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武警部队基地化新训模式下新兵新训期间训练伤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新兵新训期军事训练伤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部2015年度参加训练的新兵1000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分为个人情况和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两部分。军事训练伤诊断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训练伤发生率为26.55%。城乡背景、营养状况、吸烟史、碳酸饮料饮用习惯、运动习惯等不同的新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兵集训第6-10周发生损伤较多;入伍前营养状况较差、不良生活习惯及农村新兵易发生训练伤;应重视体能训练中劈叉训练、"冲坡"跑、器械训练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部2015-2016年期间训练伤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科学组训和有效预防训练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训练伤登记数据,分析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共收集到训练伤病员404例;训练伤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膝关节、踝关节、腰椎等处。膝关节训练伤发生159人,占39.4%;腰背部损伤121人,占30.0%。致伤科目主要为5 km、400 m障碍、专业训练与器械训练。训练伤的高发期在3月份与10月份。结论训练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训练强度、个体因素、训练环境及施训科学性密切相关,建议从组织领导、组训计划、综合保障等方面入手更加科学地做好训练伤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某部秋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伤与冬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对比研究,为减少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某部教导队2013-2014年秋季入伍新兵共1083名与2011-2012年冬季入伍新兵共1163名的军事训练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秋季、冬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分别为28.56%、26.74%,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损伤部位和病因均有变化,秋季训练伤与冬季训练伤中的擦伤占比分别为19.42%、14.79%;挫伤分别为17.80%、22.83%;骨折分别为10.03%、7.07%,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秋季与冬季入住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气温因素的变化、训练着装的不同,使训练伤的伤型、发病部位的特点和规律有变化,据此针对性提出建议,将有效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某寒区部队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训练伤的分布规律及流行特点,为探讨致伤因素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对2008年我国东北地区某部658名新兵进行训练伤调查.结果 658名新兵当中,共发生训练伤102例,累计发生率为15.5%,发生高峰在训练第6周,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的构成比分别为31.4%(32/102)和68.6% (70/102).结论 寒区部队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合理的训练安排及科学施训是预防训练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查明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部807名男性武警新兵随访1年。军事训练伤的诊断依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进行。结果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为16.1人次/100人年,骨骼骨肉系统的过劳性损伤占77.7%,应力性骨折最多,占各种损伤的63.8%。开始训练的前5个月是训练伤的高发期,发生的损伤占全年损伤的90%。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损伤项目以5公里跑最多。全年人均训练日损失12天。受伤新兵就诊率低,仅为60%。结论 武警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低于解放军,但训练伤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做好部队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1-6月某部军事训练伤人次、病种、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梳理,并研究对策和措施.结果 分析出训练伤发生的5点原因:自我防护意识差;科学训练不落实;防护指导不到位;心理教育不深入;训练场地不规范.总结出军事训练伤预防的3点对策:(1)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2)严密组织计划,确保科学施训.(3)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护常识.结论 军事训练伤影响训练安全和官兵健康,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军事训练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海军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海军某部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为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驻粤海军某部参加1998年度基础训练的新兵592人,在训练中受伤的战士由营军医查体并询问病史,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诊断。结论在90d的训练中,军训伤的累积发生167例,发生率为28.2%,开训后第8周为发生高峰,各部位损伤中以下肢的发生率为最高(占伤总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训练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个省市武警总队2013年度参加训练的2090名新兵,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个总队2013年度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11.4%。训练伤中骨关节伤最多,接近50%。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对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模型的变量有训练前的热身。结论下肢是新兵训练伤的主要部位,其中训练前未进行热身是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将其作为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西南地区武警某部擒敌术训练伤发生情况,分析医学干预措施对降低训练伤发生率的作用和效果.为保障擒敌术训练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武警部队驻渝全训特勤某部1050名官兵实施医学干预1年后,采用调查问卷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干预前后训练伤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训练伤发生率(5.1人次/100人年)比干预前(8.8人次/100人年)的训练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作要领掌握不当在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的原因中所占的百分比表明,干预后(24.1%)比干预前(42.4%)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武警全训部队擒敌术训练中,实施科学的医学干预可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何毅  岑其 《现代保健》2010,(13):115-116
目的调查分析武警水电第一总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分布特点,为科学防护训练伤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度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训练伤门诊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结果本组350名新兵中共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军事训练伤165例,其发生率为47.1%,其中下肢训练伤发生率为83.6%、躯干训练伤发生率为7.2%、上肢训练伤发生率为6.7%。结论军事训练伤发生的时间有军训后第4~5周和第9~10周两个高峰期,其发生率、伤情类型、部位与训练时间、科目、强度等相关,损伤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应从多方面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军区陆军新兵集训期间军事训练伤和非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军区2011年度1389名新兵作为调查对象,随访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并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影响因素的信息。采用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伤害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为7.5%,占所有伤害的80.0%;非训练伤发生率为1.9%,占所有伤害的20.0%。伤害发生时间呈双峰分布,分别于第5-6周和第9周达到高峰;伤害性质以扭伤/拉伤/搓伤为主,伤害部位以下肢最多,分别占所有伤害的65.4%、61.5%;训练伤主要发生在体能训练中,占所有训练伤的53.8%。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城市籍(IRR=1.51;95%CI:1.02~2.22)和自评训练量过大(IRR=2.32;95%CI:1.46~3.70)新兵发生伤害的风险明显高于农村籍和自评训练量尚可承受的新兵。结论该军区2011年度陆军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高于非训练伤,来自城市新兵和自觉训练量大的新兵应作为伤害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军队伤害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某地区军队伤害住院病例的特点及规律,探索军队伤害监测模式。方法对3所军队医院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所有军队伤害病例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5年内共出院1 622例伤害病例,占住院病例总数的8.31%。83.23%的伤害病例年龄在11~30岁,身份以战士(75.59%)和在职干部(17.01%)为主。入院时间月份构成最高的依次是12月(13.07%)、6月(10.63%)和7月(9.13%)。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31.18%)、军训作业中意外损伤(23.94%)、钝器伤(16.38%)和锐器伤(9.84%);伤害性质前3位依次是骨折(31.02%)、扭伤/拉伤(15.67%)、挫伤/擦伤(13.54%);伤害部位以上肢居首(25.67%),其后依次为头部(24.80%)、下肢(22.99%)和躯干(11.26%)。结论青壮年官兵的军事训练伤是干预重点,需要通过建立监测体系,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军事训练等级考核期间部队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就诊登记,定期巡诊的方法,整群调查8个建制连的男性官兵在训练考评期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该部队在8个月的军事训练等级考评期间训练伤发生率为23.22%;训练伤发生率随军龄的增加逐渐下降;急性创伤性损伤发生率高于慢性过劳性损伤,急性创伤性损伤中关节扭伤发生率最高(占9.47%),其次为挫伤(占2.00%)、擦伤(占1.60%)、急性腰扭伤(占0.67%)和撕脱撕裂伤(占0.26%);慢性过劳性损伤以滑膜炎发生最多(占2.54%),其次为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占1.87%)、跖筋膜炎(占1.74%)、肌腱炎(占1.20%)、腰肌劳损(占1.07%)、疲劳性骨折(占0.53%)、髌骨软骨软化症(占0.27%)。损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占78.74%;其次为上肢、躯干和头部。下肢损伤以踝关节损伤最常见,其次为小腿、膝关节和足部。训练伤影响因素主要有训练强度过大、技术动作错误、场地不良、心里紧张、思想麻痹、有外伤史、睡眠不良、身体素质差等。伤员住院及伤休人均3.63d,其中有45.98%恢复良好。[结论]在高强度军事体能训练中,要普及训练伤防护知识,科学施训,特别要重视入伍1~2年士兵下肢急性创伤性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卫生学兵细菌性痢疾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态度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某部1 498名卫生学兵进行了细菌性痢疾知识态度问卷调查,并分析了相关因素.结果 (1)细菌性痢疾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高低不一,最高为82.98%,最低为8.21%;态度期望回答率最高为94.79%,最低为33.58%.(2)卫生学兵细菌性痢疾相关知识得分方面,女性高于男性,≥20岁者高于<20岁者,≥2年军龄者高于1年军龄者,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高于大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者、大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者又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学过医者高于未学过医者(均有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知识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军龄和学过医(均有P <0.05).卫生学兵细菌性痢疾态度得分方面,本科及以上、大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者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P<0.001).结论 部队卫生学兵细菌性痢疾知识掌握不够理想,态度不够乐观,应加强对其细菌性痢疾相关知识的教育,端正其态度,使其自觉改变行为习惯,促进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基层战士睡眠质量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武警某部基层710名战士进行调查。结果武警基层部队战士PSQI总分为(5.59±2.39)分,15.49%的基层战士睡眠质量较差(PSQI总分≥8)。学历、住宿环境、饮食习惯、训练强度与睡眠质量不具有相关性(P>0.05);年龄(r=-0.237)、军龄(r=-0.243)、睡前饮酒(r=-0.369)、吸烟(r=-0.385)和人际关系(r=-0.225)与基层战士睡眠习惯显著相关(P<0.05);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睡觉前饮酒、吸烟、人际关系障碍和军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武警基层战士睡眠质量较差;睡觉前饮酒、人际关系、吸烟和军龄是基层战士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尹广庆  李萍  杨筱筠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33-1236
目的调查掌握驻济南部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影响驻济军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驻济5个兵种不同的部队,计480名军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和体格检查。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新兵与1年以上军龄军人的心理问题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兵种和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驻济军人SCL-90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男组常模(P〈0.01)。驻济军人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人18~29岁组常模(P〈0.01),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该常模(P〈0.05)。驻济部队新兵SCL-90各因子分与其EPQ的N、P、L因子分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新兵与1年以上军龄的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不同,应分析其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北方青年耐寒锻炼前后耐寒能力的变化,评价其冷习服水平。方法随机选择来自黑龙江省的应征新兵及2年老兵各20人,在平均气温-3℃~-15℃环境耐寒锻炼。新兵于耐寒锻炼前和耐寒锻炼后40d检测寒冷血管反应指数(VRCI),老兵于新兵耐寒锻炼后40d时同时检测VRCI。结果新兵耐寒锻炼40d后VRCI水平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老兵VRCI水平明显高于新兵耐寒锻炼前的水平(P〈0.01),与新兵耐寒锻炼40d的VRC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方青年经过一定时间的耐寒锻炼耐寒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地区武警森林部队官兵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武警森林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从武警森林部队中抽取的760名义务兵和士官进行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30.02%,以训练伤最常见。两周就诊率为9.97%,多数选择地方医院和营(连)卫生所(室)就诊。慢性病患病率为3.59%,以腰肌劳损多见。年住院率为2.26%,其中88.24%选择到地方医院住院。义务兵两周患病率高于士官,但慢性病患病率、年住院率低于士官。义务兵和士官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及年住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卫生服务尚不能满足官兵日益增加的需求。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积极改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某军区下属医院2013、2014年收治军事训练伤患者的发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度因军事训练伤住院的战士及团以下干部基本信息,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因军事训练伤入院者8678人次,占军人住院总人次的16.9%,与2013年相比,2014年军事训练伤患者(P<0.001)、手术比例(P=0.035)明显升高.2014年军事训练伤患者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军训伤员入院时间呈双高峰分布.身份、人员类别构成、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和脏器损伤等构成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2013、2014年军事训练伤住院率呈上升态势.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官兵个人思想重视,科学施训;加强对基层的军训伤诊疗技术指导和设备支持,可有效降低军训伤对官兵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伤害发生的原因、地点等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张家港市报告伤害19542例,其中男性12559例,女性6983例;本地户籍11640例(发生率为13.18‰),外地流动人口7902例(发生率为13.78%0)。伤害发生最多的前5位职业是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占44.43%)、从事家务(占11.04%)、学生(占8.48%)、办事人员(占6.37%)、商业服务人员(占6.10%)。除学龄前儿童、学生和军人外,其他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首位原因均为交通事故。发生伤害时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工作、娱乐和驾乘交通工具。[结论]不同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地点和发生伤害时所从事的活动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