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效果与负面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中医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共320例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Lund-Kennedy内镜评分,采用Pearson检验评价鼻内镜术后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观症状与负面情绪状态相关性。结果 年龄、性别及病程亚组患者术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患者术后症状VAS评分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患者术前SAS评分和SDS评分与整体症状、鼻塞、嗅觉减退及流涕症状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 <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效果与负面情绪状态关系密切,故对于拟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建议行精神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学特点及内镜鼻窦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119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2例不伴鼻息肉和67例伴鼻息肉)的鼻塞、头昏(头痛)、面部疼痛(胀满感)、嗅觉障碍和鼻分泌物(后鼻漏)5个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比较内镜鼻窦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评分的变化。结果:伴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出现最多的症状均依次为鼻塞、鼻分泌物(后鼻漏)、头昏(头痛)、面部疼痛(胀满感)和嗅觉障碍。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较伴鼻息肉者鼻分泌物评分显著增高(P〈0.01),但嗅觉障碍评分者显著降低(P〈0.01)。在最令人困扰的症状方面,不伴鼻息肉和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别是鼻分泌物(后鼻漏)和嗅觉障碍。术后伴鼻息肉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各个症状出现的频率和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伴鼻息肉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症状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内镜鼻窦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是一简便、易于开展的慢性鼻-鼻窦炎疗效主观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伴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鼻窦形态及其影像学表现,探讨嗅觉障碍与鼻腔鼻窦形态和影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7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测试嗅觉功能,同时行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进行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及Kennedy鼻内镜评分,并观察嗅裂区阻塞情况,对检查及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30例患者嗅觉正常(17.1%),10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61.9%),37例患者嗅觉丧失(21%);②Lund-Mackey鼻窦CT评分与嗅觉障碍的程度存在正相关(P<0.01);③Kennedy鼻内镜评分的变化与嗅觉障碍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①嗅觉功能障碍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②Lund-Mackey鼻窦CT评分系统对于嗅觉障碍的初步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③Kennedy鼻内镜评分系统更侧重于评价鼻腔总体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视觉类比法(VAS)对75例CRS患者的全身不适感以及鼻塞、头昏或头痛、面部疼痛或胀满感、嗅觉障碍、鼻分泌物或后鼻漏5个单个症状进行评分;对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这两项客观检查结果分别采用Lund-Mackay法和Lanza—Kennedy法进行评分;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Lund—Mackay CT评分和Lanza—Kennedy鼻内镜检查评分正相关(r=0.88,P〈0.01);②嗅觉障碍VAS评分与Lund—Mackay CT评分和Lanza—Kennedy鼻内镜检查评分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和0.53,均P〈0.01);鼻塞、头昏或头痛、面部疼痛或胀满、鼻分泌物或后鼻漏以及患者全身不适感症状VAS评分与Lund—Mackay CT评分和Lanza—Kennedy鼻内镜检查评分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5个单个症状VAS评分之和与Lund-Mackay CT评分正相关(r=0.26,P〈0.05),但与Lanza—Kennedy鼻内镜检查评分不相关(P〉0.05)。结论:CRS患者的主观症状同客观检查间无显著相关性,对CRS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方式选择时必须结合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手术在儿童不伴鼻息肉鼻-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是否行腺样体切除术,将同时伴有慢性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分为手术组(43例)、对照组(40例)。全部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均行鼻塞症状评分、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结果:腺样体大小与鼻塞症状评分相关系数为0.38,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样体大小与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间均无统计学相关(P>0.05)。无论手术组或是对照组的鼻塞症状评分、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前高于治疗后。治疗后2组的鼻塞症状评分、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手术组低于对照组。经过治疗,鼻塞症状评分、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的下降幅度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组下降幅度均远高于对照组。结论: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结合鼻腔局部药物治疗能够大大提高儿童不伴鼻息肉鼻-鼻窦炎的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钩突异常增生肥大与局限于前组的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5例有钩突增生伴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资料(2015~2018年),所有患者均有鼻 堵和脓涕症状,术前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其中1例患者在3年前曾行CT扫描,显示钩突增生伴有鼻-鼻窦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处理。结果 鼻内镜和CT扫描确定患者存在钩突向内下方倾斜、增生及鼻-鼻窦炎征象。排除手术禁忌后,全麻鼻内镜下切除钩突,3例症状重的患者同时开放鼻窦,而另外2例患者仅仅切除钩突并且扩大上颌窦口,保留筛漏斗后壁。随访3~32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钩突角度改变及增生可以堵塞鼻窦引流引发范围局限的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是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的特征.方法 对65例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和65例成人慢性鼻-鼻窦炎(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并以Lund-Mackay评分法记录CT分值.结果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寞炎组鼻分泌物鼻后滴漏VAS评分为(7.86±1.62)分,与对照组的(5.12±1.3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41,P<0.01);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组鼻内镜下中鼻道清洁者占53.8%,与对照组(35.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3,P<0.05);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组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为(7.03±4.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2±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7,P<0.05),主要原因在于窦口鼻道复合体、额窦、上颌窦、前筛的Lund-Mackay评分、累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病变程度较轻,病变特征与一般慢性鼻-鼻窦炎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75例符合纳入标准及不在排除标准之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罗红霉素胶囊半量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以及鼻腔冲洗。应用上述治疗4~12周后进行各项疗效评估,包括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主观症状评估、Lund—Kennedy法鼻内镜评估、Lund—Mackay法鼻窦cT评估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经过4—12周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的非手术综合治疗疗效确切,并且避免了对鼻腔、鼻窦结构、生理的破坏,只有在充分的药物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wNP)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sNP)患者某些主观症状、客观检查和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以及临床表现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42例CRSsNP患者和33例CRSwNP患者的主观症状采用视觉类比法(VAS)进行评分;对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这2项客观检查的结果分别采用Lund-Mackay法和Lanza-Kennedy法进行评分;对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采用自动化检测仪计数,黏膜EOS于×400显微镜下计数;对黏膜中IL-5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对比CRSsNP和CRSwNP患者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客观检查结果同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结果:①CRSsNP和CRSwNP患者的总体症状和5个主要症状评分总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相比CRSwNP患者,CRSsNP患者鼻分泌物症状VAS评分显著增高(P<0.05),嗅觉障碍症状VAS评分则显著降低(P<0.01);②相比CRSs-NP患者,CRSwNP患者的CT、鼻内镜检查评分,外周血及黏膜EOS计数和IL-5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③CT和鼻内镜检查评分同外周血、黏膜EOS计数以及IL-5表达量正相关(P<0.01)。结论:CRSsNP和CRSwNP患者在总体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差别不大,但CRSwNP患者表现出更为严重和广泛的黏膜病变,这同黏膜局部更为显著的EOS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规范化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规范化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依据2008年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对5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联合使用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14元环)药物、黏液促排剂和鼻腔冲洗规范化治疗并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中文版量表(SNOT-20CV)、Lund-Mackay CT方法和Lund-Kennedy鼻内镜方法进行主客观评分,综合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规范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VAS、SNOT-20CV、CT和鼻内镜整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②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组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息肉(CRSsNP)组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SwNP组药物治疗3个月后主观评价有效率为66.7%,CT评价有效率为94.4%;CRSsNP组的主观评价有效率为91.7%,CT评价有效率为97.2%。③CRSwNP组和CRSsNP组比较,主观疗效中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好转率和无效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T评价中,治愈率和好转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CRS患者以其自测为基础的主观调查表与客观评估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联合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14元环)药物、黏液促排剂和鼻腔冲洗规范化治疗CRS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定期随访的临床意义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和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组,每组均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定期随访1年,分析术后随访疗效.其次评估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3、6和12个月生活质量状况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主要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不伴鼻息肉组:术后6个月痊愈3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12个月痊愈50例、好转7例、无效3例.伴鼻息肉组:术后6个月痊愈3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12个月痊愈37例、好转20例、无效3例.两组病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主要症状评分呈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与术前比较,20个条目和5大条目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 鼻内镜术后进行定期随访换药及综合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术后进行定期规律的随访换药及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疗效,鼻内镜手术可以使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在医学文献中,对于慢性鼻鼻窦炎是炎性疾病,或者是传染性疾病还有争议。本文回顾了慢性鼻鼻窦炎的微生物学,以验证细菌感染不是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这一假说。材料和方法:179例病人(94例慢性鼻鼻窦炎,85例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既往未行鼻部手术,诊断取决于病史、体检(包括鼻内镜检查)和CT。所有病人均给予长期口服抗生素及鼻腔皮质类固醇喷雾剂,但症状仍持续存在。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前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方法:对70例术前CRS患者进行主观症状调查[视觉模拟量表(VAS)],并进行客观检查及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系统及Lund-Mackay CT评分系统)。所有患者FESS术后随访1年,进行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VAS评分及Lund-Kennedy内镜评分。分析各评价方法的相关性及比较手术前后的评价得分。结果:术前鼻塞、鼻分泌物和鼻后滴漏、头面部胀痛感较为突出,经FESS后6、12个月症状改善明显;嗅觉减退和全身不适感术后改善不明显。术前VAS评分与Lund-Mackay CT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66,P<0.01);术前Lund-Kennedy内镜评分与Lund-Mackay CT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03,P<0.01);术前VAS评分与Lund-Kennedy内镜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912,P<0.01)。术后6、12个月VAS总分与术后内镜总分呈正相关(6个月r=0.798,12个月r=0.882);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中鼻塞、鼻分泌物和鼻后滴漏、头面部胀痛感与Lu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经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t检验了解术后疗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预后的诸因素。结果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是否伴有鼻息肉、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是否有前期鼻窦手术史、是否伴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坚持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作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强调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后随访和鼻腔清理,鼻内糖皮质激素、黏液稀化剂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IP内镜评分法应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行鼻内镜检查并录像。实验组患者采用DIP评分法对内镜录像进行评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Lund-Mackay CT评分法进行内镜录像评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评分结果比较,术后3月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内镜录像评分结果显示,术前、术后及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两种内镜录像评分均显示正相关。分别比较手术前后二组内镜录像评分结果,手术后及术后3个月时的评分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20%,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DIP内镜评分法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评估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主客观量化表评估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客观量化表在评估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长期随访并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0例,采用视觉模拟量化表对主要症状:鼻塞、鼻涕,头面部胀痛及嗅觉障碍,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主观量化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内镜Lund-Kennedy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客观量化评分进行比较,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在术前视觉模拟量化表评分均>5分,表明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经过鼻内镜鼻窦手术及术后随访处理后评分明显下降(P<0.05),但嗅觉障碍评分下降不明显。Lund-Kennedy评分中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主客观量化表能较好评估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疗效,对再次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慢性鼻及鼻窦炎的外伤性歪鼻畸形一期鼻功能性整复的可能性、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选择37例伴慢性鼻及鼻窦炎的外伤性歪鼻畸形患者,一期行鼻中隔矫正、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鼻甲手术、歪鼻矫正等。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外鼻形状,并测量术后偏离值。术后3个月对慢性鼻及鼻窦炎症状行主观评分和内镜下评分,评分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7例歪鼻患者,术前偏离值为(6.64±2.21)mm,术后偏离值为(2.04±0.97)mm,手术前、后偏离值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6.374,P〈0.001),其中歪鼻治愈率83.8%(31/37)、有效率16.2%(6/37)。慢性鼻及鼻窦炎治愈率为95.4%,手术前、后急性鼻窦炎复发、嗅觉、鼻腔通气、鼻腔分泌物、头痛、总体症状改善6项评分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慢性鼻及鼻窦炎的外伤性歪鼻畸形一期鼻功能性整复,一次手术同时完成鼻功能重建及外形矫正,符合现代鼻外科学发展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行鼻腔结构重塑前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70例CRS患者鼻内镜下行下鼻甲射频消融外移术、中鼻甲成形术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前对所有患者作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调查、客观检查及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和Lund-Mackay CT评分。术后随访1年,分别行以上3种评分,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VAS评分总分与CT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1),内镜评分与CT评分呈正相关(r=2.11,P<0.05),但嗅觉障碍的VAS评分与内镜、CT评分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VAS与术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1,P<0.01),术后VAS与术后内镜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9,P<0.01),术前与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0,P<0.01)。结论术前VAS评分、CT评分、内镜评分呈正相关,术后随访1年,手术后主观症状VAS总分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呈正相关。术前及术后的鼻塞、头晕、面部疼痛、鼻漏症状与客观评估有相关性。手术需多方面评价,有利于个体化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270例,其中不伴有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46例,伴鼻息肉者124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鼻内镜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鼻内镜下手术治疗27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总体病情完全控制率达87.78%(237/270);不伴鼻息肉组病情完全控制率达92.47%(135/146)明显高于伴鼻息肉组82.26%(102/124)(X^2=6.512,P=0.011),不伴鼻息肉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伴鼻息肉组(X^2=7.539,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类型、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是否复发、术后随访依从性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疗效除与是否伴有鼻息肉有关外,还与其他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鼻及鼻窦炎(CRS)致嗅觉障碍患者主观嗅功能(T&T嗅觉检查法)和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OERP)的相关性.方法 89例CRS患者按有无鼻息肉分成两组,记录年龄、性别、症状、鼻窦CT、鼻内镜检查、主观嗅觉功能和OERP.结果 非鼻息肉组T&T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