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2005-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云南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整理。结果2005-2008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76起,发病42127人,死亡8人,分别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发病数和死亡数的57.72%,74.82%和1.88%。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87.50%,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包括水痘、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疾病。高发时间为3-5月,高发学校为小学,占71.70%,平均1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1.13所学校。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易发场所。  相似文献   

2.
朱彦波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219-2220
为了解泸西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特点,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现对全县10年报告的1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级别、类型、时间、地点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起,发病549例,死亡2例。无特别重大事件(Ⅰ级)及重大突发事件(Ⅱ级),较大突发事件(Ⅲ级)4起,占33.33%,发病233例,死亡2例;一般突发事件(Ⅳ级)7起,占58.33%,发病289例;未分级事件1起,占8.33%,发病27例。3-7月为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月份,其中4月和7月报告起数最多,均为2起,食物中毒事件集中在4-10月夏秋高温季节。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占总起数的41.67%,发病242例,占总发病数的44.08%,波及2356人。泸西县农村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高发,应高度重视食物中毒(尤其是农村集体办客及野生毒菌中毒)的预测、预警、现场处置等防控工作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近年来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以指导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法 对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描述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 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4起,占全省暴发疫情的18.90%。主要为一般事件(Ⅳ级),占82.59%;发病17033例,死亡27例;疫情波及1886372例,罹患率为0.9%。甲类传染病事件6起,占2.68%;乙类67起,占29.91%;丙类92起,占41.07%;其他59起,占26.34%。事件主要发生于每年3-6月和10-12月份,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学校。境外输入传染病事件19起,15起为缅甸输入。结论 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广西2004-2006年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西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0起,发病数9735例,占全区突发事件起数的40.19%和发病人数的53.56%,2004、2005、2006年占全区事件数比例分别为23.33%、37.01%和53.98%,发病数占全区发病数比例分别为38.72%、59.30%和63.67%;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1.18%)为主;时间集中在3、4、5、10和11月,占总起数的64.71%(110/170);90.59%的突发事件和91.62%的病例发生在县(乡镇)级中小学校。结论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增长趋势,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且多发生在乡镇地区,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芜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以便及时、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芜湖市2004~2011年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芜湖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6起,报告发病数1 625例,死亡13例。其中传染病疫情63起,占95.45%,食物中毒7起,占7.1%。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起,占总起数的82.54%。结论芜湖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坪区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高坪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高坪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发病总数358例,波及人数35 975人,死亡5例,传染病相关事件占事件总数的85.71,发病353例,占突发事件病例总数的98.60%,死亡3例,占死亡总数的60.00%,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事件总起数的64.29%。结论高坪区突发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人口较为聚集的学校,波及人群主要是学生,影响因素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规律,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10年广东省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全省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0起,其中未分级事件205起,一般事件20起,较大事件5起,无重大事件发生,发病人数为8219例,死亡22例。其中发生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为全国首起本地暴发疫情,发生的水污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为全国首次从饮用水中检测出诺如病毒。珠江三角洲地区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73.04%(168/2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间呈双高峰分布,4—5月和9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分别占报告总起数的26.96%(62起)和18.26%(42起);传染病疫情占总起数的86.96%(200/230);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生的事件数占总起数的63.91%(147/230),学生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3.21%(5195/8219)。结论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学校,提示要重视这些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5-2008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突发事件706起,发病25 791例,死亡153例;其中传染病事件475起(67.28%),发病20 600例,死亡50例,病死率0.24%。事件起数呈上升态势;南宁、河池、百色等市报告事件高于其他城市。事件主要发生在3~6月份。以学校学生为主的事件居多,共478起(占事件总数67.70%),发病19 833例,死亡28例。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趋势,重点在学校及农村地区的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宾阳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6 358例,无病例死亡,发生起数和发病数分别占全县总起数和总发病数的91.07%及96.06%;发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事件总起数的95.10%;以3~5月、10~12月及1月为高发月份,共报告94起,占总起数的92.16%。结论各级政府、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应高度重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各负其职,降低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黄埔区2006—2011年所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黄埔区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2 512例,死亡1例,罹患率为2.14%(2 512/117 48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4.44%(102/108)。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81起)和托幼机构(12起),共占91.18%(93/10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以9—12月最多,共报告50起(占49.02%),发病856例(占34.08%);其次为3―6月,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433例(占57.0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57起(占55.88%),发病1 229例(占48.93%),其次为接触传播传染病,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218例(占48.49%)。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黄浦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今后应加强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监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丽水市学校突发事件发生规律,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导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丽水市2007-2012年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学校分布、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的79.71%.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2.73%;食物中毒占7.27%;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83.64%.学校主要分布在小学,特别是乡镇农村学校,发病高峰出现在每年3-6月和12月.结论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且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中小学校,是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报告病例1 194例,死亡7例。传染病疫情48起(占88.89%),其中以甲型H1N1流感最多(29起,60.42%)。报告事件数最多的是2009年34起(占62.96%)。事件主要发生在6、9和12月份,共报告36起(占66.67%)。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占57.41%)。从首例患者发病到报告的时间平均为5.60 d。结论广州市白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呼吸道传染病类占居首位;学校学生中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是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重点;早报告是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特点,指导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按级别、类型、时间、发生场所等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2004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0起,发病1411例,死亡38例。较大事件(III级)18起,—般事件(Iv级)31起,未分级事件11起。传染病暴发37起,其中乙类传染病暴发17起,丙类传染病暴发8起,其他传染病暴发12起。食物中毒报告22起,其中,野生蕈中毒7起,死亡13例;其他植物性中毒15起,死亡7例。职业中毒报告1起,死亡1人。从时间分布看,西双版纳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以每年的5月~7月为全州报告事件最多的月份。[结论]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里,以传染病疫情暴发为主,占报告数的61.67%。野生蕈中毒事件成为危害最严重的一类事件,应高度重视,加强预警和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先兆,及时发出预警,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湖南省2004—202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0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湖南省2004—2022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820起,报告病例83 838例,平均罹患率为2.79%,死亡13例,病死率0.02%。全省14个市州均有事件报告。事件起数以2019年最多(264起,占14.51%),时间分布以3—6月和9—1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事件级别以一般级(1 263起,占69.40%)和未分级事件(542起,占29.78%)为主。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暴发事件(1 703起,占93.57%),其次为突发中毒事件(100起,占5.49%)。事件发生学校类型以小学(1 057起,占58.08%)和初中(221起,占12.14%)为主。农村地区学校罹患率显著高于县镇、城市学校。结论 2004—2022年湖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事件为主,应重点防控农村小学和初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以指导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法对2009—2013年间云南省边境地区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整理和描述分析,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0起,占全省疫情的16.72%。主要为一般事件(Ⅳ级),占74.55%;发病7 086例,死亡15人;疫情波及446 213人,罹患率为1.59%。甲类传染病事件4起,占3.64%;乙类46起,占41.82%;丙类33起,占30.00%;其他27起,占24.54%。事件主要发生于每年3—5和9—12月份,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学校。境外输入传染病事件6起,均为缅甸输入。结论传染病跨境输入,特别是甲类传染病跨境输入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云南省边境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济南市2006-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济南市2006-2011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259起,包括重大事件1起,较大事件20起,一般事件24起,未分级事件2 214起。其中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2 117起,占全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3.71%;传染病事件118起,占5.22%。发病高峰集中在1月、2月和12月,占全年报告总起数的55.22%。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64起,占全市所有传染病突发事件的54.24%;食物中毒3起,占全市所有食物中毒事件的60.00%。结论济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环境因素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事件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重点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群众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武汉市2004—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武汉市2004—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2004—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7起,报告病例2 348例,死亡1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89.4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呈现逐年上升然后下降的趋势,2008年最多(22起),2010年最少(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有传染病疫情占89.48%(51/57),食物中毒占5.27%(3/57),职业中毒、环境因素事件和免疫接种事件各占1.75%(1/57)。传染病疫情以水痘、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为主,分别占25.49%(13/51)、21.57%(11/51)和15.69%(8/51)。57.89%(33/57)的事件发生于3—6月。城区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占64.91%(37/57),多于郊区的35.09%(20/57)。73.68%(42/57)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或幼托机构,学校突发事件中有47.62%(20/42)发生在小学,38.10%(16/42)发生在中学。结论武汉市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学校学生中的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回顾性调查表,由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写2004-2006年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监测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823起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发病33 012例,死亡151例,波及人数2 926 862人,其中传染病相关事件442起(占事件总数53.71%),发病23 216例,死亡19例,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事件337起(占事件总数40.95%),发病8 474例,死亡80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所报告事件频发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共报告605起,占事件总数73.51%。传染病相关事件主要发生在3-6月份,共283起,占事件总数34.39%,其中3月份最多,报告126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6、7、9、10和12月份,共201起,占事件总数24.42%。波及人群以学生为主的事件共383起(占事件总数46.54%),发病20 699例,死亡6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病人群,且波及该人群以传染病相关事件为主;其次波及人群以工人和民工为主的事件189起(占事件总数22.96%),发病5 286例,死亡45例,波及该人群以食物中毒事件为主。结论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工人和民工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为预测、预报、预警及有效防控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汇总广西桂林市灵川县2002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发生的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事件总数的84.85%(28/3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为多见,占总事件的48.48%(16/33);农村人群发病最多,占总发病人数的93.79%(1738/1853)。结论做好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加强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海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09年南海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南海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0起,发病858例,无死亡病例,波及人数51 576人,其中传染病相关事件38起(占事件总数95.00%)。事件主要集中在狮山镇和桂城街道,占事件总数的65.00%。发生高峰出现在6月、9月及12月。发生在学校、波及人群为学生和托幼儿童的事件共30起,占事件总数的75.00%,发病737例,波及人数46 947人,其中发生原因以传染病相关事件为主的29起,占事件总数的72.50%。病种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30起(占传染病相关事件数的78.95%),主要是水痘(14起)、其次是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9起)。结论南海区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托幼儿童的传染病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