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应用降眼压药物、氩激光虹膜成形术、前房穿刺联合 降眼压药、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摘除以及房角分离等方面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应用降眼压药物、氩激光虹膜成形术、前房穿刺联合降眼压药、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除以及房角分离等方面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合并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周切组),另一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分析治疗前后的眼前段结构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压;随访时间为3mo。 结果:激光组及超声乳化组的患者在治疗后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加宽;而激光组术后视力无提高、前房轴深较术前无变化,少部分房角加宽不明显。超声乳化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前房轴深加深,房角均加宽,已经粘连关闭的房角也部分重新开放。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安全,能有效控制青光眼的发生及发展,对于虹膜高褶构型的患者同样有效,同时能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房角分离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2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29例(29眼)术后前房深度增加,视力较前提高,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前房角分离、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开放房角,提高视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Zou J  Zhang F  Zhang L  Wang L  Huang H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08-711
目的 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 34例 (5 6只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非眼外引流手术指征 ,前房角粘连 <1/2周前房角范围 )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7例 (49只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例 (7只眼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视野及周边虹膜形态进行详细的对比观察 ,并行暗室俯卧试验及散瞳试验检查。患者术后随访 1~ 4年。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周边前房深度均明显加深 ,静态前房角镜检查小梁网可见范围增宽。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高眼压、前房角进行性粘连及视野损害 ,暗室俯卧试验及散瞳试验均阴性。结论 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是当瞳孔散大时 ,异常的周边虹膜组织堵塞小梁网而引起高眼压 ,瞳孔阻滞因素不起主导作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变此类青光眼患者 (前房角粘连 <1/2周前房角范围 )的周边虹膜形态 ,从而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先兆期患者术中是否需要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方法:40例4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先兆期病例,术前随机分成A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和B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Scheie前房角分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都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驱逐性大出血等并发症。1例联合周边虹膜切除的患者出现前房积血,对症治疗后出血吸收。两组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Scheie前房角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可有效预防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并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术中不需要另行周边虹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自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3月-2006年6月收治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8例,均伴有晶状体浑浊,未做过青光眼手术,视力〈0.6,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随访3个月~5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变化。结果22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4只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2/3,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术后1.5—2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效果差,再次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房角粘连闭合〈2/3)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冷远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55-155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收集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106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40例56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38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顺利,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疗效的比较,房角镜检查:A组56眼房角完全开放的49眼;B组50眼房角360°开放的44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前房深度:A组为1.73±0.42mm,B组为1.78±0.39mm;术后前房深度:A组为3.25±0.36mm,B组为2.91±0.53mm,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地提高视力,有效地控制眼压,减少手术早期并发症,且操作简便,可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9.
刘杏  李媚 《眼科》2013,(1):1-5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是继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后又一种眼前段成像检测手段,其为无创性、非接触性,分辨率较UBM高。可测量包括角膜、前房、前房角、虹膜、晶状体等多个眼前段结构参数。本文评价了AS-OCT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诊治中利用AS-OCT了解PACG和正常人眼前段生物学参数的差异,了解周边虹膜切开(或切除)术后、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后PACG的眼前段结构性参数的变化,以及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进行评估等,强调AS-OCT在PACG的诊断、发病机制、治疗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卫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60-1761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术后观察视力、房角、眼压及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随访4~10mo。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房角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所有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2眼存在功能性滤过泡,主要并发症是前房出血、短暂角膜水肿。结论: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根据房角粘连程度及病程长短,非随机选择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手术(Phaco+ IOL+ PLI)、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trab+ IOL),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轴深、滤过泡,随访时间为1 mo.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P<0.05)、眼压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1 mo三组之间眼压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切口透明角膜超声乳化及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手术是安全的.房角粘连<90°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90°<房角粘连为<180°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如果病程长且房角粘连>180°,考虑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病人,随机分为A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B组(虹膜周边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结果 A组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随后降至正常.术后平均前房深度(4.56±0.52 mm),较术前(2.30±0.20 mm)加深.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比术前房角增宽,差异也有显著意义.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手术可以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既能提高视力,又能避免青光眼发作.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19例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了19例(19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恶性青光眼发生前青光眼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眼,开角型青光眼2眼,先天性青光眼2眼。曾行手术包括虹膜周边切除术3眼,小梁切除术16眼。手术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有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术前眼压为41.33±13.85mmHg;术后眼压降低为14.23±4.88mmHg。术后患者前房形成,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术后4d减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皱褶和少量玻璃体脱入前房。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只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眼压经药物治疗后为21~50mmHg;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3眼,晶状体透明15眼,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11眼,虹膜节段性萎缩5眼;术后观察患眼压、视力、前房深度,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视力31眼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正常(12~20mmHg)30眼;术后8mo发生恶性青光眼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加前节玻璃体切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是治疗某些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37只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周边前房深度、房角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较术前有所下降;周边前房深度均≥1CT;房角变宽。结论对术前眼压药物控制正常水平,房角关闭范围≤1/2圆周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6.
谢怡  黄丽娜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9):1556-1559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CNKI学术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 2000-01/2015-02发表或收录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临床评价包括治疗后眼压降低幅度、视力改善、中央前房深度变化、房角开放程度、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经筛选后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5篇,共4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降低幅度更大\,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后房角开放程度更优、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更多\; 两种手术视力改善情况及手术绝对成功率\〖OR 0.39,95%CI(0.12~1.30)\〗无明显差别;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并发症较多。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手术效果相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因其并发症较少,可成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后,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再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6例,16只眼,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情况.术后随诊4~12个月,平均9.4个月.结果 16只眼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前房角完全开放,眼压非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4.24mmHg.术后早期并发角膜水肿3只眼,前房纤维样渗出2只眼,无浅前房和后发障发生.结论 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术后视力恢复快、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6例56只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倍频Nd:YAG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的临床观察,随访1—6月(平均4.2月),结果显示:80—83%眼的眼压得到控制,73.6%眼减少了抗青光眼药物的用量,83%眼房角增宽,62.5%眼周边前房深度加深,37%眼房角粘连范围减轻或重新开放。提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患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者、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或房角粘连范围不大者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国颖  刘斐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080-1082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高于21mmHg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7眼和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4眼,共19例21眼,采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24h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激光术后24h眼压均有大幅度的下降,术前眼压53.09±11.01mmHg,术后24h眼压下降至14.98±4.2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视力由术前手动~0.3提高至0.1~1.0。所有患者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周边前房深度增加,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其中虹膜出血11眼(52.4%),轻度反应性虹膜炎21眼(100%),无1眼发生角膜灼伤。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是降低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48例64眼,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压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12mo,52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59眼术后眼压〈21mmHg。64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平均1.803mm,术后前房深度平均3.143mm。术前关闭的前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开放,虹膜平坦,虹膜周边前粘连的范围明显缩小。64眼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及角膜失代偿。结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还可恢复视功能,并能减少小梁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