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就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论述,探讨临床治疗诊断方案的优化模式。方法:现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就诊的72例直肠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MR平扫和多模态MR成像检查,整理病理分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模态MR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与有效率均优于常规MR平扫诊断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癌症病情进展,全方位现实肿瘤侵犯直肠壁中的深度与范围,明确周围组织的病变程度,提升整体诊断的准确率和真实性,有助于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愈率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对患者实施多模态MR小肠造影检查、CT小肠造影检查,以手术及内镜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定性诊断结果,分析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及内镜病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并比较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对不同部位小肠肿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70例小肠肿瘤中,经手术及内镜病理诊断,确诊50例小肠恶性肿瘤、20例小肠良性肿瘤。根据诊断金标准,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及内镜病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均为高度。多模态MR小肠造影与CT小肠造影对十二指肠、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入院后均行多模态MR成像技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2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63例(76.83%),浸润性小叶癌9例(10.98%),导管内癌10例(12.20%);DCE-MRI指标显示,导管内癌分型的强化率、信号增强率均高于其他两种分型,峰值时间下降明显(P<0.05).结论: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检查中,通过形态学可对不同病理分型的癌组织类别进行鉴别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中我院接收疑似小肠病变患者96例,均行择期手术,术前均给予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与CT小肠造影进行检查,通过观察两种影像方式显现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判断其灵敏度、特异性。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证实70例患者为小肠肿瘤性病变,其中小肠腺癌28例,间质瘤21例,淋巴瘤17例,脂肪瘤4例;病灶部位显示:十二指肠11例,空肠36例,回肠23例;MR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71%、100%、97.14%;而CT检查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2.86%、98.57%、95.71%,组间差异对比显示无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创伤小,更适宜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超声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比较乳腺病变磁共振征象。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60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40例,恶性20例;超声扫描显示,良性38例,恶性22例,误诊6例,漏诊4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良性39例,恶性21例,误诊1例,漏诊0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准确率98.33%、灵敏度100.00%、阳性预测值95.24%、阴性预测值100.00%均高于超声扫描的83.33%、80.00%、72.73%、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下T2WI信号、分布特征、强化方式及TIC曲线类型与乳腺良性病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检查用于乳腺病变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效能,且不同病灶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鉴别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54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实验组为良性肿瘤患者,对比组恶性肿瘤患者,对所选患者均开展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观察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92.59%,对比组诊断准确率96.29%,两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在影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诊断鉴别能力强,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多模态MRI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脑膜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测证实为脑膜瘤,均接受了磁共振平扫与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多模态磁共振检出符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剂量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患者中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2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术后接受CT扫描和CT联合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由从事靶区勾画的放疗科医师对患者的CT扫描和CT联合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扫描结果进行靶区勾画,比较医师勾画图像的差异,分析勾画差异给患者放疗剂量带来的影响.结果:放疗科医师CT扫描勾画的图像体积大于CT联合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的图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医师勾画靶区,使用的两组剂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有利于可以避免医师个人水平勾画靶区造成的体积差异,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有利于在脑胶质瘤患者的放疗中精确剂量.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脊柱病变的螺旋CT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典型脊柱病变先行X线检查 ,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 ,工作站后处理 ,分别获得表面遮盖和多层面重建图像。结果 ①SSD和MPR对脊柱骨折和先天畸形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 ;②X线平片和SSD对颈椎间孔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 75 %和 92 % (χ2 =5 .96,P <0 .0 5 ) ;③螺旋CT能更准确地显示脊柱结核和肿瘤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柱病变的病理改变 ,其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犬放射性脑病的MR,CT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制作犬放射性脑病的实验模型,并行CT、MRI随访半年。结果表明:MRI发现的病在数目多于CT,因此MR对放射性脑病的检出率高于CT、MR优势在于:1.由于MR无骨质伪影,对白质水肿,脱髓鞘病高度敏感及多参数成像的优点,其对于后颅脑干病变的检出率高。2.MR所示病灶范围较CT大,轮廓更清晰,对比度更好,诊断把握较CT大。3.MR能提供更多的病理信息,从而能帮助进一步判断病情。4.MR能发现放射性脑病的先兆,CT优点在于1.扫描时间短;2.对于急性出血敏感性高,尤其是小出血灶。  相似文献   

11.
准确诊断椎体骨髓良恶性病变对采取适当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脂肪含量改变在骨髓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MR脂肪定量成像技术鉴别椎体骨髓良恶性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MRI对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鉴别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特征性改变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MR确诊的椎体压缩性骨折167例共215个椎体,外伤性98个椎体,非外伤性34个椎体,恶性骨折78个椎体。分别观察压缩椎体的外形、被替代的骨髓信号和类型、骨碎片、椎弓受累、椎旁软组织影和其他椎体改变。结果:恶性骨折的骨髓被完全替代(I型),而良性骨折的骨髓以部分替代或完全保留为主(Ⅱ型,Ⅲ型,P<0.001);恶性的骨髓病变的边界不规则,而外伤和非外伤性的边界规则(P<0.001);椎体楔形压缩仅见于外伤和恶性骨折,倒楔形压缩仅见于恶性,而凹陷形多见于非外伤(P<0.001)。椎间盘撕裂、椎体碎片和椎间隙狭窄或增宽见于良性骨折。椎弓根受累,椎旁软组织影和其他椎体转移见于恶性压缩骨折。结论:MR上特征性改变能准确地鉴别良、恶性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人76个病变椎体,行常规T1WI、T2WI、STIR、DWI和T1WI增强扫描(部分病人)检查。椎体良性病变10例18个病灶(n=18),其中血管瘤8例12个病灶,结核性病变2例6个病灶;椎体恶性病变20例共58个病灶:其中肺癌转移12例35个病灶,肠癌转移4例13病灶,乳癌转移4例10个病灶。分析病变椎体的MRI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DWI信号改变,并定量测定病变椎体感兴趣区(ROI)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恶性病灶在DWI序列上的信号多数为高信号,无统计学差异,椎体良性病变ADC值为(2.029±0.814)×10-4mm2/s,椎体恶性病变病灶ADC值为(1.129±0.725)×10-4mm2/s,两者ADC值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良恶性病变在DWI上的信号变化对鉴别诊断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概率较高,ADC值的测定对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骨折或骨转移所致单椎体塌陷性病变的MRI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单椎体塌陷性病变行MR检查,其中29例临床证实,4例穿刺活检证实,良性13例,恶性20例,分析其MRI表现.结果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者常伴瘤周水肿,边界模糊,受累椎体鲜有残存骨髓影,受侵附件多呈膨胀性改变,常伴椎旁软组织影,强化欠均匀,追随观察病灶增大变多或无明显改变.结论 MRI能较好鉴别单椎体塌陷性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的血流动力学双室模型渗透性参数联合ADC值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行肺部CT增强检查、常规MRI扫描、DWI成像及DCE-MRI扫描的患者共49例(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20例),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快速容积扫描技术,通过MRI后处理工作站计算病灶的ADC值,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软件Omni-Kinetics计算病灶的微血管渗透性参数Ktrans、Kep等。结果 CT联合ADC值、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93.9%;CT联合ADC值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85.7%;CT鉴别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75.5%,CT联合ADC值、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鉴别肺良恶性结节准确性与CT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CE-MRI定量分析微血管渗透性参数Ktrans、Kep联合ADC值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高于CT,而且真正实现定量分析鉴别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融合显像对脊柱单发放射性浓聚影“热区”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常规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时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同时行断层显像、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同机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阅片,作出最终诊断。结果:131例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34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例数的26.0%;94例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例数的71.7%;3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占总病例数的2.3%。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不仅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同时也显示脊柱单发病灶的良恶性与病灶的位置、形状密切相关。明显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对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并分析1.5 T MR影像特征与腮腺肿瘤病人良恶性诊断的关系及病理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早期腮腺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1.5 T MR检查,并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良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组)。分析并比较良恶性肿瘤的MR及病理结果、良恶性肿瘤MR影像结果特点(包括位置、形态、密度、轮廓)、良恶性组MR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及峰值时间。结果MR诊断腮腺肿瘤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良恶性肿瘤MR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恶性肿瘤在位置、形态、密度、轮廓等表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肿瘤MR动态特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性组持续型、廓清型(廓清率≥0.3%)、平坦型比率高于恶性组(P < 0.05),恶性组廓清型(廓清率 < 0.3%)比率高于良性组(P < 0.05),良性组峰值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5 T MR在腮腺肿瘤病人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63个乳腺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探讨病灶邻近血管征(AVS)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0例63个乳腺肿瘤的MR动态增强图像,在工作站获得剪影图像及3DMIP图像,分析病灶邻近血管征与病灶良恶性、病灶大小的关系。结果:血管征在恶性肿瘤出现率(5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出现率(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4,P〈0.05)。病灶平均直径与血管征有关,病灶直径〉2cm的出现率(65.52%)明显高于直径≤2cm的出现率(2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64,P〈0.05)。血管征分3型,单支血管型17例,其中恶性12例,良性5例;多支血管型7例,其中恶性6例,良性1例;血管扩张型4例,均为恶性。血管征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55.0%,特异性73.91%,阳性预测值78.57%,准确度61.90%。结论:血管征在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表现为多支血管及扩张血管征时高度提示恶性;血管征可以作为乳腺癌多因子评估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感兴趣区(ROI)大小对病灶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经临床随访或(和)影像学复查证实的椎体良恶性病变患者60例92个病变椎体,结合MRI常规序列,行扩散加权扫描,在DWI图像中病灶中心分别放置两个大小不同的感兴趣区ROI(30、60 mm2),测量病灶信号强度(SI)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大小ROI所测得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面积ROI比大面积ROI所测得的ADC均值高。小面积或大面积ROI所测得的椎体良恶性病变ADC均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I大小可影响椎体ADC值的测量,进而影响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不同骨病患者99Tcm-MDP骨显像与其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81例骨病患者的核素骨显像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找出骨良、恶性病变,特别是结核与恶性病变影像学的规律及鉴别要点。方法对81例仅有骨痛或肢体功能障碍症状的骨病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与手术及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各病种自身来说,结核多发病灶比单发病灶多82%,其他良性骨病单发病灶比多发病灶多20%,骨转移瘤与原发恶性肿瘤多发病灶比单发病灶分别多36%和18%。恶性病变的病灶在中轴骨及外周骨同时出现(占18%),而良性病变则未见到。良性骨病病灶比邻分布明显多于无规律分布,占90%,而骨转移瘤无规律分布占84%。骨转移瘤及原发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分别占82%及94%)、摄取放射性不均匀(分别占71%及76%)。骨结核病灶累及关节最多,占73%。结论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中除结核外的其他良性骨病以单发分布多见。恶性病变以多发分布多见,并可同时无规律地出现于中轴和外周骨上,绝大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摄取放射性不均匀。骨结核以多发及易累及中轴骨多见,病灶多形态规则、摄取放射性较均匀,极易累及关节是其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