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Dexter培养体系作L615小鼠白血病骨髓长期培养,观察基质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量白血病细胞在1周内死亡。少数粘附于骨髓基质的细胞能在此体系繁殖,经过8周以上传代后获得独立生长能力,成为不死的细胞系,命名为L615-1。这种细胞能在BALB/C裸鼠皮下形成淋巴肉瘤,但不能诱发同系小鼠发生白血病。本文结果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能支持恶性造血细胞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2.
用移植方法对L6565、SRS及L783三瘤株的抗原性所作的实验研究表明,经丝裂霉素处理的SRS瘤细胞(SRSm)免疫的昆明种小鼠及经丝裂霉素处理的L733白血病细胞(L783m)免疫的SW1系小鼠,分别对SRS瘤细胞及L783白血病细胞的攻击能产生保护作用,提示这两株瘤细胞具有肿瘤相关性移植抗原(TATA);经L6565及L783白血病细胞免疫的昆明种小鼠,也能产生抗SRS瘤细胞攻击的作用,经L6565白血病细胞免疫的SW1系小鼠可保护其对L783白血病细胞的攻击,说明L6565、SRS及L783三瘤株间具有交叉性TATA。实验还发现L6565白血病组织的无细胞提取液及SRS瘤细胞的3M KC1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TATA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了转输615系小鼠脾LAK细胞和LAK—88/DC细胞系对615小鼠白血病(L615)的免疫防治效应,以及继承性化学免疫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攻击前二十一天转输LAK细胞或LAK—88/DC细胞系,并每日腹腔注射培养上清液一周,可以诱导正常受鼠产生对L615明显的免疫预防效应,分别使实验组80%的小鼠长期存活;单独注射培养上清液也有效,可使60%的小鼠长期存活。在攻击后五天,用环磷酰胺(CY:180mg/kg)进行化疗并转输LAK细胞或LAK—88/DC细胞系,则能延长晚期L615病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并可使实验组25%~28.6%的小鼠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进行莪术抗癌作用原理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用莪术处理的艾氏腹水癌瘤苗免疫昆明种小鼠,与碘乙酸瘤苗一样,均能使动物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进一步用615近交系小鼠的L615白血病作模型,同样发现,用莪术L615瘤苗与X线照射L615瘤苗主动免疫后,均  相似文献   

5.
陈卫  何球藻 《现代免疫学》1993,13(3):129-133
以小鼠L78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瘤株为模型,通过静脉转输对L783白血病细胞特异的Tc细胞,观察对白血病小鼠的继承性免疫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在接种L783白血病细胞后6、24小时转输特异Tc细胞对早期白血病小鼠呈现明显的洽疗效果,实验组小鼠均得到保护而长期存活(>6O天)。在接种L783白血病细胞后第5天单纯转输特异Tc细胞对晚期白血病小鼠进行治疗未观察到明显的疗效;联合化疗(三尖杉酯碱)转输Tc细胞使晚期白血病小鼠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与对照组及单纯化疗组小鼠存活时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H615系我国自行培育的一株615小鼠可移植性肝癌,其一般生物学特性类似分化较好的人类肝细胞性肝癌。本文研究其在酶组织化学上的特点,由此了解H615细胞-的代谢特性。实验用皮下接种H615(第35、38代)已二个月的615近交系小鼠,瘤块直径约为1.5~2cm,大部瘤组织尚未出现坏死。取带瘤动物8例及正1常615小鼠5例,同时处死解剖,取小块瘤组织与正常小鼠肝组织并行排列,于液氮中骤冷,恒冷切片(-15℃,8μ),贴于盖玻片上,吹干后保存于冰箱中,共进行了26种酶组织化学染色,其结果如下: 1.其含量较正常肝明显升高的酶有:已糖激酶(Meijar法)、磷酸葡萄糖异构酶(Meijar与  相似文献   

7.
D-Limonene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肉瘤(S180)腹水型瘤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给予D-Lim onene干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瘤细胞V EG F-C表达,LY V E-1标记淋巴管,观察其分布。结果:对照组瘤细胞V EG F-C表达较强,瘤周边部淋巴管较多,有淋巴结、肺转移。用药组瘤细胞V EG F-C表达较弱;瘤周边部淋巴管较少,未见淋巴结、肺转移。结论:D-Lim onene有抑制移植瘤内瘤细胞V EG F-C表达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有可能降低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细胞化学方法,显示了六种脱氢酶。观察了30例615小鼠和L_(615)小鼠血细胞中的反应特点及活性变化。粒细胞在pH7.4时呈阴性反应,淋巴细胞和白血病细胞阳性。我们以积分值做指标,对615小鼠淋巴细胞与L_(615)小鼠白血病细胞、淋巴细胞进行了组间显著性检验,均有显著性或非显著性差别。这个结果提示L_(615)小鼠白血病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能量代谢发生了异常变化。强于正常机体的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前期工作中成功制备了IL-18基因修饰的白血病疫苗,为了探讨IL-18基因修饰瘤苗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实验采用L1210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在小鼠体内接种IL-18基因修饰瘤苗,观察瘤苗对L1210细胞致瘤性的影响及免疫保护作用,并进一步对其抗白血病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IL-18基因修饰瘤苗能够明显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大部分小鼠达到长期生存,且长生存小鼠用野生型L1210细胞二次攻击后大多数仍能长期生存,表明IL-18基因修饰瘤苗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并可诱导小鼠产生免疫记忆和免疫保护。机制探讨发现,接种IL-18基因修饰瘤苗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L1210肿瘤细胞的CTL及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IL-18基因修饰瘤苗能够显著增强抗肿瘤CTL和NK细胞反应。接种瘤苗可使小鼠IFN-γ水平升高,但与对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提示IFN-γ可能在IL-18基因修饰瘤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前文报道在L7811腹水型白血病小鼠的腹水中存在一种白血病相关自身抑制因子(LAI—615),本文用Sephadex G—150凝胶层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FPLC快速蛋白液相层析三步纯化,将LAI—615纯化了1306倍。研究发现其分泌产生与Lyt2~+ T细胞的出现有关。LAI—615可能是T细胞抑制因子(TsF)一类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制备兔抗正常615小鼠肝癌细胞免疫血清,以此处理615小鼠肝癌细胞用处理过的瘤细胞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融合,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胞ELISA二种方法检测,建立两株分泌抗615小鼠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两杂交瘤细胞系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与正常615小鼠的肝、脾、肺、肾、脑、心肌、横纹肌、胸腺组织细胞和多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行肝癌发病及防治的基础理论研究,复制肝癌模型甚属必要,国内虽有大鼠肝癌模型,但尚未见小鼠肝癌模型的报导。本文采用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提供的615近交系小鼠自发性肝癌经移植而成的移植性肝癌株((?)16I5),接种于同系小鼠,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将该瘤株用埋块法移植于17—24克的615小鼠腋部皮下,共50只经过15~25天的潜伏期,局部出现可触及的瘤块,逐渐长大,在两个月时瘤块最大横直径乘积平均为2.38±1.46cm~2,至动物死亡时其乘积平均为4.84cm,重量平均为5.0克,最重者达7.8克。随着瘤块长  相似文献   

13.
用斑点杂交半定量法对6株人、1株大鼠和5株小鼠白血病细胞以及部分正常对照细胞进行了TGF-β、TNF-α和LIF三种抑制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得出以下结论:(1)615小鼠白血病相关抑制因子(LAI-615)属于TGF-β类因子。(2)白血病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相比,三种负性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3)LIF的表达与否,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类型有关。(4)白血病细胞中负性因子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细胞。(5)TGF-β较TNF-α和LIF更普遍存在并参与正常和白血病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um)是烷化剂中广泛使用的抗瘤谱药物,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和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粒细胞型白血病、淋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肺癌、睾丸精原细胞瘤和卵巢癌等。在体内它被肝细胞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小鼠白血病克隆细胞株LAC-1及其母系L783白血病细胞的抗原性进行研究,证实LAC-1瘤细胞表面存在着正常同系SW-1小鼠所不具有的肿瘤抗原(TSA)成份表达,并可被同系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包括对相应肿瘤特异的移植排斥作用,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杀伤效应和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结合抗体。同时还证明LAC-1细胞与其母系L783白血病细胞具有高度的TSA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我国第一株615系小鼠可移植性肝细胞性肝癌模型(H615)的株建经过及一般生物学特性。H615是由一615系小鼠的自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经同系移植而建立,已传至24  相似文献   

17.
小鼠β-防御素2肿瘤疫苗的抗白血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β-防御素2(MBD2)肿瘤疫苗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体内接种转染MBD2的L1210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MBD2),观察细胞的致瘤性改变;对长期存活的小鼠用野生型L1210细胞进行二次攻击,探讨瘤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用照射L1210-MBD2瘤苗注射荷瘤小鼠,检测瘤苗的治疗效果。采用乳酸脱氢酶活性法测定接种瘤苗后小鼠脾脏细胞CTL及NK细胞毒活性,ELISA法检测脾细胞产生IFN-γ及IL-12含量。结果:转染MBD2使L1210细胞致瘤性明显降低(P〈0.05),80%小鼠长期生存;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用野生型L1210细胞二次攻击后100%dx鼠仍能长期生存。照射瘤苗能使50%的荷瘤小鼠长期生存,而对照组小鼠则全部死亡,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MBD2瘤苗后,小鼠脾细胞对L1210的CTL及NK杀伤活性明显增强(P〈0.05),产生IFN-γ、IL-1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L1210-MBD2瘤苗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反应显示出较强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血道高转移瘤株FC、淋巴合并血道高转移瘤株U14、淋巴道高转移瘤株H22、非转移瘤株P615分别接种于336只纯系近交615小鼠.不同时间取血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将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期、转移早、中、晚期,非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增殖期、囊腔形成期及中心坏死期.本实验结果表明:三株高转移瘤株移植后均引起615小鼠全血及血浆粘度早期升高晚期下降,红细胞聚集性及比积晚期下降,红细胞刚性晚期升高的变化.上述变化以血道转移瘤株最早(潜伏期开始),淋巴合并血道转移株较晚(侵袭期开始)淋巴道转移瘤株更晚(转移早期开始).就变化幅度而言,血道转移、淋巴合并血道转移瘤株移植后上述变化幅度较大,淋巴道转移瘤株引起的此种变化较弱,而非转移瘤株移植后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多数未发生统计意义的起伏变化.肿瘤侵袭转移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被讨论.  相似文献   

19.
榄香烯复合瘤苗的HSP70表达及其主动免疫预防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朴花  金梅  郭连英  施广霞  钱振超 《现代免疫学》2002,22(4):230-233,262
为进一步阐明本室专利榄香烯复合瘤苗(EC-TCV)的主动免疫效应与其HSP70-肿瘤肽之间的关系,本文以42℃热休克(H)为对照,首先检测了榄香烯(E)、丝裂霉素C(MMC)、戊二醛(G)单独或复合处理时对小鼠HCa-F肝癌、L615白血病细胞膜HSP(HSP70、HSP90)表达的影响,发现只有膜HSP70的表达在两种榄香烯复合瘤苗中均升高,随后以E-MMC复合处理的HCa-F细胞中提纯的HSP70-肿瘤肽(HHSP70)为免疫原,以小鼠HCa-F肝癌细胞为模型,研究了HHSP70的主动免疫预防效应及其特异性。结果表明,E、MMC、G同H相似,也具有应激原作用,能诱导应激蛋白HSP70的表达;而且HSP70在HCa-F和L615两种肿瘤细胞均以E-MMC-G三者复合处理时为最高;HHSP70能诱发机体产生主动抗瘤效应,且这种效应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观察三株615系小鼠可移植性乳癌(Ca759,Ca761,Ca763)在建株和保种过程中肿瘤组织形态与生物学行为方面的变化。三个瘤株演进过程的共同特点: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