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易损斑块具有破损倾向、发展迅速、稳定性差等特点,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目前对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检查,主要采用超声技术,因其具有快速、简便、灵活、损伤控制好等优点,对于颈动脉易损斑块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超声影像学的一种新技术,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式.目前主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超声科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的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测结果显示75例冠心病患者中经动脉病变有67例,占89.3%,而对照组45例中发生颈动脉病变的仅有9倒,占22.5%,P〈0.05;冠心病患者颈内动脉IMT,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出很多,P〈0.05;在斑块病理方面,心绞痛组主要是以硬斑为主,心肌梗死组主要出现软斑,也有少部分出血复合斑。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是一种无创伤,容易操作且精确率极高的诊断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许毅  黄慧 《中国卫生产业》2011,8(19):113-114
目的探讨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超声科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的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测结果显示75例冠心病患者中经动脉病变有67例,占89.3%,而对照组45例中发生颈动脉病变的仅有9例,占22.5%,P<0.05;冠心病患者颈内动脉IMT、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出很多,P<0.05;在斑块病理方面,心绞痛组主要是以硬斑为主,心肌梗死组主要出现软斑,也有少部分出血复合斑。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是一种无创伤,容易操作且精确率极高的诊断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就诊并进行颈动脉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颈动脉剥脱术前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并在术后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通过比较不同性质斑块的弹性成像评分结果以及不同性质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强度分级,以验证术前超声造影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上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共获得颈动脉斑块47个,其中易损斑块35个,稳定斑块12个。易损斑块的成像多为绿色,其评分多在1~3分;稳定斑块的成像多为蓝色,其评分多在4~5分。易损斑块弹性成像的平均评分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的平均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易损斑块的新生血管强度分级多在3级或4级;稳定斑块的新生血管强度分级多在1级或2级,两不同性质斑块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评估易损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纯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或超声造影,且差异有...  相似文献   

5.
周瑞  庞欢  宗莉 《现代养生》2022,(20):1744-1746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单位体检的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情况分为冠心病组(10例)与非冠心病组(52例),对比两组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PI),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粥样硬化斑块参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关系以及诊断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斑块指数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检出、斑块指数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斑块指数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8.08%,Kappa=0.88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较高,利用斑块指数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2例明确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人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0例,占71.4%,其中双侧和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各为26例(61.9%)和4例(9.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联系,能较好的预测冠心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单侧者预测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诊断冠心病时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和主动脉瓣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从疑似冠心病病例中抽取140例,按照CAG(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两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超声心动图监测(观察主动脉瓣是否出现硬化),计算每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等应用价值评价指标。结果颈动脉斑块观测的灵敏度为66.7%(58/87)、特异性为56.6%(30/53)、阴性预测率为50.8%(30/59)、阳性预测率为71.6%(58/81);主动脉瓣硬化观测的灵敏度为57.3%(51/89)、特异性为68.6%(35/51)、阴性预测率为47.9%(35/73)、阳性预测率为76.1%(51/67);合并观测的灵敏度为61.3%(38/62)、特异性为76.9%(30/39)、阴性预测率为55.6%(30/54)、阳性预测率为80.9%(38/47)。结论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主动脉瓣是否出现硬化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可靠依据,若病患同时存在两种病变则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加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析粥样斑块的造影显像情况与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26例有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粥样斑块全部显影;30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中,17例有少量稀疏显影,13例无显影。结论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内的微循环情况,可以无创性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超声对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7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超卢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超声表现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IMT(mm)以及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偏高;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超声病理学分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而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冠心病颈动脉斑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为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共检出不稳定性斑块18个,检出率为45.00%,非感染组检出不稳定性斑块10个,检出率为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感染组hs-CRP水平相比非感染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使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显著增高,并引起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超声观察舒降之治疗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评价舒降之对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11例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服药前、服药18个月后均利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厚度,斑块类型的变化.结果 治疗18个月后,颈动脉斑块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增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18个月后,治疗组的硬斑构成比比对照组的高,而软斑正好相反(P<0.01).结论 舒降之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但颈动脉斑块的厚度无明显变化.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舒降之控制斑块的厚度,稳定斑块的疗效是否会更加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应用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IVUS)鉴别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5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共测得89枚颈动脉斑块,以手术斑块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为稳定斑块组31例(46枚颈动脉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组27例(43枚颈动脉斑块)。两组患者均进行IVUS检查,比较两组斑块弹性评分、血液弹性应变率比值(B/A比值)及斑块直径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结果 稳定斑块组斑块弹性评分高于不稳定斑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斑块B/A值高于不稳定斑块组,而斑块直径小于不稳定斑块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比值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100.00%和97.83%。结论 IVUS技术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介民 《现代保健》2010,(26):36-3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和非稳定性斑块及相关因素与脑梗死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将268例经高频超声检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又做了脑CT检查的住院患者,分成稳定性斑块组和非稳定性斑块组,同时收集了患者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脑梗死者,稳定性斑块共103例(70.1%),非稳定性斑块共93例(76.9%),二者脑梗死的发病率及稳定性斑块和非稳定性斑块分别伴随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和(或)高脂血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与非稳定性斑块患者,如若为高龄,同时又伴随有高血压病和(或)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等相关因素,其脑梗死的发病率可能出现无显著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超声用于检查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超声颈动脉检查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的大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偏高;两组患者的超声病理学分型情况具有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是一种无创,能快速准确地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诊断的方法,通过超声对颈动脉的检查,可以检测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涞源县医院治疗的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以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并且安全性高,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側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側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侧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侧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与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脑梗死的患者126例,行超声及CTA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下的CCA、ICA、ECA斑块数量,类型,回声特征及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在颈动脉病变检测出的情况。结果超声显示脑梗死患者IMT增厚,回声增强,内膜面局部粗糙,逐渐形成斑块;超声显示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 CTA在ICA各类型斑块检出数量上与超声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 CTA诊断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中,超声对斑块表面光滑度及是否存在溃疡、明确不稳定斑块特征诊断较好,而CTA对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效果好,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在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中颈动脉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对比三组间颈动脉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单支病变组IMT水平、斑块发生率均低于冠心病组,多支病变组各项指标均略微高于冠心病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支病变组IMT水平、斑块发生率均略高于单支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早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中能够有效的预测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