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海  侯建湘  余莉  周春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54-1656,1659
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某高校选取1 172名大二、三年级学生,选用中文网络依赖量表修订版、手机依赖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15.4%)高于网络依赖(8.7%),且存在一定比例的2种依赖共病现象.男生、理科生的网络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47,-2.28,P值均<0.01),女生、文科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26,2.98,P值均<0.01),大二学生网络与手机依赖得分均高于大三学生(t值分别为7.04,5.01,P值均<0.01).纯网络依赖组、纯手机依赖组及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无依赖组,且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纯网络或手机依赖组(P值均<0.05).网络依赖、手机依赖得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正相关(r网络 =0.25~0.36;r手机=0.35~0.46,P值均<0.01).抑郁、焦虑分别对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大(B值分别为0.15,0.22,P值均<0.01).精神病性与强迫对网络和手机依赖均有预测作用(B值分别为0.15,0.10,0.11和0.1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网络依赖,并存在2种依赖共病现象,2种依赖在性别及学科类型上的分布有明显不同.个体网络依赖、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既有所不同,又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406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33.5%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孤独时用手机交流、影响睡眠、使用时间超预期等是主要表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与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逃避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失控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神经质与开放性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5.71,2.36,P值均<0.05),宜人性与严谨性得分更低(t值分别为-2.87,-3.18,P值均<0.01),且4个人格因子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神经质与严谨性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的1 06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手机依赖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学生有194人,占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人数的18.23%;女生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截断性和逃避性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文科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截断性和逃避性得分高于理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手机依赖程度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联系,应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92-1894
探明高校贫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随机选取的江西省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各1 000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15.42%,10.54%x2=9.91,P<0.0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量表的组织风格、社交能力、社会资源等维度上的得分与非贫困生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1,1.87,0.62,P值均>0.05),但在自我效能、家庭凝聚力及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t值分别为2.64,4.10,2.06,P值均<0.01).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但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总分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具有较高自杀意念,但也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有助于达到对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翠景  黄海  卢婧  周春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68-1570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湖北省某高校1 6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低手机依赖组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并且高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得分高于低手机依赖组,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低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正相关(r=0.227~ 0.500),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负相关(r=0.112~0.458,P值均<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总效应为0.597,中介效应为0.16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0%.结论 主观幸福感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预防或降低其手机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了解沙盘游戏联合体育锻炼对维吾尔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和考试焦虑的干预效果,为降低维吾尔族高职学生考试焦虑水平,保障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整群选取新疆某高职院校大二和大三年级的维吾尔族学生,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选取148名存在考试焦虑的维吾尔族高职学生并分为对照组(74名)和干预组(74名),对干预组进行8周沙盘游戏及体育锻炼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测试.结果 维吾尔族高职学生干预前对照组TAS总分、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干预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及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TA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34,7.001,P值均<0.01),与干预前得分相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21,8.543,P值均<0.01).干预后及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学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其他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干预前得分相比较,除偏执因子外(P值均>0.05),其他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沙盘游戏联合体育锻炼对降低维吾尔族高职学生考试焦虑、改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并且保持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了解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的应用效果,为完善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某高职院校学生,连续2a使用心理测验与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对入学3个月后的新生进行UPI与SCL-90测试分析.结果 两届新生UH Ⅰ类的检出率均高于SCL-90任一因子均分≥3的检出率(P值均<0.01),UH Ⅰ类与SCL-90的3个检测标准具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P值均<0.01),Kappa值介于0.16 ~0.45之间.两届新生UH与SCL-90检出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值均<0.01),UPI诊断结果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分呈不同程度的相关(P值均<0.01),|r|值介于0.18 ~0.39之间.两届新生中女生的UPI与SCL-90得分均高于男生(P<0.01).结论 应将UPI与SCL-90相结合应用于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二者具有相应的互补性,但不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8.
王伟国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28-1730
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喀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1 01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闲暇生活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得分为(3.07±0.96)分.公办学校维吾尔族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满意度得分为(3.11±0.96)分,民办学校大学生得分为(2.96±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P<0.05);艺术类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1,P<0.01).SCL-90各因子得分均未超过2分;维吾尔族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与SCL-90总分也呈负相关(r=-0.545,P<0.01).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闲暇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闲暇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将能够提高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活目的和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目的与意义感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生活目的量表(PIL)和SCL-90对11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生活目的与意义感状况及其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比较不同生活目的与意义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大学生PIL总分为(105.74±15.33)分,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农村、城市大学生的PIL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PIL得分的大学生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PIL得分越高,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越低,提示大学生的生活目的和意义感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大学生PIL得分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r=-0.510,P0.01),与SCL-90各因子均呈负相关(r=-0.300~-0.560,P0.01),其中与抑郁因子的相关程度最高(r=-0.560)。结论大学生生活目的与意义感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应重视大学生生活目的与意义感的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10.
了解传统保健体育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在高等院校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以在甘肃中医药大学招募愿意参加研究的3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社会适应量表(TCSQ)以及大五人格量表(NEO-PI-R)对参加传统保健体育训练的实验组和未参加训练的对照组大学生进行前、后测评.结果 实验组大学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躯体化、强迫症、恐怖因子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大学生除焦虑外(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大学生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对照组大学生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大学生神经质(N)、严谨性(M)、外向性(E)、顺同性(G)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大学生5项人格特质因子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传统保健体育训练对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大力推广传统保健体育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