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山莨菪碱对创伤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止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654-2对创伤性ALI兔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的光镜和电镜检查,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和其他脏器组织中TNF-α和IL-8的mRNA表达。结果致伤前、后给予654-2,可使创伤性ALI兔血浆及BALF中的TNF-α、IL-8明显减少、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TNF-αmRNA和IL-8mRNA的基因表达主要定位在内脏组织中的M、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内,表达数量明显减少。。结论654-2可降低血浆及BALF中TNF-α、IL-8的含量,使TNFαmRNA和IL-8mRNA的基因表达下调,从而减轻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创伤性ALI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肠缺血-再灌流大鼠不同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的规律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小肠,肝,肺组织TNFα和IL-6mRNA表达的规律,发现肠缺血1h小肠TNFα和IL-6mRNA表达开始增加,再灌流后0.5-1h表达至峰值,并且与组织及血浆中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与小肠相比,肝,肺组织TNFα和IL-6mRNA表达升高的时相晚,且与血浆TNFα浓度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休克后重要器官内几种主要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产生机制及其作用.方法:采用RT-PCR、ELISA等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肝、肺、肾、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mRNA表达,TNFα释放,器官功能损害及内毒素组织移位等变化.结果:(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组织内TNFα、IL-1β、IL-6mRNA可相继表达增加,以TNFα表达最早,IL-6虽表达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2)休克及复苏后,肝、肺、肾组织及循环内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组织内TNFα水平在数量和持续时间上大于循环内TNFα水平;(3)失血性休克时肝、肺、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4)休克后肝、肺、肾组织内毒素水平先后明显升高,且与休克后组织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TNFα释放有一定内在联系.结论:休克后组织内细胞因子表达、释放在局部器官损害中起一定作用,其产生与休克后内毒素的组织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油酸肺损伤早期肺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变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表达变化及其细胞定位。方法3H-胍氨酸测定法测定NOS活性;应用32P标记核酸探针狭线杂交技术和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油酸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结果正常肺组织NOS活性很低且无iNOSmRNA表达;急性肺损伤后iNOS活性升高且与iNOSmRNA表达相一致;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可抑制iNOS活性并下调iNOSmRNA表达;伤后表达iNOSmRNA的阳性细胞可能为肺泡巨噬细胞、粒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结论急性肺损伤后肺组织iNOSmRNA的表达是一个突然启动的主动合成过程;LNNA抑制NO产生可能与其下调iNOSmRNA表达有关;肺组织表达iNOSmRNA阳性细胞的多样性可能与NO损伤肺组织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在早期脏器损害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30%Ⅲ度烧伤兔伤后血浆渗透压下降,CEC及ACE活性升高,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形态学改变,表明伤后内皮细胞受损。缺氧、烧伤血清、TNF、内毒素、FPAB及活化粒细胞能损伤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0%Ⅲ度烧伤大鼠伤后血浆ET-1明显增多,ET-1、ETA、ETB、mRNA于心肺肝肾的表达,于伤后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的结果,均表明其明显增强。烧伤内皮素增加,不但使血管收缩,而且增加内皮细胞透性。采用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液压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原位杂交组织化学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核酸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SHH)检测大鼠轻、中度脑损伤大脑皮层和海马BDNF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伤后皮层局灶周围、海马BDNFmRNA表达皆有增加,分别于伤后2、4小时达高峰,海马中以CA2区增加最明显,中度损伤时表达增加的幅度比轻度损伤时大。结论脑损伤后脑皮层和海马BDNFmRNA表达增加,提示机体对颅脑损伤存在自身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致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中性粒细胞增加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观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VEC)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转录水平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结果:内毒素致伤后,肺小静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VEC首先出现ELAM-1mRNA的表达,高峰在给毒后3~6小时之间,其后逐渐减弱,24小时内基本消失,而肺VEC在轻微背景表达基础上呈现ICAM-1mRNA的表达增加是继ELAM-1mRNA的表达之后,增强高峰在12~24小时之间,其表达维持时间较长,24小时仍无减弱倾向。结论:肺血管床VEC这种ELAM-1和ICAM-1mRNA的相继表达提示了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血管床扣压大量中性粒细胞(PMN)并进而导致肺组织损伤过程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烧冲复合伤早期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烧冲复合伤早期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多形核白细胞(PMN)在肺内聚集的关系.方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反映PMN肺内聚集的情况;用地高辛标记ICAM-1cDNA探针进行肺组织原位杂交;用SP法进行肺组织ICAM-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致伤组动物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组织MPO活性增高,其中以复合伤组最明显,肺组织ICAM-1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以伤后6小时最为明显.结论:烧冲复合伤早期肺ICAM-1增多可能与PMN的肺内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9.
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新蝶呤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创伤后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动物实验发现,失血性休克、烧伤早期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即显著升高,其变化趋势与血中TNF、肝组织TNFmRNA表达一致,但峰值早于TNF。应用多粘菌素B、抗核心脂多糖抗体及选择性肠道脱污染等内毒素血症防治措施后,可显著抑制血中TNF水平及其mRNA表达峰值,血清生物蝶呤含量亦明显下降。临床资料显示,严重烧伤和创伤病人24h内血浆内毒素含量即显著上升,其升高程度与TNF呈正相关,这一趋势以并发脓毒症者尤为明显。与之相似,内毒素血症组病人新蝶呤含量烧伤2~3周呈进行性升高,而非内毒素血症则趋于下降。作者认为,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能激发体内炎性介质产生、释放,从而可能促进脓毒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截肢伤小鼠巨噬细胞对T细胞的直接接触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鼠截肢伤模型,观察创伤小鼠巨噬细胞对T细胞的直接接触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以25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巨噬细胞30min,可阻断巨噬细胞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与分泌。创伤小鼠巨噬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可明显抑制正常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白介素2(IL-2)mRNA及IL-2受体(IL-2Rα)mRNA水平、IL-2  相似文献   

11.
烧伤早期肺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了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髓过氧化酶(MPO)含量,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肺组织ICAM-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MN的CD11b/CD18表达,以了解ICAM-1在烧伤早期PMN肺内聚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伤后2、6、12、24h烧伤组动物肺组织及BALF中MP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组织ICAM-1及其mRNA均表达增多,外周血PMN表面CD11b/CD18表达增多,提示烧伤早期肺内PMN的聚集很可能与烧伤早期肺血管内皮表达ICAM-1及表达CD11b/CD18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沈美华  霍正禄  梅冰  何建  王美堂 《武警医学》2008,19(11):969-97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致急性肺损伤(ALI)兔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法复制ALI兔模型.制模成功后1 h、4 h、8 h、24 h、48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干重/湿重比值(D/W),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肺组织内NF-κB的变化情况,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使动物PaO2及D/W值进行性下降,于48 h降至最低(P<0.01);血清TNF-α含量及肺组织NF-κBp65的含量升高,并均于4 h达到最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1 h、4 h、8 h、24 h、48 h NF-κB活性与TNF-α含量之间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肺组织病理显示肺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局灶出血、部分肺泡萎陷.结论 NF-κB的活化,介导TNF-α等炎症介质的大量表达,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导致ALI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烧伤后大鼠骨骼肌组织泛素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烧伤大鼠骼肌组织泛素(ubiquitin)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烧伤后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分子机制,采用大鼠30%Ⅲ度烫伤模型,分为伤后2、6、12和24h组,每组设正常对照组,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大鼠骨骼肌孵育液中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以及伸趾长肌组织中泛素及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大鼠烧伤后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增强,尤其是肌纤维蛋白降解增强明显(P<0.01),伤后12h增加185%,24h增加153%;伸趾长肌泛素及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在烧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增加(P<0.01),尤以12h和24h为明显,表达增加的泛素化蛋白主要为高分子量蛋白。提示烧伤后大鼠骨骼肌蛋白高分解代谢与泛素及泛素化蛋白的高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凋亡情况及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30%Ⅲ度烫伤)和对照组,分离伤后0、12、24hPMN,继续培养16h,碘化丙啶(propdiium oddide,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百分率,并用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分别刺激对照组大鼠PMN,检测凋亡百分率,结果发现:烫伤组大鼠PMN凋亡百分率较对照组大鼠降低,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均抑制PMN凋亡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说明严重烧伤后PMN凋亡延迟,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在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Toll样受体5在鞭毛蛋白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检测鞭毛蛋白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5(TLR5)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TLR5在鞭毛蛋白致大鼠Au中的作用。方法从大肠杆菌ATCC25922中分离纯化鞭毛蛋白并鉴定。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36)、致伤1组(n=36)和致伤2组(n=36)。经尾静脉注射鞭毛蛋白以建立大鼠ALI模型。每组分别在6个时相点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LR5 mRNA的表达,并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和肺病理改变。结果从大肠杆菌ATCC25922中成功分离纯化出鞭毛蛋白,其分子量约65kD。静脉注射鞭毛蛋白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从致伤后1h开始,鞭毛蛋白致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TLR5 mRNA表达增加,并随时间推移和鞭毛蛋白剂量增加而表达增多。各致伤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组织出现肺间质、肺泡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结论静脉注射鞭毛蛋白可导致大鼠ALI;TLR5作为细胞膜上鞭毛蛋白的受体参与了鞭毛蛋白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角膜缘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以及碱烧伤后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规律。方法消化法培养大鼠角膜缘上皮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征[细胞形态、泛角质蛋白抗体(AE1/AE3)和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做初步鉴定;构建体外碱烧伤模型,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伤后各时相点β-catenin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具典型的上皮细胞特点,大部分细胞分化程度较低且生活状态良好;核酸和蛋白水平均显示,伤后24小时β-catenin的表达有显著升高(P0.05),至伤后48小时达到峰值(P0.01)。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角膜缘上皮细胞的研究结果来近似反映角膜干细胞的特点;Wnt经典信号途径参与了碱烧伤后的细胞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肾脏细胞粘附分子1和白介素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大鼠肾脏细胞粘附分子l(Intercellula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早期病理变化,为阐明伤后早期肾脏损伤机制及为伤后早期损伤的防治打下基础。方法:①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在烧伤后早期(5min至72h)肾脏的病理变化;②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伤后不同时间点肾脏ICAM-1进行染色和分析;③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伤后不同时间点肾脏IL-6进行染色和分析。结果:①伤后早期主要病理变化为出血、充血和水肿;电镜显示:肾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②伤后30min,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ICAM-1、IL-6表达增强,伤后2-24h明显增强,呈阳性或强阳性;伤后 72h,表达逐渐减弱。结论:伤后早期肾脏的损伤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有关,ICAM-1、IL-6在伤后早期肾脏损害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