力提升幅度为0.3(0.2,0.4)(LogMAR),B组为0.3(0.1,0.5)(LogMAR),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597)。

结论:根据PVA100%与BCVA的相对大小不足以准确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能否明显提升。对于术前眼部有合并症的白内障患者,如果术前PVA100%差于BCVA时,术后视力明显改善的可能性较大。PVA100%对于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眼调节功能客观检查技术的初步应用,评估并分析这种新技术检查结果对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多种人眼调节功能检查的比较研究.检查仪器为日本Nidek公司ARK-730(内置软件AA-1).检查对象为26例疑有调节异常可能的门诊患者,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21±6)岁,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仪器自动诊断结果和临床印象以及最终的综合印象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仪器自动诊断、临床印象、综合印象的调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1.5%、46.2%、61.5%,仪器自动诊断结果与临床印象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弱(κ=0.244,P=0.191);仪器自动诊断结果与综合印象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为中度(κ=0.513,P=0.009);临床印象与综合印象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为高度(κ=0.698,P=0.000).结论 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技术相对于以前的主观检查技术是一种补充和进步.对于传统方法不能确定的部分可疑患者,通过此项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目前仪器的自动诊断程序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客观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的综合判定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电脑屏幕放置位置对电脑视力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晨晖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336-1337
目的:通过本研究找出电脑屏幕的放置位置与电脑视力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测量100人远距隐斜值,分成五组A,B,C,D,E各20人,分别在五种不同的电脑屏幕放置位置情况下注视电脑屏幕1h,之后,立即用Maddox杆及旋转棱镜法测量其隐斜值,并报告视疲劳程度。结果:A,B,C,D,E五组视觉疲劳值(相应的疲劳指数乘以相应的人数,再进行累加)分别是81,65,50,64,24。五组的视疲劳值与隐斜前后变化大小有正相关性(r=0.946)。结论:电脑屏幕的低放置位置及其后倾斜可以有效减轻眼疲劳;如果环境眩光难以控制,可以考虑尽量减小电脑屏幕的后倾斜角。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眼与健眼的调节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对31例原先为正视眼的单眼活动期CSC患眼及健眼进行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量的测定。结果在调节幅度的检测中,患眼组的调节幅度值平均为(4.89±1.28)D,健眼组的调节幅度值平均为(6.58±1.53)D,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调节灵活度测量结果显示患眼组比健眼组明显要慢,患眼组的调节灵活度为(3.16±2.36)cpm,健眼组的调节灵活度为(5.84±2.41)cpm,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调节滞后的测量中,患眼组大多集中在0.75~1.25D之间,健眼组大多在0.50~0.75D之间,患眼组的调节反应明显滞后于健眼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SC患眼的调节功能低于健眼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及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6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戴全矫眼镜半年以后,手术矫治非调节因素所致的内斜视。手术量按照戴镜后残余斜视度设计。观察术后眼位及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情况,对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改变及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48例(85.72%)戴镜正位(斜视角-8△~+8△),欠矫(戴镜斜视角〉+8△)6例(10.71%),2例(3.57%)过矫(戴镜斜视角〉-8△)。末次随访时同视机和Titmus立体视检查,手术后双眼单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非参数检验分析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因素,与发病年龄(P=0.02)、斜视发病至手术时间(P=0.003)、术后正位率(P=0.008)三项密切相关。结论当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戴全矫眼镜半年后眼位仍不能正位时,应尽早手术,术后仍需戴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的屈光状态与双眼单视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对患儿裸眼视力、矫正视力、阿托品散瞳后的屈光度数、戴镜半年的远近残余斜视度及双眼单视功能等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分析。左右眼等效球镜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右眼等效球镜与视力、斜视度和视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 结果36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年龄3~14岁,平均(79.39±31.21)个月,右眼等效球镜(+4.45±1.73)D,左眼等效球镜(+4.75±1.68)D;33 cm裸眼斜视度(+53.19±18.05)△,6 m裸眼斜视度(+47.50±19.00)△;33 cm残余斜视度(+30.36±12.03)△,6 m残余斜视度(+25.53±9.59)△。右眼等效球镜与同视机Ⅰ级、Ⅱ级和Ⅲ级视功能无相关性(r=-0.012,-0.058,-0.016;P>0.05)。右眼等效球镜与33 cm裸眼斜视度呈正相关(r=0.344,P<0.05),与裸眼视力呈负相关(r=-0.456,P<0.05)。33 cm裸眼斜视度与同视机Ⅰ级、Ⅱ级和Ⅲ级功能均呈负相关(r=-0.378,-0.678,-0.482;P<0.05),与Titmus立体图亦呈负相关(r=-0.477,P<0.05)。6 m裸眼斜视度与同视机Ⅰ级、Ⅱ级和Ⅲ级功能均呈负相关(r=-0.453,-0.610,-0.430;P<0.05)。33 cm残余斜视度与同视机Ⅱ和Ⅲ级功能均呈负相关(r=-0.651,-0.600;P<0.05),与Titmus立体图、立体动物和立体圆圈亦呈负相关(r=-0.688,-0.625,-0.462;P<0.05)。6 m残余斜视度与同视机Ⅱ和Ⅲ级功能均呈负相关(r=-0.587,-0.543;P<0.05),与Titmus立体图、立体动物和立体圆圈亦呈负相关(r=-0.644,-0.514,-0.492;P<0.05)。 结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的屈光状态与双眼单视功能不相关,与裸眼视力负相关。影响双眼单视功能的是残余斜视度。  相似文献   

16.
17.
孙葆忱 《眼科》2010,19(5):289-293
电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由于持续使用电脑而出现眼部症状,即电脑视觉综合征。本文介绍电脑视觉综合征的症状、体征以及诊断标准,并着重介绍影响电脑视觉综合征的各种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希望藉此唤起我国眼科医生对电脑视觉综合征更多的了解与关注。  相似文献   

18.
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幅度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①推导出计算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accom-modative intraocular lens,AIOL)植入术后眼的调节幅度(ac-commodative amplitude,AA)的数学公式。②探讨影响人工晶状体眼AA的相关因素,为研究AIOL植入手术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高斯近轴光线光学理论推导得出计算AIOL植入眼AA的理论计算公式,以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焦点的移动量(effective intraocular lensposition,ΔELP)、眼轴长(axial length,AL)、角膜屈光力(corneal power,K)、IOL的有效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植入IOL的屈光力(power of the implanted IOL,IOLImp)计算AA,分别建立AA与ΔELP、AL、K、ELP、IOLImp的函数关系,分析以上各参数对AA的影响。结果①人工晶状体眼AA受ΔELP、AL、K、ELP、IOLImp的影响(AL=23.65mm、K=43.8D、ELP=5.8mm),屈光状态为正视、ΔEL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