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1例(186眼)白内障患儿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观察术后1周至1年患儿的矫正眼视力变化。结果术后矫正视力〉4.7共56眼(30.1%);4.0~4.7共109眼(58.6%);〈4.0共21眼(11.3%)。术后并发症瞳孔区晶体前絮状渗出15例(8.1%);角膜内皮水肿26例(14.0%);人工晶体植入局限性粘连9例(4.8%)。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弱视的治疗方法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48眼)视力不同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及时行弱视训练。观察术后视力、融合功能、立体视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视力均分别比术前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年矫正视力≥0.3者40眼(83.30%),矫正视力≥0.05者48眼(100%),具有融合功能者19例(39.60%),具有立体视觉者9例(18.80%)。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及时治疗并发症、重视屈光矫正、坚持弱视治疗是儿童白内障术后恢复有效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品对儿童假性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0名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阿托品眼膏治疗追踪观察,了解其近视度数发展变化的情况。方法选取2010-2011年到我中心进行检查并发现为假性近视儿童患者60例患者(先用复方托品卡胺散瞳验光,8小时后复查,度数〈-1.00DS,视力〉0.5者,再次使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天滴3次,3天后验光,结果:〈-1.00DS,视力〉0.5者,确诊为假性近视)之后4天放一次阿托品眼膏,一个月来复诊验光一次,收集每位患者一年内的每次验光的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显示使用阿托品眼膏2个月后,近视患者近视度数巳得到很好的控制,有部分儿童近视度数有减少的现象,甚至接近平光。但也有部分近视加深了-0.50DS,总体还在可控的范围,但近视度数的增幅已得到抑制,散光与轴向相差不大,通过本组60例观察结果显示:一年内近视屈光度得到控制不增长的33人占55%,减少的18人占30%。加深的9人占15%。结论假性近视性儿童,在发现早期,使用阿托品眼膏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使用阿托品眼膏后55%儿童的近视度数停止加深,得到很好的控制,30%儿童使用阿托品眼膏后,近视度数反而减少,但有15%的近视屈光度加深了一0.50DS,可能是由于年龄大,依从性不高,加上年级高,学业忙,用眼不卫生引起的,但还在可接受的范围。由此可见阿托品对儿童假性近视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4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超声乳化吸出及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术后均采取精细的护理措施及心理辅导,观察术后视力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检查患儿视力均比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术后1年矫正视力≥4.5者40眼(83.33%),矫正视力≥4.0者48眼(100%),未出现护理质量问题。结论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以进一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216眼)青少年近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配矫治镜、给予托吡卡胺眼液滴双眼,每晚睡前1次,同时嘱患儿纠正不良用眼习惯,注意眼部卫生,多做眼保健操和眼肌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自拟中药方熏眼疗法、眼周穴位按摩及耳穴压豆。两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9%(99/106),对照组为69.09%(76/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5~7岁)视觉发育状况。方法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眼科于2006-01--2006-12,对所在区内的26所幼儿园中共3000名学龄前儿童(5-7岁)进行了屈光状况的普查。检查项目:裸眼远近视力检查、眼位、注视情况,对筛查出裸眼远近视力小于1.0者定为视力异常,用阿托品散瞳,专人电脑验光+检影镜检影+裂隙灯眼底检查,并对其视力与屈光状态及注视性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0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者576人,占普查学龄前儿童总数的19.2%。其中屈光不正555人,占普查学龄前儿童总数的18.5%;先天性眼疾或外伤21人,占普查学龄前儿童总数的0.7%。3000名学龄前儿童中弱视66人,检出率为2.2%,其中34例接受弱视治疗,疗效明显。屈光不正中远视367人,占屈光不正患儿的66.1%;近视16人,占屈光不正患儿的2.9%;散光172人,占屈光不正患儿的31.0%。结论学龄前儿童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应系统、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矫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最佳方法与时机选择。方法:对24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4例患者中,角膜穿孔伤或眼前段异物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均Ⅰ期伤口缝合、异物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对于眼后段异物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伤口修复病情稳定后Ⅱ期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结论: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机的选择应视伤眼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单纯角膜穿孔伤,晶体前囊破裂、皮质溢入前房或角膜穿孔伤合并眼前段异物特别是晶体内异物者,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术者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应在伤后48小时之内一次性完成伤口修复、异物取出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托品酰胺滴眼液与阿托品眼膏对儿童验光结果的临床影响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有验光配镜需求的8周岁以上的近视患儿80例(160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1%阿托品眼膏点眼,观察组给予托品酰胺滴眼液点眼。计算矫正效果为1.0的初测及复光的球镜及柱镜度数的差值,以相差≤0.5D为结果相同,分别比较两组儿童差值0.5D、0.5~1.0D和1.0D的眼数。结果两组儿童3个球镜相差度数和柱镜相差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品酰胺滴眼液与阿托品眼膏对8周岁以上的近视儿童验光结果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评价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67例70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实施小切口现代囊外白内障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粱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达〈0.1者6眼,占8.6%;0.1-0.3者16眼,占22.9%;0.4-0.5者20眼,占28.6%;〉0.5者28例,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30.2±5.4)mmHg降至术后的(11.7±3.7)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有效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院近5年来对101例2-8岁儿童斜视进行氯胺酮麻醉下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3-02—2007-01本院采用全身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矫正斜视患儿101例(146只眼),男53例,女48例,年龄2-8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冻融囊胚移植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349例卵巢高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移植方案不同分为新鲜胚胎组(84例)、新鲜囊胚组(53例)、冻融胚胎组(102例)和冻融囊胚组(i10例)4组。比较4组患者的促排卵、胚胎质量、妊娠率、着床率和多胎率等。结果新鲜胚胎组、新鲜囊胚组、冻融胚胎组和冻融囊胚组患者移植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3.37%(135/184)、71.70%(38/53)、70.50%(184/261)和68.27%(142/208),4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着床率分别为16.85%(31/184)、39.62%(21/53)、19.92%(52/261)和47.12%(98/208);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0.95%(26/84)、37.74%(20/53)、44.12%(45/102)和69.09%(76/110),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流产率分别为15.38%(4/26)、15.00%(3/20)、11.11%(5/45)和11.84%(9/76),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组移植后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为(9.49%,13/137)。而冻融周期组移植无OHSS发生。两囊胚组异位妊娠率(1.04%,1/96)与两胚胎组(8.45%,6/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高反应患者冻融囊胚移植在保证较高妊娠率的同时减少了OHSS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the optic nerve head in highly myopic subjects by means of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opthalmoscope. METHODS: Using laser scanning and 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alysis system, we studied 114 young (21.4 +/- 1.4 years), highly myopic subjects with refractive errors greater than -8.0 D and a control group of 29 subjects (18.9 +/- 1.2 years) with myopia of -3.0 D or less. Measurements included cycloplegic refraction, corneal curvature, biometric axial length, and morphometric values of the optic disc obtained with a laser scanning disc analyzer. RESULTS: The optic disc area in highly myopic eyes was similar to that in mildly myopic eyes. Howeve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optic disc area increased with axial length in subjects with severe myopia. The cup/disc ratio, the disc depth, the neuroretinal rim area, and the tilting of the disc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severe and mild myopia groups.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may be useful in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myopic progression and of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c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观察组)25例,无器官脱垂及其他盆腔疾病志愿者(对照组)25例。于平静状态下进行磁共振(MRI)扫描,分别选取髋关节上份平面,髋关节中份平面及尾骨-子宫平面三个层面,测量、比较双侧尾骨肌厚度,并通过计算不同层面肌肉厚度的差值表现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程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内左、右侧尾骨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尾骨肌平均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右侧尾骨肌厚度差值[(3.51±1.79)mm、(3.6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月经规律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月经规律、年龄≤40岁,可利用冷冻胚胎数≥3的139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自然周期组(NC组,70例)和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69例),其中NC组中62例、HRT组中56例完成了冷冻胚胎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内膜厚度、ET日的E2水平、周期取消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结果:NC组和HRT组的周期取消率分别为11.43%和18.84%,着床率为16.97%和15.89%,妊娠率为38.70%和35.71%,临床妊娠率为35.48%和30.36%,继续妊娠率为29.03%和28.57%,早期自然流产率为13.64%和5.88%,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NC组的内膜厚度[(10.16±2.30)mm]厚于HRT组[(8.84±1.26)mm],胚胎移植日的E2水平[(157.48±88.46)ng/L]低于HRT组[(273.57±284.76)ng/L],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C与HRT准备子宫内膜对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骞  孙海翔  胡娅莉  王玢  张宁媛 《生殖与避孕》2008,28(12):730-733,719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COH)周期中注射hCG当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2个IVF/ICSI周期,根据注射hCG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5组,A组:内膜厚度≤9mm,38个周期;B组:内膜厚度10-11mm,111个周期;C组:内膜厚度12-13mm,169个周期;D组:内膜厚度14-15mm,118个周期;E组,内膜厚度≥16mm,66个周期。结果:C组和D组的临床妊娠率(65.68%,67.80%)和种植率(42.59%,43.76%)显著高于A组(65.68%,33.23%)、B组(50.45%,34.31%)和E组(53.03%,31.89%)。结论:注射hCG当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影响了IVF-ET的治疗结局,厚度处于12-15mm时,更适宜着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疗现状,为明确诊断、管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住院诊治的6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与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6例年龄范围30 d至11岁,中位数6个月。其中婴儿47例(71.2%)、幼儿11例(16.7%)、学龄前期5例(7.6%),学龄期3例(4.5%)。采用自定义诊断层面进行比较及总结。结果    66例中有前驱感染者37例(56.1%),有易感因素者6例(9.1%)。根据自定义诊断层面,病原学诊断明确者22例(33.3%)、临床符合诊断者33例(50.0%)、临床可能诊断者11例(16.7%)。原始脑脊液病原阳性率(62.5%)高于治疗后脑脊液(29.8%),原始脑脊液白细胞(WBC)异常升高比例(100.0%)亦高于治疗后脑脊液(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始脑脊液和治疗后脑脊液相比,糖和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临床治愈或好转53例(80.3%)、未愈13例(19.7%)。临床治愈或好转者平均疗程21 d(范围5~56 d)。常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听力损害、脑积水、硬膜下积脓等。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仍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危重病之一,结合临床定义的不同诊断层面有助于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评估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骶韧带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POP患者和4例非POP志愿者进行POP-Q分期及盆腔MRI检查,在静息相以T2加权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 weighted Fast Recovery FSE)进行轴位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上述两组骶韧带位置、厚度和骶韧带信号强度的差异以及不同脱垂部位、程度患者骶韧带的差异。结果与非POP组比较,26例POP患者的骶韧带在MRI轴位图像中可辨识的最下方位置为坐骨棘下方(-6.00±8.42)mm,双侧骶韧带止点至骶尾骨中线的距离分别为(57.95±10.75)mm、(48.10±9.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左、右侧骶韧带厚度分别为(29.80±10.05)mm、(30.60±9.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左=0.499,P右=0.212)。其中25例POP患者骶韧带止点(96.2%)位于骶棘韧带/尾骨肌复合体上。POP患者中仅阴道前壁脱垂程度与年龄(β=0.432)及双侧骶韧带信号强度(β左=0.405,β右=0.456)相关。结论 POP患者子宫骶韧带起止点存在变异,右侧长于左侧,其整体下移而在矢状位上延伸距离、厚度未改变;MRI中骶韧带区域信号强度可能成为评估AWP患者骶韧带损伤程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胶体渗透浓度(COP)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重症监护室收住的脓毒性休克患儿47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动态监测血浆胶体渗透浓度,并进行液体复苏。其中A组22例,不以胶体渗透浓度测定值作为参考指标,根据临床经验补液,即快速输液阶段采用生理盐水,继续和维持输液阶段晶体液:胶体液为2~3 ∶ 1。B组25例,动态监测测胶体渗透浓度,如低于正常,快速输液阶段采用较多胶体液,继续和维持输液阶段采用晶体液:胶体液为1 ∶ 1,如胶体渗透浓度正常,处理同A组。记录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CVP),复苏液量,血管活性药用量,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PCIS评分)等指标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入科时COP,PCIS评分,MAP,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P明显低于正常值范围。B组各时段胶体用量,COP均大于A组。第6、24 h B组用的液体总量比A组少,第1、6 h B组PCIS评分,每小时尿量,MAP,CVP均大于A组,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少于A组。第24 h 两组PCIS评分,每小时尿量,MAP,CVP无明显差别,但是B组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于A组。结论 小儿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动态监测COP,以此依据调整复苏液的晶体胶体比例,可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最新发布的《CA CANCER J CLIN》报道称,2019年美国有70余万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超过5万的新发病例。子宫内膜癌已成为美国发病率排名第二的妇科肿瘤,仅次于乳腺癌[1]。随着经济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育年龄延迟,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据最新一期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我国2015年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3.88%,这一数据也较2014年的3.79%有所上升。城市地区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为11.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在上海,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已超过子宫颈癌[2]。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