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感染部位及对13种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结果 标本来源主要为患者的痰液、创口分泌物、尿液、血液等,科室以重症监护室为多,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等,14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AmpC酶菌株共23株,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16.2%,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AmpC酶的明显增高,治疗首选泰能。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率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一步分析AmpC酶流行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直接依据。方法收集259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细菌室做常规抗生素耐药监测;改良Hodge实验筛选出产AmpC酶菌株,PCR检测AmpC酶基因。结果本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等科室;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1.46%和78.38%,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1.35%和41.70%;对头孢西丁耐药率为21.2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最高,高达95%以上;Hodge实验筛选出53株产AmpC酶菌株,AmpC酶基因PCR扩增阳性者49株,其中ADC基因型占比95.92%(47株),ACT-1型占比4.08%(2株),未检出DHA、VCC和MOX基因型。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规药物耐药形势较严峻,产AmpC酶的细菌基因型主要为ADC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某院4个N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临床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个NICU共收治新生儿11 640例,发生医院感染500例(4.3%),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51例(10.2%),52例次。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极早产NICU42例次,早产NICU1例次,足月NICU4例次,儿童外科NICU5例次。4个季节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P0.05),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9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也高达51.9%。5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46株为多耐药菌株,3株为广泛耐药菌株。结论 N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最严重的是极早产NICU,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呈现高耐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8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6%、9.2%、17.4%和15.1%。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39.5%~67.4%)较高。21株菌(24.4%)检出ESBLs、31株菌(36.0%)检出AmpC酶。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ESBLs、AmpC酶有关。  相似文献   

5.
向志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58-186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A)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的趋势,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慈利县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资料及15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结果。结果 2009年1月-2012年9月共检出370株ABA,其中2009-2012年分别检出73、84、116、97株,检出率分别为9.2%、10.3%、12.5%、14.6%;主要分离于呼吸道标本(80.9%),临床分布以ICU病房、呼吸科和神经外科为主(61.2%);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于10%,对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50%,对其余11种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50%,且呈逐年升高趋势。370株ABA有18株为全耐药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加,对15种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耐药性逐年增加,应加强医院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现状,以及是否可以继续将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临床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经验用药,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分离的1 55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进行了实验室分析;统计了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痰标本的检出率最高为79.6%;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都在60%以上,而头孢哌酮/舒巴坦2011年耐药率为11.3%,2012年为12.4%,2013年为15.4%,2014年为18.4%,2015年为20.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上主要是由痰液标本中分离得到,常规经验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近5年的耐药性也只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因此可以继续将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临床的首选经验用药,但还需警惕并高度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5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分离的41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菌株分离主要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主要分离于呼吸道,占75.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均<40%,对其他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临床应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目的调查当地省级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AmpC酶情况,并对AmpC酶阳性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研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采用AmpC酶表型筛选法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利用RAPD分型技术对AmpC阳性的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06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1.1%,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特别是氨曲南和哌拉西林;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耐药性;共检测出25株AmpC酶阳性菌株,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的23.58%;通过聚类分析发现5、6、10、12、13、14、20、23号菌株分为同一聚类群;8、17、18号菌株分为同一聚类群.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AmpC酶表型筛选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使用;RAPD分型技术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对于确定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间的同源性,监控感染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PDR-Ab)感染现状情况。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鉴定采用意大利TOBOBACT全自动细菌分离培养系统;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美国德灵AUTOSXAN4自动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结果 4年间共分离到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6株,2006年3株(占6.52%),2007年8株(占17.39%),2008年21株(占45.65%),2009年14株(占30.43%)。结论应加强医院环境的消毒,进一步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防止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降低PDR-Ab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趋势。方法:统计2009年1月-2011年12月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及其对临床常用的15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并对它们的耐药性及其变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临床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4%、10.5%和14.0%,对其中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5),耐5种以上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9.4%、33.6%和45.9%,呈现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临床感染重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并日趋严重,多重耐药的情况正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71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高产AmpC酶和ESBLs流行病学特征及6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方法 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作药敏。结果 71株不动杆菌检测出高产AmpC酶40株、ESBLs23株、SSBL6株、非AmpC酶和非ESBLs广谱酶2株,61株产酶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外,对其余所试各药耐药率均超过80%:结论 不动杆菌产AmpC酶检出率高于ESBLs,治疗产酶株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从本地三级医院收集的9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碳青霉烯酶抑制法(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CIM)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PCR法确定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耐药基因型。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株47株(耐药率为50.5%),耐碳青霉烯类56株(耐药率为60.2%)。以亚胺培南为底物的碳青霉烯酶抑制法检出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55株,检出率为98.1%(55/56)。在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中,TEM-1基因、PER-1基因、OXA-23基因、Ⅰ型整合子基因、adeB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0%、42.9%、80.4%、73.2%、64.3%,其余耐药基因均未检出。结论碳青霉烯酶抑制法快速、简便,可以作为常规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的表型检测方法;目前本地OXA-23和TEM-1型碳青霉烯酶以及Ⅰ型整合子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和对碳青霉烯酶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现状与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体外联合对其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并以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进行。结果9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金属伊内酰胺酶(MBLs)菌株占94.79%(91株);产AmpC酶菌株占36.46%(35株),产质粒型AmpC酶菌株占35.42%(34株),产诱导型AmpC酶菌株占26.04%(25株)。多粘菌素B对产MBI。S、AmpC酶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5.71%、88.5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对产MBLs及产AmpC酶鲍曼不动杆菌的协同作用分别为51.65%与41.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率高,多种酶并存,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对产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应谨慎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建议选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产金属酶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B法,金属酶检测采用CAZ-EDTA协同试验。结果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8株,主要来自ICU、消化内科、急诊病区等科室。其中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30株(44%),耐药菌中对哌拉西林、头孢唑肟、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耐药;耐药菌和非耐药菌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均<50%耐药;30株耐药株产金属酶的有5株(16.7%)。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维持较高水平;且主要集中在ICU;产金属酶是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应加强对临床产酶株的检测,加强临床抗生素的管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特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采用纸片协同法对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进行检测;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DNA的ampC基因进行扩增。结果从临床分离的46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不产ESBLs;有22株细菌在AmpC酶三维试验中呈阳性;细菌DNA的PCR扩增,有39株菌为阳性。结论本次研究的鲍曼不动杆菌DNA上普遍存在有ampC结构基因,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主要是由于产AmpC酶所致,而与ESBLs无关。  相似文献   

16.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状况. 方法 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收集自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用WHO-NET 5分析试验结果. 结果一年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04株,痰标本分离率最高达97.12%,主要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耐药性极其严重,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头孢他啶外,均大于60%.其中25株对16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为泛耐药菌株.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且多重耐药明显.临床应加强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化的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样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性资料.结果在4年的痰检测样本中,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234株,占总体痰样本细菌检出率的8.5%.所有菌株均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为4%~9%和5%~6%,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临床危重病患者(ICU、脑外科、烧伤科、呼吸内科)多见.大部分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芮耐药率逐年上升.临床跃务人员应加强监测,并根据病原菌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规范抗生素应用,保持敏感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消毒剂基因的研究,为医院控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T 2 Compact仪器对临床分离10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ESBLs检测,采用PCR检测qac E△1、qac A/B、qac J、qac C、qac G耐消毒剂基因。结果 1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3株产ESBLs;在产ESBLs菌株中,检测有30株携带qac E△1基因,其他耐消毒剂基因检测为阴性。43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9.7%、67.4%、69.7%,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90%。非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产ESB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其耐消毒剂基因以qacE△1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不同病区耐药性差异,为预防和治疗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 28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Phoenix-100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1 28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室(28.78%),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标本(72.02%)。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呼吸监护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最强,其耐药率均90.00%;重症监护室分离株耐药性次之,耐药率均在85.00%以上;主要科室中骨科分离株敏感性最高,耐药率50.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耐药情况严重,对常见抗生素(粘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除外)的耐药率均85.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2010年和2006年的感染分布和耐药率变化。方法对2006年和2010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对其耐药率变化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科室分布和标本来源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2010年的分离比例达19.3%,显著高于2006年(8.0%)。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呼吸内科和ICU,其次为老年病科和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伤口和腹腔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在2010年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24.7%)和米诺环素(18.1%)耐药率较低外,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且除氨基糖苷类药(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外,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2006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比例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且其感染有向不同科室和患者不同部位扩散的趋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