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铁苋菜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10):1423-1425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药对陈皮-木香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木香饮片及药对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陈皮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油烯,占其挥发油总量的40.54%;木香中主要成分巴西菊内酯,占其挥发油总量的21.80%;药对主要成分为D-柠檬油烯,占其挥发油总量的39.12%。单味药与药对共同含有23种挥发油成分;组成药对后,单味药陈皮消失6种组分,木香消失3种组分。结论:药对中挥发油的成分主要来自陈皮,单味药中的一些挥发油成分在药对中消失,陈皮、木香药对配伍对所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药对中其种类与含量变化并不等于两种单味药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干姜-木香药对配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姜-木香药对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各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干姜-木香药对配伍后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长叶烯、乙酸丁香酚酯、β-柏木烯、β-蒎烯、1-十五醇和β-芹子烯,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6. 73%、25. 76%、25. 62%、7. 38%、5. 94%和5. 25%。结论分析获得了干姜-木香药对配伍后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干姜和木香配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蒺藜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蒺藜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64个化学成分,鉴别出其中5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920%。主要成分有(E,E)-2,4-癸二烯醛(9.156%)、香芹烯(7.951%)、反式-茴香烯(7.625%)、肉桂酸乙酯(6.687%)、己醛(5.846%)、α-松油醇(4.457%)、科绕魏素(4.050%)、2-戊烷基-呋喃(3.529%)、(E)-2-庚烯醛(3.507%)、芳樟醇(3.312%)、2,4-癸二烯醛(3.058%)。结论:该试验可为蒺藜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探讨夏枯草-蒲公英药对配伍的意义。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所测得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从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中分别鉴定出63,47,60种挥发性成分,各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8.51%, 81.35%和99.59%,药对中有13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相比于单味药有所增加。PCA分析结果显示药对因子得分最高。结论 蒲公英和夏枯草配伍前后,单味药与药对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从挥发性成分变化推测,夏枯草和蒲公英配伍后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胜男  文婷  卢金清 《中国药师》2022,(6):1091-1095
摘要:目的:对传统药对柏子仁-酸枣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其挥发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单因素考察来确定最佳萃取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柏子仁-酸枣仁药对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柏子仁-酸枣仁药对中分离出80个峰,并鉴定了其中71种挥发性成分。结论:柏子仁-酸枣仁药对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组成为萜烯类、醇类和烷烃类。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5,(5):521-524
目的对姜酚胶丸与其原料药材干姜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别对姜酚胶丸与干姜挥发油进行提取,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姜酚胶丸和其原料药材干姜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了60种和66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3.4%和94.2%,其化学成分组成相似,均含有α-姜烯、β-水芹烯、β-倍半水芹烯、芳姜黄烯、莰烯、β-没药烯、α-蒎烯、α-金合欢烯、β-月桂烯、香树烯、α-水芹烯、1-龙脑、芳樟醇等主要成分,但组分比例略有差异。其挥发油的指标性成分α-姜烯在姜酚胶丸与药材干姜中的相对含量相当。结论姜酚胶丸与干姜中挥发油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姬志强  石磊  李永丽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2,(43):4098-4100
目的:分析大羽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大羽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色谱柱为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0m×250μ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流速为1.0mL·min-1,进样口温度为250℃,程序升温;电离方式为EI源,电离能量为70eV,离子源温度为250℃,四极杆温度为150℃,质量扫描范围为30~440amu。结果:从大羽鳞毛蕨根中鉴定出了24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97.06%;从其叶中鉴定出了43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88.46%。根和叶有20个共有成分。结论:壬醛有可能是大羽鳞毛蕨的主要香气成分,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有可能是大羽鳞毛蕨中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用GC MS分析比较天山假狼毒叶、花和根中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天山假狼毒叶、花和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GC 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结果:结果共鉴定出179个挥发性成分,其中天山假狼毒叶中81个,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2.77%;花中108个,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2.85%;根中112个,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5.98%;三者共同含有挥发性成分33个,共有成分在叶子中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9.24%,在花中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5.86%, 在根中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8.89%。其中(Z,Z) 9,12 十八碳二烯酸在天山假狼毒叶、花、根挥发性成分中相对含量都最高,分别为11.12%、9.8%、22.49%。结论:天山假狼毒叶、花、根挥发性成分接近,但在组分和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甘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甘草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草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分离、鉴定。结果初步分离出40余个峰,鉴定出32种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在被测物质中,醇、酚、酯类化合物有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20.1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6.82%)等8种;酸类化合物有正十六酸(8.33%)、正十八酸(4.68%)等8种;烃类化合物有正十九烷(4.71%)、正十八炕(4.16%)、正十七烷(4.02%)等14种;还有2个酮类化合物。结论通过对甘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甘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晓如  周涛  梁逸曾  邹桥  曾笑  张斌 《药学学报》2007,42(10):1082-108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再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对药对川芎-羌活与单味药川芎、羌活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药对川芎-羌活、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分别定性了79,65和71个成分,占总含量的95.39%,83.69%和96.04%。药对川芎-羌活分别与川芎、羌活的共有组分为45和63个,三者共有的挥发油组分为31个。药对川芎-羌活挥发油种类基本为两个单味药的加和,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羌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药对川芎-白芍挥发油指纹图谱的化学特征。方法: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法,建立川芎、白芍及药对川芎-白芍挥发油的红外光谱,采用峰位、峰形及峰强进行评价,并与单味药川芎、白芍进行比较。结果:药对川芎-白芍、单味药川芎及白芍的红外光谱相似,但配伍后挥发油中某类化学成分的吸收度减小。结论:该方法能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谱,直观地揭示川芎-白芍配伍后的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干姜挥发油提取优化及GC-MS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千姜挥发油提取工艺,同时建立干姜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加水量、超声时间、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并采集GC-MS图谱.结果:确定加17倍量水,超声35 min,浸泡40 min,再提取8 h的效果最优,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89%,GC-MS图谱稳定、重复.结论:干姜挥发油经过提取优化可以保证得率,获得的GC-MS图谱稳定可靠,并鉴定出的49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李坤  商晓慧  叶冠 《上海医药》2017,(13):74-78
目的:分析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浸膏的化学成分,为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正己烷、石油醚和乙醚对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进行浸提,浓缩制成浸膏;GC-MS进行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根据谱库检索结合谱图解析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柱头部分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总量88.62%;花瓣部分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总量84.71%;雄蕊部分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总量79.02%;花瓣与雄蕊浸膏的化学成分类似,与柱头部分相差较大.结论:柱头部分以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主,而雄蕊和花瓣部分则以脂肪烃化合物为主,他们分别占各自萃取化合物总量的57.94%,47.86%和36.50%.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十八味珍宝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藏香十八味珍宝香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对藏香十八味珍宝香挥发油进行提取,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柱为Rtx-5Sil MS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升温程序:起始温度为60℃,以8℃.min-1升温至150℃,再以6℃.min-1升温至260℃,保持8 min;进样口温度为260℃;进样不分流。质谱条件:EI源,接口温度为280℃,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50~800 amu。结果:共分离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异愈创木醇(18.29%)、愈创木醇(11.46%)、丁香酚(9.65%)、α-红没药烯(7.74%)、β-桉叶醇(7.70%)。结论:十八味珍宝香能够应用于卫生防御领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离鉴定晶珠藏药寝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GC-MS技术,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气相色谱共分离出60个峰,鉴定出其中的42个峰,占总成分相对含量的82.92%,且大部分峰出现在10~20min.结论 丁香酚(12.57%)、柏木脑(12.28%)、顺-α-红没药烯(7.40%)和β-...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GC-MS法分析不同厂家生产的二妙丸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并使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鉴别了二妙丸中挥发油成分中大部分色谱峰,经与文献资料比对,对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证,初步推测5种未见报道的挥发油组分的结构。结论不同来源的二妙丸的挥发油成分略有不同,应加强对药材质量和工艺过程的控制,以保持该药品的质量稳定性;建立的方法可作为挥发性成分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湖南产冷蒿、黄鹌菜、鹅不食草3种菊科植物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上述3种植物的挥发油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冷蒿、黄鹌菜、鹅不食草挥发油产率分别为0.70%,0.10%和0.30%,分别鉴定了其中的29种、36种和31种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鉴定出的成分均占挥发油总量的80%以上。结论通过冷蒿、黄鹌菜、鹅不食草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湖南产菊科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