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性视网膜缺血的视网膜电图和视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网膜电图(ERG)和视诱发电位(VEP)是反映视网膜功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评价既往患阈值或阈值前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JL童的视网膜功能。方法用F-ERG检查34例(68眼)既往有早产儿童,患阈值或阈值前期ROP者24例(48眼),出生年龄体重匹配的未患ROP者10例(20眼)。统计分析两组儿童暗视和明视各反应a波、b波潜伏期和振幅的差异。结果ROP组较对照组暗视视杆反应和最大混合反应a波、b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ROP组与对照组明视视锥反应a波、b波振幅和潜伏期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阈值或阈值前期ROP视网膜功能受到影响,以视杆细胞的功能降低为主。F-ERG是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血管瘤13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3例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的分析,了解视网膜脱离与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例视网膜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一例Von-HippelLindau病。结果13例病例中,11例伴有视网膜脱离,2例单纯视网膜血管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12位患者中,11例可经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复位,血管瘤萎瘤。1例视网膜隆起程度高、网膜出现机化僵硬,氩离子光凝治疗后仍需冷冻治疗。患者视网膜脱离时间越长,越接近黄斑部,视力预后越差。结论正确、及时地鉴别和处理视网膜血管瘤中的视网膜脱离与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间行视网膜切开与切除的5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外伤性视网膜脱离21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例,巨大裂孔性网脱8例,其他3例伴有球内异物。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有效率100%,30例视力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14月(平均6月),视网膜复位42例,占93%,视力>0.05者12例,占27%。结论视网膜切开和切除术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视网膜切开和切除对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价值和效果。方法 对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间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切开或/和切除治疗的15例(15眼)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14例(93.3%),随诊3~12月解剖复位11例(73.3%)最好视力0.5,视力数指以上13例(86.0%)。结论 视网膜切开或/和切除术适用于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特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后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后膜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的而往往被忽视的部分,可表现为条状、分枝状、片样及环状结构。有些环状的SRMs可影响视网膜复位,我们治疗视网膜脱离伴SRMs病人52例(25只眼),5例为环状的视网膜下增殖,其中1例延迟复位,2例未复位。因此对SRMs的进一步处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常眼图形视网膜电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慧  孙秀英 《眼科》1996,5(1):17-19
用自制的喷涂金箔电极记录了正常人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electroretiogram,P-ERG)根据不同的空间频率及时间频率记录了b波及c波波幅,分别为2.87~3.42μV及2.65~2.99μV,b波及c波的峰时分别为55.45~58.43ms及99.80~103.90ms,我们认为喷涂金箔电极可适用于记录P-ERG。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50例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0只眼;患者术中均行环扎、晶切或超声粉碎以及玻璃体切割联合周边视网膜切开切除、增殖膜剥离、水下电凝、气液交换、重水顶压、眼内光凝及眼外冷凝,以及硅油与重水交换;观察术中、术后不同时期的视网膜复位、视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术中视网膜复位率50只眼(100%);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率48只眼(96%);随访6~12个月,平均( 8.78±1.83)个月,视网膜复位率45只眼(90%);最终随访24~60个月,平均(39.00±9.96)个月,视网膜复位44只眼(88%).(2).比较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视力增加者18只眼(36%),10~40 cm视力指数者22只眼(44%),0.01及以上5只眼(10%),最好视力达0.02;随访6~12月,视力增加者23只眼(46%),10~40 cm指数者25只眼(50%),0.01及以上7只眼(14%),最好视力达0.03;最终随访24~60个月,视力增加者20只眼(40%),视力10~40 cm指数者23只眼(46%),0.01及以上6只眼(12%),最好视力达0.03.(3).并发症:术中有视网膜自限性出血5只眼(10%),视网膜活动性小出血4只眼(8%),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只眼(4%);术后1周有低眼压5只眼(10%),暂时性高眼压15只眼(30%),角膜水肿2只眼(4%),前房血性渗出膜形成30只眼(60%);术后6~12个月有低眼压及眼球萎缩8只眼(16%),持续高眼压2只眼(4%),硅油乳化3只眼(6%);最终随访24~60个月有硅油依赖眼8只眼(16%),视网膜增殖膜或血管膜形成导致视网膜脱离6只眼(12%).结论 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适用于常规玻切手术不能胜任或失败的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虽然并发症率高、视功能恢复率低,但解剖复位率提高对保护眼球抢救有用视力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张珑俐  王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160-1162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巩膜扣带术后后极部视网膜水肿情况。方法: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38例38眼孔源性RD巩膜扣带术后手术成功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术后进行RTA测量随访的时间为72.61±57.27d,经RTA测量,RD术后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168.03±38.27μm,与对侧眼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RD眼术后后极部平均厚度175.50±33.85μm,与对侧眼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RD眼术后后极部最大厚度(310.18±158.40μm)与对侧眼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RTA可精确测量并观察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发生情况,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2mo后极部视网膜局限性水肿仍存在,术后这个时间患者仍存在视物变形与此有关,仍需进行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后极部视网膜水肿消退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考虑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以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变化及其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4~12周龄早产儿84例(168眼),其中ROP(+)组30例,ROP(-)组54例。在睡眠状态下进行F-ERG检查,记录视杆反应、最大混合反应以及视锥反应。成人组为健康成年人15例(30眼)。F-ERG的记录遵循ISCEV2000年修订的临床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程序。结果 F-ERG各反应波形发生率3组比较,ROP(+)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χ2=50.710,P=0.000;最大混合反应:χ2=32.002,P=0.000;视锥反应:χ2=23.992,P=0.000)。ROP(+)组和ROP(-)组视杆反应波形发生率低于视锥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P=0.000;χ2=12.706,P=0.000)。3组F-ERG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及振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隐含时F=66.405,P=0.000;b波振幅F=180.496,P=0.000。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F=9.536,P=0.000;a波振幅F=189.150,P=0.000;b波隐含时F=89.851,P=0.000;b波振幅F=278.984,P=0.000。视锥反应:a波隐含时F=37.526,P=0.000;a波振幅F=67.182,P=0.000;b波隐含时F=32.470,P=0.000;b波振幅F=145.631,P=0.000)。除视锥反应a波振幅和b波隐含时ROP(+)组与ROP(-)组比较以及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ROP(-)组与成人组比较外,ROP(+)组余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明显延长,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4~12周早产儿的视网膜功能仍处于发育过程中,视杆细胞较视锥细胞成熟晚;而ROP对其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主要影响视杆细胞功能,其影响与病变程度有关。F-ERG可以作为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治疗复合性视网膜脱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16例(16眼)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视网膜切开或切除及眼光内光凝术。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1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3眼、视力较术前增加者10眼、下降者2眼,视力>0.05者7眼。随访,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5眼出现低眼压。结论 视网膜切开/切除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告对209名铅作业工人检查,确诊铅中毒74人,铅吸收63人,均未发现视网膜点彩。对其中15名工人追踪观察至发生铅中毒、铅吸收,也未出现视网膜点彩,故认为视网膜点彩作为铅中毒诊断体征尚不可靠。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叙述了国际眼科最新动态-人工视网膜植入术的研究及展望。人工视网膜樾主术是将微电极序列植入眼球后部,微电极序列能把视觉信息转换成电子脉以刺激相邻的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7.
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申  赵朝霞 《眼底病》1992,8(1):38-39
  相似文献   

18.
Li X  Jiang Y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11-414
目的 探讨松弛性周边视网膜切开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44例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松弛性周边视网膜切开术,联合眼内激光和硅油填充治疗。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功能及术后眼压变化情况。其中22例取出了硅油。结果 44例全部获得视网膜复位(其中8例合并皱褶),38例获得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22例取出硅油后,有21例视网膜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