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综合征。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脓毒症早期以过度炎症反应为主,而脓毒症晚期通常伴有免疫抑制。干细胞是一种有前景的脓毒症治疗手段。本文总结了干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重点探讨间充质干细胞这种细胞目前表现出最广阔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由创伤、感染等引起的临床急危重综合征,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随着对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深入,免疫调节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而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状态的关键特征指标,其功能受损和数量锐减是导致脓毒症患者后期免疫麻痹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CD8+、CD4+及调节性T细胞在脓毒症中的变化情况和致病机制,同时分析了各类T细胞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在脓毒症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最后阐述了脓毒症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脓毒症临床监测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胸腺肽α1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对严重脓毒症患者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将严重脓毒症患者42例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6mg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次/d,持续7d,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安慰剂。观察胸腺肽α1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D14 单核细胞HLA-DR和T细胞亚群CD4 、CD8 、Th/Ts百分率的变化。结果胸腺肽α1治疗后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CD14 单核细胞HLA-DR、CD4 细胞、Th/Ts明显上升。结论胸腺肽α1可以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助于调节炎症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探讨地塞米松用于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扩增过程中对MSC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采用BrdU方法检测地塞米松对MSC培养增殖的影响;MSC经过14 d低浓度地塞米松的培养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激活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14 d低浓度地塞米松(10 nmol/L)的培养刺激,在MSC特征性细胞表型上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相同的MSC数情况下,经过地塞米松培养的MSC抑制淋巴细胞活化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降低。地塞米松预处理的MSC经过干扰素-γ培养12 h后,MSC的免疫调节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地塞米松损害MSC的免疫抑制功能,干扰素-γ能一定程度对抗或逆转地塞米松对MSC免疫抑制功能的损害。因此,在研究MSC的免疫调节能力时,培养液中应该注意或者尽量不使用地塞米松,以避免地塞米松对免疫相关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活性的影响,阐明IFN-γ与MSC在免疫抑制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①ELISA法检测IFN-γ(终浓度100 ng/ml)对正常人骨髓来源MSC前列腺素E2(PGE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②RT-PCR法检测100 ng/ml IFN-γ作用下MSC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表达水平变化.③体外刺激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增殖,并与正常人骨髓来源MSC共培养,检测T细胞增殖水平;在共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重组人IFN-γ(100 ng/ml)及鼠抗人IFN-γ单克隆抗体(单抗,5μg/ml),检测T细胞增殖水平变化.结果 ①MSC单独培养24 ~ 48 h可检测到PGE2、HGF、TGF-β1三种细胞因子表达;IFN-γ可促进MSC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实验组及对照组PGE2、HGF、TGF-β1表达水平分别为(1715.5 ±628.6) pg/ml对(1344.5±709.4) pg/ml;(4031.8±1496.8) pg/ml对(2452.4±1375.3)pg/ml;(1753.5±413.8) pg/ml对(1026.6±450.5) pg/ml,P值分别为0.001、0.011及<0.001].②MSC单独培养48 h后,RT-PCR法未检测到IDO基因表达.与IFN-γ共培养后,IDO基因呈高水平表达.③在体外MSC可以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外源性IFN-γ不影响MSC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0.4±10.9)%和(36.7±7.4)%,P=0.272];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抗IFN-γ单抗后,MSC抑制T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减弱[T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0.4±10.9)%和(23.9±7.6)%,P =0.002].结论 MSC组成性表达PGE2、HGF及TGF-β1等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在一定水平IFN-γ作用下,MSC分泌上述3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上调,IDO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MSC免疫活性增强.骨髓MSC在体外可以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IFN-γ与MSC在免疫抑制中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能力的影响。利用细胞因子刺激细胞表面受体的方法改变MSC的免疫抑制能力。用MS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实验检测激活后MSC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实验和ELISA实验检测激活后MS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IFN-γ可以增强脐带MSC的免疫抑制能力,IFN-γ激活后的MSC能更有效的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调MSC细胞内免疫抑制基因IDO1,COX2和HM—G等的表达和可溶性免疫抑制蛋白HLA-G、KYN、IL-10、PGE2等的分泌,并在细胞共培养实验中将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提高2—7倍。结论:IFN-γ可有效提高MSC的免疫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摘要:近年来,脓毒症的高死亡率是重症医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循环往复的细胞因子风暴和持续存在的免疫抑制,使脓毒症患者治疗更加困难。随着对脓毒症病理过程研究的逐渐深入,目前认为重症感染之后,占主导地位的免疫抑制是脓毒症患 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运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淋巴细胞数量.细胞因子和T、B淋巴细胞亚类的功能变化,辅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免疫紊乱,综合运用免疫激活剂和炎症抑制剂,可有效避免免疫抑制的发生,促进脓毒症患者的康复。该文着重探讨脓 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免疫治疗进行相关阐述,望能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免疫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NKT细胞是一类特殊的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表达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标记,它能限制性识别CD1d分子递呈的糖脂抗原、活化后迅速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本文简要综述了NKT细胞的分类、特征及其在严重创伤和脓毒症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重创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应激后常并发脓毒症,是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有约75万脓毒症患者,其中约21.5万患者最终死于脓毒症及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随着病情进展,脓毒症患者常常由全身免疫激活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诱导而来的内皮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将人骨髓MSC在体外经VEGF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和检测细胞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其免疫调控能力。结果表明:MSC在向内皮细胞分化的体系中生长迅速,诱导后的细胞经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能在Matrigel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网状结构。细胞表面标记无明显改变,即CD73、CD105、HLA—ABC仍阳性,CD34、CD80、CD86、HLA—DR、CD31仍为阴性。由MSC诱导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随内皮细胞加入量的增多而增强。结论:由骨髓MSC来源的内皮细胞对T淋巴细胞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B-MSC)的衰老对其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从人脐带中分离MSC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其核质比的变化。分别选取第5代(对照组)及第13代(衰老组)MSC进行研究,运用细胞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检测试剂盒进行衰老检测,并采用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MSC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RT-PCR方法检测免疫调控相关基因在衰老MSC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传代次数增加,MSC的长宽比增大,核质比减小。细胞衰老检测结果显示,第13代MSC的衰老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但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第13代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第5代相比明显增强(P<0.05),且第13代细胞免疫抑制相关基因表达增加,促炎相关基因表达减弱。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随体外培养代数增加而逐渐衰老,但免疫抑制能力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是宿主对炎症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免疫抑制在脓毒症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导致脓毒症患者二次感染及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2],其主要表现为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数量减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l(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通过负向调节免疫细胞,从而引起免疫抑制,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脓毒症免疫抑制机制及PD-1/PD-L1在其中的潜在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背景: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具有负调控作用的理论已公认,但证实其具体机制的资料有限。目的:在无细胞接触的条件下,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负调控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10/2007-12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完成。材料:骨髓标本来源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外周血来源于健康志愿者。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成人骨髓,Percoll 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新鲜肝素抗凝的外周血,Ficoll法分离出淋巴单个核细胞,调整浓度为2×109L-1,分别取100μL淋巴细胞悬液,置入96孔板中,设立4组:培养上清组加入培养3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100μL/孔;培养上清 植物血凝素组在前组基础上加入1g/L植物血凝素5μL;空白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100μL;植物血凝素组在空白对照组基础上加入1g/L植物血凝素5μL。置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3d。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植物血凝素组比较,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后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5),其增殖转化抑制率为9.00%。与培养上清组比较,在有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情况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下降(P<0.01),其增殖转化抑制率达20.91%。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能够抑制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且在外源性刺激源植物血凝素存在的情况下,其抑制效果明显增强,提示其负调控作用至少是部分通过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而间接对淋巴细胞产生抑制的。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不仅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的结果,更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原因,在MOD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虽然平原地区脓毒症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高原脓毒症的报道甚少,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TNF-α、IL-6、IL-10和HIF-1在高原脓毒症中失控表达,提示细胞因子紊乱可能是高原脓毒症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本文就细胞因子在高原脓毒症中表达紊乱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晓  陆红 《临床荟萃》2010,25(19):1736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血流后,其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据WHO统计,到2020年急性冠状动脉梗阻性疾病将是世界上的主要致死原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将会是一个重大的临床问题,这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现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滑膜组织中可分离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目的:探索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免疫表型的鉴定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关节镜下获取1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组织,胶原酶消化获得有核细胞。挑选单细胞克隆,筛选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增殖能力、细胞活力,流式检测其细胞免疫表型,采用人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及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系,根据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不同比例加入丝裂霉素处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检测并计算其抑制率。结果与结论:10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系增殖能力和细胞活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0组细胞系免疫表型:CD44、CD90、CD105呈阳性,CD14、CD34、CD45和HLA-DR呈阴性。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及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成正比。提示关节滑膜组织可以分离、培养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型,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能力,其中MSC的免疫调节性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MSC能抑制T、B琳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的活化和增殖;同时,MSC具有重建人类造血微环境的功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性质,MSC正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GVHD.因此,深入研究MSC治疗GVHD的细胞免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对MSC治疗GVHD的免疫机制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研究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向不同组织分化及免疫调节功能,而被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目的: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转分化能力、免疫调节、心脏修复的作用机制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早期的临床实验资料做一简要阐述。方法:以"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MSCs,Immunomodul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heart failur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除了具备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之外,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避免同种异体移植或异种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它可以向心肌细胞及脉管系统分化,通过旁分泌作用分泌一系列的细胞活素类物质及生长因子,并且动员内在的心肌干细胞,从而起到改善心功能,诱导逆向重塑,降低心梗面积的作用。相关的临床实验也显示了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向不同组织分化及免疫调节功能,而被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目的: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转分化能力、免疫调节、心脏修复的作用机制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早期的临床实验资料做一简要阐述。方法:以"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MSCs,Immunomodul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heart failur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除了具备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之外,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避免同种异体移植或异种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它可以向心肌细胞及脉管系统分化,通过旁分泌作用分泌一系列的细胞活素类物质及生长因子,并且动员内在的心肌干细胞,从而起到改善心功能,诱导逆向重塑,降低心梗面积的作用。相关的临床实验也显示了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