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高血糖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组血糖在70mmol/L以上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病历情况,并与血糖在33.3~66.6mmol/L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后血糖下降无显著性(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为(250±18)u,对照组为(82±7)u,P〈0.01,病死率为91.3%(对照组为23.4%),P〈0.01。结论入院时血糖严重升高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青少年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多次皮下注射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血糖水平均出现下降,并且得到良好的控制.其中多次皮下注射组患儿的血糖下降幅度明显要少于胰岛素泵组,胰岛素泵组患儿在治疗后其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要低于多次皮下注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次皮下注射组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明显要比胰岛素泵组患儿的时间短,并且其胰岛素的用量明显要多于胰岛素泵组,多次皮下注射组的注射意外17.8%,明显要高于胰岛素泵组患儿的5.5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的注射能够更好控制患儿的血糖水平并且对患儿的影响以及刺激较少.  相似文献   

3.
微量注射泵连续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应激高血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连续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应激高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应激高血糖的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小剂量连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并与50例传统方法治疗的危重患者作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控制时间、入液量方面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意义(P<0.01).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小剂量连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可有效地控制应激高血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的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的治疗方法,回顾总结12例HHNC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鼻饲加静脉双路径补液方法纠正高钠血症,小剂量持续微量泵泵入胰岛素纠正高血糖.结果,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4例.采用双路径补液加小剂量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的方法可以快速纠正HHNC的高渗高血糖状态,从而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对5例2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的患者,在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积极治疗诱发病因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监测血糖下降的情况.结果:在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因的基础上,CSII可以使患者血糖平稳下降,纠正糖代谢紊乱,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结论:CSII在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的治疗中可以使血糖平稳下降,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高血糖危象患者血糖水平、MCP-1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高血糖危象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后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和对照组(n=44,在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  相似文献   

8.
神经外科患者并发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并不常见 ,但也时有报道[1~ 5] 。如对其早期表现认识不足 ,治疗不及时 ,易导致晚期休克 ,抢救难度较大[1~ 3] 。现将我院从 1995年 4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6例HHNC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4 3~ 6 5岁。 6例均为颅脑外伤 ,其中 4例为颅内血肿脑疝 ,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病 ;2例为广泛脑挫裂伤。 6例均用过 2 0 %甘露醇 75 0~ 10 0 0ml/d ,4~ 10d。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严重脱水和神经精神症状 ,均在伤后 8~ 10d发病。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极高血糖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血糖在70mmol/L以上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诊治情况,并与血糖在33.3~66.6mmol/L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23例患者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后血糖下降无显著性(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为(230±18)u,对照组为(80±7)u,P<0.01,病死率为87.5%(对照组为34.8%,P<0.01).结论:入院时血糖严重升高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患者发病率低、病死率极高,需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疾病致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李杨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1):780-78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疾病引起的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2例HHNC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鼻饲温开水加静脉补充低渗液体,双路径补液方法纠正高钠血症,以小剂量持续微量泵泵入胰岛素的方法纠正高血糖。结果 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4例。结论 采用双路径补液加小剂量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可以快速纠正HHNC的高渗高血糖状态,从而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杨蓓  韩琳  王茵  程康耀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5):1892-1901
背景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进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泵实现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目前对两种注射方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CSII对老年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Medline、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CQ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CSII治疗老年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通过胰岛素泵实施CSII治疗,对照组采取MDI治疗。主要结局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胰岛素日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4.4—8.3mmol/L之间)和常规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8.4—11.1mmol/L之间)。观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心脏事件及低血糖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 方法 将11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SII组采用CSII诺和灵R治疗;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于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所需时间及治疗2周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缓解率. 结果 CSII组和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有效降低血糖,CSII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间明显快于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停用胰岛素1周,仅使用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缓解率CSII组明显高于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CSII胰岛素模式,使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的时间短于应用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模式,且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缓解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卢乐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50-5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G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F输注胰岛素组为治疗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达标时间、低血糖的发生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糖控制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天数较对照组缩短,低血糖发生较对照组少,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并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妊娠并发症,优于传统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其可能是T2DM患者餐后高血糖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对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T2DM患者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tmax)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490例,根据tmax将患者分为3组:短tmax组(tmax≤90 min,n=159)、中tmax组(90 min相似文献   

16.
吴晓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156-2158
目的:观察初发的2型糖尿病病人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改用口服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以及药物成本分析。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28例,随机分为两组,疗程12个月。强化组在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达标后改口服药物。对照组初发一直口服药物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月药费。结果: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强化治疗前无显著差异。强化治疗后强化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未经强化)明显改善,每月的药费花销也明显较对照组少,而对照组的药物种类、药量、给药次数明显要比强化组多。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还可以降低药物成本。  相似文献   

17.
廖世波  吴敏  黄淑玉  邹毅  朱钊  黄高  李玲  向成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3):2795-280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FPG)对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峰值(INSmax)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548例,根据INSmax水平将其分为低INSmax组(INSmax≤30.0 mU/L,n=183)、中INSmax组(30.0 mU/L62.5 mU/L,n=183)。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酮体及血常规,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量FPG、空腹胰岛素(FIns)、试验后30、60、120、180 min血糖(GLU)及胰岛素(INS),记录INS测量最大值(INSmeasuremax)、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INSmax及达峰时间(tmax)、GLU峰值(GLUmax)及达峰时间(Tmax)、tmax与Tmax的差值(ΔT)。结果 中INSmax组、高INSmax组的男性比例、HbA1c、酮症发生率均低于低INSmax组,外源性胰岛素使用史、高血压病史、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史、高血脂病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史、体质指数(BMI)均高于低INSmax组(P<0.01);高INSmax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均高于低INSmax组,HbA1c、血红蛋白(Hb)均低于中INSmax组(P<0.01)。低INSmax组FPG、30、60、120、180 min GLU、GLUmax、Tmax均高于中INSmax组和高INSmax组,FIns和30、60、120、180 min INS,INSmeasuremax、HOMA-β、HOMA-IR、ΔT均低于中INSmax组和高INSmax组(P<0.05);中INSmax组FPG和30、60、120、180 min GLU、GLUmax均高于高INSmax组,FIns、30、60、120、180 min INS、INSmeasuremax、HOMA-β、HOMA-IR、ΔT均低于高INSmax组(P<0.05)。INSmax与BMI、嗜酸粒细胞计数、FIns、30、60、120、180 min INS、HOMA-β、HOMA-IR、INSmeasuremax、ΔT呈正相关(P<0.05);INSmax与HbA1c、Hb、FPG、30、60、120、180 min GLU、GLUmax、Tmax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FPG、高180 min GLU是T2DM患者INSmax的危险因素,高HOMA-IR是T2DM患者INSmax的保护因素(P<0.001)。结论 T2DM患者FPG与INSmax水平呈负相关,控制FPG对于改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