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肾脏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把在水中的放电火花产生的冲击波,经圆形反射罩聚焦于肾内或输尿管内的结石,借助结石与肾等软组织间的声阻抗差,使冲击波能量大部分被结石吸收,产生解体作用,将结石击碎。该技术由Chaussy等在70年代提出,并在1980年首次用于临床。由于ESWL碎石成功率较高,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病人恢复时间短,可用于多数手术禁忌病人等优点而被迅速推广。仅美国自1984年至1987年就安装了150台ESWL设备,同期全世界约有300,000病人接受了ESWL治疗。90%以前需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47例上尿路结石碎石病例在病例选择、碎石、排石及碎石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7例均碎石成功,3月内结石排尽率为89.1%,所有病例均并发短暂的腰痛和血尿,输尿管石街3例,发热2例。结论为了提高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需重视病例的选择、优化碎石条件、积极预防和处理碎石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自1980年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它优点很多,如碎石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病人恢复快,可以用于多数手术禁忌病人等,在一些国家中被迅速推广。ESWL是利用高能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冲击波,经过椭圆形反射缸聚焦于肾内或输尿管内的结石,借助结石与肾等软组织的声阻抗差,使冲击波能量大部分被  相似文献   

6.
体外震波碎石(ESW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种主要手段,我科从1989年至1996年8月共收治ESWL患者795例,其中1例继发肾出血。以往的文   相似文献   

7.
8.
9.
体外冲击波治疗结石用于临床已有近二十年了,是目前泌尿系结石公认的首先治疗方法。它较手术取石更安全、更简便、无需麻醉,对患者无机体损伤、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患者乐于接受。我院体外碎石中心对400多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期间对832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体外碎石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对运动员腱性组织及骨关节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腱性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运动员98人,年龄19±7.2岁,运动项目包括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体操、排球等。按照疾病分成肌腱损伤、腱周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等3组,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各种疾病,以不同的治疗参数(即冲击次数、能量流密度)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频数每周2次,2周为一个疗程,最长不超过8周。各组在治疗开始前,每次治疗前后及治疗终结时均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肌腱损伤组显效74.4%,有效17.9%,无效7.7%;腱周组织损伤组显效42.9%,有效40.0%,无效17.1%;骨关节损伤组显效37.5%,有效50.0%,无效12.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运动员腱性组织及骨关节损伤均有明显效果,其中以肌腱损伤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疾病的物理机制,为改进其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以不同能量密度Q-开关Nd∶YAG激光照射离体、祛毛的豚鼠皮肤,用冲击波和声波传感器配合数字存储示波器同步记录脉冲激光作用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和声波信号,用微型计算机对信号数据作进一步处理和分析结果获得了清晰的冲击波和声波信号波形图,信号幅度与单脉冲激光能量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激光烧蚀效应和冲击波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声波信号对于在激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实时控制激光的能量密度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方法对8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上海交大JDPN-VB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以右上腹部为冲击波路径,俯卧位,对病变胆囊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每次治疗电压选择8~10 kV,冲击波次数为1000次,间隔2周治疗下一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消炎利胆药口服4周。两组分别于开始治疗4周后评估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胆囊彩超变化等单项指标改善程度及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此方法起效快,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102例泌尿系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术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其中,术前心电图正常者99例中,有29例(29.29%)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且多为频发性;术前心电图异常者3例中,有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例,术后转变为频发性,且部分形成二联律,另一例 ST—T 等明显加重。所有术后心电图有异常改变或加重者均未经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结果提示,体外震波碎石术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因此,在对心电图异常和心脏病患者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时应观察心电图变化和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损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使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3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随访2、4、6周,使用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FDSS)和VAS进行疗效评价。期间如有症状反复或疗效不佳者转为手术干预。治疗中采用动态VAS评价法调整能量输出。结果:32例肩伤患者完成冲击波治疗,3例肩袖撕裂患者因疗效不佳中转关节镜手术治疗。完成治疗患者的FDSS平均得分由治疗前的(44.7±7.1)分提高到治疗后6周的(92.9±2.5)分,VAS评分由治疗前的(8.1±0.9)分降到治疗后6周的(1.5±0.7)分。治疗后4周左右症状改善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慢性损伤(如肩袖腱病、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效果满意。对于明显结构性损伤(如肩袖撕裂)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增生性瘢痕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易影响局部功能及易复发等特点,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随着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 的不断普及,部分研究学者发现,其能够在无创条件下到达瘢痕组织深层,对紊乱的胶原组织进行松解,从而改善瘢痕外观、缓解瘢痕疼痛及瘙痒等症状,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该项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关节处增生性瘢痕应用ESWT 治疗的研究以及ESWT 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机制的研究均较少,且治疗参数、频率、剂量等的设置问题尚缺乏统一标准。为此,笔者对ESWT 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旨在为ESWT 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末端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末端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德国PIEZOSON 10 0电 -液压型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网球肘、跟痛症和肩袖损伤共 116例患者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网球肘治疗显效 72 .4 % ,有效 18.4 % ,效果不明显 9.2 % ;跟痛症治疗显效 32 .1% ,有效 5 0 .0 % ,效果不明显17.9% ;肩袖损伤治疗显效 2 5 .0 % ,有效 4 2 .0 % ,效果不明显 33.0 %。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治疗末端病损伤较小、安全可靠、方法简便 ,但对不同部位末端病的疗效明显不同。提示在应用本方法治疗末端病时应该注意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明确末端病发病产生症状的确切病理 ,方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冲击波对兔管状骨骨膜及骨皮质的影响。方法:对正常新西兰大白兔的下肢胫骨部位应用不同频率的冲击波进行3天或7天冲击后,取材进行组织学HE染色,组织化学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不同频率冲击波冲击对内、外骨膜和骨皮质影响的病理学过程。结果:正常胫骨经过不同频率冲击波冲击后均有外骨膜出血增厚,骨髓腔开放并纤维化,可见成骨样细胞增生;甲苯胺蓝染色未见成骨过程中有软骨形成,出现典型的骨膜成骨改变,7天组改变比3天组更明显,但是内骨膜无明显变化;较低频率的冲击波促进外骨膜增生及骨髓腔开放,纤维化的程度远较高频率冲击波明显。结论:不同频率冲击波作用于管状骨时主要是通过促进外骨膜生发层增生,骨髓腔开放,纤维化,骨皮质增厚来促进成骨,不经过软骨化骨的过程,而对内骨膜没有影响;不同频率冲击波促进成骨的能力与冲击波频率密切相关,高频冲击波不是促进成骨过程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SET结合ESWT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ESWT治疗,疗程3周,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及肩关节ROM测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和肩关节ROM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VAS评分和肩关节ROM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WT治疗基础上结合SET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运动功能受限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及其X线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 ,了解其对骨不连愈合的影响及其在X线方面的表现。材料与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制作肥大型骨不连模型 ,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利用体外冲击波行治疗组骨不连断端治疗 ,定期摄片观察。通过计算机扫描和处理 ,测量骨不连间隙变化 ,并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 冲击波治疗前、后 2 4小时内治疗组骨不连间隙较对照组变窄 0 .66±0 .2 4mm ,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治疗 12周 ,治疗组骨不连愈合较对照组好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肥大型骨不连具有较好的疗效 ,其有望成为一种较好的骨不连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肾癌细胞DNA含量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筛选32例肾细胞癌标本切片行Feulgen染色,CMIAS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DNA指数均值以肉瘤样癌最大,透明细胞癌最小(P<0.05)。透明细胞癌与集合管癌、肉瘤样瘤;集合管与嫌色细胞癌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以5倍体和大于5倍体细胞百分率高低依次为肉瘤样癌、集合管癌、颗粒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和透明细胞癌。结论:细胞DNA含量在不同类型肾癌之间有明确的相关性,且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