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5例HCC合并PVTT患者的资料,其中475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210例接受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生存时间,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68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6.3个月,其中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1个月、5.2个月(P=0.002)。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患者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7.30%、27.30%、12.10%和37.90%、12.20%、3.10%。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HCC病灶最大径、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癌栓分型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元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Child-Pugh分级和癌栓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Ⅰ、Ⅱ型癌栓患者中,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个月、5.5个月,2组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Ⅳ型癌栓患者中TACE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4.5个月,2组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结论对HCC合并PVTT患者行TACE治疗有效,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Child-Pugh分级和癌栓分型;对Ⅲ、Ⅳ型癌栓患者TACE未见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对于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而言,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其治疗方式目前仍有很多争议。笔者总结可切除HCC合并PVTT的外科治疗经验,比较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此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9例可切除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组),16例行TACE治疗(T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手术组除1例肿瘤广泛侵犯仅取材活检,其余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19例示切缘阴性;2例术后肝功能不全,经人工肝及其他支持治疗痊愈出院。TACE组16例肝动脉超选、灌注、栓塞顺利;1例因肝动脉完全栓塞,术后3 d因急性肝衰竭救治无效死亡。手术组8例术后辅助TACE治疗,5例靶向治疗,其中1例I型PVTT患者手术后联合TACE等治疗后仍生存47个月。TACE组13例多次治疗,4例给靶向药物,其中1例II型PVTT患者TACE术后经过7次灌注化疗及栓塞仍然生存25个月。与TACE组比较,手术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术后行TACE的例数更少、术后未做其他治疗的例数以及术后AFP恢复正常的例数更多(均P<0.05)。手术组与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2个月与9.5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43.5%、34.8%、17.4%与46.7%、33.3.0%、13.3%、0。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VTT分型、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直接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的术后生存,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TACE治疗,尤其是对于可切除HCC合并I/II型PVTT的患者,但治疗选择可能受患者意愿、经济因素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病理分级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临床病理分型在外科治疗HCC合并PVTT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42例HCC合并PVTT病人,按门静脉主干及其一级分支受累情况、以及有无肝外淋巴结转移将PVTT分为Ⅴ级:Ⅰ级为门静脉一级分支,即门静脉左或右干(LPV、RPV)有瘤栓;Ⅱ级LPV或RPV加门静脉主干(TPV)被侵犯;Ⅲ级LPV、RPV和TPV均受累;Ⅳ级为Ⅲ级加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被累及;Ⅴ级为Ⅰ~Ⅳ任何级加肝外组织或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包括肝叶切除加癌栓清除(33例)、门静脉主干切开取栓(9例)等。病理上对30例癌栓行组织学分型,并对其影像学、大体解剖特征和临床经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癌栓分级Ⅰ到Ⅴ级的例数分别为14、12、11、2和3例,术后中位存活时间分别是28、17.5、7、6、6个月。30例PVTT病理分型增殖型50%、坏死型36.7%、机化型13.3%。4例机化型癌栓手术无法彻底清除,预后不良。结论 本项研究的结果提示:(1)HCC合并PVTT临床病理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Ⅲ级以上病人预后不良,尤其是机化型PVYY。(2)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法,Ⅰ、Ⅱ级宜外科手术,Ⅲ级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可行主干切开取栓术。其余应以综合治疗为主,一般不宜手术治疗。此外,机化型PVTT、在Ⅱ级以上不宜切除治疗。(3)PVTT的外科治疗要强调无瘤原则,尽量避免癌栓术中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HCC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手术(规则半肝+癌栓及受累门静脉切除术或不规则肝切除+门脉癌栓取出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联合治疗组);18例患者单纯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索拉非尼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11例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39例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索拉非尼治疗组患者PVTT侵犯部位均为门静脉一级分支。分析患者0.5、1、2、3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S)、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联合治疗组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患者与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9%、18.2%、9.1%与87.2%、51.3%、15.4%、5.1%;索拉非尼治疗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3.3%、0%、0%。联合治疗组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患者与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中位OS为16个月与12个月,中位TTP为7个月与5个月;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OS为9个月,中位TTP为4个月。统计学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无论是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或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中位OS及中位TTP均明显长于索拉非尼治疗组(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门静脉一级及以上分支癌栓的晚期HCC患者,可行外科手术联合术后TACE治疗,且疗效优于单纯索拉非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和介入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程氏分型)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外科切除治疗组(28例)和TACE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并分析病人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外科切除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7%、54.1%、29.2%、14.6%;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23.3%、13.3%、8.9%(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多个肿瘤(HR=2.578;95%CI:1.365,4.868,P=0.00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U/L(HR=2.509;95%CI:1.266,4.972,P=0.008)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病人,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明显好于TACE治疗,多个肿瘤和AST>34U/L是病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或仑伐替尼治疗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HCC伴Ⅱ/Ⅲ型PVTT患者,分为TACE联合125I粒子组(A组,n=27)及TACE联合仑伐替尼组(B组,n=25);比较2组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率。结果A组ORR、中位OS、Ⅱ型PVTT中位OS及Ⅲ型PVTT中位OS分别为70.37%(19/27)、13.6个月、14.1个月及13.2个月;B组分别为32.00%(8/25)、11.3个月、12.3个月及10.4个月;A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P均<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15%(13/27),均未见严重并发症;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00%(22/25),5例(5/25,20.00%)出现严重药物毒性反应。结论 TACE联合125I粒子治疗HCC伴PVT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优于TACE联合仑伐替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7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24例施行肝移植的HCC合并PVTT病人(移植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对照组分别选取同时期HCC合并PVTT行常规肝叶切除、门静脉癌栓取出术者(手术切除组,27例)和非手术治疗者(未手术组,59例)。结果 移植组手术死亡率(1个月内)为0;6个月、1年以及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29.5%和23.6%,均高于手术切除组的33.3%、22.2%和14.8%(P=0.0335)和非手术组的42.1%、24.4%和4.1%(P=0.0316);移植组的6个月、1年和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5%、23.2%和0;随访期间肝外转移或肝内复发的总发生率为66.7%。结论 现阶段HCC合并PVTT病人的肝移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19例肝癌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术中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TACE治疗及通过门静脉化疗泵行PVC(TACE+PVC组),5 5例术中未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单纯T A C E (T A C E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TACE+PVC组与TACE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3个月vs.6.8个月、19.5个月vs.12.5个月;术后0.5、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及71.9%vs.52.9%、57.5%vs.26.7%、16.4%vs.8.2%、6.9%vs.2.1%,总生存率分别为90.5%vs.89.1%、69.5%vs.50.4%、37.9%vs.12.1%、22.4%vs.8.1%,TACE+PVC组的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TACE组(P=0.004、P=0.001)。统计分析显示,术后治疗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P0.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科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辅助TACE联合PVC治疗合并PVTT的肝癌患者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癌手术治疗的指征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伴PVTT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其中273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规则性或非规则性肝切除术(HR)+PVTT清除术(HR组),6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TACE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结果:HR组及TACE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46个月和5.6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7%,38.7%与12.1%、1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癌合并PVTT不是手术禁忌证,实施HR安全可行,但预后改善不明显,故要遵循个体化标准,慎重选择手术治疗。随着肝癌多学科协作(MDT)治疗及未来精准医学治疗模式的发展,以期能提高其整体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肝细胞癌(HCC)伴发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HCC伴不同类型PVTT患者行超声引导PEI治疗,每周1-2次。治疗结束后随访12-60个月,统计患者1-5年生存率。结果 90例患者治疗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52.22%、23.33%、15.56%、12.22%、10.00%,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不同类型PVTT患者生存率不同,分型越低者生存时间越长。结论超声引导PEI治疗HCC伴发PVTT安全、有效,可明显延长分型较低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47例HCC合并PVTT患者于TACE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癌栓处方剂量100~120 Gy,对比治疗前后癌栓长径、肝功能、AFP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无,部分缓解29例,总有效率为61.70%(29/47);术后癌栓长径明显小于术前(P〈0.05)。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47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36.75%,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HCC伴PVTT可明显提高疗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发病率高,病人生存时间短,是目前肝癌治疗领域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射频消融是小肝癌治疗的重要微创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射频消融能使无法手术的HCC合并PVTT病人获益,但是单一的射频消融术后极易发生复发转移。射频消融联合其他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进一步提高病人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减少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进入研究180例,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以及术后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分为Ⅰ、Ⅱ、Ⅲ、Ⅳ四组。其中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者101例,58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Ⅰ组),43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Ⅱ组);另外不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者79例,49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Ⅲ组),30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Ⅳ组)。比较各组病人无瘤生存率及逐年肿瘤复发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有关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Ⅰ、Ⅱ组病人之间总体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病人之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Ⅰ、Ⅱ组病人之间仅第1年肝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病人各年度间的肝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肿瘤直径及肿瘤数目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合并有肿瘤直径〉5cm、多结节、血管侵犯等肿瘤残留危险因素的肝癌病人,术后预防性TACE能降低1年以内的近期复发率,可作为常规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手术切除联合术后门静脉化疗加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化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案,选取术后确诊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及第一级分支癌栓患者随机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研究组术后经门静脉途径行PIAF(5-FU、阿霉素、顺铂,α-IFN)方案化疗,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治疗.随访观察复发或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2.5个月vs.7.0个月,P=0.007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选择(是否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组肿瘤中位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0个月vs.3.0个月,P=0.0089);Cox多因素分析表明仅治疗方案的不同(手术后化疗与否)和AFP值对患者的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HCC合并PVTT患者,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手术后辅以经门静脉+皮下的PIAF免疫化疗是有效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5.
术后预防TACE延缓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TACE对存在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方法16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有无肿瘤微血管癌栓以及术后两个月内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分为Ⅰ、Ⅱ、Ⅲ、Ⅳ四组。比较各组患者逐年肿瘤复发率及总体无瘤生存率。结果:共有85例患者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43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Ⅰ组),4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Ⅱ组);有81例患者不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29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Ⅲ组),5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Ⅳ组);Ⅰ、Ⅱ两组间及Ⅲ、Ⅳ两组间在肿瘤直径、切缘距离、AFP水平等三项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总体无瘤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仅第1年肝癌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34.9%vs73.8%,P=0.048),第2、3、4年的肝癌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各年度的肝癌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TACE对于合并肿瘤微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可以降低早期复发(1年内)的发生率,但对于1年以上较远期的肝癌复发无显著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高峰在第一年内,因此预防性TACE也应在术后早期(1~2个月)内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同步联合微波消融(MWA)与TACE序贯联合MW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中心2016年2月至2021年3月间行TACE同步或序贯联合MWA治疗的HCC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3、6及12个月总体生存(OS)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消融针次、消融时间、肿瘤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6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同步组29例,序贯联合组34例。两组患者的PFS时间[同步组(7.4±2.4)个月 vs序贯组(6.2±3.6)个月],3、6、12个月OS率(同步组100%、100%、96.6% vs 序贯组100%、97.1%、9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平均消融针次[(1.5±0.5)次]及消融时间[(9.9±3.9)min]均低于序贯组([ 2.1±0.7)次、(14.6±4.5)min],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肿瘤客观反应率(同步组79.4% vs 序贯组73.5%)和肿瘤控制率(同步组89.7% vs 序贯组88.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TACE同步联合或序贯联合MWA两种方式均能有效控制HCC肿瘤进展,在近期疗效方面无差异。与序贯联合相比,TACE同步联合MWA治疗能减少消融针次及消融时间,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63例原发性HCC合并门静脉主干或者第一分支癌栓患者的预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保守治疗组(A组,7例);TACE治疗组(B组,19例);手术切除原发HCC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治疗组(C组,12例);手术切除原发HCC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术后TACE治疗组(D组,25例)。结果:A组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4%、0、0、0;B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6%、12%、0、0;C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7%、9%、0;D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2%、20、12%。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HCC合并PVTT采取手术切除原发肝癌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术后应用TACE治疗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TACE联合索拉菲尼(n=27)和TACE单独治疗(n=25)的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肿瘤中位进展时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随访期间,联合治疗组共发生肿瘤进展18例,死亡10例,疾病控制率为74.1%;TACE单独治疗组共发生肿瘤进展19例,死亡15例,疾病控制率为68.0%。联合治疗组和TACE单独治疗组肿瘤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6.5个月和3.3个月(P<0.05),两组6和12个月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1.9%、33.3%和27.6%、16.5%(P<0.05),总生存率分别为81.0%、60.8%和63.3%、34.8%(P<0.05)。联合治疗组的手足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较TACE单独治疗组高(P<0.05),药物减量辅以对症治疗后控制良好。结论 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HCC是安全有效的,优于TACE单独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辅助性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LAH)术后肝细胞癌(HCC)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12月接受LAH的HCC患者20例,比较LAH术前与LAH术后1个月、辅助性TACE术后1个月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即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PCⅢ)和四型胶原(CⅣ)水平,分析辅助性TACE对LAH术后HCC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影响。并统计患者的早期(2年)无复发生存期(RFS)与总生存期(OS)。结果 同LAH术前相比,LAH术后1个月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而辅助性TACE术后1个月血清PCⅢ[(53.4±20.8)ng/mL vs (34.3±14.2)ng/mL,P<0.01)]和CⅣ[(45.2±22.9)ng/mL vs (29.7±10.4)ng/mL,P<0.01]水平显著增高。随访至2022年5月,患者1年和2年RFS分别为75%和55%,2年OS为75%。结论 辅助性TACE可能会加重LAH术后HCC患者近期肝纤维化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TACE联合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C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BCLC-C期HCC患者,其中35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TACE+Sorafenib组),38例单纯接受TACE治疗(TACE组)。比较2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统计总生存期(OS)及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术后1个月,TACE+Sorafenib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TACE组(P=0.04),2组客观缓解率(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反应及肝功能异常,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TACE+Sorafenib组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高血压发生率高于TACE组(P均<0.05)。TACE+Sorafenib组中位OS为13.6个月,中位TTP为6.5个月,均高于TACE组(分别为6.5、3.3个月,P=0.004、0.007)。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BCLC-C期HCC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