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颈癌是女性下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2018年子宫颈癌新发病例569 847例,死亡病例311 365例;中国子宫颈癌流行病学显示[2],2015年中国新发子宫颈癌病例98 900例,死亡病例30 500例.2020年 11 月 17 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  相似文献   

2.
<正>子宫颈癌是导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2020年全球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4万,死亡病例34.2万,其中我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0.97万人,死亡病例约5.9万人。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是全球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1],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常见癌症,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10月2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1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指南讨论的范围包括子宫颈鳞癌、腺鳞癌和腺癌,以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子宫颈癌仍然是全球女性生殖道中最常见的癌症,在女性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2008年公布全球子宫颈癌发病52.9万,死亡27.5万,其中发病率的80%和死亡率的85%在发展中国家[1]。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现状不容乐观。每年有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2008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为12.24/10万;死亡率为2.64/10万。我国平均每天有360余人诊断为宫颈癌,90人/天死于宫颈癌。30~40岁年龄组的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贺思易  张国楠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1):815-818
<正>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据统计,2020年全球女性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3.3/10万[1]。同时,子宫颈癌也是唯一可以通过有效的疫苗和筛查来预防的癌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持续感染是到导致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约70%的子宫颈癌是由HPV16和18型导致的,因此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是子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2002年,全球有49.3万新发病例和27.4万死亡病例,其中83%以上的新发病例来自发展中国家[1]。随着筛查技术和早期治疗技术的增多与改进,尤其是子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子宫颈癌已取得了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但尚缺乏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技术。找到新标志物用于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疗效是改善子宫颈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位常见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2年12月23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3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新版指南根据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进行了重大更新,包括保守性手术标准及对低风险早期子宫颈癌开展保守性手术的推荐。为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常见癌症,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1月14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0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指南讨论的范围包括子宫颈鳞癌,腺鳞癌和腺癌。不包括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肿瘤,透明细胞癌,肉瘤和其他组织学类型。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9.
        子宫颈癌是妇科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3]。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新发病例9.89万例,每年有3.05万妇女死于子宫颈癌,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4]。为了解中国子宫颈癌的诊疗规范化情况,本研究依托由郎景和院士领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负责实施的“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简称1538项目),对63 926例子宫颈癌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以了解我国子宫颈癌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子宫颈癌诊疗规范化提供数据资料。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及肺癌。2020年数据显示,全球年新发病例约604 000例,死亡约342 000例。子宫颈癌在中低收入国家更为常见,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第3位。约85%的新发病例及90%的死亡病例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1.
<正>子宫颈癌是生殖道肿瘤中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全球估计有60.4万例女性被确诊子宫颈癌,约31万例女性死于子宫颈癌[1]。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呼吁所有国家都行动起来,采取协调行动在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上消除子宫颈癌。2020年11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发布《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11月19日全球194个国家共同承诺消除子宫颈癌。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子宫颈癌仍然是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2015年我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9.89万,死亡病例3.05万[1]。基于已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以及HPV检测技术的高敏感性、高阴性预测值及客观性,HPV检测作为筛查方法已经成为子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自取样标本检测HPV方法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正>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位常见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3年9月20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4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新版指南根据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进行了部分更新,为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现对其进行简要介绍。由于新版指南主要是一些文字表述的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和2023版差别不大,为避免重复,本次解读仅针对更新的部分,指南主要内容详见本刊2023年第39卷第2期(DOI 10.19538/j.fk2023020115)。新版指南主要更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全球每年新发子宫颈癌病例约60万例,中国约11万例,其中1/3患者年龄位于45岁以下,这些患者均有强烈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意愿[1]。如何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子宫颈癌治疗的热点话题,也是对传统治疗模式的全新挑战。1987年,法国医生Dargent首次在国际上实施了阴式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VRT),  相似文献   

15.
张果  王建六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7):481-485
<正>子宫颈癌为女性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发子宫颈癌604000例,342000女性死于子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35~44岁,约38%患者确诊年龄小于45岁,2020年,我国子宫颈癌新发及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18.3%和17.6%。其中一部分年轻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为这部分患者在有效治疗肿瘤基础上实现生育提供了可能。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是指保留子宫体及输卵管-卵巢的子宫颈癌手术治疗,包括:子宫颈锥切术、  相似文献   

16.
王亚东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7):500-504
<正>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生育功能及生命健康。随着疫苗及子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发达国家子宫颈癌发病率显著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仍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据2018年癌症统计报道,确诊患者中年龄20~44岁约占40%,其中约46%的患者在确诊时期别早、病灶局限于子宫颈[1]。大部分患者确诊时未生育或有再生育计划,有迫切的生育需求,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癌是当代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中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女性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筛查项目,但由于各种原因,子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低。结合中国筛查现状,2017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和《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1-3]。中国在子宫颈癌防治方面的工作仍任重道远,需要学习与借鉴国外相关指南和随访数据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家共识和指南。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常见癌症,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1月14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0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指南讨论的范围包括子宫颈鳞癌,腺鳞癌和腺癌。不包括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肿瘤,透明细胞癌,肉瘤和其他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癌症患者大幅度增长。2008年全球约有1270万癌症患者,760万人死于癌症,且患病的56%和死亡的64%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008年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子宫颈癌疾病负担仍持续上升,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子宫颈癌为女性肿瘤新发病例第6位,死亡率为第7位,发病率从20~24岁年龄开始显著上升,并在城市女性45~49岁和农村女性50~54岁达到顶峰,且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呈现年轻化趋势[1,2]。子宫颈癌筛查推广与普及让更多女性可以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阶段即被检出并进行治疗干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相当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和CIN3,在未治疗状态下具有消退、持续与进展等不同自然发展进程。未经治疗的CIN2患者约50%会在两年内自然消退,只有18%发生进展,年轻女性则具更多消退率(约60%)及更少进展率(11%);CIN3具有更高进展为癌的风险,平均13年间有15%~23%发展为浸润性癌,而接受常规治疗女性的患癌风险仅为0.7%[3]。早期诊断和新疗法使用大大降低了年轻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并保有更好的生活质量。然而因恐癌心理因素,扩大切除病变的治疗法仍属目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