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与健康成人气道炎症指标以及AR患者鼻部与下气道炎症指标,探讨AR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且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强阳性的AR成年患者53例,同期选择5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血常规检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鼻灌洗液及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计数、鼻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AR组与对照组各参数、AR患者鼻部与下气道炎症指标,分析AR患者鼻部与下气道炎症的相关性。结果①AR组鼻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比例为(8.12±6.76)%、诱导痰EOS比例为(3.91±2.75)%,均高于对照组鼻灌洗液EOS[(0.72±0.70)%]及诱导痰EOS比例[(1.33±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R组患者鼻激发及支气管激发阳性率分别为73.6%(39/53)和24.5%(13/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7%(20/53), 1.89%(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R组鼻灌洗液EOS比例与诱导痰EOS比例正相关(r=0.469,P=0.000);④AR组鼻激发阳性率与支气管激发阳性率无相关性(t=0.143,P=0.308);⑤AR组鼻灌洗液EOS比例与诱导痰EOS比例以及外周血EOS比例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AR患者鼻、下气道变应性炎症均明显较正常成人严重,其鼻与下气道变应性炎症具有一致性,鼻与下气道以及外周血EOS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AR是一种局部炎症与全身炎症共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炎症特征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初次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AR患者101例、NAR患者117例及健康对照组162例,检验血液、鼻灌洗、诱导痰中EOS计数,并应用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炎症相关的指标评价和分析AR和NAR的炎性特征的差异。结果 AR组鼻灌洗EOS计数、血清EOS比例、诱导痰EOS比例均显著高于NAR组(P<0.0 5)和对照组(P<0.0 5);而NAR组鼻灌洗EOS计数、血清EOS比例、诱导痰EOS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5)。AR组鼻激发阳性率为7 5.2%,高于NAR组(6 5.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 1,P>0.0 5);而AR组、NAR组与对照组(3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6.36、31.06,P<0.01)。AR组支气管激发阳性率为14.9%,高于NAR组(10.3%),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 6,P>0.0 5);而AR组、NA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9.08、11.60,P<0.01)。结论AR和NAR患者鼻、下气道和全身均存在EOS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但AR组高于NAR组。临床中在关注AR患者与NAR患者的上气道炎症状况的同时,应重视下气道及全身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问卷调查结合肺功能发现变应性鼻炎(AR)合并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意义。方法 306例无哮喘的AR患者行问卷调查、肺功能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methacholine challenge test,MCT),诊断哮喘或AHR。比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值,绘制ROC曲线。结果 127例有哮喘症状,24例肺功能舒张试验阳性,32例MCT阳性,哮喘漏诊率18%,阳性回答的哮喘发生率44.1%;无阳性回答179例,41例经MCT诊断AHR,发生率13%。各组MCT阳性的FEV1%和FEF25-75%均显著低于阴性组;ROC曲线显示FEF25-75%较FEV1%对哮喘或AHR诊断的准确性高。结论调查问卷利于AR合并哮喘及AHR筛查,小气道功能受损更能提示AR合并哮喘或AHR,可优先行MCT。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嗜酸粒细胞(EOS)超微结构,从临床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n=13)、花粉症(PS,n=9)和健康对照(n=3)鼻粘膜取活组织检查标本,除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外,重点观察EOS脱颗粒的超微结构改变。PAR和PS患者的鼻粘膜除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外,均有明显的EOS浸润。缓解期鼻粘膜EOS胞膜完整、无突起,胞浆颗粒密度一致、中心键(crystaloid)清晰,胞浆无空泡化,为静息期EOS。发作期鼻粘膜EOS胞膜多不完整,伸出较多伪足,伪足中含有颗粒,胞浆空泡化明显,颗粒密度不一,中心键常脱失,为活化期EOS。此外,尚可见大量的肥大细胞(MC)及T淋巴细胞浸润。EOS与MC及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下气道炎症相关指标,探讨不同程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对下气道影响的程度及差异。方法 入选PAR患者266例,其中轻度组(165例)、中-重度组(101例),另选健康正常组136例,均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比较三组受试者对下气道影响的程度和差异。结果 ①三组间FeNO及FeNO阳性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9.07±24.29 vs 25.81±18.68 vs 9.01±10.01,P<0.01;66.19% vs 33.33% vs 8.82%,P<0.01);②两组鼻炎患者痰EOS比例及痰EOS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1±9.11% vs 4.02±7.10%;40.59% vs 35.57%,P>0.05),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1±9.11% vs 0.48±1.28%, 4.02±7.10% vs 0.48±1.28%;40.59% vs 1.47%,35.57% vs 1.47%,P<0.01);③中-重度组BPT阳性率与轻度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85% vs 4.24%,14.85% vs 1.23%,P<0.01 ),轻度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4% vs 1.23%,P>0.05)。结论 ①不同程度PAR患者下气道炎症存在差异;②研究证实,中-重度PAR患者呈现出更高水平的下气道异常,针对此类患者,可能暗示未来罹患哮喘(BA)的风险,耳鼻喉及呼吸科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病史长短与下呼吸道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342例确诊AR患者行下呼吸道激发试验。将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按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分成4组,结合病史长短在2年以内、2~10年、10年以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R病史越长,支气管激发试验强阳性率越高。结论 AR持续时间长短与下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持续增高,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尤以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为主。下鼻甲在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预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鼻甲手术是目前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尤其是鼻塞、喷嚏症状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就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鼻腔与下气道的炎症特征,探讨根据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NAR患者117例,同期选取16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经皮肤点刺实验、鼻部和肺部症状视觉模拟量化评分(VAS)、鼻灌洗检测、诱导痰检测、血常规、鼻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炎症相关指标检查,评价鼻腔及气道炎症特征。根据鼻部及气道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R患者鼻灌洗、诱导痰、血嗜酸性粒细胞EOS、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均<0.01)。鼻灌洗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存在明显相关性(r=0.531,P=0.000),鼻激发与支气管激发等级存在相关性(r=0.190,P=0.040)。117例NAR患者中,鼻EOS增高39例(33.3%),鼻激发反应性增高50例(42.7%),EOS及激发均无异常28例(23.9%)。依上述特征,将NAR分为非特异型(A组)、EOS增高型(B组)和高反应型(C组)3组。结论 NAR患者鼻部以EOS增高及高反应性为主要炎症特征的全身炎症疾病,与下气道各炎症相关指标的增高以及血EOS增高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根据鼻部炎症特征提出的NAR分型方法有充分的临床和实验室依据,为NAR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科学和临床实用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NAR发病机理以及根据NAR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电镜对7例花粉症患者和另7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EC)在花粉期和非花粉期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并用图象分析仪对EC的形态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粉症患者鼻分泌物中EC的截面积在非花粉季节显著小于花粉季节EC的截面积,细胞表面微绒毛样突起增多。表面在非花粉季节中鼻粘膜中的EC表面皱缩,功能上处于相对不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鼻致敏豚鼠模型抗原激发后上下气道炎症反应测定来研究上下气道的炎症一致性。方法 Hartley系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制备鼻致敏豚鼠模型,OVA滴鼻激发。通过上下呼吸道行为学观察;鼻灌洗液(nasal lavage fluid,NLF)及肺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的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NLF及BALF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OVA-SIgE)、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浓度;鼻黏膜及支气管黏膜病理组织HE染色,计算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程度。结果①实验动物滴鼻激发后,实验组均出现典型的鼻部症状及呼吸频率改变,实验组的行为学评分和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1)。②外周血、NLF和BALF中,实验组OVA-sIgE、ECP和IL-5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其差别均有统计学差别(P均〈0.05);实验组NLF和BALF中,OVA-SIgE和ECP含量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IL-5含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70)。③实验组NLF和BALF中淋巴细胞和Eos计数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分别为0.000和0.002);实验组NLF和BALF的淋巴细胞和Eos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实验组下鼻甲黏膜、支气管黏膜和肺组织内Eos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下鼻甲黏膜、支气管黏膜和肺组织黏膜Eos计数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具有一致性,且上呼吸道变应性炎症较下呼吸道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气道对组胺的超反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圆盘滤纸法用不同剂理的组对正常人,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内激发试验,以症状评分、鼻气道阻力(NAR)、鼻腔有效横断面积(NECA)和鼻膜表面温度(MST)的变化判定鼻气道反应性。发现一侧鼻腔用组胺激发可引起双侧性反应,变应性鼻炎患气道对组胺反应性明显增高。认为组胺鼻内激发试验可作为变应;性鼻炎诊断和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jcrhinitis,AR)豚鼠模型,探讨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对鼻黏膜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浸润及活化的作用,进一步阐明Eos在鼻黏膜的摹集及其活化的机制.方法 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豚鼠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eotaxin蛋白及mRNA在鼻黏膜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鼻腔冲洗液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含量标示Eos活化程度,鼻黏膜HE切片每高倍视野下Eos平均个数标示Eos浸润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R模型组鼻黏膜中eot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eotaxin mRNA表达、Eos个数以及鼻腔灌洗液中EC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01,P=0.006,P<0.001,P<0.001);相关分析表明eotaxin表达与Eos浸润程度及ECP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0.849、0.691、0.656、0.81 9).地塞米松干预后以上指标一致性下降.结论 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表达增强,是Eos局部浸润和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塞米松可以通过降低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的表达减少鼻黏膜中Eos的局部浸润和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呼吸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排除鼻息肉及鼻窦受累患者,以皮肤点刺试验了解患者的特应性状态,并行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共选择收集2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7例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pilia,NARES)患者,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病史,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评估患者鼻部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填写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采用NIOX测量鼻呼出气。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 μg/喷/鼻)喷鼻治疗,2次/天,持续治疗4周,并于2周和4周时复查,再次评估症状、生活质量及鼻腔NO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NO水平明显高于NARES患者[(1053±137)ppb vs(741±65)ppb,P <0.001)];对比正常对照组[(838±79)ppb)],两组患者鼻NO水平较之分别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经鼻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2~4周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表现为鼻NO浓度降低,而NARES患者表现为鼻NO升高,且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 <0.05)。治疗2~4周之后,变应性鼻炎及NARES患者鼻NO水平持续向对照组接近,同时,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 炎患者分别表现为NO浓度升高和降低;经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治疗后,两组患者鼻腔NO浓度向正常人水平回归。鼻腔NO水平改变可以作鼻炎患者炎症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不同炎症类型(嗜酸粒细胞炎症型与非嗜酸粒细胞炎症型)对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方法 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42例,根据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组(A组,嗜酸粒细胞数≥0.03,23例)与非嗜酸粒细胞组(B组,嗜酸粒细胞数<0.03,19例)进行AR症状、体征评分和鼻分泌物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糖皮质激素治疗2、4、6个月时进行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鼻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数[中位数M(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x±s,下同)基线值分别为0.086[0.065;0.176]、(326±145)μg/L,B组分别为0.016[0.005;0.022]、(154±5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3,P值均<0.01).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6个月后,A组嗜酸粒细胞数,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分别为0.038[0.006;0.070]、0.019[0.010;0.060]、(175±122)μg/L、(175±153)μg/L,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7.38,P值均<0.05);B组分别为0.014[0.004;0.032]、0.015[0.000;0.026]、(118±60)μg/L、(112±60)μg/L,与基线值比较,嗜酸粒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05),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A组平均症状、体征评分与B组在基线及2,4、6个月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鼻用糖皮质激素用量,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数增高的AR患者,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改善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嗜酸粒细胞数增高的AR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持续增高,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尤以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为主。下鼻甲在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预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鼻甲手术是目前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尤其是鼻塞、喷嚏症状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就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季节性和常年性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间的生活质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将是否受季节影响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常年组和季节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变应原的种类和数量,分析所有患者致敏变应原数量与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将两组致敏变应原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  季节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常年组,并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其致敏变应原的种类数量显著相关,数量越多,生活质量越差。季节组多种变应原致敏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更大。结论 季节性和常年性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差异,这可能与致敏变应原的种类、数量以及患者的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前后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及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的变化及IL-5在A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6例AR组患者SIT前后和对照组35例血清中IL-5含量的变化;采用HE染色方法检测SIT前后30例AR患者和对照组35例鼻黏膜中Eos浸润情况。结果 SIT前AR患者血清中IL-5含量(56.32±19.3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8.40)ng/L和SIT 1年后AR患者(19.04±10.80)ng/L;SIT前AR患者鼻黏膜中Eos浸润数26.08±8.90/HP明显高于对照组3.74±2.40/HP和SIT 1年后AR患者4.94±2.78/HP。结论 IL-5可能通过调节Eos而参与AR的发病机制及病情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门诊高反应性鼻病患者,获得吉林省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特点。方法采集2009年就诊于门诊的300例高反应性鼻病患者的完整病史并完成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79.67%(239/300)的高反应性鼻病患者罹患AR。吉林省内主要变应原为尘螨、豚草和艾蒿。70.29%(168/239)AR为中重度持续性AR。吉林省AR主要发病季节为7~9月,64.02%(153/239)的患者可以检出2种以上变应原。AR主要并发症包括皮炎(8.39%)和哮喘(1.67%)。AR与遗传学因素相关性不大。AR发病诱发因素主要以气温变化(50.63%)和刺激性气味(22.59%)为主。结论吉林省AR患者具有明确临床特点,为AR治疗提供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鼻分泌物及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FLC)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FLC可能参与AR及NAR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选取2009年9-12月就诊的AR 及NAR患者各30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SPT)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测(specific IgE,sIgE).对入组的所有患者进行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包括阵发性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采集患者外周血及鼻腔分泌物,检测其中的总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κFLC、λFL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R及NAR组患者喷嚏、鼻涕、鼻塞、鼻痒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9、0.741、0.758、0.797,P值均>0.05).血清中κFLC、λFLC、ECP、MCT蛋白表达水平在NAR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λFLC蛋白表达水平在NAR组高于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κFLC、总IgE及ECP蛋白表达水平在AR 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AR组及NAR组鼻分泌物中κFLC、λFLC、ECP及MC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ECP和总IgE蛋白表达水平在AR组较NAR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鼻分泌物中κFLC、λFLC分别与MCT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18、0.484,P值均<0.05).血清中κFLC、λFLC分别与ECP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343、0.342,P值均<0.05).结论 FLC可能参与了AR及NAR的发病,其在AR及NAR的发病过程中可能通过肥大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参与并发挥一定的免疫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