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简要叙述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坏死预测等的最新进展。为使骨折后骨坏死尽量减少,早期手术和关节穿刺减压,避免髋关节放置在伸直及内旋位是必要的,建议屈曲位牵引。应用Gd-DTPA增强MRI T1脂肪浸润扫描,可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建议将股骨头坏死分为静息型骨坏死和临床型骨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偏转角内收型(combined deflection angle classification adduction type,CDACADT)分型与股骨颈骨折经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1例CDAC-ADT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9例,女52例;年龄19~79岁,平均48.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2例,高处坠落伤24例,摔伤4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d,平均6.0 d。其中CDAC-ADTⅠ型18例、Ⅱ型46例、Ⅲ型57例;Garden分型Ⅱ型6例、Ⅲ型103例、Ⅳ型12例;按骨折线位置分型,头下型26例、经颈型88例、基底型7例。均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症与CDAC-ADT分型、Garden分型、骨折线位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4个月,平均24.9个月。术后共发生内固定失败10例、骨折不愈合7例、股骨头坏死30例。相关性分析示,患者CDAC-ADT分型与总体并发症发生、内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力学因素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对 147例股骨颈骨折术后的病例进行了 5~ 10年随访 ,发生 31例股骨头坏死。分析比较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时间、骨折的复位质量、年龄分布及下床不负重活动的时间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关系。结果  30例 (96 . 8% )股骨头坏死发生于骨的塑形期内 (0~ 3年 ) ;骨折复位质量越差—应力改变越大、股骨头坏死率也越高、GardenⅠ级 2 . 4%、Ⅱ级 6 . 8%、Ⅲ级 33. 3%、Ⅳ级 46 . 7% ;青少年组头坏死发生率为 2 8.1%、其它年龄组为 19. 1% ;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与不负重活动的时间无必然关系 ,大于 3个月下床股骨头坏死率为 2 0 .7%、小于 3个月其坏死率为 2 2 . 6 %。结论 应力因素改变在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病理演变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股骨头环死的发生是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力学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力学因素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对147例股骨颈骨折术后的病例进行了5-10年随访。发生31例股骨头坏死,分析比较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时间,骨折的复位质量,年龄分布及下床不负重活动的时间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关系。结果:30例(96.8%)股骨头坏死发生于骨的塑形期内(0-3年);骨折复位质量越差一应力改变越大,股骨头坏死率也越高,Garden I级2.4%,Ⅱ级6.8%,Ⅲ级33.3%,Ⅳ级46.7%,青少年组头坏死发生率为28.1%,其它年龄组为19.1%,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与不负重活动的时间无必须关系,大于3个月下床股骨头坏死率为20.7%,小于3个月其坯 锴率为22.6%,结论:应力因素改变在股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病理演变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是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6.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相似文献   

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预防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临床应用74例,年龄23-50岁,其中新鲜骨折6l例,陈旧性骨折1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带血管蒂骨瓣移植的治疗方法,平均随访3.2年,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据主要临床症状和X线片诊断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19例,占病例总数的25.68%,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7~49岁,平均42.35岁,发现时间为伤后10~78个月,平均28.5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4.32%。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能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报告一组获得随访的438例股骨颈骨折中,42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9.4%)。分折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与病人年龄、骨折类型、暴力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内固定方法等有明显关系;股骨头坏死后不一定出现明显症状;头坏死程度与髋功能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故应以病人的症状与功能作为主要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特点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并发症 ,虽然股骨颈骨折后引起头坏死的因素很多 ,但其根本原因是供应头的营养血管损伤 ,血供中断而造成头的部分缺血或整个头的无血状态。为了详细观察和了解股骨颈骨折后头坏死、修复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为以后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和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 ,笔者设计了此实验。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与分组 同一批 6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共 66只 ,雌雄不限 ,体重 3~ 3 5kg ,实验组 60只 ,随机分成 10个小组 ,每组 6只 ,另 6只作对照组。1 2 实验过程 实验组 :用 2 5 %硫喷妥钠通过耳缘静脉作连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奄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1994年6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33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Delbet Ⅰ型1例、Ⅱ型15例、Ⅲ型14例、Ⅳ型2例.平均受伤年龄10.7岁(3.7-14.1岁).所有患儿均随访至骨折愈合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年(1.0-12.2年).16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Ratliff Ⅰ型犁8例、Ⅱ型3例、Ⅲ璎4例、分型不详1例.将受伤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移位程度、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物类型等影响凶素分别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10岁组(11例)有4例、年龄≥10岁组(22例)有1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0.465).骨折Delbet Ⅱ型组(15例)有8例、Ⅲ型组(14例)有6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无移位骨折组(4例)有1例、移位骨折组(26例)有14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复位满意组(20例)有10例、复位不满意组(9例)有6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非坚强内固定组(27例)有13例、坚强内固定组(4例)有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骨折类型、骨折移位程度、复位质量及受伤年龄等因素均可以影响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牛率.  相似文献   

11.
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汪启筹,邢培彤儿童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多由于股骨颈外伤性囊内骨折所引起,骨折发生率比成人低,而骨折所引起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比成人高,根据我院统计资料,30年收治儿童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0例,占1...  相似文献   

12.
13.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及转归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及转归。方法对1993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行内固定治疗的13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年龄17~77岁,平均49.1岁;男79例,女58例。按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Ⅰ型4例,Ⅱ型23例,Ⅲ型71例,Ⅳ型38例,1例未分型。闭合复位134例,切开复位3例。随访14~95个月,平均49.1个月。结果截至2001年1月,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51例(37.2%),发展成晚期塌陷者33例(24.1%)。49例(96.1%)病变在伤后5年内发现,伤后第2年和第3年发现的例数最多。活动受限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次为跛行和疼痛;晚期塌陷组中约有30%的病例没有明确疼痛主诉,但平均Harris评分低于早期坏死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晚期塌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骨折的移位程度和骨折的复位质量(包括对线和对位)均对病变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60岁以上者有较低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及晚期塌陷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X线片的分析提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的位置与预后可能存在一定关系。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应至少随访5年,伤后2~3年应密切观察。股骨颈骨折的原始移位程度是决定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颈骨折行中空螺纹钉内固定术后,影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1994年8月~2003年10月采用中空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30例。应用秩和检验方法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复位方式、骨折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等6种因素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得出相关顺序。结果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和顺序依次为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复位方式、受伤至于术时间、患者年龄;性别的不同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不大(P>0.05)。结论骨折移位是影响预后最为关键的因素。我们所能控制的因素中,骨折复位质量、复位方式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明显影响预后。患者高龄并未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MRI对新鲜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评价袁文,戴力扬,周维江,贾连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对其治疗也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无法在病变的早期明确诊断。自从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对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  相似文献   

17.
预防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几点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血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容易引发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尽管各家报道不同,但发病率均较高。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8年4月,采用早期手术,准确复位,牢固固定,晚期负重等方法治疗了股骨颈骨折54例,至今仅发现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我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与手术后下地不负重活动时间的关系,为手术后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78例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病例进行5~10年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分为3个月内下地组(82例)、3~6个月下地组(100例)以及6个月后下地组(96例),分析比较各组间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发生股骨头坏死86例,发生率31%.其中3个月内下地组34例,3~6个月下地组27例,6个月后下地组25例.根据统计学分析,手术后3个月内下地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O.05),而3~6个月和6个月后下地组之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随手术后下地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术后3~6个月之间下地不负重活动,更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下地时间对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与手术后下地不负重活动时间的关系,为手术后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278例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病例进行了5~10年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分为3月内下地组(82例)、3-6月下地组(100例)以及6月后下地组(96例),分析比较各组间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生股骨头坏死86例,发生率31%。其中3月内下地组34例,发生率41.5%;3~6月下地组27例,发生率27%;6月后下地组25例,发生率26.0%。根据统计学分析,手术后3月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P〈0.05),而3-6月下地组和6月后下地组之间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厉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随手术后下地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手术后3-6个月之间下地不负重活动,更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囊内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8年~1995年,收治股骨颈骨折2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颈囊内骨折54例,其中1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50岁以下4例;51岁~70岁32例;71岁以上18例;骨折类型:54例均采用Ganden氏分型,分型与股骨头坏死关系:Ⅱ型7例中头坏死数0例;Ⅲ型19例中头坏死2例;Ⅳ型28例中头坏死9例。本组54例中,坏死11例,占20.4%。其中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74岁,平均61.5岁。头坏死最早发生术后9个月,最晚发生于术后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