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PS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1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PSP组与PKP组,每组各5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局部Cobb角、压缩Cobb角。结果 PSP组、PKP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PKP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性疼痛、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均较术前增大,局部Cobb角、压缩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2月-2011年7月苏州大学附一医院对45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实施PVP或PKP,其中PVP组30例46节椎体、PKP组15例20节椎体。通过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及B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和BI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低于PKP组(P<0.05)。PVP组、PKP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分别为30%(9例)、13.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均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PK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价格昂贵,住院时间长;PVP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5~86岁。共治疗40个椎体:单椎体23例,2个椎体4例,3个椎体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138 min,术中球囊扩张压力200~300 psi(1 psi=6.89 kPa),骨水泥注射量2.5~5 ml。1例球囊术中破裂,1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中出现血压、脉搏下降,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掌握好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技术以及把握好骨水泥的推注时机等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PKP组(43例)和PVP组(44例),PKP组患者采用PKP治疗,PVP组患者采用PVP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椎体前柱高度、椎体中柱高度均明显高于PVP组(术后即刻:t=3.366、2.668,P=0.001、0.009;术后3个月:t=3.658、3.847,P<0.001、P=0.002),椎体前柱高度恢复率明显大于PVP组(t=8.115、6.065,P均<0.001),后凸角角度明显小于PVP组(t=4.655、5.716,P均<0.001)。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PVP组(t=2.652,P=0.009),健康调查量表36 (SF-36)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PVP组(t=2.187、3.013,P=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40例Kümmell病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PVP组),另20例采用PKP治疗(PKP组)。PVP组男性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76.20±4.94)岁;PKP组男性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5.45±5.4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费用,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度、VAS评分和ODI指数。结果 PVP组的手术时间(31.20±3.95)min、透视次数(20.30±3.52)次、治疗费用(1.46±0.17)万元均少于PKP组[(55.50±4.43)min、(32.10±4.18)次、(3.41±0.1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3.71±0.29)mL vs.(3.99±0.72)mL]、渗漏率(5/20 vs. 3/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度、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Kümmell病在恢复椎体形态、缓解疼痛症状及安全性方面可获得与PKP手术相似的效果,但前者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及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介入放射学技术,这种方法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能否重建椎体高度及其意义,是否能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是否会诱发新的椎体骨折等,因为缺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循证医学依据,因而一直处在争议中。本文仅就椎体后凸成形术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急性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9例急性创伤性椎体骨折患者,均为单椎体骨折,其中楔形压缩型骨折11例,稳定爆裂型骨折8例,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0~24月,所有患者腰背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无1例出现并发症,并于1周内出院。结论:对于急性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只要病例选择合适,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创伤椎体高度及患者劳动能力,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和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并接受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其中PVP组38例,PKP组30例,骨填充网袋组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手术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统计分析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结果患者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5±1.3)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见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针道感染等。手术时间:PVP组(26.3±10.1)min,PKP组(46.1±15.6)min,骨填充网袋组(60.9±18.3)min;骨水泥注入量:PVP组(1.5±0.8)mL,PKP组(2.5±0.9)mL,骨填充网袋组(2.6±0.8)mL;骨水泥渗漏率:PVP组17/38(44.7%),PKP组7/30(23.3%);骨填充网袋组1/6;PKP组及骨填充网袋组的椎体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较PVP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骨填充网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但PKP和骨填充网袋较PVP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等方面更具优势,骨水泥渗漏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指导价值.方法 准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24例患者,术前行病变椎体的三维CT重建.结果 根据三维CT重建结果,11例患者为手术禁忌而放弃行PKP治疗,其他13例患者经测量得到相应数据,为手术者提供了精确的定位.结论 螺旋三维CT重建对PKP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3例共95个椎体,均采用经椎弓根单侧或双侧PK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病椎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8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16个月(6~40个月)的随访,95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手术效果均满意。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总体发生率为43%,但并未引起患者不适症状。结论 PKP手术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矫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产生的疼痛,可导致患者的活动度下降,并发其他致命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疗程长、有效率低。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矫形术的止痛效果快、操作简便,有效率在78%-100%。椎体后凸矫形术同时具有恢复椎体高度的作用,其后凸畸形平均矫正率大于50%。两种技术的并发症主要为骨水泥外溢。总之,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矫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产生的疼痛是安全有效的,椎体后凸矫形术还可恢复椎体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6.
《临床军医杂志》2017,(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n=35)与观察组(n=35)。常规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年,损伤椎体高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突角度变化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常规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 通过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的脊柱后凸角有显著改善,从术前的平均12.5°变为术后平均6.6°.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也于此同时由术前的平均8.2降到术后的1.6.结论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应用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投影式激光定位导航下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急诊收治的36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18例。常规组行传统的PKP,观察组行投影式激光定位导航下的PKP手术。用X线检查椎体高度情况,CT扫描检查骨水泥分布情况和渗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程度、Cobb角的差异。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的椎体均获得骨水泥注射成功,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椎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透视次数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投影式激光定位导航下的PKP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矫正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后凸畸形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发生单个椎体OVCF并于我院行PKP治疗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椎体前缘高度(Ha)、中间高度(Hm)及椎体后凸角。术后24h及随访6个月复查VAS评分,椎体Ha、Hm及后凸角。对△VAS和△后凸角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与其相关的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VAS和△后凸角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椎体Ha、Hm在术前、术后和随访中逐渐上升(椎体Ha分别为63.90%±11.82%、76.88%±11.86%、76.38%±11.82%;椎体Hm分别为67.34%±12.51%、81.26%±12.52%、80.72%±12.46%),椎体后凸角、VAS逐渐下降(后凸角分别为17.84°±7.85°、12.39°±6.58°、12.41°±6.57°;VAS分别为8.27±1.44、4.45±1.91、3.26±2.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渗漏、术前VAS评分与△VAS存在线性关系,其拟合方程为△VAS=4.124-0.554×骨折严重程度-1.359×骨水泥渗漏+0.319×术前VAS评分(R2=0.399)。骨密度、术前后凸角与△后凸角存在线性关系,其拟合方程为△后凸角=6.236+1.375×骨密度+0.199×术前后凸角(R2=0.795)。结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OVCF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主要与骨密度有关,其拟合方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拍凸成形术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前言骨质疏松症是 1种常见病 ,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骨折 ,椎体为骨质疏松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仅在美国 ,就有骨质疏松病人 2 80 0余万人 ,每年约有 5 0~ 75万名患者发生椎体骨折 ,每年耗费医疗费约 15 0亿美元[1,2 ] 。在我国 ,据上海的抽样统计 ,40岁以上每 10岁为 1个年龄组 ,即 40~ 49、5 0~ 5 9、6 0~ 6 9、70~ 79,以及 80岁以上者 ,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18 2 %、2 5 9%、5 4 8%、6 7 5 %和 90 0 % [3 ]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往往引起急性或慢性疼痛 ,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