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通路探讨连朴饮改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6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连朴饮高、中、低剂量组及四联疗法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Hp菌液灌胃制备Hp感染大鼠模型,造模结束2周后,各组随机取2只大鼠,HE染色检测大鼠胃黏膜损伤,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定植情况,以判定造模是否成功。连朴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15, 7.5, 3 g·kg-1·d-1灌胃,四联疗法组按照奥美拉唑(2 mg·kg-1)+阿莫西林(100 mg·kg-1)+克拉霉素(50 mg·kg-1)+胶体果胶秘胶囊(35 mg·kg-1),2次/d灌胃,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21 d。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酶联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灸保护胃黏膜损伤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模型+艾灸穴位)、艾灸非穴组(模型+艾灸穴位对照点),每组10只。艾灸穴位组和艾灸非穴组于造模前8天即予艾灸干预,穴取"足三里""中脘""关元""脾俞""胃俞"穴或以上穴旁开对照点,模型组仅捆绑不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16d。采用幽门螺杆菌(Hp)灌胃建立大鼠Hp胃炎模型,观察大鼠胃黏膜苏木精-伊红(HE)染色镜检炎性反应程度,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热休克蛋白72(HSP72)及胃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2mRNA、TLR4mRNA、CD14mRNA)、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核因子κB、IκBα核因子κB的抑制蛋白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涂片革兰氏染色检测出Hp,胃黏膜组织HE染色镜检炎性反应程度评分积分值增高,血清HSP72含量及胃组织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单核细胞TLR2mRNA、4mRNA、CD14mRNA、MyD88mRNA、NFκB表达增加(P0.01),IκBα表达降低(P0.05);经艾灸"足三里"等穴预处理者,艾灸穴位组大鼠胃黏膜组织HE染色镜检炎症程度积分值减低,血清HSP72含量升高,胃组织TNF-α、IL-1β含量及单核细胞TLR2、4mRNA、CD14mRNA、MyD88mRNA、NFκB表达降低(P0.01),IκBα表达升高(P0.05);艾灸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穴位预处理可诱导血清HSP72的高表达,通过与TLR2、4受体结合启动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下游信号物质的释放,从而调节机体相关免疫物质的释放,减轻Hp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复康颗粒对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模型小鼠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白介素-18(IL-1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BALB/c小鼠按相同体重均值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胃复康颗粒低剂量组、胃复康颗粒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采用Hp菌液灌胃方法制模。胃复康颗粒低、高剂量组分别按0.6、3 g/d灌胃给予胃复康颗粒,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给药8周。观察小鼠的一般生物学特征;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qRT-PCR法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中Hp生长及代谢相关基因以及ASC、IL-18、Caspase-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细胞空泡毒素A(VacA)和炎症标志物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通路分子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小鼠胃黏膜组织结构清晰,排列整齐,细胞呈现单柱状,固有层内腺体密集排列;模型组小鼠胃黏膜病变严重,组织呈现炎症细胞浸润、胃黏膜糜烂、胃黏膜坏死、脱...  相似文献   

4.
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组织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罗丹组,加味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除了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复合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造模12周,开始灌胃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给药持续8周。末次给药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IL-6、TNF-α和CR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SOCS3、TLR4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TLR4、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组织中NF-κB、MyD88、NLRP3、Bcl-2、Bax、Bad蛋白表达水平。加味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萎缩减轻,大鼠血清中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降低,大鼠胃组织中SOCS3 mRNA水平升高,TLR4 mRNA水平降低,SOCS3蛋白水平升高,TLR4、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NF-κB、MyD88、NLRP3、Bax、Bad蛋白表达水平减弱,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强。加味当归芍药散能够明显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萎缩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干预SOCS3/TLR4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胃舒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幽门螺杆菌菌液给大鼠灌胃制备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模型.灌胃给药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取胃窦部组织进行直接涂片法、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细菌培养检测细菌定植情况,另取胃壁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胃舒胶囊三个剂量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0.28g/kg组40%,0.5g/kg组53.3%,0.84g/kg组93.3%,同时胃窦部黏膜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评价其胃黏膜病理变化。方法:选择40只ICR小鼠适应性饲养,编号后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不予接种Hp,每天仅以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将造模组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M0组、M4组、M8组),M4、M8组小鼠经禁食24h后予50%乙醇0.1ml灌注于每只小鼠胃内,1h后再灌注Hp菌株0.5ml;隔天1次,共灌胃5次(灌胃前6h及灌胃后30min内禁食、禁水)。末次灌胃2h后,随机抽取2只ICR小鼠进行尿素酶试验及胃黏膜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镜检发现G-弧形杆菌,尿素酶试验阳性,提示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2组小鼠再予湿热环境+高脂高糖饮食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制备成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继续饲养4周(M4组)、8周(M8组),定期观察动物体质量、症状积分,分别于第4、8周每组各处死1/2动物,取鼠胃腺体组织观察胃炎程度及Hp感染程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第4、8周模型组症状积分、病理积分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p感染的动物数明显增加;与M0组比较,M8组小鼠胃组织Hp感染严重程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过灌胃给菌的方法可以成功将Hp定植于小鼠体内,并在现有条件下成功建立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其保存期有8周,且8周模型胃炎程度及Hp感染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香砂六君子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大鼠的疗效及其对Toll样受体(Toll likereceptors,TLR)信号通路的影响。将60只清洁级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香砂六君子汤组(低、中、高剂量3组)以及抑制剂(SB203580)组。通过采用幽门螺杆菌(HP)灌胃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组织病理检测胃黏膜组织的病变情况;ELISA检测TNF-α,IL-6含量以及iNOS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QPCR,Western-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TLR2,TLR4,P38MAPK,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鼠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黏膜组织TLR2,TLR4,p-P38MAPK蛋白以及细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香砂六君子汤组大鼠胃黏膜TLR2,TLR4,p-P38MAPK蛋白以及细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且HP根除率逐渐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逐渐减轻。结果表明,在大鼠模型中,HP通过激活TLR2,TLR4/MAPK/NF-κB/iNOS/NO信号通路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香砂六君子汤能根除HP,可减轻HP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黏膜炎症反应。该中药方剂治疗HP所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既安全又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p6)、白细胞介素-8(IL-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性别、体重随机抽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小鼠采用幽门螺杆菌(Hp)标准菌株(SS1)布氏肉汤液灌胃造模,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丽珠胃三联组、三九胃泰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小鼠灌服相应药液,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2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小鼠胃黏膜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胃黏膜NF-κBp6、IL-8、iNOS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蒿芩清胆汤能显著降低小鼠胃黏膜炎症面积,降低胃黏膜NF-κBp6、IL-8、iNOS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能减轻Hp感染小鼠胃黏膜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p6炎症通路激活,下调IL-8、iNOS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各组分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效果及Hp相关性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只小鼠用幽门螺杆菌混悬液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半夏泻心汤全方剂和各组间成分相应的药物治疗,并设立氨苄西林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胃黏膜的病理改变情况及Hp感染转阴率。结果:全方剂组、清热药剂组、扶正补益药剂组、氨苄西林对照组的Hp转阴率分别为85.00%、75.00%、70.00%和90.0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切片观察可见氨苄西林对照组及各治疗组Hp转阴小鼠的胃黏膜结构完整,上皮细胞无坏死及脱落;腺体结构完整,黏膜下层无增生、水肿,无充血和炎细胞浸润。结论:半夏泻心汤及各组分具有保护小鼠胃黏膜,改善胃黏膜炎细胞浸润,抑制Hp感染,提高Hp转阴率的功效;而且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及开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益气清热方对Ⅰ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裸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组、黄芪组、益气清热方组各20只,每日按分组要求以0.2ml/10g给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第14天各组予浓度108cfu/ml的Hp菌液灌胃,每鼠1.3ml,两周后处死,观察裸鼠体重、胃系数、Hp感染及胃黏膜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和益气清热方组裸鼠体重下降减少(P<0.05),黄芪组的胃系数降低(P<0.01).黄芩组、黄芪组及益气清热方组Hp感染率分别为45.00%、47.06%和35.29%,胃黏膜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70.00%、58.82%和64.70%,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益气清热方在裸鼠体内对Ⅰ型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并可减轻其感染后胃黏膜组织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活血法组方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模型小鼠胃部炎症的影响。方法:以4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30只采用Hp菌液灌胃法建立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模型组、奥美拉唑钠组和中药组各10只。奥美拉唑钠组灌胃奥美拉唑钠混悬液10mg/kg体质量,中药组灌胃健脾解毒活血方药液18g/kg体质量,模型组灌胃同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均每天1次,连续给药14d。观察各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胃泌素(GAS)以及胃组织Hp的感染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IL-1β、GAS的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奥美拉唑钠组血清IL-1β显著降低(P0.05),但GAS则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小鼠胃组织Hp感染数较空白组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奥美拉唑钠组胃组织Hp感染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解毒活血方对IL-1β及Hp感染数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对GAS则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平板掺入法测定了胃舒胶囊及其主要成分对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在制备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模型上观察了胃舒胶囊在体内促进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胃黏膜修复的作用。结果:胃舒胶囊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 IC)为0.00298(g/m l)。在体内,可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有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结论: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模型病证的保存期。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30只,采用Hp菌液灌胃法建立Hp感染动物,期间给予湿热环境+高脂高糖饮食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制作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造模4周。定期观察动物体质量、症状积分,动物分别于第4、8、12周处死1/3,观察胃组织病理积分、Hp感染积分。结果:模型组第4周内死亡3只小鼠,2只雄1只雌,经解剖确定系胃肠严重糜烂穿孔所致。模型组1周后体质量明显减轻,2周后体质量缓慢增长,期间食量、饮水量无明显变化。与空白组比较,第4、第8周模型组动物体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第1周,小鼠好动,急躁,形体消瘦,皮毛枯燥,眼睛、鼻、二便、二阴无明显影响,舌苔稍多。第3周其它症状无明显变化,舌苔更厚。与空白组比较,第4、8周模型组动物症状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第4、8周模型组病理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p感染积分第4、8、12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现有条件下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其保存期不超过8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小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A组、干预B组、干预C组,Hp灌胃后建立Hp感染模型,干预A组、干预B组、干预C组分别给予半夏泻心汤全方、清热解毒组分、扶正补益组分干预。干预后检测Hp根除情况、TLRs/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炎症介质的表达量。结果:干预A组、干预B组、干预C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均高于模型组,且干预A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高于干预B组和干预C组,干预B组与干预C组间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8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A组、干预B组、干预C组小鼠胃黏膜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8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且干预A组小鼠胃黏膜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8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干预B组、干预C组,干预B组与干预C组间胃黏膜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8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及各组分均能根除Hp并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且全方的疗效优于各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胃百合汤对慢性应激与幽门螺杆菌(Hp)双重损伤因素模型小鼠胃黏膜组织三叶因子1(TFF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应激性胃溃疡合并Hp感染的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应激组、单纯Hp组、双重因素组、肝胃百合汤组、雷尼替丁组,每组10只,选取10种不可预知刺激因素制备慢性应激小鼠模型,造模第7日给予单纯Hp组、双重因素组、肝胃百合汤组、雷尼替丁组灌胃Hp菌液;肝胃百合汤组给予肝胃百合汤灌胃,雷尼替丁组给予雷尼替丁灌胃,其余各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TFF1、p-ERK蛋白表达。结果双重因素组溃疡指数与TFF1、p-ER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双重因素组比较,肝胃百合汤组和雷尼替丁组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1),且肝胃百合汤组明显低于雷尼替丁组(P0.01);肝胃百合汤组和雷尼替丁组TFF1、p-ER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双重因素组(P0.05,P0.01),且肝胃百合汤组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P0.01)。结论慢性应激与Hp可协同致胃黏膜损伤,肝胃百合汤可促进TFF1、p-ERK的表达及胃黏膜的修复,达到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连朴饮是否可缓解HP相关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12只、造模组36只。造模组复合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生物因素)构建Hp相关性胃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连朴饮组、四联组,给予连朴饮及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秘胶囊进行干预3周。吉姆萨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Hp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炎性小体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胃黏膜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可见大量的呈弯曲状或短杆状兰紫色成簇的Hp;胃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个别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膜有些许破裂,腺体也呈不同程度的萎缩以及异型性,并且在黏膜下可见大量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NLRP3、ASC、Caspase-1蛋白以及促炎因子IL-1β、IL-18表达明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连朴饮组和四联组大鼠胃黏膜上仅可见少量、零散的HP聚集;胃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相对整齐,腺体萎缩以及异型性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道溃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及125例消化道溃疡患者,比较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消化道溃疡唾液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检出情况,不同龋病Hp检出情况,统计不同类型消化道溃疡者口腔及胃内Hp检出情况。结果: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合并不同程度龋病及唾液中Hp检出与复发性消化道溃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浅表或糜烂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复合溃疡患者胃内Hp检出率均高于口腔Hp检出率(P<0.05)。结论:口腔与消化道之间Hp可以相互转移,但复发性口腔Hp感染是否会导致消化道溃疡或溃疡复发及再感染的原因和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丸配合西药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西药合用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 NaHCO3溶液及幽门螺杆菌国际标准菌株SS1灌喂BALB/c小鼠,建立Hp感染动物模型.对造模动物分别投以中药、西药和中西药联用,分别采用HE染色、TUNEL法和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LI)、细胞凋亡指数(AI)和Fa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均能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Fas蛋白的过高表达,模型组表达为(28.30 ±2.36)%,抑制程度中西药合用组>西药组>中药组[Fas表达依次为(15.50±2.39)%,(22.0±1.90)%,(25.90±2.34)%];3个治疗组对胃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中西药合用组强于单用中药组、西药组[LI依次为(1.10±0.18),(1.80±0.25),(1.30±0.26)分];3个治疗组能对抗Hp所引起的细胞凋亡增加,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合用组AI依次为(16.60±1.74)%,(11.60±1.11)%,(8.70±0.88)%,(5.10±0.67)%,合用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对细胞凋亡和胃黏膜上皮细胞Fas蛋白表达的抑制可能是枳实消痞丸合用西药三联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HAG)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mTOR的影响,探讨细胞自噬与细胞焦亡在复合病因造模法所致小鼠HAG脾胃湿热证模型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湿Hp组、外湿Hp组、复合病因造模组和清热祛湿组,每组各10只。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建立BALB/c小鼠HAG脾胃湿热证模型,造模成功后清热祛湿组予以灭幽汤灌胃,给药剂量为12.4 g·kg~(-1),每日1次,其他组分别灌等量蒸馏水。采用Western-blot、RT-PCR法检测NLRP3、caspase-1蛋白与mTOR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湿Hp组、外湿Hp组、复合病因造模组胃组织NLRP3、caspase-1和mTOR基因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湿Hp组、外湿Hp组比较,复合病因造模组胃组织NLRP3、caspase-1和mTOR基因及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合病因造模组比较,清热祛湿组NLRP3、caspase-1和mTOR基因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灭幽汤可能通过调控细胞自噬与焦亡,从而有效治疗脾胃湿热型HA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胃黏膜炎症的内在机制。方法:用幽门螺杆菌菌液给小鼠灌胃造模,然后随机分成10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小鼠胃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及血清中NO和IL-8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NO、IL-8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各治疗组NO、IL-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半夏泻心汤组、苦寒组、半夏加苦寒组、苦寒加甘温组降低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通过降低血清中NO、IL-8的含量而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