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AR和NAR患者1647例,通过病史采集、皮肤点刺实验(skin fastinsertion test,SPT)、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检查等评价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鼻炎患者中AR占72.4%,NAR占2 7.6%;AR患者发病年龄(25.8±1 3.5)岁,显著低于NAR患者发病年龄(31.4±16.0)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NAR发病受季节性影响不大。鼻部症状中,AR易出现打喷嚏(AR,88.4%;NAR,4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痒症状AR占8 4.4%,NAR占4 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AR易出现鼻塞(NAR,9 6.3%,AR,9 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流涕(NAR,9 3.5%,AR,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占50.1%±33.1%,血总IgE(359.7±323.4)IU/ml,且显著高于NAR患者20.1%±30.5%,123.0IU/ml±205.6 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AR与NAR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血总IgE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Th17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始的CD4+T细胞即T辅助性细胞(Th)激活后,分化成不同谱系的效应性Th亚群,每个亚群分泌独特的细胞因子及产生不同的生物学功能.Th17细胞是一种新的Th亚群,产生白介素17A(IL-17A)、IL-17F以及IL-22等细胞因子,在清除特定病原体和诱导免疫组织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尽管变应性鼻炎(AR)和非变应性鼻炎(NACR)的病因不同,但二者却有着相似的症状,如打喷嚏、水样涕、鼻阻等,有时临床上鉴别较困难。随机选择10例AR和10例NACR进行研究,诊断标准:AR具有典型症状,鼻窦X线检查正常,屋尘皮试(+),放射免疫吸附实验螨(+);NACR具有上述症状,鼻分泌物嗜酸细  相似文献   

4.
顾瑞金(1985)报告,变应性鼻炎单用非特异性脱敏疗效极差(16%),临床表明,常规特异性脱敏虽然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因疗程长,患者难以接受,本文对改良快速脱敏法与常规脱敏法,特异加组胺脱敏法和特异脱敏法的疗效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一种起效快、疗效高、疗程短、方法简便、患者乐于接受的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案。现将在我院门诊坚持脱敏治疗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16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疗法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大佛水鼻喷雾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后的鼻粘膜,并与治疗前作对比,结果表明,治疗后鼻粘膜上皮表面纤毛和微绒毛逐渐再生,上皮形态和间隙趋于恢复正常;上皮下和固有层水肿减轻或消失,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减轻或消失;内皮连接正常;嗜酸粒细胞浸润和游走至上皮者减少或消失,肥大细胞数目减少和无脱颗粒;杯状细胞和浆液腺数目减少,粘液腺再生和恢复活动。上述治疗后鼻粘膜超微结构改善与临床疗效相应一致。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防治变应性鼻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变态反应性鼻炎(AR),中医名鼻部,现代医学对AR的基础研究深入而细致,而中医对鼻鼽则偏重于临床治疗研究,并融进了现代医学基础内容,使鼻部治疗跃上新台阶。AR发生的基本过程为:具有变应性素质患者与各种变应原接触后产生亲细胞的IgE抗体,后者以其Fo段与肥大细胞(MC)或嗜碱性粒细胞(BC)表面的受体结合,此时机体即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次攻击时,且一个变应原分子刚好与两个IgE分子的Fab段桥联时,引起MC(或BC)一系列变化,包括腺着酸环化酶受抑,。AMP减少,细胞膜外Ca’“内移等,引起MC或BC脱颗粒释放组股…  相似文献   

8.
局部变应性鼻炎是新近提出的、区别于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的鼻腔局部变应性病变,以鼻痒、喷嚏、清水样涕、鼻塞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对局部变应性鼻炎的研究和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从局部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转归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粘附分子和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与变庆性鼻炎相亲的细胞粘附分子研究进展以及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与调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OX40及Bcl-2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23例AR患者(AR组)和2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OX40及Bcl-2的表达,并分析OX40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AR患者鼻黏膜中,OX40及Bcl-2的表达都显著上调,除CD4 T细胞外,均在鼻黏膜上皮细胞、腺体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呈显著性表达(均P<0.01)。平均吸收度值(A值)OX40为0.239 4±0.033 5,Bcl-2为0.237 3±0.042 1,与对照组相比,均P<0.01。AR患者鼻黏膜中OX40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9 0,P<0.05)。结论:AR患者存在OX40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Bcl-2在鼻黏膜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相互关系新概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变应性鼻炎(AR)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支气管哮喘(BA)是AR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1,2]。在诊疗工作中,由于对“AR及其对BA的影响(ARIA)”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常常顾此失彼,贻误病情。正确认识AR与BA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对整个呼吸道变应性炎症过程的认识和诊疗^[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炎康合剂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模型,观察了鼻炎康合剂的抗炎作用。应用鼻炎模型大鼠,观察了鼻炎康合剂对模型大鼠鼻黏膜病理变化、组胺的含量,鼻前庭组织中前列腺素(PGE)含量的影响。结果鼻炎康合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口服给药鼻炎康合剂,能改善鼻炎大鼠模型的炎症状态,降低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中组胺的含量,降低鼻炎模型大鼠鼻前庭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含量影响;结论鼻炎康合剂对鼻炎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临床特点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反应性非变应性鼻炎(hyperreactivity non-allergic rhinitis,HNA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在性别、年龄分布、发病季节、诱因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1-8月398例以高反应性鼻部症状首诊的诊断为HNAR及AR的连续患者,以SPSS 17.0软件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分型、诱发因素及临床症状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NAR与AR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0.01),HNAR女性患者居多,AR以男性为主;在发病年龄上,HNAR以中青年为主,高发年龄在30~39岁(χ2=51.533,P=0.00),AR以青少年为主,高发年龄在10~19岁(χ2=12.772,P=0.00);HNAR发病无明显季节性,AR发病多在秋季.AR变应原以艾蒿和豚草为主.AR以中-重度持续性为主(χ2=123.991,P=0.00),HNAR以中-重度间歇性为主(χ2=97.420,P=0.00);除鼻痒外,AR较HNAR鼻部及眼部的临床症状重(P值均<0.05);非特异性诱发因素在AR与HNAR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大致相似(统计值,P>0.05).结论 AR与HNAR在性别构成、主要发病年龄、鼻炎分型及发病季节上有明显差异,除鼻痒外AR鼻部及眼部临床症状较HNAR重,但在发病诱因上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柳杉花粉症     
柳杉花粉症 (cedarpollinosis,CP)是柳杉花粉引起的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黏膜、眼结膜和支气管的卡他性炎症 ,有时引起小支气管痉挛。1 964年 ,日本首次报道了柳杉花粉症。现在 ,柳杉花粉症已上升为日本第一大花粉症 ,同时也被认为是日本特有的花粉症。其主要原因有 :①二战以后政府鼓励用柳杉建房屋〔1〕,造成柳杉大面积种植 ,柳杉花粉广泛飘散 ;②机车排出废气造成大气污染 ;③日本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现在 ,柳杉花粉症的发病率占日本全国人口的 5 %~ 1 0 % ,被喻为日本的“国病” ,在日本引起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P物质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上皮短路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P物质(SP)作用于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引起的离子分泌改变导致的上皮表面短路电流的变化。方法 以鸡蛋清蛋白致敏大鼠后,用Ussing室技术测定鼻粘膜上皮表面短路电流。并观察神经激肽受体(NK1)拮抗剂CP96345、组胺H1受体拮抗剂吡拉明、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和河豚毒素对SP的阻断作用。结果 经SP刺激,致敏大鼠鼻粘膜表面Isc显著增高。经四种物质预处理均能显著阻断SP引起的Is  相似文献   

16.
鼻炎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89例分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观察鼻炎冲剂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8%和53%。疗效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鼻炎冲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的影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鼻喷嚏反射,鼻部抓痒症状,并观察各线鼻粘膜组织学改变。结果 鼻炎冲剂治疗组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鼻粘  相似文献   

17.
组胺H2受体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细胞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三组,分别用H1,H2和H1+H2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H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结果是H2受体拮抗剂可使鼻细胞图中淋巴细胞增多并伴有临床症状改善,鼻分泌物中IgE含量降低,同时表明,H1与H2受拮抗剂合用对治疗AR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ENR)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极易与变应性鼻炎(AR)相混淆。本文调查了137例具有典型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等临床症状被初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发现其中有57例血清总IgE含量不高,变应原皮试阴性反应,而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的患者,符合ENR诊断标准,本文对ENR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P物质和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有多种治疗常年位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但总的疗效不回理想,用激素、抗组织胶类药、减充血药、包甘田钻、异丙阿托品之类,往往仅能当时缓解症状,而不错预防复发,单纯中药治疗因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疗效不够理想,复发串较高.基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既有免疫学因素,也有非免疫学因素,所以合理的治方应是综合性的.已有大量文简报道,中医中药在调节机体内环境、调节目主神经平衡及免疫方面有其独到Z处。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采用各家方剂所氏,结合临床实钱与经验,目拟中药组方,制剂成鼻炎冲剂,配合正劫免疫疗法,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