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速递     
中国人10年增寿2.85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以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1.40岁。与1990年普查数据相比,提高了2.85岁。统计表明,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9.63岁,女性为73.33岁。其中男性提高了2.79岁,女性提高了2.86岁。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我国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事业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保障…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状况 1.山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0.09岁,位居全国中游水平.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山西省201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92岁,比全国的74.83岁高0.09岁,位列全国31个省市第17位,居全国中游水平. 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2.87岁,比全国的72.38岁高0.49岁,居全国第14位.  相似文献   

3.
健康快递     
<正>我国国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研究报告《1990~2013年(基于240种死因)全球、地区和国家的特定年龄——性别全死因以及特定病因死亡率: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中显示,与1990年相比,我国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都有所延长,平均增长了8.6年。这一增长远远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并在全球各地区预期寿命延长中排名前25位。2013年,我国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6岁提高到73.5岁,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则从70.2岁提高到80岁。在研究报告所覆盖的188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局日前消息,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男性人  相似文献   

5.
正联合国发布《2015年世界妇女:趋势和统计》报告说,当今全球男性比女性多6200万人,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2岁,比男性高4岁。报告说,当今全球男性比女性多6200万人,但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中,女性人数超过一半。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近年有所增加,目前女性为72岁,男性68岁。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平均初婚年龄有所提高,目前为25岁,男性为29岁。近5年的统计显示,全球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为77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万,国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健康状况良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世界排名第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人均出生预期寿命增长了近20岁。其中女性人均出生预期寿命从1960年的73.9岁提高到1996年的81.1岁,比OECD国家1996年人均预期寿命高出近1岁;男性人均出生预期寿命从1960年的67.9岁提高到1996年的75.2岁,比OECD国家人均预期寿命高出1岁。  相似文献   

7.
仪陇县1981年男性0岁、1岁和65岁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62.15、65.46和14.26岁;女性0岁、1岁和65岁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62.44、68.91和17.09岁。1986年男性平均预期寿命相应为69.44、69.76和15.33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相应为69.72、71.29和16.01岁。人口平均寿命5年增长8.04岁。人口总的性别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我国2010—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及时空分布特征,为促进健康预期寿命性别平等和地区均衡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使用沙利文法计算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并比较其性别差异及时期变动,采用空间自相关(Moran’s I)分析健康预期寿命余寿占比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健康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男性老年人口健康率高于女性,性别差异主要集中在高龄段且随着时间缩小。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均高于男性且提升幅度大于男性。健康预期寿命余寿占比,随时间扩大的基础上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但性别差异呈缩小趋势;其空间分布特征为东部优于西部,且地区间的聚集程度增强。结论:十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提高,女性在长寿方面存在优势,但生存质量与男性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余寿占比扩大,符合“疾病压缩”假说;同时,健康水平性别差异不断弥合,但地区间非均衡性加深。  相似文献   

9.
摊开国内统计数字来看,几乎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女性的存活率就高于男性。一份人口统计表明,江西省218位百岁寿星中,女性占84.4%,且女寿星比重呈增长趋势;从天津市统计局获悉,该市女性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74岁,高于全市平均预期寿命1.48岁,若与20世纪50年代初期相比,妇女的寿命延长了30多岁。据台湾台闽地区一项统计资料显示,该区共有百岁老人566人,其中男性168人,女性398人,为男性的2.4倍。资料表明,世界各地的女性平均寿命要长于男性。西方国家妇女的寿命平均比男子要长3~7岁。百岁老人中也以女性居多。那么女性为何比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死亡率进度效应,其也是高估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说明去进度效应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人口寿命水平和健康水平变动趋势的更佳指标。方法:采用1994-2016年中国的死亡数据,以John Bongaarts和Griffith Feeney提出的三步估计策略,考察了中国的去进度效应平均预期寿命。结果与结论:(1)与常规预期寿命指标相比,去进度效应平均预期寿命呈更加平稳增长的趋势,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及其增长速度均高于男性;(2)中国1994-2016年平均预期寿命的进度效应在2~5岁之间波动,平均在2.5岁以上,明显高于已有研究所涉及欧美国家的进度效应,表明中国死亡率下降速度更快;(3)就"六普"而言,进度效应会造成常规平均预期寿命高估寿命水平,男性、女性和两性合计人口的幅度分别为2.43岁、2.63岁和2.57岁,去进度效应预期寿命或许可以更好地测度中国人口的寿命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西省居民预期寿命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AS13.0软件编制普查人口简略寿命表;用系统聚类法分析经济状况、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对居民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2010年山西省居民预期寿命为77.07岁,其中男性为75.02岁,女性为79.39岁,比2000年分别提高4.40岁、4.07岁和4.78岁,城镇居民预期寿命高于农村。2010年11个市居民预期寿命仍为太原市最高,晋城市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经济及卫生事业发展越好的地区预期寿命越高。不同地理位置居民预期寿命有所差别,中部地区居民预期寿命较高。结论山西省居民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居民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卫生系统现有数据测算北京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对该指标本土化研究与应用提出建议。资料与方法:利用2008年北京市年度人口和死亡资料,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基于沙利文法测算常用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结果:2008年北京市居民0岁自评健康期望寿命为72.75岁,男性71.22岁,女性73.89岁。0岁无失能期望寿命75.18岁,男性73.85岁,女性76.56岁。0岁无慢性病期望寿命62.73岁,男性61.87岁,女性63.75岁。北京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在期望寿命中的占比男性通常高于女性,但老年人口中,男性健康期望寿命在期望寿命中的占比低于女性。政策建议:使用健康期望寿命作为居民健康状况评价的重要指标,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本土化的数据报告和收集制度,推进居民全生命周期人口相关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重视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需求及其健康支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65岁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郑州市≥65岁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口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量表对在河南省郑州市7个社区和11所养老院整群抽取的2 622名≥65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郑州市2009年65岁~、70岁~、75岁~、80岁~、85岁~和≥90岁老年人预期寿命分别为19.38,15.81,12.47,9.50,7.38和6.40岁,男性各年龄组的预期寿命均低于女性;健康预期寿命分别为11.31,7.71,4.71,2.51,1.31和0.73岁,男性65岁~、85岁~和≥90岁年龄组健康预期寿命均低于女性,70岁~、75岁~和80岁~年龄组健康预期寿命均高于女性;健康预期寿命与预期寿命比值分别为0.584,0.488,0.378,0.264,0.178和0.114,健康预期寿命与预期寿命比值除≥90岁年龄组为女性高于男性外,其他各年龄组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听视力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是郑州市≥65岁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等一系列反映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公共卫生统计数据来看,日本在公共卫生保健、预防医学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男性的预期寿命为79岁,女性为86岁,平均83岁;平均健康寿命为76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四川省居民预期寿命变化趋势,预测未来5年预期寿命水平。方法收集2000-2015四川省预期寿命数据,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年度变化趋势,并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2000-2015年四川省人均预期寿命呈上升趋势,且女性预期寿命始终大于男性预期寿命。Joinpoint线性回归显示,人均预期寿命、男性预期寿命和女性预期寿命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41%(95%CI:0.33~0.49)、0.41%(95%CI:0.29~0.54)、0.44%(95%CI:0.37~0.50),且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GM(1,1)模型预测四川省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7.6岁,其中男性预期寿命74.7岁,女性预期寿命81.1岁。结论未来四川省居民预期寿命将继续增加,四川省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全国目标。  相似文献   

16.
邱文娟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0):507-508
根据世界各国历年来男、女性寿命统计 ,女性的平均寿命均高于男性 ,一般有 3~ 5年之差 ,有的国家甚至有 9年的差距 ;上海市 2 0 0 2年生命统计显示 :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高出4.2 9年 ;而世界上百岁老人也是女性居多。男、女性寿命差距的研究众说纷纭 ,其原因如性别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2003~2005年玉溪市不同民族居民预期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居民死亡率及预期寿命,为提高不同民族居民的平均寿命提供依据.[方法]在玉溪市抽取20个乡(镇),对2003~2005年死亡的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调查乡镇2003~2005年平均人口为591 190人,累计死亡9 086例,平均死亡率为15.37‰,平均期望寿命为73.47岁.平均死亡率,男性为16.17‰,女性为14.53‰;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71.71岁,女性为75.19岁.汉族、彝族、回族居民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13‰、16.04‰、15.40‰,傣族、哈尼族、白族、蒙古族、苗族居民分别为16.10‰、15.44‰、17.33‰、21.11‰、12.73‰;平均预期寿命汉族、彝族、回族居民分别为74.92岁、73.84岁、75.08岁,傣族、哈尼族、白族、蒙古族、苗族居民分别为73.50岁、73.95岁、73.65岁、72.72岁、76.71岁.[结论]玉溪市各个民族平均预期寿命高于2004年全国平均水平和1990年云南省同民族平均水平;苗族和回族最高,蒙古族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石林县男女期望寿命情况 ,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石林县男性平均期望寿命为 70 .12岁 ,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 73.89岁 ,女性比男性寿命长 3.77岁 ,比云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期望寿命提高 13.4 9岁 ,平均每年延长 1.35岁。结论 :石林县近 10年经济、文化、医疗、卫生保健发展很快 ,人民群众期望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根据云南省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了解云南省不同时期预期寿命及影响因素,为调整完善新时期人口政策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使用简略寿命表法,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五普和六普)数据计算云南全省129个县市区的预期寿命,1990年和2000年(四普和五普)计算云南省23个民族的预期寿命,分别作州市和23个民族的系统聚类分析。以2010年129个县市区的出生预期寿命为因变量,人均国民收入(GDP)、海拔、纬度、日照、平均温度和地区及婴儿死亡率(IMR)为自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000年全省出生预期寿命为67.3岁,2010年为73.6岁,每次普查出生预期寿命都是城市镇乡村,女性预期寿命都高于男性;2000年出生预期寿命排在第一位的为昆明市(74.0岁),2010年排在第一位的为玉溪市(77.2岁),两次人口普查最低者均为怒江州;2000年与1990年相比,预期寿命增长的有14个民族,增幅最大的民族为独龙族(5.9岁)。结论云南省预期寿命与地区、海拔、IMR、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与GDP、纬度和日照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要对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调整相关政策,保证2020年云南省预期寿命达到77.3岁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市户籍居民高血压流行分布特征,定量分析由高血压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IHD)对北京市户籍人群死亡及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通过2013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压测量数据,了解北京市人群高血压流行水平;通过文献综述得到IHD死亡相对危险度(RR),采用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0)研究可比较的危险因素评估(CRA)框架理论,利用血压流行水平数据和RR值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在北京市死因监测数据(包括人口数据、死亡数据)的基础上,计算2013年北京市归因于高血压的IHD死亡数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程度。结果 2013年北京市因高血压造成的IHD死亡8 411例,占总IHD死亡人数的43.0%。男性和女性归因于高血压的IHD死亡人数最高的均是75~79岁年龄组,死亡人数随着年龄呈上升趋势。2013年北京市户籍居民0岁期望寿命为81.5岁,其中男性为79.5岁,女性为83.6岁,去除高血压造成的IHD死因后,期望寿命增加1.2年,各年龄组均为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北京市户籍人群高血压造成的缺血性死亡比例较高,男性高于女性;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较为严重,各年龄组的寿命损失均为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