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对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组要求分为两组,研究组48人为住院期间参加职业治疗,社会功能训练,出院后继续社区康复;对照组48人为普通病区住院没参加过职业治疗。评定工具为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区康复量表(ADL)。结果 经过职业治疗病人回归社会区康复者其生活能力,社会技能、症状改善较没参加过职业治疗明显改善。PANSS、IPROS及ADL量表总分比社会康复前明显下降(P〈0.01)逐步回归分析ADL评分与IPROS、PSNSS总分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 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明显作用,提高患者社区康复兴趣,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持续用药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5-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普通治疗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两组干预2个月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及出院后各时间点持续用药人数。结果:早期干预组干预2个后PANSS、CGI、ADL评分均低于普通治疗组(P0.05);早期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普通治疗组,出院后3、9、12个月持续用药人数均较普通治疗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延长持续用药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及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4.
林金燕  林飞飞  朱嘉子 《广东医学》2020,41(23):2465-2469
目的探讨强化式干预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与为期6个月的强化式干预。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认知功能、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分情况。结果(1)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PANSS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语义流畅、数字序列等各个维度的MCC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ITAQ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的MRSS量表、ADL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化式干预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北京市丰台区精神卫生管理系统中登记且由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2)与干预组(n=8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干预时间为12个月。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时,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结果 干预期间,9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对照组77例,干预组76例。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ITAQ、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两组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ITAQ评分、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封闭式管理并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6周时、入组12周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6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入组12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67-170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沈阳静安精神卫生医院134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67 例和观察组67 例,观察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PANSS 评分、L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LQOL 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ANSS 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L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AN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知识认知和用药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尚兰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234-1234,1322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阅读疗法,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8周时、入组16周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8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组16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阅读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100-104
目的 观察室内有氧运动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0 月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2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 例,住院期间均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室内有氧运动结合心理疏导干预。干预前、干预后3 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其精神康复状态。结果 PANSS评分中,试验组干预后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试验组SDSS 评分各因子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室内有氧运动结合心理疏导治疗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心理状态和促进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采用电话、上门随访、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在出院时及第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并统计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MRSS及SDSS在6个月和12个月评分分值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社会能力提高,精神症状、退缩及自卑下降.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12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钟薇  张卫敏  刘伟锋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05-1308
目的:研究社会功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服药态度量表(DAI);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等量表调查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社会功能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样本量各100个,干预组给予干预治疗18个月,给予基线调查及每6个月评估一次,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的总体进步评分,治疗第18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缺陷评定(SDSS)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于第18个月干预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结果对比,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功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有效,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50例患者(干预组)出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费用补助及社区管理服务,52例患者(对照组)出院后仅在门诊接受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分别在入组时、治疗后3、6、9、12个月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情况,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表评定患者治疗依从性;记录并对比两组随访期间医疗费用开支、工作收入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均P<0.05);在治疗9、12个月时,干预组BPRS、SDSS评分及药物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再住院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控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再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熊焰  张银波  代光智 《四川医学》2011,32(4):455-457
目的了解影响成都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金牛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持续3年的随访,得到307例患者的随访资料。每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既往180d内的服药和住院时间;病情变化,服药情况等;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危险性行为评定量表。相关分析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性别(β=0.05)、社会功能低下(β=0.28)与暴力行为相关;性别(β=0.27)、PANSS(β=0.23)和稳定居住时间少(β=-0.28)与肇事相关;PANSS(β=0.04)和服药天数(β=-0.21)与肇祸相关。结论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控制,以及对流浪患者的监管能够减少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另外,应该普及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家庭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96例病程≥5年,符合CCMD-3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进行测查.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只对干预组实施家庭干预,然后对两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积极性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综合疗效。方法: 将104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干预组予积极性社区干预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随访观察1年。分别在实施干预前、干预6月末、干预1年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威斯康星量表(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生存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结果: 治疗1年末,干预组复发率、住院率分别为9.62%、1.92%,对照组分别为15.38%、5.7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91,P=0.374; χ2=0.260,P=0.610)。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干预6月、1年末 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WCST、SQLS和SDSS评分均明显改善;对照组干预1年末 PANSS总分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WCST、SQLS和SDSS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干预组治疗1年末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WCST、SQLS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性社区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续配和服药依从性量表(Adherence to Refills and Medications Scale,ARMS)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并构建以用药依从性评价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效能的诊断模型。方法 对2018年7月-2019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病房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访视,在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8项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ARMS量表以及合理用药效能量表(SEAMS)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505名患者,其中合理用药效能充足组161人(31.9%)、效能不足组344人(68.1%);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MMAS-8评分和ARMS评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表明患者用药依从性与合理用药效能呈显著相关(MMAS-8显著正相关;ARMS显著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合理用药效能显著相关(ARMS:r=0.249,OR=1.282;MMAS-8:r=-1.417,OR=0.24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结果显示,与MMAS-8相比(AUC=0.155,P<0.001,95% CI:0.121~0.189),ARMS评分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UC=0.851,P<0.001,95% CI:0.818~0.885),其约登指数值为16,理论敏感度80.5%、特异性77.6%;该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人群中的灵敏度为96.3%、特异性为73.9%、准确率为86.0%,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该风险预测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较高一致性。结论 相比MMAS-8量表,ARMS量表不仅更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评估,还可以准确预判患者是否存在合理用药效能不足的情况,可应用于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合理用药管理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13-117
目的 探讨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择衢州市4个县市区为研究地区,将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取的7529例(四个县市区登记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468)与管理组(n=4061),对照组开展常规家庭管理,管理组采用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评分。结果 精神症状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SDSS、M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SDSS评分、MRSS评分(依赖程度、活动能力、社会交往/隔离状态、目前症状与病态行为)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家庭负担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F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经济负担、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家庭关系、成员躯体健康、成员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提升患者社会功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森田疗法在社区不同性别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各80例。两组均行8周改良森田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后,男性组SDSS中的职业与工作、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评分均低于女性组,家庭职能评分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量表、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女性组明显低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应用于社区不同性别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各异,可降低男性患者SDSS中的职业与工作、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评分,可改善女性患者的阳性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Orem自护模式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Orem自护模式,随访6个月,比较2组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复发率。 结果 2组治疗前人口特征和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PANSS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和总分分别为(9.27±1.20)分、(20.84±3.40)分、(39.44±4.35)分,均低于对照组(14.37±2.47)分、(26.11±4.02)分、(57.66±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52、13.832、17.265,均P<0.05),2组阳性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05)。观察组SDSS、ADL分别为(3.27±1.13)分、(4.68±1.27)分,对照组上述量表分别为(29.84±3.10)分、(23.40±2.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11、10.091,均P<0.05)。观察组6个月累积复发率为16.28%(7/43),对照组为35.71%(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4,P=0.041)。 结论 Orem自护模式通过加强女性精神分裂症自护能力降低精神症状,提高社会能力,减少再住院或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