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80例,依据简单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时(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前、术后12、24 h测定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术后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总量;术毕到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两组肺不张、慢性咳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T1~T3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整体变化幅度更小(P均<0.05)。与术前比,术后12、24 h两组的CD4+、CD4+/CD8+均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次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35例接受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同期50例接受开腹手术的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开腹手术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两组间切口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35例腹腔镜组病例中3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因黏连严重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出现皮下气肿中转开腹。腹腔镜组再次胆道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8(105~200)min;围手术期均无出血、胆漏并发症。所有病例均行T管引流。术后腹腔引流管置管时间2~5 d,术后住院时间5~8 d。腹腔镜组均无切口感染发生。经统计学分析,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率方面,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3例术后2个月因残留结石行纤维胆道镜经窦道取石术。术后随访6~24个月腹腔镜组所有病例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在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病例用于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保胆手术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为临床保胆手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保胆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结果 30例患者术后1个月胆囊收缩功能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胆囊收缩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保胆手术后1个月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术后3个月可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197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筛选51例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率25.89%。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术后进行肺萎陷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并统计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药物用量;记录患者在插管前5 min、插管时、插管后5 min、拔管前1 min、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患者术后1、6、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止痛泵按压次数;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静脉血CD4+、CD8+水平,计算CD4+/CD8+;统计低氧血症、气胸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肺萎陷评分、手术时间,插管前5 min、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前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并发症低血氧症、气胸、血肿发生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止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插管后5 min心率显著降低,拔管前1 min、拔管后5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降低,术后1、6、24 h 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24 h 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应用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安全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吴茱萸热奄包对痔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关指标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进行手术、术式均为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并外痔切除术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行针刺治疗;观察组术后同时进行针刺治疗和吴茱萸热奄包外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的检测。观察术后两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排尿量及小腹胀满症状、小便通畅度、总有效率、导尿率、术后不同时间(首次自主排尿后及6、24、48 h)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更短,首次自主排尿量更多,小腹胀满症状评分、小便通畅度评分更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S分析腹腔镜联合胆囊镜两孔法保胆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胆囊息肉患者,其中50例实施腹腔镜联合胆囊镜两孔法保胆息肉摘除术,作为观察组;另40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2 d的VAS评分、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行腹腔镜联合胆囊镜两孔法保胆息肉摘除术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出血量少,还可保留胆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腔镜组,各50例。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413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别进行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二镜"或"三镜"联合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31例,成功率29.0%(9/31);LC+LCBDE+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101例,成功率93.1%(94/101);LC+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道镜取石术+Ⅰ期缝合术96例,成功率97.9%(94/96);LC+LCBDE+肝部分切除术61例,成功率91.8%(56/6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或LC+EST 155例,成功率93.5%(145/155);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同时)10例,成功率90%(9/10)。19例患者中转开腹,治疗总成功率95.4%(394/413),各组病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序贯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结石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传统手术(对照组)和三镜序贯联合手术(观察组)治疗的104例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止痛剂使用率和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序贯联合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有助于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LRC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观察组30例与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照组3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无术后胆管损伤并发胆汁漏、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而对照组术后因胆管损伤并发胆汁漏2例(6.67%),无术后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患者创伤小、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免疫炎症水平变化。方法 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8例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分为ERCP+LC组(n=58)和LCBDE+LC组(n=50)。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CD4+T/CD8+T比例、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5-羟色胺(HT)及P物质(SP)表达水平。对比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ERCP+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显著高于LCBDE+LC组(P<0.01),两组取石成功率、单次净石率、30 d内再次入院率及再次手术治疗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CD4+T比例、CD8+T比例、CD4+T/CD8+T比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免T管引流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5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TCBDE)组191例;三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BEPS)组138例;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235例。统计3组患者性别、年龄、胆管直径、结石大小/数量等一般资料,比较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数据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LTCBDE组、LBEPS组、ERCP+EST/EPBD+LC组3组间住院费用、引流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6.40、7.799、33.99、143.70、13.08,P值分别为<0.001、0.020、<0.001、<0.001、<0.001),且LTCBDE组较其他2组住院费用更低、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引流管拔除时间更短(P值均<0.05)。3组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结论3种微创方式联合免T管引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均达到了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的目标,其中LTCBDE组治疗费用最低及术后恢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20年7月我院诊治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41例接受LCBDE联合LC术,另44例接受在ERCP下行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LC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残留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7.6%对93.2%和2.4% 对6.8%,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2.4%,镇痛泵使用率为36.6%,VAS评分为(2.5±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59.1%和(3.1±0.6),P<0.05);在术后2周,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及D4+/CD8+比值分别为(52.8±7.1)%、(40.3±7.5)%、(21.0±5.2)%和(1.9±0.3),与对照组的(54.7±6.9)%、(41.0±7.2)%、(22.5±5.6)%和(1.8±0.3)比,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2.4%对9.1%,P>0.05)。结论 采取LCBDE联合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能减轻术后疼痛,仍为治疗这类疾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和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濮阳市清丰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观察组患者随访资料进行记录,统计2 a内预后生存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术后,两组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5 d,观察组的FEV1、FVC较术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2个月,两组FEV1、FVC水平明显较术前及术后5 d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尤甚(P<0.0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预后良好患者年龄≤60岁、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腔镜组,各50例。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及术中纤维胆道镜(简称三镜)联合治疗老年人梗阻性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老年梗阻性胆管结石患者65例。分为三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腹腔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残余结石率、胃肠道恢复时间、病死率及随诊结果。结果腹腔引流时间及残石率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3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术前准备时间1-3 d;三镜组30例,术前准备5-7 d,无死亡病例。三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胃肠道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开腹组[分别为(82.7±35.2)ml和(203.4±45.1)ml、(9.1±4.3)d和(16.7±2.2)d、(1.7±0.5)例和(4.0±1.4)例、(2.7±1.3)d和(3.5±0.7)d](均为P<0.05)。结论老年梗阻性胆管结石患者施行三镜联合治疗是安全可行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疾病合并细径胆总管(≤0.8cm)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首先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和液电碎石取净结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行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术。十二指肠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或弓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结果191例患者进行了联合治疗。联合胆管镜法治疗117例,术中胆管镜下均取净结石,平均手术时间114min;术后胆漏7例,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胆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影像学复查,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区呈现轻度狭窄影像2例。联合十二指肠镜法治疗74例,68例乳头切开和取石成功,5例乳头切开成功,1例中转为其他术式,平均手术时间97min;术后轻症胰腺炎6例。两组均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病例合适,腹腔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后感染情况及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不同的手术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GA组)和复合麻醉组(GCEA组)各40例。其中GA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GCEA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在麻醉前、术后2 h及术后24 h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3+、CD4+、CD4+/CD8+、皮质醇、血糖水平。结果GCEA组术后2、24 h IL-1、IL-6、TNF-α水平、皮质醇和血糖显著低于GA组,CD3+、CD4+显著高于GA组(均P<0.05);麻醉前、术后2、24 h,两组CD4+/CD8+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在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取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较常规开腹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种手术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A采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观察组B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比较3组取石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取石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 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手术时间低于观察组A,而术中出血量则高于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B下床时间短于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A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B,对照组和观察组A术后1 d血淀粉酶异常的发病率低于观察组B,而观察组A和B切口感染及胆瘘的发病率则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效果较好,安全性高,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