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患者女,46岁,因双侧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息肉(海口标准2型2期),于2001年4月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行双侧筛窦开放、鼻息肉摘除、上颌窦口扩大术,双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约200ml,术中顺利,无副损伤。术后双侧鼻腔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全身行抗生素、激素治疗。48小时后抽出纱条,见鼻中隔粘膜充血、轻度糜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92例及不伴鼻息肉32例,且鼻腔解剖结构均有异常患者,全麻下行内镜鼻窦手术:经鼻内镜前筛切除术、全筛切除术、全蝶筛切除术及上颌窦口、额窦口扩大术等;并同理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行鼻中隔矫正术、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钩突切除术、鼻中隔鼻甲切除术等。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并判定疗效。治愈94例(75.8%),好转26例(21.0%),无效4例(3.2%,其中2例再次手术后好转)。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对彻底清除病变、提高手术疗效、防止术后病变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治慢性副鼻窦炎患者 68例 ,采用“三联”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8例慢性副鼻窦炎患者 ,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 8~ 5 6岁 ,平均 2 8.8岁。其中合并鼻窦炎、鼻息肉 1 7例 ,全组副鼻窦炎 3例。1 .2 治疗方法第一联 :鼻和鼻窦手术以改善鼻窦通气和引流。多以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主 ,少数为传统的手术疗法加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粘膜下切除及鼻甲骨切除术等。第二联 :上颌窦穿刺、置管持续滴注药物、充氧。上颌窦穿刺 :按常规进行上颌窦穿刺 ,一般用1 %地卡…  相似文献   

4.
彭涛  李志勇  李红光  马鹏 《四川医学》2010,31(6):798-799
目的探讨鼻部手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34例患者术前均行PSG确诊,20例行鼻中隔矫正术,10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单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2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双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2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术。34例患者术中同期联合H-UPPP手术。术后监护12~24h,随访1年。结果治愈12例,好转13例,有效9例,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部手术联合H-UPPP治疗OSAHS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经上颌窦的筛窦及鼻息肉切除术是治疗慢性多鼻窦炎和多发性鼻息肉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手术方法略作改进,即以上颌窦自然孔扩大法来代替经上颌窦在下鼻道作对孔术,并经上颌窦切除部分下鼻甲骨,使下鼻甲向上颌窦侧稍移位,从而增宽鼻腔的宽度。上述的改进方法的优点是借宽阔的上颌窦手术野,在明视下较为安全和彻底地进行手术,不切除中鼻甲,故仍保持鼻腔生理功能,且破坏组织很少,出血不多,亦无碍于面容,术后鼻通气也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上颌窦中鼻道开口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方法配对研究56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比较同一患者术中扩大或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情况。结果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侧中分别为92.9%和80.4%(随访6个月时)。回顾性观察51例施Caldwell—Luc术的患者,下鼻道造13的术后开放率仅为40.6%。分析38张单侧鼻窦炎或鼻息肉的鼻窦CT片,测量对照侧与病变侧的上颌窦口膜样部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差异无显著性。病变侧上颌窦口周围的中鼻甲气化、增生及钩突偏曲、筛泡骨性增生等解剖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鼻内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关键是窦口周围的解剖异常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发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鼻窦炎及鼻息肉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笔者自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采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43例,术后对42例进行了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3例(72侧)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3~65岁。双侧29例,单侧14例。上颌窦炎11例,上颌窦炎伴鼻息肉8例,筛窦炎伴鼻息肉14铡,上颌窦囊肿8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副鼻窦冠状位CT检查确定诊断,了解钩突有无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口的关系,对窦腔病变范围及筛窦发育情况有初步认识,再根据术中鼻窦内窥镜下探查情况,采取不同术式。 1.2.1 功能性筛窦手术:用直径4mm,30度及70度视角镜,各种角度的咬钳,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扩大中鼻道,咬除筛泡,再向后上咬除前筛窦窦壁炎症及息肉;继而开放后筛窦,切除炎性病变的筛窦及息肉。 1.2.2 上颌窦内窥镜手术: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病例,切除中鼻甲外侧面息肉样  相似文献   

8.
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少见,作者曾接诊3例外院病人,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女,37岁.右侧鼻塞伴头痛2年,体检右侧后鼻孔息肉从中鼻道脱出,鼻窦CT见右侧上颌窦均匀软组织影,前组筛窦密度增高,诊断为右侧鼻窦炎鼻息肉2型2期[1] .在当地行Caldwell-Luc手术、鼻息肉摘除、鼻内筛窦开放术,术中摘除鼻息肉时将鼻中隔粘膜自后向前撕脱,当时采取了何种补救措施不详,凡士林纱条填塞2天,常规清理鼻腔.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内窥镜手术改变了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方便,视野清晰,范围扩大,并可示教,减少了并发症。传统的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术野欠清,有可能破坏正常粘膜。我院自1995年8月起开展了内窥镜下五官科手术80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其中双筛窦上颌窦开放术23例,一侧筛窦开放术20例,额窦筛窦上颌窦开放术13例,上颌窦开放术12例,一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4例,双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开放术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例。其余病种采用双中、下鼻甲次全切除术,双鼻腔息肉摘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可行性。方法:78例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一次性接受上领窦(筛窦、额窦、蝶窦)开放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及中下鼻甲手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2年,治愈71例(91%),好转5例(6.4%),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4%,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均获痊愈,无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能一次性完成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且不会增加和加重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因该术式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明显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鼻窦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可行性。方法:80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一次性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鼻窦开放术及中、下鼻甲手术,并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2年,治愈58例(72.5%),好转19例(23.7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为96.25%。出现并发症3例(3.75%),所有并发症经治疗均获痊愈,无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局麻鼻内镜下能一次性完成鼻中隔、多鼻窦(鼻-鼻窦)联合手术,且不会增加鼻-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因此,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明显减少鼻息肉及鼻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中隔鼻甲微创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32例肥厚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伴有中隔鼻甲患者施行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时切除鼻中隔鼻甲粘膜下肥厚组织,保持中隔粘膜及软骨膜的完整,修整鼻中隔的形态,行中鼻甲矫形,重建中鼻甲、上颌骨额突及鼻中隔的解剖关系,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2年,119例(90.15%)治...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尝试运用多种双镜联合的方式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46例双镜联合治疗患者,其中腹腔镜辅助内镜下治疗5例(10.87%),内镜定位腹腔镜切除30例(65.22%),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6例(13.04%),追加腹腔镜根治术5例。46例中息肉恶变21例(45.7%),其中浸润性癌6例,3例淋巴结转移。内镜协助腹腔镜手术41例无中转开腹,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腔镜保护内镜治疗的5例无并发症发生。双镜联合患者随访时间1~21个月,息肉恶变者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双镜联合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适应证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是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治疗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经验。方法:采用XPS-3000手术综合动力系统配备专用下鼻甲切削刀头对2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A组),同时将选择行常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22例患者(B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鼻腔通气时间和黏膜恢复时间。结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鼻腔通气时间和黏膜恢复时间比传统下鼻甲切除术要少和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及86%,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疗效更好。结论: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比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创伤更小,术后疗效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的关系 ,以及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2月为 5 2例患者施行鼻中隔手术 ,其中内窥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0例 ,内窥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 2 2例 ,回顾分析其中 2 0例的CT资料 ,介绍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方法。结果 :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密切相关 ,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可有效地解决鼻中隔偏曲问题。结论 :为了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治疗慢性鼻窦炎和 (或 )鼻息肉 ,矫正鼻中隔十分重要 ,只有形态正常 ,才能达到功能正常。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可以避免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缺点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下不同鼻中隔术式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为176例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和内翻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的同时行鼻中隔手术,其中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42例,矫正术67例,成形术49例,改良粘膜下切除术18例,其中18岁以下者36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3例出现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分离后痊愈,余无其它并发症,作者在术中用自制的吸引剥离器边吸引,边用其前部分离粘软骨膜,粘骨膜与软骨、骨间的连接。吸引剥离器的吸引孔始终朝向鼻中隔软骨或骨,不封闭其外部侧孔,减少了吸力,并避免了血染内窥镜镜面。  相似文献   

17.
杨立  唐梓轩  黄红星  余文兴 《西部医学》2012,24(10):1941-1942,194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应用于急诊处置难治性鼻出血的可行性,手术适应症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34例经常规前、后鼻孔填塞或鼻内镜下填塞止血失败的患者分别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1例)、中鼻甲部分切除术(9例)、下鼻甲骨折内/外移术(1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例),矫正解剖畸形及鼻腔局部扩容以助明确出血部位,再局部填塞或电凝止血。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出血部位位于嗅裂区10例,下鼻道穹窿12例,中、下鼻甲后方3例,中鼻道3例,鼻中隔后份2例,蝶窦开口1例,出血部位不明3例。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止血,未出现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未发生严重的鼻出血。结论在难治性鼻出血处置中合理运用鼻内镜手术有利于较快明确出血部位,切实止血。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utine use of nasal packing after cosmetic and functional nasal surgery. METHODS: Prospective collection from 2005 to 2006 at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 Hospital in Riyadh for 54 patients post-septorhinoplasty with and without submucous diathermy or lateralization of inferior turbinate were evaluated for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nasal packing which kept for different duration. RESULTS: All 54 patients had septoplasty, 21 with rhinoplasty, 12 with SMD, and 24 patients had inferior turbinate lateralization. Eight cm slim Merocel packed in 67 nasal cavity sides, 8 cm regular Merocel packed in 24 sides and 10 cm regular Merocel packed in 6 sides. Thirty-seven patients had the pack for 6 hours then removed and 17 patients had it for 24 hours. Forty-one patients with no significant discomfort, 13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discomfort. CONCLUSION: Septorhinoplasty and SMD or lateralization of inferior turbinate can be managed without packing or any other hemostatic measures.  相似文献   

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郑玉美 《安徽医学》2011,32(4):479-481
目的观察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1例慢性鼻-鼻窦炎(CRS)伴中-重度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和同时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治愈34例(83%),好转5例(12%),无效2例(5%),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并发眼睑淤血1例,术腔不同程度粘连5例,鼻中隔血肿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中下鼻甲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节省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提高疗效,对预防鼻窦炎的复发及粘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4月~2010年7月收治的鼻息肉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治愈率为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复发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并且安全性可靠,是临床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