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通过手术切除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当前系统治疗的发展、局部治疗技术的进步有望让更多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从转化治疗中获益。经过初步探索,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的多模式、高强度的转化治疗方案展现了可喜的转化成功率。然而,关于如何选择转化治疗目标人群及转化方案、何时序贯手术切除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尚存在争议。笔者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围绕转化治疗中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中晚期,错失根治性治疗时机,导致较差的预后结局。转化治疗为不可切除肝癌创造可切除机会,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型靶向药物、抗血管药物、免疫药物及多维治疗方案在肝癌治疗中带来更高的客观缓解率、更长的缓解持续时间,转化治疗成为肝癌临床研究的热点。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时...  相似文献   

3.
当前,手术切除仍是小肝癌治疗的首选,是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途径。射频和微波消融等技术的进步,小肝癌治疗由单一手术治疗过渡到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并存。消融治疗和手术切除者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手术切除无瘤生存及复发率则更具优势。肝移植不仅去除肿瘤,同时也解决了小肝癌多中心起源的问题,与肝切除相比,小肝癌肝移植后存活率稍高,复发率稍低。尽管如此,小肝癌的转移复发率仍居高不下,癌细胞本身、肿瘤微环境和肝病背景均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遵循基于循证医学的规范化治疗路径,以及肿瘤生物学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是实现小肝癌疗效再次飞跃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和某些亚非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2 0年来 ,随着医学物理学、影像学、麻醉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及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手术切除率、术后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尤其是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理念已占主导地位 ,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迅速的生物治疗策略以及肝移植研究更令人关注。笔者对目前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一概述。1 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的最有效方法[1] 。第二军医…  相似文献   

5.
背景和目的很少有西方肝脏中心报道外科手术治疗肿瘤直径10 cm或更大的肝癌,本研究着眼于西方关于大肝癌的手术治疗大样本病例分析,以此拓展东方国家对此类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至2010年我中心行手术切除的肿瘤直径大于10厘米的肝癌患者。结果本研究纳入130例大肝癌患者,其中行大块肝切除103例(79.2%),同时辅助癌栓切除术23例(17.7%)。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6.
【摘要】肝细胞癌转化切除已探索50年。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特别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推进,各种降低肝细胞癌负荷的研究方案和结果不断涌现,是肝癌学术会议的必有讲题和讨论议题。该文主要对降低肝细胞癌肿瘤负荷的方案和数据进行了呈现,也总结了转化切除目前还有待广泛和深入探索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开展肝癌转移复发研究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癌症是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一些主要癌症如肝、肺、食管和胃癌的5年生存率均不超过30%,其中肝癌最差,仅5%-6%。癌症死因主要是癌症的转移与复发,为此“癌转移”是21世纪生命科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肝癌是全球第三位癌症杀手,在我国则居第二位;肝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最好,但即使早期切除,5年内仍有半数患者转移复发;近年开展肝癌的局部治疗(如射频等),其转移复发率比切除还要高;即使作肝移植,癌转移复发仍然是首要问题。如不从根本上研究肝癌转移复发的机理,肝癌疗效将难以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癌转移的机理和很多其他癌症相似,因此研究肝癌转移复发,对研究其他癌症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肝癌系指癌块直径≤5cm的原发性肝癌。现就小肝癌的外科治疗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一、早期诊断我院在过去40年间小肝癌数有显著增加。1958~1967年小肝癌仅占肝癌总数的1.7%(2/118),均是临床偶然发现。70年代开展AFP普查,80年代起采用AFP和B超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普查和健康年检,使小肝癌比例有显著增加:1968~1977年占8.1%(29/356),1978~1987年占21.4%(153/715),1988~1997年占36.3%(740/2038)。实践表明,采用AFP和B超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普查是发现小肝癌的有效途径。AFP虽为肝癌最好标记物,但阳性率约为70%。而且必须指出,…  相似文献   

9.
多病灶原发性肝癌一直被认为是预后极差的征兆,在过去多实施姑息性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射频消融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原发性肝癌局部消融治疗方面已经得到了比较确切的近期效果,但目前的报道绝大多数为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的方法。我们对适合条件的多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大病灶行手术切除、小病灶行术中射频消融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肝癌综合治疗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高发癌症之一。不仅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甚高,西北地区发病率亦不低。究其原因大致与乙型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有关。现乙肝疫苗接种己在我国逐步推广。据初步报道,在曾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青少年中,肝癌的发病率己见明显下降。但肝癌高发于中、老年,故我国肝癌发病率的全面下降尚需假以时日。近30多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肝癌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明显增多,加以手术经验的积累、围手术期处理的改善,使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预后改善。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介入治疗兴起后,近20多年来各种非手术疗法层出不穷,并且都有一定的疗效。相信将各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形成综合治疗,必能更进一步提高肝癌的疗效。以下就肝癌的综合治疗模式的选择阐述浅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晚期肝癌免疫与靶向降期转化治疗的几个要点问题,晚期肝癌转化或降期治疗的定义,转化或降期后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指征,手术后主要观察指标(终点),术后药物治疗方案。为晚期肝癌免疫与靶向降期转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继业  李照 《腹部外科》2020,(2):105-108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方式。对于评估为不可切除的部分中晚期肝癌病人,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手段将肿瘤转化为可切除,使这些病人得到手术治疗,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ΰ�������ȫ�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至今 ,外科切除治疗仍然是肝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 。由于高难度切除手术的开展 ,当今时代肝肿瘤已无手术禁区[2 ] ;由于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概念的更新 ,大批肝癌长期生存病例不断涌现[3 ] 。但不安全的手术仍时有发生 ,致使疗效受到影响 ,且使肝外科的进一步开展受到制约。为此 ,笔者交流手术安全性有关问题的个人体会 ,希望有利于肝癌外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1 伴严重肝硬化小肝癌手术指征的严格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经验的积累 ,我们逐渐认识到了小肝癌的“两面性”。特别是认识到了小肝癌不好的一面。经验及事实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4.
手术切除是实现肝癌根治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初诊时即为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近年来,随着局部治疗的进步、靶向药物的研发、免疫治疗的成功及联合治疗的协同效应,转化治疗应运而生,其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新焦点。部分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经过转化治疗后肝脏功能改善、剩余肝脏体积增大、肿瘤负荷减少,为序贯根治性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大多数肝细胞癌病人确诊时已丧失了手术切除机会。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主要手段。依托多维度、系统化以及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模式,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已进入精准转化医学时代,既包括外科可切除性的转化,又涉及到向肿瘤学获益的转化,以期进行安全的R0根治性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肝癌转化治疗后病人手术选择中仍占重要位置。转化医学时代腹腔镜治疗肝癌转化治疗后病人术前需精细评估(肿瘤缓解情况以及能否R0切除),综合考虑肝脏损伤情况(炎症、粘连、再生潜力等)来确定病人选择及最佳手术时机。要将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同时做到标准、规范、确保疗效及微创,从而最大程度使病人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6.
TACE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 )是我国最常见、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一致公认根治性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和最有效措施。但由于肝癌发病隐匿 ,临床上不少病例确诊时已不适宜行手术切除 ,总体上手术切除率约为 2 0 % ;另外 ,肝癌手术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 ,在这些复发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也无法再行手术切除。对于上述这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 ,采取非手术疗法可达到缓解病情 ,减轻痛苦甚至延长生命的目的。在众多的非手术疗法中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 bolization ,TACE)是一种应用较广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从而评价RFA对小肝癌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8年)、EMBASE(1966-2008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08年)、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Ovid版)和Cancerlit(1993-2008年)等数据库,截止日期2008年1月1日,文献语种不限.纳入比较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4.2版软件.结果 纳入了4个前瞻性研究和2个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表明,RFA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后1、3、4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切除在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优于RFA(P<0.05).结论 RFA治疗小肝癌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适应于作为肝硬化型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在过去20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的第三大肝癌治疗手段,在肝癌治疗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包括射频、微波、冷冻、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高聚集超声等多种不同方法。其中射频消融是局部消融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转化治疗已成为临界可切除或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核心,为更多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可切除机会。根据临床指南关于肝癌一线治疗方案推荐,笔者总结并分析1例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T+A方案)转化治疗后,成功行肝段切除术,且术后9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该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胆管细...  相似文献   

20.
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途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几代医务工作者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进行了长期、大量、深入地基础和临床研究,伴随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介入放射学及各种综合治疗措施(化疗、栓塞、免疫、放疗、生物、物理、导向、基因、中医药)等的推陈出新,肝癌诊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临床上发现一大批亚临床期的小肝癌和微小肝癌(≤2cm)获得长期无瘤生存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