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代替流式细胞仪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的可行性。 1.材料:(1)细胞株:HepG2细胞系高度分化的肝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与正常肝细胞相近,用于建立体外肝细胞凋亡的模型。(2)试剂:鼠抗人Apo2.7抗体:购自美国Coulter公司。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公司。 2.方法:(1)乙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HepG2  相似文献   

2.
骨肉瘤Bcl—2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张进禄  张伟 《山东医药》2001,41(24):22-23
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并观察骨肉瘤细胞中的凋亡情况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凋亡细胞检测阳性率为57.14%(32/56),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8.57%(16/56),细胞凋亡与Bcl-2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与Enneking临床分期显著相关,认为骨肉瘤细胞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减少与Bcl-2的表达增加,提高了肿瘤的浸润,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胃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在胃溃疡愈合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胃溃疡粘膜细胞凋亡和EGFR表达。结果  2 0例胃溃疡患者抗溃疡治疗后幽门螺杆菌 (Hp)根除率为 66.6%,溃疡全部愈合 ,平均细胞凋亡指数由治疗前的 2 1.3 %下降至治疗后的 5 .6%(P <0 .0 0 1) ,治疗前后的EGFR分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p诱导细胞凋亡参与胃溃疡的形成并影响愈合 ,EGFR表达在粘膜修复和溃疡愈合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钉螺细胞凋亡的诱导及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种物理或化学诱导条件下钉螺是否发生细胞凋亡现象以及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方法:细胞凋亡诱导剂或紫外线处理离体钉螺细胞以及40℃环境温度或灭螺药处理整体钉螺,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和DNA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钉螺在40℃环境中干放4h的诱导条件下,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出凋亡细胞;DNA凝胶电泳检测未成功,结论:首次诱导并观察到钉螺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中癌症凋亡的形态学及其与坏死的区别。方法 取 50例常见癌症组织作HE及原位末端标记(ISEL) ,按Gavrieli法进行 ,并作阳性和阴性对照。凋亡的标准是HE见核浓缩、碎裂而ISEL阳性 ;坏死的标准是红染无结构 ,ISEL阴性或弱阳性。将凋亡按形态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 (凋亡性坏死 ) ;又按病灶大小分为单个细胞、小片性和大片性。少数病例作了M30 Cytodeath免疫组化。结果 ISEL与HE结果基本吻合。 50例所检出的凋亡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坏死者 (P <0 .0 1)。不同大小的凋亡病灶之间和各期凋亡之间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对凋亡形态作了描述。 3例卵巢癌M3 0 Cytodeath单抗检出凋亡癌细胞胞浆阳性。个别凋亡性坏死灶形态特殊 ,其HE与坏死无异 ,但ISEL显出阳性的核。结论 大多数癌组织的凋亡与坏死HE形态明显不同 ,且凋亡ISEL阳性而坏死阴性 ;故二者可以区别。凋亡性坏死的形态及机制虽较复杂 ,但ISEL阳性 ,其本质应属于凋亡而非坏死。癌组织中凋亡明显多于坏死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时凋亡的肝细胞可采用末端脱氧核昔酸转移酶(TdT)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进行原位显示,随着这一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发现操作过程中一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我们以不同蛋白酶K浓度对TUNEL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任选7例急性和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患者肝穿刺组织,肝组织经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5μm厚切片,作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切片脱蜡水化,蛋白酶K(20mg/L)消化并阻…  相似文献   

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发病与骨髓CD3 4 +细胞过度凋亡密切相关〔1 ,2〕。为了更准确检测微量存在的原位凋亡细胞 ,我们采用单克隆抗体 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MACS)分离纯化CAA骨髓CD3 4 +细胞 ,并通过DNA末端原位标记 (TUNEL)技术检测分析骨髓CD3 4 +细胞原位凋亡状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CAA患者 3 9例 ,男 2 3例 ,女 1 6例 ,年龄 6~71岁 ,平均 3 0岁。所有患者严格按全国统一标准〔3〕确诊 ,并排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PNH)等疾病。原发性 2 1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细胞凋亡与细胞色素P4502E1的表达以及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用酒精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模型组给予酒精8 g/kg,每天分2次灌胃连续8 wk,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8 wk末,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和AST的含量,用PCR法测定肝细胞色素P4502E1的基因表达,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模型组凋亡的肝细胞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点状和灶状坏死区;Caspase-3主要分布于中央静脉及肝细胞坏死灶周围细胞的胞质中.模型组肝细胞凋亡指数(AI)和Caspase-3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AI:6.2%±1.7% vs 1.7%±0.8%;Caspase-3:66.7% vs 9.5%,P<0.05,P<0.01).CYP2E1表达:对照组c1基因频率为91.6%,c2基因频率为8.4%;模型组c1基因频率为53.4%,c2基因频率为46.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酒精摄入大鼠血清MDA含量增加(41.53±7.43μmol/L vs 15.72±2.06μmol/L,P<0.05),SOD活力下降(353.12±61.02 kU/L vs 636.82±138.60 kU/L,P<0.05),与酒精性肝病肝细胞凋亡程度有相关性(r=0.644,r=-0.511).结论:长期酒精摄入可引起大鼠酒精性肝病及及肝功能损伤,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CYP2E1基因PstⅠ及RsaⅠRFLPs与酒精性肝病有关,其中c2基因可能与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发生有关.MDA含量和SOD活力在酒精性肝病的肝细胞凋亡过程及脂质过氧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两种原位 DNA 断链标记技术(TUNEL 和 ISNT)在检测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和体外培养细胞凋亡中的应用。方法:用 TUNEL 和 ISNT 检测了甲基强的松龙处理的 SD 在鼠胸腺组织,正常鼠肠粘膜组织,肿瘤组织等标本的石蜡组织切片和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药物处理后发生凋亡的细胞爬片及再障病人骨髓涂片。结果:大鼠胸腺组织经甲基强的松龙处理后可见大量凋亡的 T 淋巴细胞,鼠肠粘膜组织粘膜上皮细胞以凋亡的方式更新脱落,肿瘤组织中可见散在凋亡细胞。药物处理的肿瘤细胞和再障病人骨髓细胞中有较多的凋亡细胞。被染成棕色或棕褐色的细胞在形态学上符合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可以检测早期的细胞凋亡、并可通过计算标记指数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等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常规石蜡组织切片中细胞凋亡的检测,是不失于研究体内组织细胞凋亡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颖  王家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8):463-466
目的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中的一种 ,选择性地表达于恶性肿瘤组织。该文研究Sur vivin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 2株肝细胞癌细胞株 ,4 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 ,以Westernblotting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 ;半定量RT PCR法检测SurvivinmRNA表达 ;肝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  2株肝癌细胞株和 85 % (34例 )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蛋白和mRNA ,而癌旁组织内无一例阳性表达。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肝内转移组为 93.5 % ,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 (5 5 .6 % ,P <0 .0 5 ) ;在门静脉癌栓浸润组为 92 .8% ,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浸润组 (6 6 .7% ,P <0 .0 5 )。RT PCR显示 ,2株肝癌细胞株和 85 .0 % (34例 )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mRNA ,与Westernblotting的结果一致 ,SurvivinmRNA的表达水平在肝内转移组 (1.10 5± 0 .396 )和门静脉癌栓浸润组 (1.137± 0 .4 0 4 )中 ,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 (0 .5 72± 0 .0 82 )和无门静脉癌栓浸润组 (0 .6 2 7± 0 .12 2 ,P <0 .0 5 )。所有肝癌组织标本中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 ,但Survivin表达阳性组的凋亡指数 (1.15 2 %± 0 .32 6 % )显著低于Survivin表达阴性组 (4.5 0 2 %± 0 .830 % ,P <0 .0 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经苦楝叶浸提液浸泡处理后,钉螺体内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的变化,探讨苦楝灭螺的机制。方法:经苦楝叶浸提液处理的钉螺和对照钉螺去壳后连续冰冻切片,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和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其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合酶。结果:1实验组钉螺细胞凋亡发生在消化腺、足部表皮和足部肌肉纤维间等部位,而对照组发生在消化腺和足部表皮部位;2实验组细胞凋亡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神经中枢、足部神经节和心脏的NOS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楝叶浸提液会影响钉螺NOS的活性,并诱导其足部肌肉纤维间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钉螺在低温条件下耗氧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诱导钉螺“冬眠”的方法以及观察其“冬眠”现象的方法。 方法 采集江苏省湖沼地区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hupensishupensis),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诱导钉螺“冬眠”。用碘量法测定钉螺在不同低温下的耗氧量,用针刺及温水复苏法判断钉螺是否处于“冬眠”状态。 结果 逐步降温法可诱导钉螺“冬眠”,以1℃/24h和1℃/48h的速率降温诱导钉螺“冬眠”,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温度逐步降低,“冬眠”率逐渐增高,两者间存在明显的直线回归关系(R2=0.967,F=207.72,P<0.01),其半数“冬眠”温度(ET50)为5.87℃(95%可信区间为:5.32~6.23℃)。钉螺的耗氧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少,两者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R2=0.963,F=182.18,P<0.01)。钉螺耗氧量与“冬眠”率间也有明显的直线回归关系(R2=0.916,F=75.88,P<0.01)。 结论 采用逐步降温法,可较好地诱导钉螺“冬眠”。针刺及温水复苏法,可较简便、直观判断钉螺是否处于“冬眠”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钉螺的交配行为及交配方式。方法将5~6旋活力较强的成熟钉螺放入培养皿中,置于奥林巴斯体视解剖镜下观察,记录全部交配过程。结果钉螺的交配行为可分为觅偶和求偶2个阶段;交配方式可分为2种基本形式4种类型。结论成功利用显微摄像系统详细观察了钉螺的交配行为及交配方式,提出了交配体位和朝向的划分模式,以资在钉螺和其他动物交配和行为模式的准确描述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景观遗传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学科的发展为湖北钉螺分子系统地理学和群体遗传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文介绍了景观遗传学的产生、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系统分析了景观遗传学研究方法在湖北钉螺分子系统地理学和群体遗传分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阐述了空间分布格局与湖北钉螺遗传分化与变异的相互作用,为湖北钉螺种群遗传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取钉螺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便于研究钉螺分类、遗传特性及筛选抗性株钉螺。方法将秋水仙素作用后的钉螺血淋巴细胞进行低渗、固定、滴片和染色,显微镜下阅片。结果江苏省扬中江滩地区钉螺的染色体数2n=34,核型公式为14m+8Sm+8St+2t+性染色体。结论用钉螺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方法简便,图像清晰,可读性好,便于进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当前湿地生态和湿地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而传播日本血吸虫 病唯一的螺宿主——钉螺也是一种湿地生物。在血吸虫病防治中通常采用化学药物和改变生态环境的措施实现控制钉 螺, 而这些措施对湿地生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适应湿地保护要求, 加强湿地钉螺控制适宜技术研究, 本文重点阐 述不同类型湿地对钉螺孳生的影响, 以及钉螺控制措施对湿地生态的影响, 讨论湿地钉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两种人工饲养湖北钉螺方法,建立实验室钉螺饲养的最佳方法。方法 保持实验室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一致,采用泥钵饲养法和搪瓷盘草纸饲养法,对湖北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统计各自钉螺死亡率。结果泥钵饲养法钉螺的累计死亡率为19.08%,月平均死亡率为9.75%;搪瓷盘草纸饲养法钉螺的累计死亡率为30.08%,月平均死亡率14.28%。两种饲养方法钉螺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泥钵法饲养钉螺在提高钉螺存活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此法操作较为繁琐,大规模饲养时劳动量大,有待作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探索湖北钉螺体内单位体重软体组织葡萄糖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方法 方法 于2012年2月-2013年1月每 月初, 采集安徽省芜湖市青弋江滩的湖北钉螺若干, 并置于-80 ℃冰箱冷冻保存。采用常规方法压碎螺壳, 鉴别雌雄, 分 别收集雌雄螺软体组织, 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含量,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果 2-7月, 钉螺体内葡萄糖含量 总体呈下降趋势。雌螺和雄螺的葡萄糖含量分别在3月和7月降至全年最低值, 分别为1.87 μg/mg和3.70 μg/mg, 并均于 8月出现回升, 9月时葡萄糖含量达到全年最高值, 分别为57.38 μg/mg和 44.39 μg/mg, 之后又出现持续下降, 至翌年1~2 月葡萄糖含量再次出现回升。结论 结论 湖北钉螺体内葡萄糖含量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 简便易行的鉴别湖北钉螺死活的方法。方法 方法 分别用0.05%中性红水溶性染液、 0.5% 甲基蓝染液、 红墨水、 伊红亚甲基蓝 (MEB) 染液、 0.4%台盼蓝对活、 死钉螺进行染色, 染色30 min后压碎螺壳, 体视显微镜 下观察软体组织着色情况。结果 结果 0.05%中性红可将活钉螺均染成红色, 死钉螺均未着色; 0.5%甲基蓝染色后, 活、 死钉螺 均不着色; 红墨水可将活、 死钉螺均染成红色; MEB染液可使部分活、 死钉螺着色; 0.4%台盼蓝可将活钉螺和部分死钉螺均 染成蓝色。结论 结论 使用0.05%中性红水溶性染色液对钉螺进行染色处理, 可快速、 准确、 客观地鉴别钉螺死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酚氧化酶(PO)在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体内的组织学分布。方法湖北钉螺成螺采自芜湖江滩,解剖后取无损伤软体组织整体,用冰冻切片定位法作连续切片,置于含25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温箱37℃孵育30rain后系统观察酚氧化酶与底物反应后的产物在螺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在钉螺体内的肝脏、外套膜、头足部、触角、腮叶等处都出现酶组织化学反应的黑色阳性颗粒。结论钉螺体内存在酚氧化酶,其分布于钉螺的肝脏、外套膜、头足部、触角、腮叶等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