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对南京市秦淮区22所托幼机构6 87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评价,以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组,以1∶1配对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秦淮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20.63%,肥胖率7.36%,男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肥胖、出生体重异常、进食量大和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h是学龄前儿童肥胖超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枣庄市山亭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水平,分析不同人群分布特征,为降低肥胖率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亭区18~8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居民2 208人,其中男性912人、女性1 296人,平均年龄(49.76±14.88)岁。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7.86%、26.27%、60.73%,男性超重率(39.01%)高于女性(37.05%)(P0.05),但肥胖率(23.41%)和中心肥胖率(52.03%)低于女性(28.29%、66.85%)(P0.01)。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50~岁组最高(42.55%、33.94%、72.40)(P0.01)。不同文化程度男性的超重、肥胖和中心肥胖率无差异(P0.05),初中人群的超重率最高(44.16%),大专人群的肥胖和中心肥胖率最高(30.16%、58.27%),而女性的超重和中心肥胖率随学历增加逐渐降低(P0.01)。不同职业男性的超重和中心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职业女性的超重、肥胖和中心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收入人群的超重、肥胖和中心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枣庄市山亭区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了解济南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为超重肥胖相关预防政策的制定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济南市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95名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使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评价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结果 济南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8.98%,22.71%,其中男生分别为21.39%,24.39%,女生分别为13.83%,19.15%.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6~18岁年龄段学生超重率最高,为26.98%;10~12岁年龄段学生肥胖率最高,为23.46%.不同年龄段学生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智障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最高,分别为26.42%和31.13%.不同智障程度学生超重、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济南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处于较高水平.特殊教育学校、社区、家庭等应对此给予重视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15~24岁青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河南省4 093名15~24岁青年人群的身高、体重及腰围进行测量并做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2012年15~24岁青年人群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3.10%、4.62%和16.69%。男性肥胖患病率(6.04%)高于女性(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1)。城市男性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中心性肥胖率低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比其他职业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随年龄和体质指数(BMI)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1);随着每周锻炼次数的增加,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呈降低趋势(P0.01);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随经济收入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河南省15~24岁青年人群以中心性肥胖流行为主,青年时期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升高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做好对青年人群的干预,对整个人群肥胖的预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现状,为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以北京市1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343名学生为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筛查体质指数值作为评价超重、肥胖的参考标准。结果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21.57%,肥胖率为22.74%。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24.14%、13.41%,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率分别为24.52%、17.07%,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2岁超重率最高,为26.83%,6~9岁肥胖率最高,为36.54%,不同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超重肥胖合并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中度智障组超重率最高,为20.93%,不同智障程度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智障组肥胖率最高,为33.33 0%,不同智障程度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检出率,超重和肥胖呈现低龄化趋势,残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家庭应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应对智障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城乡居民超重与肥胖流行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2002年湖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要求开展调查.结果 湖北省居民超重率17.44%,肥胖率5.01%;城市超重率17-95%,肥胖率5.70%,女性高于男性;农村超重率17.09%,肥胖率4.54%,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与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率在50-5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肥胖率在70-7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超重与肥胖率在干部、文盲、以及高收人人群中最高,在学生、文化程度高的以及低收入人群中最低.结论 湖北省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不容乐观,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乌鲁木齐市10所幼儿园1 897名学龄前儿童,通过对身高、体重的测量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问卷等分析其相关因素。  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1.21%(592名),其中超重率为19.50%(370名),肥胖率为11.70%(222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饮食习惯(喜食肉类)、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体质量指数、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63,28.75,9.45,18.21,18.45,19.36,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儿童饮食习惯、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过饱响应、外因性进食、主动进食能力、体重担忧、饮食行为限制、体力活动、家庭体力活动环境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0.52,1.43,1.51,1.44,0.69,0.74,1.35,1.71,0.81,0.96,1.10,P值均 < 0.05)。  结论  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问题严峻,应加强教育、控制饮食、科学锻炼,以防止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并探索影响因素,为幼儿科学膳食和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311例,以身高别体质量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选取97例超重肥胖儿童,以168例正常体质量儿童为对照组,向儿童主要看护人发放问卷,获取儿童家庭情况、膳食选择、膳食习惯和身体活动等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信息,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3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南京市3~6岁儿童超重率为19. 29%,肥胖率为11. 90%。其中男童超重率为17. 32%,女童超重率为21. 97%,男童肥胖率为11. 73%,女童肥胖率为12. 12%,3岁女童的超重肥胖率高于男童(P=0. 045);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是否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是否每日摄入粗杂粮、是否每日食用油炸食品、是否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否周末锻炼等7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是否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是否每日摄入粗杂粮、是否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否周末锻炼等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多、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看护人文化程度高、每日摄入粗杂粮、周末锻炼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南京市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城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肥胖和肥胖相关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某城区10个街道中随机抽取4个街道,将2010-2014年纳入该区慢病管理系统的4 716名50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糖尿病并发症和临床症状、饮食习惯、糖尿病用药及健康教育等信息,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等指标。采用SAS 9.2软件进行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男、女性的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4.70±2.94)、(24.87±3.52)kg/m~2,腰围分别为(89.16±9.02)、(85.37±9.26)cm。男性患者的超重率(45.94%)高于女性(41.70%),而女性肥胖率(16.88%)高于男性(1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中心性肥胖率(49.90%)高于男性(4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不同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5岁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最高,而男性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在不同血压情况和饮食情况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率均随血压等级升高而升高,趋势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城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该人群的血压水平,加强饮食干预,降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成都市7~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为预测该地区超重肥胖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获得成都市中、小学各2所7~15岁儿童青少年有效数据2 144份.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结果 根据WGOC标准和IOTF标准,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68%,12.92%和6.53%,3.17%.不同性别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0.0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分别为10~12岁和7~9岁,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10~12岁.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35~60岁女性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城乡35~60岁女性居民3263名进行肥胖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生活方式,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水平、职业等,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烟、饮及睡眠现况;体格检查为身高、体重、腰围(WC)和臀围(H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女性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因素。结果北京市35~60岁女性居民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38.4%和24.3%。不同BMI水平在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肥胖率在50~60岁年龄组最高(77.2%)。腹型肥胖(WHp0.8和WC80 cm)的比率随着BMI值的增加而增高(P0.05),BMI≥28.0组腹型肥胖率最高为95.7%。低中高体力活动以及代谢当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回归分析结果腰臀比(WHR)是超重的危险因素,高体力活动是女性居民肥胖的保护因素,而高中及中专教育水平、腰臀比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35~60岁女性居民超重及肥胖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对妇女超重和肥胖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了解西安市城区2013年0~6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10 374名.以WH0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依据,将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与2005年全国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率为16.9%,肥胖率为8.2%.除3岁组与5岁组男童超重率高于女童(x2值分别19.696,11.756,P值均<0.01)外,其余年龄段儿童超重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4~6岁组儿童肥胖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肥胖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005年全国同年龄段儿童相比,西安市2岁和4~7岁儿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1岁和1岁组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而西安市0~6岁儿童总体超重率低于全国水平,总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P值均<0.05).5 498名男童超重率为18.3%(1 008名),肥胖率为8.9%(491名);4 876名女童超重率为15.2%(742名),肥胖率为7.3%(358名),男童均高于女童(x2值分别为17.898,8.677,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超重率、女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肥胖率与全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制定预防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甘肃省城市部分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不同地区的关键膳食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各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各类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及供能比,分析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超重肥胖率及关键膳食影响因素。结果甘肃省城市不同年龄段肥胖率和超重率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244、66.336,P0.01),其中,45~岁年龄段肥胖率和超重率最高,分别为18.6%和41.7%。女性肥胖率(15.5%)超过男性(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7,P0.01)。大城市成年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为17.3%、36.0%)均高于小城市(分别为10.1%、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92、4.814,P0.05);大城市不同年龄段成年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188、98.315,P0.01),其中45~岁年龄组的肥胖率(27.7%)和超重率(50.1%)最高。大城市居民超重肥胖人群平均每日摄入的能量和脂肪(分别为2 363.35 kcal和95.89 g)均高于正常人群(分别为2 216.86 kcal和85.1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1、2.288,P0.05),超重肥胖人群纯热能食物供能比例(21.99%)高于正常人群(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P0.05);小城市居民超重肥胖人群平均每日摄入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分别为1 880.63 kcal和268.93 g)均低于正常人群(分别为2 029.25 kcal和296.3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84、-2.965,P0.05,P0.01),而超重肥胖人群动物性食物供能的比例和动物性食物提供脂肪的比例(分别为7.17%、13.71%)均高于正常人群(分别为5.59%、11.16%),植物性食物提供脂肪的比例(86.29%)低于正常人群(8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城市居民应注意控制纯热能食物的摄入量,小城市居民应降低动物性食物而适当增加谷薯类食物的摄入,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乡成人超重、肥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青岛市6个区(市南、市北、四方、即墨、黄岛、胶南)对6 000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青岛市居民超重率42.61%,肥胖率为25.06%,城市超重率41.96%,肥胖率23.45%,男性高于女性.农村超重率43.49%.肥胖率26.6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超重率、肥胖率比较,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之后均有所下降,经相关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在45岁~、55岁~肥胖率均高于城区,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的教育程度、吸烟对超重与肥胖有保护作用,收入水平是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仅是超重的保护因素.农村的超重影响因素与城市相同,吸烟与体力活动是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青岛市城乡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调查结果.体力活动是城乡超重和肥胖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义乌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和肥胖情况。方法收集2015—201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健康体检者的资料,按照体质指数(BMI)判定是否超重/肥胖,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体检者超重/肥胖率。结果共纳入14 313名体检人员,其中男性8 472人,占59.19%;女性5 841人,占40.81%;平均(44.75±12.18)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5.72%。超重/肥胖6 782人,超重/肥胖率为47.38%。男性超重/肥胖率为61.14%,高于女性的27.43%(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1岁最高(55.86%);不同职业人群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义乌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问题较突出,尤其是中年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社区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提出调整小学生膳食结构,继而提高其免疫功能和防治疾病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年越秀区大塘街4所小学全部参加体检的在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营养评价参考标准》方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7~12岁年龄段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介于12.3%~19.5%,各年龄段营养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超重及肥胖率介于21.7%~34.7%,各年龄段超重及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小学生中营养不良率12.6%,超重及肥胖率32.0%,女性小学生中营养不良率20.3%,超重及肥胖率22.5%,男女性别营养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超重及肥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辖区内小学生营养状况表现为超重及肥胖率偏高;不同性别小学生营养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协同,共同努力,调整小学生膳食结构模式,保障小学生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某辖区儿童健康状况相关指标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该院附近辖区内随机选取3个社区为调查现场,以10~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 430份。检测内容包括儿童身高、体重、血压,随机抽取其中150名儿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调查的1 430名儿童中体重正常率为86.02%,超重率为10.35%,肥胖率为3.63%;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收缩压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与肥胖儿童收缩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儿童舒张压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与正常、超重儿童的舒张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儿童与超重肥胖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儿童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 B)、胰岛素(RI)、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肥胖儿童TG、apo B、RI、空腹C肽、HOMA-IR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TG、空腹C肽、HOMA-IR均高于超重儿童,超重儿童空腹C肽高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引发胰岛素抵抗的OR值为1.14(95%CI:0.47~3.19),肥胖引发胰岛素抵抗的OR值为5.88(95%CI:1.52~24.73),肥胖较超重更易引发胰岛素抵抗。结论某辖区10~14岁儿童肥胖率与国内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超重率稍高;肥胖是引发儿童期血压偏高并影响糖脂代谢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年龄>35岁样本,统计3个民族间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个地区共调查16 460人.汉族、维族、哈族总超重率标化后为36.1%,男性和女性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39.8%和27.2%.汉族、维族、哈族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41.4%、34.9%和32.8%,3个民族总肥胖患病率标化后为26.9%,男性和女性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27.2%和25.5%,汉族、维族、哈族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18.4%、28.9%和40.1%.新疆地区男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5).不同民族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不同,汉族人群超重率最高,哈族人群肥胖患病率最高(x2=338.232,P<0.05);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率在45~54岁达到高峰,肥胖率在55~64岁达到高峰(x=246.80,P<0.05).年龄、民族、职业、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男性超重率最高,哈萨克族男性肥胖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体质指数(BMI)与血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运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顺义区常住居民3 840人进行血糖、血脂及相关因素调查;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8.3%和27.1%,其中男性超重率(40.2%)和肥胖率(29.3%)明显高于女性超重率(36.8%)和肥胖率(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群平均BMI及超重、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P0.05);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超重和肥胖组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高血糖及血脂异常检出率随BMI的增高呈增高的趋势(均P0.05)。结论顺义区人群超重、肥胖形势严峻,且超重、肥胖与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开展群体超重、肥胖干预行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屯地区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大屯地区社区现况调研信息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屯地区1 187名18~44岁常住居民进行饮食与行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根据体质指数(BMI)判定超重与肥胖。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结果被调查者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0.67%和9.86%,其中,男性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43.02%和13.37%,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1.16%和7.15%,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高年龄组、离异或丧偶、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在职人员、主食量大、饮酒、嗜盐习惯偏咸、吸烟与参与运动者超重或肥胖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食肉习惯对超重或肥胖率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主食量、嗜盐习惯、运动达标与否为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屯地区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