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家族中的一员。目前已发现至少22种FGF,其中FGF-1(aFGF)、FGF-2(bFGF)及FGF-7的研究较为深入。bFGF是哺乳动物和人体中一种非常微量的活性物质,因其具有  相似文献   

2.
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校坤  钟慧君 《人民军医》2002,45(7):397-39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多功能生物活性物质,有促进血管形成,改善微循环,促进中枢及外周神经发育、生长及修复损伤的作用,是一种维持神经细胞存活的重要营养因子[1],属国家一类新药.为了探讨其对脑梗死的疗效,我们于1998年2月~2000年6月采用 bFGF 治疗脑梗死50例,并与常规综合疗法40例对照,证明其疗效优于常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血脑屏障(BBB)能否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通过并发挥其神经营养因子作用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用125I-标记bFGF经动物腹腔注射后25min检测实验动物全身各组织放射活度,计算各组织bFGF的含量。结果:脑bFGF含量在成年鼠组为(17.36±8.30)pg/mg.新生鼠组为(31.96±10.11)pg/mg,新生鼠缺氧组为(56.68±15.79)pg/mg,各组相差具有显著意义(P<0.05~0.01);以同一时相血液bFGF含量为参照,成年鼠组脑bFGF含量占全血bFGF含量的(6.51±3.80)%,在新生鼠组为(14.09±3.12)%,在新生鼠缺氧组为(26.24±11.83)%,各组相差具有显著意义(P<0.05~0.005)。结果提示:bFGF可通过血脑屏障。新生鼠组及其在缺氧状态下应用bFGF,可使脑内bFGF含量较成年鼠组显著增多,故bFGF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自体皮浆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为虎  汪涛 《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0):628-628
自体皮浆移植术是近年来救治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为解决自体皮源不足开辟了新途径 ,但也存在着自体皮浆细胞扩展较慢、创面愈合时间较长等局限。笔者尝试对施行自体皮浆移植术的 30例严重烧伤患者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商品名贝复济 ,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利用其促进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1.近 2年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 (排除糖尿病等基础病及严重并发症 )选取30例实施自体皮浆移植术。其中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2 3.4± 7.5 ) (16~ 5 7)岁。烧伤面积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创面应用的疗效。方法 烧伤患者创面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同部位自身对照,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使用bFGF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3天,肉芽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早期创面愈合及晚期肉芽创面修复过程中有明显作用。有效率98%。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伤后继发性损害不断加重 ,发展成为不可逆损害。如何保护脊髓组织、减少脊髓继发性损害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 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新的神经营养因子 ,在机体的胚胎发育、血管形成、创伤愈合及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 。为探讨bFGF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再生的影响 ,笔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特殊染色手段 ,观测bFGF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为临床应用bFGF治疗脊髓损伤提供…  相似文献   

8.
肿瘤血管形成 (Tumorangiogenesis)是乳腺癌生长、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 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过程 ,并与人体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采用我院 1988年~ 1998年收治的女性乳腺癌病例 ,收集性别、年龄、手术日期、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辅助治疗、死亡日期、终检日期。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浅Ⅱ度烧伤创面、深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皮供皮区创面共 90例患者 2 70个创面为研究对象 ,所有创面分别为rhEGF治疗组、rhFGF治疗组和自身对照组 ,选择自体相应部位、相似深度创面进行对照。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在不同时间内创面的愈合率。结果 rhEGF的促再上皮化作用明显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rhF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缩短 (P <0 .0 1) ,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与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rhFGF对肉芽组织生长有特殊的作用 ,rbF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比rhE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动态愈合率在不同的烧伤创面也明显加快 ,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hEGF和rhFGF修复创面效果的差异取决于它们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作用机制 ,组织缺损较大 ,组织损伤层次深 ,早期需要内芽组织填充的创面使用rhFGF为宜 ,而浅度创面需要以再上皮化修复为主的则选择rhEGF为佳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是一种能广泛地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的多肽生长因子 ,于 1974年由Gospodarowicz从牛脑垂体和脑组织中分离得到 ,因其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而得名。bFGF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近来研究还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创面应用的疗效,方法:烧伤患创面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同部位自身对照,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使用bFGF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3天,肉芽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早期创面愈合及晚期肉芽创面修复过程中有明显作用,有效率98%,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作为一种多肽类生长因子 ,有着广泛的生理功能。对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具有促有丝分裂的作用 ,在胚胎发育和组织分化中 ,是形态形成、促细胞分裂和诱导细胞分化不可缺少的因子[1 ] 。近年来 ,许多实验结果表明体外许多因素 ,如化学药物、细胞因子、辐射等都可诱导细胞凋亡[2 ] 。本研究bFGF对辐射诱导的免疫系统胸腺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旨在从一个侧面探讨bFGF作用于免疫系统的机理及其在辐射防护中的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 bFGF :由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2 动物照射 :昆明…  相似文献   

1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肌细胞间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对心肌细胞间信号转导的作用。方法 采用激光黏附细胞扫描仪和荧光光淬灭后恢复技术(FRAP),观察FGF-2作用于心肌细胞1和4天后胞间信号转导的变化。结果 10~100ng/ml的FGF-2能够抑制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的胞间信号转导,同时促进细胞增生;高浓度的FGF-2(1000ng/ml)使心肌细胞的胞间信号转导明显增加,但抑制细胞生长。结论 FGF-2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胞间信号转导,可能与其参与心肌细胞的生长、发育甚或凋亡等生物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由化学烧伤、外伤 (擦伤、异物 )、手术 (角膜移植、PTK术后 )等原因引起的眼表创伤 (ocularsurfacewound ,OSW)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加压绷带包扎、配戴软性接触镜、睑缘缝合、素高捷疗眼膏涂眼等 ,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仍不够满意。笔者从 1997年 10月~ 1998年 7月采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滴眼液治疗 43例。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标准为 ( 1)轻、中度化学烧伤 (角膜缘 1/ 2周保持正常 ) ;( 2 )角膜外伤 (擦伤、异物 ) ;( 3)手术(角膜移植术后、PR…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及功能代谢的影响,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生长良好的兔正常关节软骨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10%新生小牛血清的DMEM条件下体外单层培养,细胞贴壁后随机分组,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和(或)IGF-1;培养液不加任何因子为对照组,以四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数,二苯胺显色法测各瓶细胞DNA含量,咔唑硫酸法测基质中糖醛酸含量,以间接反映蛋白多糖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分析。结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两种因子均促进细胞增殖,DNA合成及增加胞外基质中葡萄糖醛酸含量,且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当IGF-1浓度≥10ng/ml,bFGF浓度≥1ng/ml时,其促进效果较显著(P<0.05,0.01)。bFGF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更为明显,最大为对照组的1.32倍,而IGF-1对细胞外基质葡萄糖醛酸含量的影响更显著,最大为对照组的1.78倍,bFGF能明显缩短DNA合成前期(G1期)和分裂前期及分裂期(G2M期)时间;bFGF IGF-1作用后,同样缩短G1期和G2M期时间,显著缩短G1期时间;而IGF-1仅缩短G2M期时间。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bFGF及IGF-1均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影响细胞,刺激细胞增殖及功能代谢,两种因子的协同作用仅表现在对细胞的增殖作用上,对细胞功能代谢没有明显影响。两种因子促进细胞增殖是通过缩短细胞周期不同亚时相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放射性血脑屏障(BBB)破坏的不同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放射性BBB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束单次照射25Gy)分为单纯照射组和照射前尾静脉注射bFGF组(250ng/kg),并设未照射对照组;分别于照射后2、7和30d采用脑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并用单次静脉注射3mg/kg伊文氏蓝(EB)后脑组织的EB含量法评估BBB破坏情况。结果照射后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注射bFGF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受照后不同日期的脑组织E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含水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EB后检测脑组织,浓度法较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能更好地反映BBB的破坏情况;bFGF对受照后BBB破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骨肿瘤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探讨bFGF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8例良性骨肿瘤患者、21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及15例健康献血员血清bFGF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骨肿瘤患者血清bFGF的水平为(78.3±25.1)pg/L,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患者血清bFGF的水平[(37.4±17.1)pg/L,P<0.01]及健康对照组水平[(29.3±14.1)pg/L,P<0.01],而后两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骨肿瘤患者存在bFGF的高表达,检测血清bFGF的水平有助于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损害的程度,通过检测SHR血浆、肾组织中内皮素(ET)和水平,碱性成纤维细胞6生长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SHR肾损害的机制。将16个月龄SHR作为实验组,同龄WKY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CCr、UAE;采用放免疫射分析法大鼠血浆、肾组织中ET的水平;肾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PAS染色用免疫组化检测Ⅰ、Ⅳ型胶原和bFGF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肾组织中bFGFmR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肌皮瓣营养神经再恢复的作用. 方法 3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bFGF实验组、等渗盐水对照组、bFGF全身用药组.建立腓肠肌皮瓣模型,保留动静脉带,离断支配神经,再将神经断端行端端吻合.实验组术后从肌皮瓣基底留置硅管注射200 U/ml的bFGF,0.1 ml,1次/d,连续2周,同时等渗盐水组从硅管内注入0.1 ml等渗盐水,bFGF全身用药组从健侧肌肉内注射等量的bFGF 200 U/ml,12周后行腓肠肌皮瓣及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检查及肌皮瓣肌肉、皮肤内神经组化染色检查. 结果实验组肌肉及皮肤组织内神经末梢灰度、数密度、面密度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等渗盐水组与全身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FGF持续局部用药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肌皮瓣肌肉营养及皮肤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探讨微小颗粒骨移植的成骨机制。 方法  4 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在臀大肌肌袋内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及自体块状骨。术后按期取材 ,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 结果  (1)颗粒骨在成骨过程中吸收较快 ,至术后 2 8d时完全被新生骨替代。块状骨成骨能力弱 ,以骨吸收为主。 (2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颗粒骨异位成骨能力强于块状骨 ,bFGF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