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根据疾病和介入治疗特点采取护理措施,对10例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治疗顺利,效果满意。结论电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腔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高质量的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165例颅内复杂性动脉瘤患者的体会,探讨颅内复杂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1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139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I级49例,Ⅱ级55例,Ⅲ级48例,Ⅳ级13例。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及篮外填塞等方法治疗101例,瘤颈重塑形技术2例,血管内支架结合GDC62例。结果 栓塞程度:致密栓塞139例(84.2%),90%以上20例(12.1%),90%以下7例(4.2%)。术中出血3例(1.8%),死亡2例(1.2%)。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篮外填塞及Remodelling技术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支架覆盖的主要分支血管血流不受支架影响,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1],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的重要手段,使绝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都能通过血管内栓塞而治愈,从而免除开颅手术[2]。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3-4](Guglim 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途径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26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2例,女14例,年龄43~64岁,平均54.6岁。为Hunt~HessI~II级病例,均以突发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立即做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临床分级为Hunt~HessⅢ级以上,带病情平稳后造影。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局部麻醉,全身肝素化,全部病例经股动脉穿刺(Seld inger技术)入路,置入导引导管后行多角度造影以选择最佳工作方位。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经交换导丝将指引导管前端置入患侧颈内动脉,末端连接Y型阀,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再经该Y型阀将微导管插入指引导管,并缓慢向上推送进入颈内动脉颅内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36例户委内破裂动脉瘸手术治疗与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dmi detachable coil,GDC)拴塞治疗的临床情况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均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急诊入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为户委内动脉瘤后。分别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对3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治愈率、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平均住院日、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等与手术治疗组有显著的差异。疗效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头痛缓解快,但费用昂贵。结论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户委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对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4例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动脉瘤直径2.0~20.0mm,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Ⅰ级7例,Ⅱ级21例,Ⅲ级5例,Ⅳ级1例。全部患者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愈,并经DSA随诊见完全栓塞的动脉瘤无复发,1例栓塞90%的动脉瘤复发,改行手术治疗;1例假性动脉瘤复发,经载瘤动脉内支架植入后治愈。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和检验动脉瘤栓塞效果的可靠手段,近期随诊结果表明采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效果可靠,大宗远期随诊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7.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93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93例颅内动脉瘤(共118个)患者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18例,Ⅱ级29例,Ⅲ级25例,Ⅳ级10例,Ⅴ级2例。80例行急诊栓塞,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予以3H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104个(88.14%),闭塞达90%以上11个(9.32%),闭塞在90%以下3个(2.54%)。全组手术死亡3例(3.23%)。随访2~22个月,1例术后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1例术后1.5个月复发出血,经手术夹闭痊愈;2例术后复查发现瘤颈扩大,经再次填塞后痊愈;1例(1.07%)重残,7例(7.53%)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恢复良好。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可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破裂动脉 相似文献
8.
9.
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999年5月-2000年10月采用GDC栓塞治疗41例43个颅内动脉瘤,男28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7.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头痛3例,术前Hunt和Hess分级,37例为Ⅰ,Ⅱ,4例Ⅲ级。结果:栓塞治疗的43个动脉瘤,完全栓塞(100%)35个,次全栓塞(90-99%)4个,不全栓塞(<90%)4个,术中血栓形成2例,经溶栓和抗凝治疗1例恢复正常,1例遗留轻偏瘫,微导丝刺破动脉瘤壁1例,致密填塞弹簧圈后治愈,弹簧圈部分脱入截瘤动脉内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 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在全麻下,采用GDC-10系统行栓塞治疗5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 结果全组无与操作有关的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脑血管造影复查示动脉瘤闭塞稳定,无再出血发生. 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选择适宜的患者,改进操作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闭塞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手术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比较手术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②方法 对165例(181个)动脉瘤分别采用手术与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手术治疗123例(手术组)132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动脉瘤9例。介入治疗42例(栓塞组)49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动脉瘤7例。③结果 手术组瘤颈夹闭动脉瘤126个,其中夹闭加切除16个;动脉瘤加固6个;治愈110例(89.4%),有后遗症者8例(6.5%),死亡5例(4.0%),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38个(77.6%),栓塞90%以上的6个(12.2%),栓塞70%-90%的3个,2例多发性病人各栓塞了1个,其中1个栓塞不成功而行手术治疗,治愈37例(88.1%),有后遗症者2例(4.7%),死亡3例(7.1%)。④结论 显微技术瘤颈夹闭术效果肯定,被公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血管内介入治疗达到了近似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手术处理困难的宽颈动脉瘤,巨大动脉瘤及多发性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破裂动脉瘤均应急症手术或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使用电解可脱性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情况。方法:气管内插管全订和肝素抗凝下,使用Seldinger’s技术,经Tracker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成功栓塞26例31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7个为100%栓塞,3个为95%,1个为90%。3个95%栓塞均为宽颈动脉瘤。1个90%栓塞者,为Hunt分级Ⅳ级,存在严重脑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结合可伸缩自膨式(LEO)支架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蛛网膜下隙出血经DSA或CTA证实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14例(7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椎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选择先释放支架,微导管穿过支架网眼填塞微弹簧圈;2例先填塞动脉瘤,栓塞完全后再在瘤口释放LEO支架;11例选择先半释放LEO支架后填塞动脉瘤,待栓塞完全后,再完全释放支架。结果 13例宽颈动脉瘤均应用Remod微弹簧圈结合LEO支架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结论微弹簧圈结合LEO支架治疗宽颈动脉瘤具有易操作、输送方便、支架进出外微导管顺利的特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15.
Withtheadvancesofdiagnosticneuroimagingtech-niqueandminimallyinvasivetreatment,surgicaltreat-mentofintracranialaneurysmhasdecreaseditsoperativemortalityfrom65%~75%to5%~22.4%(1,2)andmarkedlyimproveditsoutcome.Inourgroupof520pa-t 相似文献
16.
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方法:自2002年9月至2008年10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76例。其中,电解弹簧圈(GDC、EDC)栓塞122例,水解弹簧圈(Mi—croPlex、HydroCoil)栓塞110俐,两种弹簧固混合栓塞44例。相对宽颈动脉瘤采用双傲导管技术栓塞4例,球囊辅助(Remodeling)技术栓塞12例。结果:术中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血栓形成2例,弹簧圈脱出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影像上致密栓塞226例,栓塞90%以上38例,栓塞80%以上12例。12例并发症患者中2例轻度瘫痪,1俐重残,2例死亡。结论:CTA结合DSA可增加硕内脑动脉瘤的检出率,有助于制定介入栓塞治疗的策略。规范操作可大大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探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顺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研究516例脑AVM的影像和血管内治疗资料,观察AVM合并动脉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动脉瘤与AVM的关系。结果516例AVM中,28例合并动脉瘤,占5.4%,共34个动脉瘤。动脉瘤与AVM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动脉瘤位于AVM的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无动脉分支发出;②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有动脉分支发出;③动脉瘤与AVM位于不同动脉,二者无血流动力学关系。34个动脉瘤中,31个在AVM栓塞治疗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另3个行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AVM治疗的同时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6例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应急处理。6例中5例后交通动脉瘤在分离瘤颈部蛛网膜时破裂出血;1例前交通动脉瘤在夹闭瘤颈后出血。术中5例做了瘤颈夹闭,1例只夹闭了破裂口。术后4例痊愈,无任何并发症,1例偏瘫失语,1例死亡。本文对术中发生破裂出血的紧急处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闵有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1):79-80,8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及其并发症处理。方法:本组22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7F导管鞘和导引管,Magic 3F/2.5F微早管和0.014″/O.010″微导丝导引微导管,用机械可脱性微螺旋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选择直径大于动脉瘤颈或瘤体最大直径的微螺旋圈栓塞动脉瘤体。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16例(72.7%),大部闭塞4例(18.1%),瘤体再开放扩大2例(9%),为瘤体部分闭塞的患者,无死亡、异位栓塞及动脉瘤破裂发生。结论:娴熟的介入操作技术,耐心细致的操作,选择合适大小和数量的微螺旋圈栓塞,是提高栓塞效果,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介入性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肝癌介入性化疗栓塞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正确的选择适应证,提高肝癌的介入性治疗效果。69例原发性肝癌,用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选择或超选择性行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化疗栓塞205例次。发生栓塞后综合征174例次,消化道出血8例次,穿刺点出血17例次,肝功能衰竭3例次,腹膜炎1例次。结论介入性治疗中晚期肝癌是最有效方法之一,严格选择适当证,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癌介入性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