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力衰竭(HF)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将80例AMI患者根据是否合并HF分为HF组35例和单纯AMI组45例。根据Killip分级判断患者HF程度,ELISA检测血清Gal-3、Hcy水平。HF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9例和预后不良组16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Gal-3、Hcy水平预测AMI合并HF患者的预后价值。 结果HF组Gal-3、Hcy水平高于单纯AMI组(P<0.05)。HF患者Ⅳ级Gal-3、Hcy水平高于Ⅲ级和Ⅱ级,Ⅲ级Gal-3、Hcy水平高于Ⅱ级(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心界扩大、服用抗凝药、Gal-3、Hcy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al-3、Hcy是AMI合并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Gal-3和Hcy联合预测AMI患者HF后预后情况的灵敏度、AUC高于两指标单一检测(P<0.05)。 结论血清Gal-3、Hcy水平随AMI患者HF级别递增而升高,两者联合预测AMI患者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94例,按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和预后良好组(148例),通过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构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BP神经网络、XGBoost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PR曲线筛选出最佳预测模型后,采用SHAP解释模型对其进行特征解释,并随机抽取1例患者进行模型评估。 结果 两组年龄、吸烟史、职业、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IgM、红细胞沉降率、谷草转氨酶、热盐包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骨质疏松仪治疗、关节功能状态分期、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6,95%CI:1.021~1.113)、职业(OR=16.711,95%CI:5.499~50.787)、骨质疏松仪使用情况(OR=6.836,95%CI:2.362~19.782)、关节功能状态分期(OR=2.756,95%CI:1.388~5.474)、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OR=6.287,95%CI:2.514~15.718)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及PR曲线结果显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性能最好,可信性最高。SHAP解释模型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职业等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患者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职业、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年龄、是否推拿治疗为该例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后预测模型可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可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和规范性治疗,减少不良预后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激活素A(ACTA)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9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28 d后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55)和存活组(n=142)。比较两组血清ACTA水平和EVLWI,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CTA联合EVLWI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ACTA水平和EVLWI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氧合指数(OR=0.959,95%CI:0.933~0.986)为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独立保护因素,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OR=1.195,95%CI:1.026~1.392)、ACTA水平(OR=1.351,95%CI:1.177~1.550)、EVLWI(OR=2.165,95%CI:1.498~3.129)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均...  相似文献   

4.
王芳  韦迎娜  尹涛源 《安徽医学》2020,41(7):755-75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49例,记录患者入院后相关数据,检测入院时血清sST2、MMP-2、MMP-9水平,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HF分为HF组(54例)和无HF组(95例),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出现恶性HF、心源性死亡等将AMI并发HF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6)和预后良好组(n=38),比较HF组和无HF组以及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MMP-2、MMP-9对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63%(16/54),预后不良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MMP-2、MMP-9预测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938、0.715。结论 AMI并发HF患者血清sST2、MMP-2、MMP-9明显增高,高水平血清sST2、MMP-2、MMP-9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sST2、MMP-2、MMP-9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CS,将其分为CS组(n=93)和无CS组(n=105),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正常志愿者65人纳入对照组,根据28d的生存情况将CS组患者分为生存组(n=50)和死亡组(n=43)。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AMI合并CS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Ang-2、I-FABP对AMI合并CS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CS组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S组和对照组(P<0.05),无CS组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和糖尿病比例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Ang-2、I-FABP水平均为影响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ng-2和I-FABP联合预测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度81.4%,特异性80.0%。结论 AMI合并CS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升高,且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 青年卒中可导致长期残疾,造成沉重的社会、家庭负担。研究认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应激性血糖升高可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及其预后不良等风险,但截至目前,尚缺乏青年卒中人群的研究证据。 目的 分别探讨hs-CRP和随机血糖与青年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长、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发病72 h内到院的18~45岁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危险因素、实验室结果、并发症等。根据hs-CRP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即Q1组(n=160)、Q2组(n=156)、Q3组(n=157)、Q4组(n=157);又根据随机血糖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即q1组(n=158)、q2组(n=158)、q3组(n=157)、q4组(n=157)。以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作为神经功能缺损标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5分作为短期预后不良标准,90 d mRS评分2~5分作为长期预后不良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s-CRP、随机血糖与神经功能缺损、短期预后不良、长期预后不良的关系。 结果 630例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154例(24.4%),短期预后不良217例(34.4%),长期预后不良144例(2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3组和Q4组神经功能缺损〔OR=2.86,95%CI(1.56,5.22);OR=2.99,95%CI(1.63,5.50)〕、短期预后不良〔OR=2.14,95%CI(1.25,3.66);OR=2.80,95%CI(1.62,4.83)〕、长期预后不良〔OR=3.17,95%CI(1.67,6.01);OR=3.61,95%CI(1.90,6.86)〕的发生风险均增加(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3组长期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增加〔OR=1.94,95%CI(1.07,3.53)〕,q4组短期预后不良〔OR=2.05,95%CI(1.11,3.82)〕、长期预后不良〔OR=2.62,95%CI(1.31,5.24)〕的发生风险均增加(P<0.05)。且在进一步排除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感染性腹泻人群后仍得到一致结果。 结论 hs-CRP>1.18 mg/L是青年卒中患者长、短期预后不良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随机血糖>5.56 mmol/L与青年卒中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相关,随机血糖>7.01 mmol/L与青年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相关,而与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SP)患者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肺炎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肺炎组(n = 63)和SP组(n = 87),治疗后随访28 d,根据是否死亡将SP组分为死亡组(n = 32)和存活组(n = 55),另选取同期6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浆sTREM-1、sFLT-1、SOD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SP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浆sTREM-1、sFLT-1、SOD水平对SP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对照组、普通肺炎组、SP组血浆sTREM-1、sFLT-1水平逐渐提升,SOD水平逐渐降低(P <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重症监护室(ICU)时间(OR = 1.784,95%CI 1.077~2.95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OR = 1.834,95%CI 1.130~2.976)、sTREM-1(OR = 1.236,95%CI 1.034~1.477)、sFLT-1(OR = 1.095,95%CI 1.026~1.169)为SP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动脉血氧分压(PaO2)(OR = 0.894,95%CI 0.809~0.988)、SOD(OR = 0.933,95%CI 0.879~0.990)为保护因素(P < 0.05)。ROC曲线显示,sTREM-1+sFLT-1+SOD(AUC = 0.913,95%CI 0.833~0.963)预测SP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sTREM-1(AUC = 0.799,95%CI 0.699~0.877)、sFLT-1(AUC = 0.780,95%CI 0.678~0.861)、SOD(AUC = 0.801,95%CI 0.701~0.879)预测。  结论  SP患者血浆sTREM-1、sFLT-1水平明显提升,SOD水平明显降低,为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提升不良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效果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的126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应答结局将其分为应答良好组60例和应答不良组6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的AMA、RDW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A、RDW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熊去氧胆酸应答效果的影响。 结果 应答不良组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RDW水平均高于应答良好组,AMA阳性率低于应答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PT(OR=1.941,95%CI:1.157~3.256)、GOT(OR=1.808,95%CI:1.073~3.045)、GGT(OR=1.504,95%CI:1.028~2.200)、TBil(OR=2.088,95%CI:1.279~3.408)、DBil (OR=1.735,95%CI:1.112~2.707)、RDW(OR=1.562,95%CI:1.091~2.236)、AMA阳性率(OR=0.584,95%CI:0.399~0.854)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RDW增高、AMA阳性率降低是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应答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苑小星  杨海芳 《浙江医学》2019,41(13):1406-1408,141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与恶性实体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恶性实体肿瘤患者573例为肿瘤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初诊时血清UA及CRP水平,同时分析其对肿瘤临床分期的影响。结果肿瘤组血清UA、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肺癌、大肠癌、卵巢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绝经前、后期)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UA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为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血清UA及CRP水平是肺癌(OR=1.584,95%CI:1.016~2.085;OR=1.955,95%CI:1.586~2.301)、乳腺癌(OR=1.262,95%CI:0.963~1.493;OR=1.807,95%CI:1.655~2.189)、大肠癌(OR=1.343,95%CI:1.251~1.466;OR=1.819,95%CI:1.332~2.415)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结论初诊时血清UA及CRP水平是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许涛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095-109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4种生化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白细胞介素-32(IL-32)、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儿茶酚抑素(CST)与AMI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4例,其中AMI患者189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105例,记录一般情况并测定血清中VEGF-B、Lp-PLA2、CST、IL-32水平变化,同时评估AMI组患者各期心功能指标,对AMI患者随访6个月发生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情况,探讨上述4种生化因子与AMI预后关系。结果:对AMI组及UA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B无明显差异(P>0.05),与UA组相比,AMI组Lp-PLA2、CST均较高(P<0.05),IL-32在UA组高于AMI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各期对比发现VEGF-B在KiliipⅠ-Ⅳ间无明显差异(P>0.05);Lp-PLA2、CST水平在各组间随着心功能恶化呈上升趋势;IL-32含量随心功能恶化而降低。随访终止时AMI患者总MACE发生率为42.33%。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血清中VEGF-B、IL-32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p-PLA2、CST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AMI与UA时由于心肌细胞缺氧受损或死亡,患者体内各种生化因子会发生不同变化。这些不同变化可能与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随着心功能的变化各指标变化趋势不同,提示4种指标对AMI严重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对AMI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CST、Lp-PLA2水平越高提示预后不良,VEGF-B、IL-32与预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邓容  李广权  苟甜甜  张林  陈欢 《西部医学》2022,34(7):1056-1060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检测联合血栓弹力图(TE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41)和预后良好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D-D、Fib和TEG指标,分析D-D、Fib和TEG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D、Fib和TEG指标对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明显小于预后良好组,心率(H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D-D、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患者的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血栓最大振幅值(MA)和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Fib、R、Angle角、MA和C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D与R呈负相关,与Angle角、MA值和CI均呈正相关(P<0.05);Fib与MA值、CI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Fib、R、Angle角、MA值和CI评估AMI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838、0.824、0.791、0.780、0.808、0.677,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63,对AMI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D-D、Fib和TEG指标的变化与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存在相关性,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的AIS患者,根据1年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糖类蛋白125(CA125)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3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水平。随访1年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不良心脏事件亚组和无不良心脏事件亚组患者血清BDNF和CA125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心率及血清BDNF、CA125、c-TnI、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10.196、22.142、12.302、7.301、49.705,P均<0.001)。随访1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38例(27.94%),不良心脏事件亚组患者血清BDNF、CA125水平均高于无不良心脏事件亚组患者(t=3.258、4.496,P均<0.001)。BDNF预测AMI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当BNDF截点值为3.87 ng/ml时预测AMI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82.9%,约登指数为0.670。CA125的AUC为0.746,当CA125截点值为42.54 U/ml时预测AMI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为83.2%,特异度为81.5%,约登指数为0.64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89,95%CI 1.02~3.51)、心率快(OR=1.77,95%CI 1.06~2.95)、高水平BDNF(OR=4.76,95%CI 2.38~9.56)、高水平CA125(OR=3.49,95%CI 1.71~7.12)、高水平cTnI(OR=3.80,95%CI 1.654~8.750)、高水平BNP(OR=4.90,95%CI 2.23~10.77)为AM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AMI患者血清BDNF、CA125水平明显增高,且高水平BDNF、CA125是AMI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提示二者可作为评估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随访1年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入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AMI并接受PCI治疗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周接受常规超声和二维STI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MACE(主要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梗、新发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再次住院以及心源性猝死)。结果:随访共18例(19.78%)发生MACE,发生时间为出院后37.5(12~46)周。91例患者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2组性别、年龄、AMI类型、PCI方式、靶病变狭窄率、植入支架数目和长度、术后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无MACE组,血清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显著升高(P<0.05);但2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容积、收缩末内径和容积、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STI参数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显著高于无MACE组,整体径向应变(GRS)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0岁(OR=1.652,95%CI=1.234~1.896,P=0.003)、LVEF≤40%(OR=3.021,95%CI=2.456~3.859,P<0.001)、pro-BNP≥500 ng/mL(OR=2.235,95%CI=1.652~3.002,P<0.001)、GLS≥-22%(OR=1.958,95%CI=1.452~2.639,P<0.001)、GRS≤44%(OR=1.325,95%CI=1.084~1.996,P=0.005)和GCS≥-16%(OR=1.421,95%CI=1.162~2.032,P=0.003)均是MACE的主要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GLS、GRS和GCS预测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03和0.7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GLS≥-22%患者累积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GLS<-22%患者,GRS≤44%患者累积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GRS>44%患者,GCS≥-16%患者累积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GCS<-16%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常规指标年龄、LVEF和pro-BNP,二维超声STI参数GLS、GRS和GCS对预测AMI患者PCI后1年发生MACE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探讨血清SOD与心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连续纳入符合观察条件的老年患者860例,进行人体测量和生活方式调查,检测血清SOD水平、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蛋白(albumin, Alb)等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血清SOD水平与心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以血清SOD四分位水平分析各临床指标,发现随着年龄、CRP和BNP水平的升高(F=38.443,P<0.001;χ2=75.169,P<0.001;F=39.019,P<0.001)和血清Alb水平、肾功能的下降(F=137.415,P<0.001;F=28.037,P<0.001),血清SOD水平呈下降趋势。与高四分位血清SOD水平比较,校正年龄、性别和传统风险因素后,第2四分位和第1四分位SOD水平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OR=1.86,95%CI: 1.18~2.92;OR=3.15,95%CI: 1.95~5.08);继续校正血清Alb后,只有第1四分位SOD水平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OR=1.90,95%CI: 1.11~3.27);进一步校正CRP后,第1四分位心功能不全风险较弱(OR=1.79,95%CI: 1.00~3.19)。与高四分位血清SOD水平比较,校正年龄、性别和传统风险因素后,第2四分位和第1四分位SOD水平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OR=2.43,95%CI: 1.51~3.90;OR=2.86,95%CI: 1.77~4.63);继续校正Alb和CRP水平后,第2四分位和第1四分位SOD水平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进一步增加(OR=3.14,95%CI: 1.82~5.40;OR=4.21,95%CI: 2.30~7.70)。结论 老年人血清SOD水平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血清SOD水平下降与心肾功能降低有关,是影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联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9例(至少完成5年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与预后不良组(31例),收集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及外周血Th17、MLR。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h17、MLR及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占比、低分化占比及外周血Th17、M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1.985,95%CI:1.167~3.376)、Th17水平(OR=2.126,95%CI:1.310~3.449)、MLR(OR=2.353,95%CI:1.276~4.337)是影响结直肠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h17、MLR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46、0.939。结论 外周血Th17、MLR是...  相似文献   

17.
李娇  肖晓霞  卿琪  伍敏益  刘佩 《疑难病杂志》2023,(11):1153-1159
目的 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6型(PCSK6)、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3例为AMI组,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年后预后分为预后不良亚组和预后良好亚组,另选取同期8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CSK6、Corin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SK6、Corin水平与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PCSK6水平升高,Corin水平降低(Z/P=6.705/<0.001、5.627/<0.001)。随访1年,153例AM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6.41%(71/153)。预后不良亚组血清PCSK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Cori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Z/P=6.022/<0.001、5.846/<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增加、Ki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 将2008年1月至12月于我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9例按治疗方案分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61例,保守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1 d、入院7 d 时血清BNP浓度的变化,并记录患者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入院即刻、1 d时两组患者血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时PCI组患者血清BNP浓度低于保守组(P<0.01),PCI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保守组(P<0.05).对AMI者梗死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7 d时血清BNP浓度是最主要的不良心脏事件预测因子(OR=1.026,95%CI 1.014-1.038,P<0.01).所有患者30 d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入院7 d时血清BNP浓度高于未发生者(P<0.01).结论 AMI患者入院7 d时的血清BNP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近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10月于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行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且预后不良的43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预后不良组,根据研究所需样本量按照1∶1纳入同期43例接受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且预后良好的AECOP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预后良好组。分析AECOPD患者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白细胞计数与患者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预后不良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合并低蛋白血症、通气时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激素使用时间、血清白蛋白与AECOPD患者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预后不良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2.997,95%CI:1.457~6.168)、合并低蛋白血症(OR=0.406,95%CI:0.166~0.993)、通气时间(OR=0.00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局,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A及Hcy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UA及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93例,预后不良组32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占比、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出院mRS评分、住院时间、WBC水平、GLU水平、Hcy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SU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Hcy水平(OR=1.479,95%CI:1.168~1.872,P=0.001)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267、-0.248、-0.275,P=0.003、0.005、0.002);Hcy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r=0.526、0.496、0.555、0.433,均P<0.001)。SUA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700(95%CI:0.595~0.806,P=0.001),在最佳截断值328μmol/L时,灵敏度为0.844,特异度为0.484;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902(95%CI:0.827~0.976,P<0.001),在最佳截断值12.1μmol/L时,灵敏度为0.813,特异度为0.935;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905(95%CI:0.830~0.979,P<0.001),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892。结论SUA及Hcy水平与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及出院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