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狂犬病是一种传播迅速、潜伏期长、致死率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浙江省狂犬病疫情明显上升,疫区不断扩大,形成了杭州和台州2个主要流行区[1]。临海市自1954年开始报告狂犬病疫情,20世纪80年代初曾出现流行高峰,此后发病率逐年下降。自1982年开始已连续20a无病例报告。2002年后疫情重新抬头并迅速上升,至2006年6月共发生21例,全部死亡,平均年发病率约为0.5/10万,严重影响着人民生命安全。患者以青少年和男性居多[2],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狂犬病知识教育十分必要。为了解中学生预防狂犬病知识水平及其家庭养犬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太原市小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进行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太原市6城区2郊县区2376名三~五年级小学生进行伤害相关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2376名小学生骑车违规、步行违规、不安全游泳总体报告率分别为33.9%,13.0%,8.2%;受欺侮、打架、上下学不安全感总体报告率分别为51.6%,32.0%,6.1%;有孤独感、有学习压力、失眠、抑郁倾向总体报告率分别为24.1%,29.8%,9.6%,10.2%。男生危险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郊区学生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高于城区,城区学生孤独感、抑郁倾向行为报告率高于郊县区,单亲/重组/隔代家庭中儿童危险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太原市小学生有关伤害危险行为报告率较高,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受个体、家庭、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及其社会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为学校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4所小学701名学生为对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设计了小学一~三年级(低年级)和四~六年级(高年级)2份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遭遇社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自然灾害,遭遇东西被偷的发生率为49.73%.高低年级学生遭遇伤害类型、概率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安全事件应对方法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应对勒索、烧(烫)伤处理、楼梯逃生要点是低年级学生回答错误率最高的社会安全知识;高年级学生对恐怖袭击活动知识的错误率达73.40%,应对小偷、陌生人跟踪等应急知识欠缺.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社会安全教育,同时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遭遇伤害概率,提高学校社会安全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威胁儿童的主要疾病。意外伤害不仪对儿童健康造成巨大危害,而且也给受害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各种沉重负担,因此意外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基本情况,我市对四、五年级共1180名小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学生家长有关意外伤害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知识及行为现况,为进一步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小学4、5年级家长671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结果家长知识及格率为72.7%,行为及格率为30.3%。知晓率较低的题目以应急处理为主,各种预防意外伤害正确行为发生率均较低。不同家庭结构中家长知识得分分别为核心家庭(16.43±3.13)分、大家庭(17.29±3.17)分、单亲/重组家庭(13.43±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9,P0.05)。父亲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3,P0.05),本科及以上(17.20±3.27)、大专(17.04±2.94)、高中及中专(16.19±3.04)、初中(16.05±3.24)的家长知识得分均高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13.78±3.87)。母亲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03,P0.05),本科及以上(17.28±3.31)、大专(17.01±2.84)、高中及中专(16.24±3.13)、初中(16.06±3.25)家长知识得分均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14.70±13.12),98.9%的家长愿意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接受安全健康教育。结论小学生家长有关意外伤害应急处理知识欠缺,同时很少能采取正确的行为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绝大多数家长愿意接受相关安全健康教育,为接下来的干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小学生家长的儿童伤害预防监护能力,并分析其关联因素,为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5—6月从上海市(虹口、金山和宝山)3个行政区的3所小学抽取2 577名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本研究团队前期开发的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标体系(6~11岁)制成。将评估结果转换为标准化得分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家长在环境、产品、行为与技能和心理4个一级指标的标准化得分分别为(0.91±0.08)(0.93±0.08)(0.97±0.04)(0.95±0.05)分,监护能力标准化得分为(0.95±0.04)分。家长在知识、态度和实践3个维度的标准化得分分别为(0.99±0.03)(0.97±0.05)(0.89±0.10)分。母亲的伤害预防知、信、行及总分均高于父亲;高学历家长的伤害预防知、信、行及总分均高于低学历家长;家长认为“父母”这一社会角色越重要,其得分越高。结论 小学生家长儿童伤害预防的整体实践水平与其知识和态度之间存在差距。监护角色、学历和家长对父母角色重要性的认知是影响其伤害预防监护能...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杨浦区小学生伤害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伤害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2]。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其自身特点,是伤害的高发人群。笔者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部分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了解相关方面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与调查内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杨浦  相似文献   

8.
了解宝安区小学生伤害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评价伤害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小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宝安区20所小学5 834名学生进行伤害现况调查,其中抽取8所小学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生活技能干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宝安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5.00%,伤害类型主要是摔伤、扭伤和撞伤,分别占39.20%,14.37%,12.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男生、不良健康行为、校外游荡、父母离婚等是伤害行为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生活技能干预分别使伤害发生率降低了4.51,4.67,7.80百分点.结论 宝安区小学生伤害问题发生普遍,建立以健康教育为基础,行为干预和生活技能干预为强化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淄博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淄博市的3个区6 所小学共3 0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淄博市小学生的意外伤害率为9.58%,前3位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3.97%)、中毒(3.71%)、车辆刮碰伤(1.91%)。伤害的发生率与性别和年龄有关, 男生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 (χ2=10.635,P=0.001)。各年龄组伤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7,P<0.001)。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收入是否减少、主要养育人、学生年龄。结论小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以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中国高校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伤害预防课程的开设情况和相关信息,为公共卫生专业伤害预防课程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学生自填形式的问卷调查法,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方便抽样,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抽取来自华东、中南以及东北8所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的四年级本科生(四年制)、五年级本科生(五年制)以及一至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共1 183名作为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人口学基本信息以及伤害预防课程学习情况.结果 分别有59.5%,36.0%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学习过伤害预防相关课程.本科生伤害课程的平均学时数为(6.5±7.5)节,硕士生为(8.9±11.4)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6.2%的硕士生表示学习过的伤害内容是作为独立课程呈现.分别有93.2%,95.6%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表示学习伤害课程后促进了对伤害预防能力的了解和培养.结论 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伤害预防专业课程学习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主要表现在缺少独立的伤害课程以及学时数较少,在本科生中尤为严重.在我国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专业开设伤害预防专业课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大连市小学生乙型肝炎预防知识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连市小学生对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乙型肝炎预防知识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学生对乙型肝炎的知识较缺乏,知晓率在9.15%~65.95%之间,而且其获得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电台等媒体,即不全面,又不系统.结论小学校应尝试采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多方位多形式渗透的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有计划地把预防乙型肝炎等相关传染病知识渗透到健康教育课程中.  相似文献   

12.
钟秋颖  谭志勇 《中国校医》2018,32(4):275-280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小学生的伤害现状及其家长知信行模式,探讨家长伤害相关知识、家长风险行为、对孩子的教育程度、家长周围的环境规范情况及家长的风险感知与学生伤害发生之间的关联,为广州市某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某区4所小学1 029名学生家长,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进行1年内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学生家长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知晓、风险行为、对孩子的教育程度、家长周围的环境规范及风险感知情况等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29名学生家长参与调查,1年内共有159名学生发生伤害,男生伤害发生率为19.0%(101/532),女生伤害发生率为11.7% (58/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伤害相关知识得分≥9分、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伤害负有完全或部分责任是学生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家长身边有发生过或有听说过因意外事故造成孩子伤亡的案例、家长曾因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发生伤害是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小学生的伤害发生受学生性别、家长伤害相关知识得分、家长的风险感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提高家长伤害相关知识知晓及其对孩子伤害发生的重视,增强责任感,以减少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昌平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特征和分布,了解其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为当地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950名3~6年级的小学生,对过去一年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人数发生率为62.2%,其中跌落伤是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刀割伤、锐器伤、烧烫伤发生情况男生几乎是女生的2倍;15.5%的学生从未听说过伤害,约1/2的学生在玩耍时没有想到可能发生意外伤害;有半数的学生忘记带小黄帽,有1/3的学生经常骑车带人上路,而且男生的这些危险行为明显多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尽早的采取健康教育手段为主的伤害干预项目,特别是对多发伤害的预防,继续深入研究儿童多发伤害的预防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浙北地区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为开展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北地区4所农村完全小学6个年级共3385名学生,调查研究对象伤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结果伤害相关知识测试平均得分52.7分,男女学生无差异,高年级段学生高于低年级段学生;安全行为习惯评价平均得分66.9分,女生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结论应针对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开展有效的伤害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农村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宁波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8版)自行设计制定KAP调查问卷,统一培训调查员后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日常膳食原则相关的营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膳食铁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仅有31.6%的学生认为肉类含铁丰富。营养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吃膨化食品、饮用含糖饮料的学生分别为37.8%、40.6%;偶尔不吃早餐的学生的比例为48.9%。【结论】今后应深入加强膳食中微量元素相关知识、吃早餐重要性、肥胖和饮食的等方面的营养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大气污染对小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 ,在太原市重污染区和相对清洁区选取五年级小学生 84人 ,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MN)观察。结果发现污染区小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高于相对清洁区 (P <0 .0 5 ) ;污染区小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也高于相对清洁区 (P <0 0 5 )。提示小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成可能与大气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福州市不同人群对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为制定预防梅毒的宣传方式和提高对梅毒的知晓率提供数据。方法使用统一的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调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流动人群、在校学生6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共调查1 198人,人群整体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5.78%,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最高,为92.68%;暗娼人群最低,仅为46.97%;在校学生也仅为56.46%,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72.96%、65.61%、64.58%;男性预防梅毒知识知晓率(73.91%)高于女性(53.0%);人群预防梅毒知识知晓率随学历提高知晓率也相应提高,大专以上者知晓率最高,为74.12%;小学及以下者最低,为53.47%。大于30岁组预防梅毒知识知晓率(73.32%)高于30岁以下组。6类人群获得知识来源主要以电视、宣传活动及报刊为主,而通过学校讲座或朋友(同伴)介绍知识的比例较低。结论福州市6类人群中除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最高外,其他5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仍较低,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和教育的方式,逐步提高人群梅毒知晓率,降低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罗侠 《中国校医》2003,17(6):515-515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为了解和掌握我校学生血红蛋白 (Hb)含量及缺铁性贫血患病状况 ,我们于 2 0 0 3年 3月请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为我校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从我校 6个年级段中抽取二、四两个年级段共5 2 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级段 ( 7岁 )学生 2 5 6名 ,其中男生14 7名 ,女生 10 9名 ;四年级段 ( 9岁 )学生 2 6 6名 ,其中男生 14 9名 ,女生 117名。本组学生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他贫血性疾病。1.2 方法 取手指末梢血 2 0 μL ,用氰化高铁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预防跌倒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况,为制订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石家庄市老年人口的比例,随机抽取石家庄市桥西区维明社区和开达社区的60岁及以上、居住至少满1年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1609名调查对象中关于“别人适用的拐杖不一定适合您使用”的知晓率最高,为88.4%,关于“服用药物会增加跌倒的风险”的知晓率最低,仅为26.7%;预防跌倒相关行为中关于“因为担心跌倒而减少自己的日常活动或运动”比例最高,为74.1%,“目前正在服用钙片”比例最低,为18.4%.结论 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预防跌倒知识知晓率及相关行为实施率处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林  白玉杰  徐馈  訾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4,(10):1358-1360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防治工作人员丙肝防治知识、病例诊断和疫情报告标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丙肝疫情报告质量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周口市辖区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606名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6%的调查对象能完全正确回答如何预防丙肝,市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回答正确率高于乡级医院(χ^2=13.9,P〈0.01),调查对象所在业务部门回答正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检验部门(52.0%)高于诊治部门(37.0%),诊治部门高于防保部门(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P〈0.01);35.8%的人能够正确回答丙肝的诊断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市级医院医务人员回答正确率高于县级医院,县级高于乡级,检验部门人员回答正确率高于防保部门,防保部门高于诊治部门,回答正确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高;17.7%能完全正确回答丙肝疫情报告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级别越高,回答正确率越低,防保部门业务人员回答正确率高于诊治部门,诊治部门高于检验部门,回答正确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该市医务人员丙肝防治知识、丙肝诊断与报告标准掌握情况均较差,并受到所在医院级别、所在业务部门及工作年限的影响。提示应提高医务人员丙肝防治业务技术水平,通过医务人员这一平台,向广大患者传播正确的丙肝防治知识,提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从而遏制丙肝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