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对2012例患者在术前和输血前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9.69%,抗-HCV阳性率2.24%,抗-HIV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率0.94%.认为检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加强血液及制品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已越来越受到医疗行政部门的重视.对外科手术及预输血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兹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TP-ELISA)的检测,对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2004年1~12月对手术及预输血患者6 140例进行4项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蔡焕荣 《海南医学》2011,22(17):117-118
目的通过对9754例手术或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手术或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将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手术或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四项指标(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54份标本中HBsAg阳性814例,占8.35%,抗-HC阳性95例,占0.97%,抗-TP阳性56例,占0.57%,抗删阳性15例,经广西省疾控中。C,,HIV实验室确认为阳性11例,占0.11%。结论手术或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避免院内感染,防止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13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查。结果:HBsAg阳性率9.8%,抗-HCV阳性率0.77%,抗-TP阳性率0.15%,抗HIV为0.08%。结论:为了对患者负责,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输血纠纷,受血者输血前必须做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HBsAg,抗-HCV,抗-HCV采用ELISA法,梅毒检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结果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6.48%,其中HBsAg、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5.39%、1.79%。结论输血前传播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既能为避免减少输血医疗纠纷提供依据,又能为促使医院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输血传播病原体的危险是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可传播的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和梅毒等.近几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减少输血传播疾病,血站采取了无偿献血、对献血员的血液严格检测及成分输血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播概率.但由于病毒检测的"窗口期"问题,输血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仍是不可完全避免的.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途径较多,是输血或手术等医源性感染,还是在接受治疗前就已被感染.需要获得患者输血或手术前的检查资料进行区别[1].只有通过建立患者输血或手术前的传染病检查资料,才能避免输血或手术感染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对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及其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对6851名患者在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 sA 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 IV)和梅毒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 sA g阳性率12.14%,抗-HCV阳性率1.33%,抗-H IV阳性率0.38%,梅毒抗体阳性率0.39%。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对避免输血医疗纠纷,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输血前传染病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870例输血前4项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凝集法检测。结果:本组13870例,阳性标本1385例(9.985%);其中HBsAg阳性者为1201例(8.66%%),抗-HCV阳性者为107例(0.77%),抗-TP阳性者为64例(0.46%),抗HIV13例(0.094%)。结论:加强输血前传染病4项检测有利于患者正确治疗;有利于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有利于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献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血站献血者200名,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分析各检测指标的阳性率。结果:200例献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为11.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为0.4%,梅毒试验检测阳性率为2.0%。结论: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有利于减少输血过程中血传染类疾病的发生风险,对降低医疗纠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3148例拟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攀  李春碧  何平  伏俊 《西部医学》2008,20(4):856-857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携带情况,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3148例拟输血的病人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常见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289例(9.18%),HCV阳性32例(1.02%),抗-HIV阳性3例(0.10%),抗-TP阳性88例(2.80%)。结论对受血者输血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临床输血是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手段,经血传播疾病的相关病原学标志物是输血安全研究的重点。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已知有十几种,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但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途径很多,判断是否由输血感染所致,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状况,作为临床输血安全的依据,对控制和预防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0例输血前患者作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抗体(抗-TP),对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检定价值进行确定。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0例(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患者1例(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例(2%);梅毒螺旋体阳性率1例(1%),总阳性患者14例,阳性率为14%。结论输血前患者做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能对患者血液情况加快了解,并减少传染疾病的传播,也能降低因输血引发的纠纷事件,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陈欣荣 《中原医刊》2007,34(13):F0003-F0003
为有效遏制血源性感染疾病,提高临床的输血安全,尽量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笔者对2286名产前、术前、输血前的受血者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林慧卿  张莉 《实用医技》2000,7(12):951-952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重要的急救治疗措施,如:烧伤、贫血、严重感染、营养不良、手术期及出血性疾病等均把此项措施列为首选。而临床上盲目地输“太平血”。不但不能起到“多多益善”的效果,相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趋势日益严重。除此以外.输血还可使2%-10%的病人发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如:溶血反应、严重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等。  相似文献   

15.
输血传播疾病已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输全血、血液成分或血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理论上凡发生病原血症的疾病,均能通过输血传播.  相似文献   

16.
张瑛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1):681-682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1/2)、梅毒(RPR法)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操作与自我保护。方法 对3463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1,2和RPR检测。结果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HB—sAg的阳性率为10.25%,抗-HCV的阳性率为0.84%,RPR的阳性率为0.46%,抗-HIV1,2未检出,总异常率为11.55%。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34870例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刘佳  李兵  肖瑞卿 《重庆医学》2006,35(12):1074-1074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34870例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抗-HIV、抗-TP。结果检测阳性总数1307例,总阳性率为3.75%,其中抗-HCV阳性278例(0.80%),血清梅毒抗体阳性984例(2.82%),抗-HIV阳性45例(0.13%)。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就医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状况,预防医疗纠纷。方法:对9 706例门诊或住院患者输血前、术前、产前等创伤性诊疗前进行血液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 IV)及梅毒抗体(TRUST)检测分析。结果:乙肝感染率8.52%、单独HBsAb阳性率34.13%、抗-HCV阳性率0.53%、抗-H IV阳性率0.01%、梅毒抗体阳性率0.81%。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有助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减少因输血后感染、院内感染等引起的医源性感染,防范因非医源性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1381例手术和输血前患者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本组共检测出4 136例阳性,4项指标总阳性率为13.2%,其中抗-HCV 70例(0.22%)、抗-HIV 17例(0.05%),抗-TP 761例(2.43%),乙型肝炎病毒(HBV)3 288例(10.48%)。结论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进行4项检测,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利益具有较大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输血是临床治疗、手术用血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医疗措施之一,而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的疾病,既可导致患者发生新的感染致病情加重、威胁生命,进而引起医疗纠纷,也可造成院内感染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因此,有必要对入院患者在术前、输血前做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常规检测,其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6896例住院患者进行的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