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发生率很高,主要原因是术后腱-骨结合部为瘢痕愈合。针对该问题,近年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植物的应用方面,包括细胞移植、骨膜移植、软骨移植、生物合成物移植。细胞移植主要是来源不同的各种干细胞,目前研究已证实可取得较好效果,外泌体与干细胞的联合应用可能是以后发展方向;骨膜移植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干预手段,但目前临床应用少,且其存在取材来源有限、取材的二次创伤等问题,组织工程骨膜及人工仿生骨膜可能是骨膜的替代选择;软骨移植可促进腱-骨结合部软骨再生,利于腱-骨愈合,但也存在取材有限、二次损伤可能,该问题目前未见较好解决策略;无机合成物移植由于降解速度慢、单用效果不佳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生物衍生物存在免疫原性、生物力学欠佳等问题,目前未见妥善解决方法;有机合成移植物更注重模拟生理腱-骨结合区结构,在腱-骨愈合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上述不同移植物的应用研究大多停留在细胞、动物水平,应用临床还需更多研究。本文对上述不同移植物的应用现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腱-骨愈合是肩袖损伤修复的关键因素,通过生物力学及组织学观察探讨不同界面处理方法对兔肩袖止点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42只成年日本短耳兔,雌雄不限,体重2.0~2.5k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皮质骨层组(n=18)、松质骨层组(n=18)、空白对照组(n=6)。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皮质骨层组:全层切断冈上肌腱中1/2部分,将冈上肌腱直接缝合固定于肱骨大结节;松质骨层组:全层切断冈上肌腱中1/2部分,去除肱骨大结节骨皮质,将冈上肌腱缝合固定于肱骨大结节。术后4、8周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冈上肌腱与肱骨大结节及连接部,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4周,皮质骨层组和松质骨层组标本的冈上肌均较空白对照组萎缩,腱-骨连接部界限不明显;术后8周,两组冈上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示皮质骨层组术后4周,界面组织层与新生骨组织层移行尚可;术后8周,界面组织层与新生骨组织层逐渐移行,骨侧形态接近正常。松质骨层组术后4周,界面组织层与新生骨组织层连接不紧密,胶原纤维排列凌乱;术后8周,骨侧大量新生骨组织,界面组织层变薄,平行的胶原纤维长入。生物力学测试示术后4、8周,皮质骨层组最大负荷均较松质骨层组高,且每组术后8周的最大负荷均较术后4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抗拉强度及术后4周两组间断裂强度外,其余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肩袖断裂模型中,界面处理至皮质骨层在愈合强度及程度方面均优于处理至松质骨层。  相似文献   

3.
4.
兔自体骨膜包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腱-骨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同种异体肌腱表面包裹自体骨膜植入骨隧道对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界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健康4~5月龄新西兰白兔20只,体重2.5~3.0 kg,随机取一侧后肢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后肢作为对照组.以同种异体肌腱在兔胫骨干骺端建立腱-骨固定模型,实验组骨隧道肌腱表面包裹自体骨膜,骨膜生发层朝向骨隧道;对照组骨隧道肌腱表面不包裹自体骨膜.分别于术后4、8周取标本作腱.骨界面的组织学检查(n=2),并进行最大拔出负荷的生物力学测试(n=8). 结果 术后4、8周标本大体观察,实验组骨隧道口周围新生骨较多;对照组新生骨少或不明显.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实验组骨膜生发层内有大量间充质细胞增生,出现明显的膜内成骨,沿新生骨小梁周围可见大量骨母细胞呈栅形排列,新生骨小梁与骨膜延续:对照组腱-骨界面间无明显新生骨形成,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腱-骨间连接较疏松.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骨和肌腱与骨隧道连接紧密,无间隙,新生骨量多,新生骨排列比较规则、整齐,腱-骨界面可见潮线形成,类似于正常腱-骨附着结构,骨膜内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骨膜与肌腱间有较多纤维连接;对照组腱-骨界面局部有新生骨形成,排列紊乱,腱-骨间可见较多胶原纤维连接.术后4、8周,实验组最大拉出或拉断强度分别为(35.03±1.21)N/cm和(42.36±1.31)N/cm,对照组分别为(26.14 ±6.13)N/cm和(31.63±6.87)N/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兔自体骨膜包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可缩短腱-骨间成骨时间,提高愈合强度,加速腱-骨间愈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99-1303
肩袖损伤是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尽管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肩袖修复术后再撕裂发生率依然高达20%~94%。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看,传统肩袖重建术后正常腱骨界面组织结构无法重演,主要问题是肌腱插入骨部位的软骨过渡层不能再生,腱骨之间仅为瘢痕愈合,有研究证实修复后肩袖止点的抗拉强度大幅减弱,推测这可能是已修复肩袖容易发生再撕裂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致力于利用生物学技术促进肩袖修复后腱骨界面软骨再生,尝试恢复正常腱骨连接部的组织形态,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由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再撕裂率较高,有学者采用不同种类成体干细胞来修复肩袖损伤以降低再撕裂率。目前多数实验研究证实,成体干细胞具有提高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腱-骨界面最大失效负荷、增加肩袖胶原蛋白生成、促进界面纤维软骨形成、减少再撕裂率的作用;多种因素在成体干细胞促进损伤肩袖腱-骨界面愈合过程中起了诱导分化的作用。该文就成体干细胞技术促肩袖损伤修复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肩袖撕裂修补术后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寅生  万云峰 《中国骨伤》2018,31(12):1172-1179
肩袖撕裂是导致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常见疾病,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关节镜下修补成为主流方式。尽管如此,术后依旧有很高的再撕裂率,而腱骨界面的愈合不佳主要原因是腱骨界面未能形成正常组织结构反而形成瘢痕化,因腱骨界面的组织学改变导致其生物力学性能下降,易再次发生撕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生物学、生物力学的研究,希望能够加速腱骨愈合的进程,恢复腱骨界面的正常组织结构,本文就影响腱骨愈合常见4个因素(炎症反应、缓慢而有限的骨长入、不当的机械刺激、不足的干细胞)及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兔肩袖损伤重建术后的修复效果。[方法]48只8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冈上肌腱行急性损伤后重建其在肱骨大结节上的止点,术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32侧,实验组在腱骨界面注射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rhBMP-2;实验对照组仅填充纤维蛋白胶;空白对照组术后不给予任何干预。于术后8周取出各组8侧肩袖标本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分别于术后2、4、8周分批随机取出各组8侧肩袖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组织学分析表明,术后8周实验组腱骨界面出现有明显的Sharpey′s纤维连接,出现类似直接止点的四层结构。而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腱骨界面以结缔组织为主,出现部分Sharpey′s纤维结构及新骨形成。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各组腱骨界面的抗拉强度及刚度均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而且各个时间点实验组腱骨界面的抗拉强度及刚度均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BMP-2可以在术后明显增强腱骨界面的抗拉强度及刚度,促进腱骨界面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特有结构,可很好的修复肩袖损伤。  相似文献   

9.
在肩袖出现损伤时,其腱骨愈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往往最终形成瘢痕愈合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功能。尽管目前肩关节镜的技术和使用的材料日新月异,但是由于肩袖结构的特殊和腱骨愈合的效果相对较差,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再次损伤的概率较高。因此,学者们开始尝试利用多种方法来促进和加强肩袖腱骨愈合,提高愈合质量。一些方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随访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肩袖腱骨愈合有多种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和移植物的应用。本文对这些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移植物成骨化诱导骨性连接促进肌腱-骨隧道(简称腱-骨)界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50只新西兰兔,其中30只一侧半腱肌肌腱内注入BMP愈合模型,一侧行肌腱移植物和腱-骨界面联合应用BMP(界面处理),对侧界面注射等量PBS为对照。采用X线片、大体解剖观察和组织形态学计量检测研究肌腱组织成骨化情况。[结果]术后12周时腱内处理侧肌腱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可见肌腱纤维内细胞增生明显,局部形成骨小梁样组织,部分区域还可见软骨样细胞存在。X线片检测结果显示肌腱组织钙化程度随术后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肌腱组织钙化范围明显增大[4周:(5.51±0.45)mm~2;8周:(9.44±0.40) mm~2;12周:(20.26±0.98) mm~2,P0.01]。此外,肌腱组织高密度区域IOD值也随时间增加而显著增高[4周:(1178.56±62.71);8周:(2135.26±90.92);12周:(4726.72±374.41),P0.01]。术后12周时界面处理侧大体解剖观察可见肌腱移植物质地变硬,与周围骨组织紧密连接、局部融合。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肌腱移植物内部及腱-骨界面之间均可见新生骨组织形成,部分区域内新生骨组织与宿主骨组织形成骨性连接。处理侧与对照侧之间腱-骨界面愈合程度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0±0.77) vs(2.67±0.68),P 0.01]。[结论] BMP可诱导肌腱内骨化,并促进腱-骨界面形成骨性连接。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如何促进肌腱与骨隧道及早、可靠的愈合,是近年研究的重点.该文就腘绳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及促进腱-骨愈合的生物学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6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uronic F-127载体材料结合后,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植入细胞.在术后6、12、18周进行X线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评估.[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6、12、18周实验组骨-肌腱结合部新生骨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骨-腱结合部愈合较早.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6周有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增生,并可见新骨形成;12周,髌腱与松质骨接触面软骨细胞移行带形成;18周,纤维软骨移行带排列更有序.Safranin 0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6周,基质染色较深,部分骨-腱结合处可见相对浓染区;12周,基质染色范围明显减少,沿类软骨细胞走行分布;18周,类软骨细胞集中的区域染色较12周有所减退.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6、12、18周骨-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较对照组迅速.[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细胞增生,促进其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uronic F-127载体材料结合后,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植入细胞.在术后6、12、18周处死动物取标本(n=4)进行生物力学检测评估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愈合恢复情况.[结果]生物力学结果显示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拉断负荷及极限拉应力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结论]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拉断负荷、极限拉应力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力学特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细胞早期愈合,提高其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膜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愈合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骨膜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进而促进该部位愈合.[方法]48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膜游离并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中骨-肌腱结点中,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植入骨膜.在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骨-肌腱结合部位愈合较早.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8周骨-肌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以从松质骨再生和骨-肌腱愈合接点纤维软骨带的再生为特征,较对照组迅速,提示早期实验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结论]骨膜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基质合成,促进新生骨和纤维软骨移行带形成,促进其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对大鼠肩袖损伤修复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标签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 每组20只, 正常尿酸组每天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给药。高血尿酸组每天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氧嗪酸钾灌胃给药。两组大鼠每周一上午检测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并记录。两组大鼠在第4周时损伤冈上肌腱, 利用骨隧道缝合方式进行修复。以原来的方式灌胃饲养与定期检测。第8周时, 处死大鼠, 取肱骨头-冈上肌-肩胛骨标本, 进行两组标本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分析、生物力学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第8周时, 高尿酸组大鼠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尿酸组[(159.32±5.70) μmol/L比(83.34±8.83) μmol/L, t=22.859, P<0.01);高尿酸组大鼠血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尿酸组[(61.87±4.08) μmol/L比(33.50±3.32) μmol/L, t=17.055, P<0.01];高尿酸组大鼠血尿素氮水平高于正常尿酸组[(9.31±1.12) mmol/L比(5.68±1.05) mmol/L, t=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两种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早期移植物隧道界面愈合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 5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8 kg.左膝关节切取带胫骨.骨块的髌韧带作为供区,右膝关节作为自体移植重建ACL受区.移植物骨块端为骨.骨界面愈合模型,韧带端为腱.骨界面愈合模型.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术后第2、4和8周取材(n=5)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并于第4、8周取材(n=20)进行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 术后动物肢体活动情况良好,实验过程中ACL连续性完整,张力适中.组织学观察:术后2周骨.骨界面大部分区域为纤维组织连接,腱一骨界面主要为肉芽组织填充;术后4周骨.骨界面大部分区域骨性愈合,腱.骨界面可见成骨反应及大量成纤维细胞;术后8周骨.骨界面已完全骨性愈合,腱.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形成间接止点.生物力学观察:术后4周腱-骨界面拔出率为85%,骨.骨界面为15%;术后8周腱.骨界面拔出率为95%,骨.骨界面为5%;各时间点骨.骨界面拔出率与腱一骨界面拔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ACL重建术后早期骨一骨界面较腱.骨界面在愈合强度和速度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体腘绳肌腱修复兔巨大肩袖缺损腱骨愈合的早期实验效果。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n=8)、模型组(n=8)和实验组(n=24)。正常组相同方式饲养但不予手术处理;模型组将大白兔双前肢肱骨头大结节处切取1.5 cm×1.0 cm的肩袖组织缺损,不予缝合修补后直接缝合皮肤;实验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用自体腘绳肌腱修复巨大肩袖缺损。实验组分别于术后第8、16、24周时安乐死8只大白兔后取出双肩标本。将标本处理后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和生物力学研究测试。结果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24周腱骨界面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腱骨隧道连接处可见Sharpey纤维、纤维软骨细胞及纤维软骨等腱骨愈合成分。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肌腱最大负荷随时间延长呈持续增大趋势(各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术后24周可以获得较强的力学强度。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修复兔巨大肩袖缺损可以获得良好的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876-1880
巨大肩袖撕裂是目前骨科疾病难点之一,对于其最佳治疗方式目前仍缺乏统一认识。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对于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可尝试通过开放手术、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或全关节镜治疗,对于不可修复性撕裂可通过部分修复、肌腱移位、重建上方关节囊、补片增强、关节置换甚至关节融合等方式进行治疗。随着对肩袖撕裂的病因、损伤机制以及肩关节解剖力学等理解的逐步深入,同时得益于肩关节镜手术技术和关节镜器械的飞速发展,开发利用成体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新型修复补片材料等以降低手术失败率、术后再撕裂率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逐渐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旨在对巨大肩袖撕裂治疗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治疗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应力刺激对关节镜下骨铆钉治疗兔急性肩袖损伤后腱.骨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高强度组、低强度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建立兔肩袖损伤模型并采用关节镜下骨铆钉进行修复。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高强度组肩关节活动范围-60°~60°,低强度组肩关节活动范围-15°~15°,对照组自由活动,同期行肩关节MRJ检查。术后2、3、4周处死动物,检测冈上肌骨.肌腱交界面标本的刚度和最大抗拉强度。结果3组标本大体观察无明显差异。影像学显示低强度组肌腱信号均匀,未见明显关节腔内高信号影;而高强度组及对照组均显示肌腱内信号不均,关节腔内可见信号增高影。术后2、3、4周,低强度组刚度和最大抗拉强度均优于高强度组和对照组(P〈O.05)。结论在关节镜下骨铆钉治疗肩袖损伤的早期修复过程中,与高强度应力刺激相比,低强度应力刺激能够提高骨.肌腱交界面的力学强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中重建正常的纤维软骨移行带是恢复肌肉-肌腱-骨关节间动力传导功能的关键.纤维软骨带结构复杂,再生能力较差,致使骨-肌腱结合部的再生十分困难而缓慢.研究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中特征性结构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机制,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后康复锻炼具有深远意义.影响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的因素很多,手术重接技术、局部固定方法、局部生物力学环境、术后康复锻炼方案等,均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及纤维软骨移行带重建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就近年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