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197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筛选51例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率25.89%。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术后进行肺萎陷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并统计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药物用量;记录患者在插管前5 min、插管时、插管后5 min、拔管前1 min、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患者术后1、6、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止痛泵按压次数;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静脉血CD4+、CD8+水平,计算CD4+/CD8+;统计低氧血症、气胸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肺萎陷评分、手术时间,插管前5 min、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前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并发症低血氧症、气胸、血肿发生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止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插管后5 min心率显著降低,拔管前1 min、拔管后5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降低,术后1、6、24 h 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24 h 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应用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安全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丁超  鲁增辉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513-1514
目的观察椎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64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2例采用椎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PCA;对照组82例采用术后PCA。记录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术后12 h及24 h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在48 h及72 h的镇痛效果两组无差异。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椎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后感染情况及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不同的手术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GA组)和复合麻醉组(GCEA组)各40例。其中GA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GCEA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在麻醉前、术后2 h及术后24 h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3+、CD4+、CD4+/CD8+、皮质醇、血糖水平。结果GCEA组术后2、24 h IL-1、IL-6、TNF-α水平、皮质醇和血糖显著低于GA组,CD3+、CD4+显著高于GA组(均P<0.05);麻醉前、术后2、24 h,两组CD4+/CD8+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特耐)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肺大疱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药与麻醉维持用药均相同,观察组术前15 min静注特耐40 m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术后15 min、1 h、2 h、4 h、8 h、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2例(6.6%)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10.0%)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应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吴茱萸热奄包对痔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关指标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进行手术、术式均为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并外痔切除术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行针刺治疗;观察组术后同时进行针刺治疗和吴茱萸热奄包外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的检测。观察术后两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排尿量及小腹胀满症状、小便通畅度、总有效率、导尿率、术后不同时间(首次自主排尿后及6、24、48 h)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更短,首次自主排尿量更多,小腹胀满症状评分、小便通畅度评分更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非老年及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CD8)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40例65- 75岁患者为老年组,40例47-59岁患者为非老年组,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每组分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20例(静脉自控组)和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20例(硬膜外腔自控组)。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1 d、2 d、5 d,共5个时点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术后5 d,非老年组及老年组硬膜外腔自控组CD4/CD8为(1.5±0.4)和(1.3±0.4),分别高于非老年组的(1.3±0.4)和老年组静脉自控组的(1.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有利于促进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应用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控制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LH手术,在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CIA,而在观察组给予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IC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术后24 h,观察组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2.5±0.8)分和(3.7±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1.2)分和(5.8±1.7),P<0.05】,在术后72 h,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1.1±0.4)分和(3.2±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0.7)分和(5.1±1.3),P<0.05】;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外周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瑞芬太尼辅助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29例肺癌患者筛选59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为对象,依照术中瑞芬太尼浓度不同分为甲组21例(4 ng/ml)、乙组20例(6 ng/ml)、丙组18例(8 ng/ml),三组均给采用右美托咪定(1 μg/kg)。比较三组恢复时间(插管时间、恢复苏醒时间以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比较三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24 h(T2)血清CD3+、CD4+水平、血浆肾上腺素(E)与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三组苏醒时(T3)、苏醒后6 h(T4)、苏醒后24 h(T4)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三组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果三组插管时间、恢复苏醒时间以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P>0.05);三组T0时刻CD3+、CD4+水平比较差异(P>0.05);甲组T2时刻CD3+、CD4+水平低于T0、T1时刻(P<0.05);乙组、丙组T1、T2时刻CD3+、CD4+水平低于T0时刻(P<0.05),且乙组、丙组T2时刻CD3+、CD4+水平低于T1时刻(P<0.05);乙组、丙组T1、T2时刻CD3+、CD4+水平低于甲组(P<0.05),且丙组T1、T2时刻CD3+、CD4+水平低于乙组(P<0.05);三组T0时刻NE、E水平比较差异(P>0.05);三组T1、T2时刻NE、E水平高于T0时刻(P<0.05),且三组T2时刻NE、E水平高于T1时刻(P<0.05);乙组、丙组T1、T2时刻NE、E水平高于甲组(P<0.05),且丙组T1、T2时刻NE、E水平高于乙组(P<0.05);三组T3、T4、T5时刻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丙组T3、T4、T5时刻VAS评分低于甲组(P<0.05),且丙组T3、T4、T5时刻VAS评分低于乙组(P<0.05);三组麻醉相关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P>0.05)。 结论4 ng/ml、6 ng/ml的瑞芬太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可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FA)超前镇痛在老年青光眼患者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合并患有乳腺癌和青光眼的患者60例(658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8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I组30例患者单纯采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Ⅱ组30例患者在全麻前采用FA超前镇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未行自控镇痛(PCIA)。观察麻醉前、术后4、8 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ASA状态及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镇痛效果在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4、8 h时VAS评分高于同时点Ⅱ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及循环抑制,无头晕、恶心呕吐及嗜睡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超前镇痛应用于老年青光眼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全身麻醉下,由于减轻疼痛刺激可以防止血压及眼压的升高,因此对老年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可控式电热保温毯配合术中液体加温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通过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保温干预,观察组另外给予可控式电热保温毯配合术中液体加温干预,比较整体效果。结果 麻醉开始时(T0)、手术开始时(T1)时,两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0 min(T2)、40 min(T3),手术结束时(T4),观察组体温较高,差异显著(P<0.01);术前,两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幅度小,差异显著(P<0.01);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硬膜外超前镇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60例,年龄>64岁,ASAⅡ或Ⅲ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危险程度为中、高危组,随机分为两组(n=30):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和硬膜外超前镇痛组。于T78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硬膜外超前镇痛组于切皮前20 min时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硬膜外镇痛组病人术后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术毕(T2)、术后6 h(T3)、24 h(T4)抽取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2 ml,检测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术后观测镇痛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毕至术后24 h血浆cTnI浓度、CK-MB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硬膜外超前镇痛组术后6、24 h血浆cTnI浓度明显低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0.05)。术后硬膜外超前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0.05)。结论两组镇痛方式对术后心肌酶的影响无差别,但硬膜外超前镇痛能降低术后cTnI的升高程度,提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ESP组和全麻组各75例;ESP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阻滞,全麻组不行ESP阻滞,两组术后均予实施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围术期镇痛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分别于术前1 d晚和术后1 d晚、术后2 d晚对患者睡眠状况予以监测,并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48 h采集患者静脉血,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测定。结果 与全麻组比较,ESP组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1 d晚和术后2 d晚,两组睡眠效率指数(SEI)、快动眼睡眠时间在总睡眠时间中所占的百分比(REM)较术前1 d明显降低,觉醒指数(AI)较术前1 d明显增高(均P<0.05);与全麻组比较,ESP组术后1 d和2 d夜晚的SEI较高,AI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组术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椎旁阻滞对肝癌切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治疗的110例肝癌患者被随机分为椎旁阻滞麻醉55例和硬膜外阻滞麻醉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肝叶切除术治疗,监测阻滞前(T0)、阻滞后20 min(T1)、阻滞后60 min(T2)、术毕(T3)循环参数,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结果 椎旁阻滞组T1、T2和T3时相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快于或高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椎旁阻滞组术后48 h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9.57±7.12)%和(1.24±0.22),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组的 【(36.83±6.63)%和(1.09±0.19),P<0.05】,CD8+细胞百分比和循环肿瘤细胞数分别为(32.29±5.81)%和(18.61±3.35)×10-5,显著低于硬膜外阻滞组的 【(34.61±6.23)%和(20.59±3.70)×10-5,P<0.05】;椎旁阻滞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或短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结论 椎旁阻滞可以保证肝癌切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促进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可能降低了肿瘤侵袭或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在腹腔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T组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TAP阻滞。术毕两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配方为芬太尼1.0 mg加氟比洛芬酯100 mg。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使用补救性镇痛的例数。分别于术后2、6、12、24 h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C组术后使用补救性镇痛患者例数及各时点镇痛泵累计按压次数明显多于T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及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术后2、6、12 h咳嗽VAS评分均明显高于T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AP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可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更为理想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刘佩蓉  张瑜  刘奇  刁枢 《山东医药》2013,(48):60-62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P、F组各30例,术前30 min 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F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首剂后12 h重复用药1次,术毕采用芬太尼PCA镇痛.评价术后2、6、12、24h的静息和翻身时的VAS,记录术后12、24 h芬太尼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术毕及术后6、24h血浆CD3、CD4+、CD8+、CD4+/CD8+,记录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P组术后2、6h静息时和术后2、6、12、24h翻身时VAS低于F组(P均<0.05),P组术后12、24h芬太尼用量小于F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P组在术后6、24 h时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F组(P均<0.05),两组CD8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提高术后镇痛质量,减少芬太尼用量,减轻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下降程度,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刘维刚 《山东医药》2014,(12):40-4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常规麻醉,观察组麻醉后给予氯胺酮lms/kg静推;均行官颈癌根治术后给予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患者清醒时(T0)及术后2h(T2)、4h(T4)、8h(Ts)、16h(T16)、24h(T24)、48h(T48)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及术后48h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运动状态下T0、T2、T8、T16、T24、T48时点的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静息状态下各时点VAS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48h自控按压17次、使用辅助止痛药0次,对照组分别为64、9次,P均〈0.01;观察组术后48h血氧饱和度异常4次、血压异常波动0次、精神状态异常0次,对照组分别为3、1、0次,P均〉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较好,且与术后PCIA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骨伤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组和I组,每组30例。M组采用多模式镇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I组仅采用PCIA泵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静卧及活动时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MT)分级。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补救镇痛率以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在T1~T4时间点,M组NRS评分呈上升趋势,而I组呈下降趋势。在T1~T3时间点,M组的NRS评分均较I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4时间点,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呈下降趋势,而MMT分级呈上升趋势,两组变化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多模式镇痛对患者疼痛和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80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时加用帕瑞昔布钠,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照组行单纯PCIA。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镇痛效果、免疫功能及吗啡用量,分析止痛效果与免疫抑制的关系。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后12 h和24 h时CD3+、CD4+及CD4+/CD8+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及48 h时CD3+、CD4+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和出院时观察组CD4+、CD8+及CD4+/CD8+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时VAS评分与CD4+/CD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8373,P=0.000)。观察组术后平均吗啡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多模式镇痛有助于提高止痛效果,改善免疫抑制作用,且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化疗,对照组予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另予超分割放疗,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及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较对照组(65.63%)高(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CD8+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EA、CA-1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冷冻方式进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对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寻求较佳镇痛方案。方法将82例开胸肺部手术患者随即分成3组,分别为A组肋间神经冷冻术(45s)联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肋间神经冷冻术(90s)联合静脉自控镇痛、C组单纯静脉自控镇痛,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手术当日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A、B组VAS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低于C组,术后自主排痰能力得以加强;而B组存在个别患者有明显术区麻木感的现象。结论开胸手术采用肋间神经冷冻可加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同时适当减少冷冻时间并不导致镇痛效果的减弱,且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低,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