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测定头发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分作为接触该物质的指标,已陆续有些报导,有人提出将发铅含量作为诊断急性铅中毒的一个指标。我们测定了上海市一般居民和铅作业工人头发中的含铅量,试图了解发铅含量水平与铅接触程度的关系。一、测定方法: 1.头发的收集:为收集方便,采用理发时的末端头发作为样本。2.头发的清洗:为去除头发表面的污物,尤其是污染的铅,先将发样用热肥皂水浸洗2~3次,再用热水及自来水多次冲洗,直至无肥皂泡沫。用1%热硝酸溶液浸泡3  相似文献   

2.
关于接触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尿铅等指标的意义报道较多,但对头发含铅量的研究较少。近十几年来对头发所含的金属成分如锌、砷、镉、汞等的测定作为接触该物质的指标陆续有些报道。一九五八年有人报道了发铅含量作为诊断急性铅中毒的一个指标。我们试图测定发铅以了解我国一般居民和铅作业工人发中含铅情况及其与铅接触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铅接触与各生物接触指标间的关系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对蓄电池厂100名铅接触者的健康监护中,各项生物监测按规定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并了其间的剂理效应关系。结果发现,空气中铅尘、铅烟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接触者的血铅、尿铅和FED呈非常显著相关。(P〈0.01)其中血铅能较好地定量反映接触铅工人体仙的铅负荷,并提出了血铅的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发铅的蓄积情况及其与血铅,尿铅,尿中ALA等指标间的关系;四种方法(超声波氟利昂TF法、超声波丙酮法、索氏提取法、十二烷基磺酸钠法)的洗净效果;外来的铅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头发的可能性。研究对象为87名男性工人,至少都有一年的铅接触史,对照发样取自无高浓度铅作业史的44具男性尸体,年龄2~79。发样用超声波氟利昂TF法洗净后,用带石墨炉的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取发样前,测定了工人的血铅、尿铅、尿中ALA。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生产中,铅的广泛用途,接触铅而引起的人体危害比较多见。对一些非铅矿山开采、冶炼和加工、矿石中含或多或少的铅,因铅引起的中毒或机体损伤在国民生产中显得较突出,故有必要对铅接触工人的临床生化指标进行探讨。本次研究选取尿铅为主要观察指标,讨论其在铅接...  相似文献   

6.
锌原卟啉(ZP)有特有的荧光谱,当含有ZP的血液稀释1000倍时,在425nm入射光激发下,它在594nm波长下,显示出特有的荧光峰,这只要有一足够灵敏的荧光计即可看到。作者测定了接触无机铅工人的全血ZP和血铅;确定了这些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用ZP作为职业性铅吸收的一种快速筛选指标的可能性。实验由一汽车厂从事焊接和车体制造操作工78人组成,全部男性,工龄2~25年,年  相似文献   

7.
职业性铅接触水平指标的初步研究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00041)沈安丽在对职业性铅危害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习用铅作业岗位或车间的空气铅平均浓度作为反映工人铅接触水平的指标。但事实上,由于工人常多岗位操作或在某岗位仅短时间操作,故实际接触水平与作...  相似文献   

8.
梁婧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63-2964,2967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铅中毒多以低浓度铅接触导致的亚临床无症状中毒为主,给职业性铅中毒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的日渐发展对现代职业卫生生物监测、铅损害效应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就职业性铅接触常用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已指出应用发铅含量作为职业性铅接触指征的一个指标。现代的分析技术已许可对一根头发的连续各节段做金属含量的测定。作者为了追究职业性铅接触工人的单根头发的铅检定情况以  相似文献   

10.
迄今用以评价铅接触的指标,诸如血铅、锌原卟啉、ALA—D、尿δ-ALA、尿铅、尿粪卟啉等,均未能说明内脏器官的损害情况。除了造血系统的若干指标外,对有关组织损害的生化指标尚缺乏深入研究。 血、尿中某些酶活性的变化,可能是铅接触者内脏器官早期损害的信号。Boscolo等(1977)曾报道铅作业工人尿中血管舒缓素(Kallikrein)排出减少。Andreasik等(1978)曾见到铅作业工人血清中精氨酸酶(arginase)活性的明显升高,并认为这是由于铅致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损害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防治铅危害的工作中,不少学者仍致力于研究新的铅接触指标,并反复就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相互权衡。Chmielnicka(1981)发现,血清精氨酸酶可作为铅接触引起肝脏损害的指标。其后,Fukumoto 等(1983)用干燥血斑片法测定红细胞精氨酸酶,其活性反映铅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职业性铅接触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了接触铅烟平均浓度为0.578mg/m~3的蓄电池厂工人53名,0.0015mg/m~3的小焊锡工52名以及0.0006mg/m~3的对照组绣花工50名。从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来看,蓄电池厂工人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危害,小焊锡工与对照组工人相比未见异常,可见铅的毒性危害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铅的毒性早期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和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本文见乏力、腹部隐痛和关节酸痛的发生数与PbB、PbU及ZPP的浓度成正比,其症状阈浓度分别为30μg/dl、0.045mg/l及40μg/dl。铅接触的指标可以采用PbB、PbU、ALAD、FEP及ZPP,但作为预防性监护的过筛指标以ZPP为宜。铅接触组的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为慢(P<0.05)。在铅接触组工人中,传导速度的减慢与铅接触程度未见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指标在慢性锰中毒诊断中的价值尚无定论 ,为探索发锰在诊断中的意义 ,本文对锰作业工人进行了发锰测定 ,同时对工龄、年龄、自觉症状与发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某汽车制造公司工龄在一年以上的手工电弧焊工 12 6人 [男性 10 5人 ,女性 2 1人 ;年龄 18~ 60岁 ,平均 (3 5 2± 9 7)岁 ,工龄 1~ 3 8年 ,平均 (11 6± 8 7)年 ]为观察组 ;同时选择同一公司内年龄、工龄、生活习惯与观察组相近 ,不接触锰及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的机关、后勤工作人员 76人为对照组 [男性65人 ,女性 11人 ,年龄为 2 0~ 60…  相似文献   

14.
评价化学法尿铅筛选职业性铅接触的价值。收集157名同一铅接触工人的血标本及尿标本,同时测定血铅,悄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锌卟啉,尿δ-氨基酮戊酸,以血铅≥40μg/dl,≥60μg/dl的铅接触水平为金标准。用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软件评价化学法尿负及其它测定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发中元素含量来评价个体环境接触状况,日益受到重视。虽然有人持反对观点,但少数报告认为是可行的,发样易于采集、携带和贮存为其优点.发铬能否用作生物监测指标,所见报道较少.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六价铬接触工人发铬含量与环境接触水平及机体损害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发铬作为过量接触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锰中毒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临床体征的检查。生物材料中的锰如血锰、尿锰、粪锰其含量与本痫的病情不平行,而且常常低于无病的锰接触者,其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讨探。至于发锰。样品易于采集、携带和保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的肝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肝脏损害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铅对肝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108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的76名工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作为肝毒性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肝损害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车间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分别为0.89mg/m3和0.25mg/m3,超标率分别为50.00%和60.00%。②随着环境铅接触水平的增加,ALT和TBIL的异常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浓度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职业限值组存在血铅超标现象,异常率为31.03%。超职业限值组和职业限值组血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铅作业工龄的增加,血铅、ALT和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铅水平的变化和ALT、TBIL异常率的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明显升高,肝功能效应指标ALT和TBIL不能敏感的反映铅对肝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验证锌原卟啉在职业性铅接触者健康监护中的实用价值,以期在铅作业工人普查筛检时应用。我们对有关铅作业工厂测定了空气中铅烟(尘)浓度及对铅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职业性铅接触对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影响,探讨铅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方法 87名职业性铅接触者为研究组,同期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健康体检的76人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血液,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其血铅水平,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血常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肝功能指标,分析两组人群相关指标.结果 职业性铅接触组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和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职业性铅接触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可导致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