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本实验探讨体外循环过程中,钙离子拮抗剂(尼卡地平)对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的作用规律及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12只乳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Ⅰ组行体外循环,心脏阻断8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辅助循环15分钟,主动脉阻断,心肌灌注冷停跳液同时,肺脏灌注低温保护液;Ⅱ组体外循环方法同Ⅰ组,在肺低温保护液中加入尼卡地平。分别在不同时段取三组动物之肺脏标本,以免疫印迹方法测量肺组织P38hnPK活性,组织学观察肺损伤改变,估测肺换气功能。结果 工组肺组织P38MAPK活性增高,Ⅱ组肺组织P38MAPK活性低于Ⅰ组出现统计学差异。Ⅰ组肺损伤改变与Ⅱ组相比加重,出现统计学差异,肺换气功能Ⅱ组好于Ⅰ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术中应用钙拮抗剂有抑制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体外循环(CBP)过程中产生的全身炎症反应与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关,本实验研究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与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内在关系。方法复制大鼠体外循环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体外循环30分钟后,开放肺动脉,接呼吸机,30分钟后取左肺肺组织;对照组只是行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检测大鼠肺组织p38MAPK活性,测定p38MAPK的表达。肺组织的炎症反应通过检测TNF-α、IL-1β和组织学改变来测定。肺水肿通过估计组织中水的百分比来测定。结果大鼠在体外循环后,肺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TNF-α、IL-1β明显增高,p38MAPK灰度值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后p38MAPK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大鼠肺组织p38MAPK在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时被激活,表达增多。推测是可能参与术中肺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导致肺损伤有关。同时为体外循环肺保护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灌注含氧血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CPB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肺灌注组15例,对照组15例。肺灌注组病人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于CPB结束30min,取右上肺小块肺组织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内皮源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肺灌注组ICAM1、iNOS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1),肺灌注组eNOS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CPB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CPB中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含参麦、川芎嗪低温氧合血肺动脉灌注对犬体外循环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8条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每组6条.三组犬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实验Ⅰ组、Ⅱ组均于体外循环开始后行低温肺动脉灌注,实验Ⅱ组中灌注液为4∶1低温氧合血和乳酸钠林格液,并加入参麦注射液、盐酸川芎嗪.对照组不灌注,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根据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AaDO2/PaO2)测定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后5 min(T2)、体外循环结束时(T3)、体外循环结束后2 h(T4)各时点血浆中TNF-α、IL-6、IL-10含量.[结果]CPB开始后各时点实验Ⅱ组血浆TNF-α、 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T3、T4实验Ⅱ组TNF-α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T2、T3、T4时点实验Ⅱ组IL-6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犬血浆IL-10在CPB后逐渐增高,其中T2、T4时点实验Ⅱ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CPB开始后对照组RI逐渐增高,实验Ⅱ组在CPB开始后各时点RI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含参麦、川芎嗪低温氧合血肺动脉灌注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而减轻体外循环相关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的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并择期对两组患儿行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术前(T0)、体外循环停止时(T1)、术后2h(T2)及24h(T3)采集患儿动脉血,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对动脉血气进行测定,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结果在T1~T3时,两组IL-6、TNF-α及CRP水平较T0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IL-6、TNF-α及CRP水平在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1,T2和T3时间点观察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 P(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导致的炎性反应,改善术后肺氧合功能,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胰汤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及P38MAPK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ICAM-1,P38MAPK。结果清胰汤组和抑制剂组肺组织P38MAPK及ICAM-1活性显著下降,血中淀粉酶、内毒素水平也显著降低。肺组织病理观察则显著改善。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时,清胰汤可以通过下调P38MAPK活性及ICAM-1活性,阻断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减少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达到减轻肺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及低温氧合血对犬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氧合血组及保护液组,各6只,左肺为对照组。体外循环(CPB)前及停CPB后不同时间点,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右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以及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肺保护液组CPB后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肺静脉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压力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MDA及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结果均明显优于氧合血组,后者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氧合血,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但该作用明显弱于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含抑肽酶和沐舒坦的低温肺保护液,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93例65岁以上患者体重,体外循环中血液稀释合理,预充液中胶品比例保持1.5:1。监测术中血气、血钾、血流动力学改变、温度及转流时间。结果:全组93例中81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5例经过辅助循环顺利脱机,6例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1例。结论:为了提高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应当是:首先应选择优的质膜式氧合器;在体外循环中维持红细胞压积稍高于青、中年人;低温时采用高于温度匹配流量灌注,维持良好灌注压;使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应用抑肽酶、乌司它丁进行血液保护、肺、肝、肾等器官的保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途径在高氧肺损伤中的表达,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幼年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气对照组(A组)、高氧暴露组(B组)、高氧+NAC干预组(C组)、高氧+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D组)、高氧+NAC+SB203580联合干预组(E组),每组6只.实验7 d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含量、肺通透系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在肺组织中的分布;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蛋白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高氧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但药物干预各组(C、D、E组)肺损伤均较B组有所减轻.免疫组化显示,高氧各组p-p38MAPK阳性表达较A组明显增强,尤高表达在炎性浸润细胞;药物干预后(C、D、E组)p-p38MAPK阳性细胞较B组明显减少.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B组p-p38MAPK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0.20±0.03比0.11±0.01,P<0.05);干预后C、D、E组p-p38MAPK蛋白含量低于B组(0.16±0.02、0.15±0.01、0.14±0.02比0.20±0.03,均P<0.05),但仍高于A组(均P<0.05),而C、D、E组间则无明显差异.各组肺W/D比值、BALF中TP含量、肺通透系数改变与p-p38MAPK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高氧应激可激活损伤肺组织p38MAPK活性;NAC抗氧化肺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高氧诱导p38MAPK的激活而对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HTK液对法氏四联征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法氏四联征惠儿24例随机分为肺动脉灌注组和对照组各12例,检测手术前、后的氧合指数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结果: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其灌注组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灌注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体外循环后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灌注组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HTK液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的发生,提高法氏四联征矫治术后患儿肺换气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自体肺取代人工肺的体外循环方法与常规体外循环对犬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在体外循环(CPB)期间使用膜式氧合器,实验组在CPB期间使用自体肺进行氧合,两组均阻断主动脉90 min、辅助循环30 min,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 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CPB后15和60 min,对照组气道阻力明显高于CPB前(P〈0.05),实验组与CPB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CPB后15和60 min均低于对照组;CPB后15和60 min各组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CPB后15和60 min各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实验组CPB后60 min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实验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常规体外循环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自体肺体外循环较常规体外循环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氧合和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二尖瓣瓣置换术(CPB-MVR)患者59例,随机分为PHC组(n=31)和对照组(C组,n=28),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注PHC0.02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10min(T0)、转流30min(T1)、停机稳定后10min(T2)、5h(T3)和24h(T4)等5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检测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清SP—A;记录转流前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IO)、动态顺应性(pre/posCdyn)和静态顺应性(pre/postC—sta);记录患者苏醒时间(PD)、ICU生命支持时间(SD)和住院时间(HD)。【结果]CPB开始后两组PaO2均降低,复温后逐渐回升但低于T0,PaCO2变化相反,两者组间、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或0.01);IO及A—aDO2和血清SP—A变化趋势分别与Pa02和PaCO2相似,组间、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PHC组优于C组;两组posCdyn、posCsta以及转流前后差值(pos—pre)比较有差异(P〈0.01),PHC组优于C组;两组患者PD、SD和HD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改善CPB-MVR患者肺换气功能,提高机体氧舍,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血清SP—A水平,减轻体外循环导致的肺损伤,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ICU生命支持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术围术期血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与肺损伤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围术期患者血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含量与肺损伤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60例CPB下心脏手术患者,在4个围术期时点(手术开始前、肝素化后10 min、鱼精蛋白中和后和术后2 h)的血样。检测4个时点血样中的FFA、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在围术期术后2 h检测机械通气时的动脉血气(PO2)并记录此时的呼吸机主要参数;同时检测术后2 h血样中的炎性指标,包括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以术后2 h氧合指数<200作为肺损伤低氧血症的标准,将CPB术后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与正常组,分析低氧血症与临床资料及血样中各项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 h有22例患者(36.7%)发生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PB时间长以及术后FFA浓度高是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CPB术中,FFA在肝素化后迅速上升,可达术前的2~5倍,术中和术后逐步下降,但术后仍高于术前。术后2 h时,血FFA含量与氧合指数间存在负相关性(P<0.001);FFA与血ICAM-1存在相关性(P<0.001),但FFA水平与IL-6、TNF-α、ET-1水平均无相关性。术前和术后TG均与术后FFA呈显著相关(术前:P<0.01;术后:P<0.001)。结论:CPB术中伴有FFA明显升高,FFA在术后2 h的含量与术后肺损伤显著相关,其机制可能为高FFA引起肺血管内皮功能改变,诱发白细胞黏附和肺血管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制备兔窒息心肺复苏模型,研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对心肺复苏中的肺保护和心肌损伤的保护。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手术对照组6例;肾上腺素组12例(0.02mg/kg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组12例(0.02mg/kg肾上腺素+0.5mg/kg艾司洛尔)。麻醉后,气管切开,窒息诱导心脏骤停,制备心肺复苏模型。分别在窒息前和复苏后240min测量肺的干湿比、肌钙蛋白I以及血细胞比容以及评估肺的损伤和心脏的损伤,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两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肺的湿于比在肾上腺素组和联合应用组分别为(6.1±1.15)、(4.5±0.78),P〈0.01。血细胞比容在肾上腺素组明显高于联合应用组(11.3±2.9)%、(6.6±3.7)%,P〈0.01。肌钙蛋白I在联合用药组(0.51±0.13)显著低于肾上腺素组(0.74±0.12)(P〈0.01)。结论:在CPR中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可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和防止血细胞比容的增加,同时降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CPB)患者麻醉后,运用七氟烷和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心肌和肺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行心内直视术的CPB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各20例。2组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哌库溴铵维持麻醉,丙泊酚组给予泵入丙泊酚4~12 mg/(kg·h),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1.0~3%吸入维持。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于插管后(T1),开放升主动脉20 min(T2),停机20 min(T3)和术毕(T4)4个时点记录潮气量、气道峰压及呼气末气道正压值,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OI);并在T1和T4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记录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1 2组不同时间点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T2、T3和T4时,OI值七氟烷组较丙泊酚组高(P〈0.05或P〈0.01);3 T4时,Cd值七氟烷组较丙泊酚组高(P〈0.05);4 T4时,IL-8和c Tn I水平七氟烷组均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七氟烷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案优于丙泊酚,能较好保护患者对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可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但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效果。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治疗。分别于置换开始和体外循环后30min两个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30min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并计算跨肺差值;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体外循环后30min明显升高(P〈0.01),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停机时、停机后1,8h各时点升高(P〈0.05),但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能减轻二尖瓣置后的肺损伤,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肖央  彭博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76-27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兔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利多卡因处理+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于再灌注60 min时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氧合酶-1.[结果]再灌注60 min后,B和C组的肺组织W/D及IQA都较A组显著升高(P均〈0.01),而C组的肺组织W/D及IQA都明显低于B组(P均〈0.01) B和C组的肺组织HO-1活性明显高于A组(P均〈0.01),而与B组相比,C组的肺组织HO-1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肺组织湿干重比(W /D),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测定肺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与A组相比,B组W/D、血浆MDA含量以及IQA显著升高(P均〈0.01),而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B组相比,C组W/D、血浆MDA含量以及IQA明显降低(P均〈0.01),而SOD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损伤和通过增强肺组织HO-1活性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肽素的变化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7例ALI患者血清及BALF的和肽素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32名作为血清对照组(A组),14名BALF检查无异常的就诊者作为BALF对照组(B组);ALI患者分为直接和间接肺损伤亚组、轻中度和重度肺损伤亚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亚组和非MODS亚组、28d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同时将其和肽素表达水平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IS)、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相关性分析;监测ALI患者确诊第1、3、5、7天血清和肽素水平及第1、7天的BALF和肽素水平。结果ALI患者血清及BALF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B组(P均〈0.01),直接肺损伤亚组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间接肺损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肺损伤亚组的BALF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间接肺损伤亚组(P〈0.01);重度肺损伤亚组和MODS亚组的血清和BALF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肺损伤亚组和非MODS亚组(P〈0.01),死亡亚组血清第1、3、5、7天和肽素水平及第1、7天的BALF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亚组(P〈0.01);血清和肽素变化与BALF和肽素水平、LIS评分、PaO2/FiO2呈正相关(r=0.712,P〈0.01;r=0.305,P〈0.05;r=0.435,P〈0.01),与起始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007,P〉0.05)。结论血清及BALF和肽素水平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有效评价ALI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