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潜在类别模型的原理与技术分析不同样本居民健康素养基本健康技能状况,探索不同样本之间潜在类别分析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Mplus软件对不同性别与不同地域的样本人群进行健康素养基本健康技能潜在类别分析。结果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性别样本与地域样本均分为三个类别,性别条件潜在类别概率为男性的0.342、0.532、0.127与女性的0.338、0.531、0.132;地域条件潜在类别概率为城镇居民的0.214、0.573、0.203与农村居民的0.213、0.593、0.203。结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健康技能的潜在类别分析显示性别间的同构性较强,地域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有协变量的潜在类别模型在两分类资料聚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伴有协变量的潜在类别模型对南京市鼓楼区建围产期保健小卡的3 739例孕妇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将孕妇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知晓率分成高、中、低3个类别,分别有2 093人(55.98%)、1 431人(38.27%)与215人(5.75%)。15个条目的因子载荷介于0.0857到0.5131之间,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及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知晓率在3个类所占比重的差异较大。结论 潜在类别模型可用于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知晓率的聚类分析,考虑教育程度、职业及家庭人均月收入为协变量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潜在类别混合模型及其在纵向数据轨迹分析中的应用。方法以一项限制能量摄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例,应用潜在类别混合模型进行轨迹分析,结合贝叶斯信息准则、平均后验概率及高后验概率个体所占比例判断最佳轨迹数目及形状。结果四组三次模型最优,人群分为四类减重模式:高体重快速减重组、低体重快速减重组、高体重缓慢减重组及对照组。结论潜在类别混合模型既能识别群体中的异质性,又能考虑到类别内个体发展轨迹,有望广泛应用于纵向数据的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长混合模型在识别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群中存在的潜在类别及识别不同类别的群体认知功能的发展轨迹的应用。方法 利用65岁以上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随访数据构建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ed model,GMM)。利用贝叶斯信息标准(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进行潜在类别的确定并用后验概率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呈现出了3种不同的认知轨迹:类别1的人群初始认知功能低且短时间内快速下降中间又有反弹,最后下降至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缓,称之为痴呆高危人群,占全部人群的4.46%。类别2的人群具有较低的认知功能且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急剧下降,这部分人群称之为痴呆低危人群,占全部人群的33.28%。类别3的人群具有较高的认知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功能缓慢下降,称之为正常老化人群,占全部人群的62.26%。结论 研究揭示了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群中认知发展轨迹的异质性,有助于健康促进人员针对高危人群及早制订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技术对二级医院护士长胜任力分布进行探讨,发现3-class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护士长胜任力潜在类别。探测到的三个类别分别为"个体能力驱动型","团队能力驱动型"和"能力认知缺乏型",当前二级医院护士长多为"个体能力驱动型"。通过对二级医院胜任力的分布现状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了解二级医院护士长的胜任力水平,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发展方式,逐步提高我国二级医院护士长的岗位胜任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联合潜在类别模型(joint latent class model, JLCM)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向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 NC)逆转的研究,为慢性病纵向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JLCM模型包括三个子模型,潜在类别子模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用于估计潜在类别,纵向过程子模型采用线性混合模型用于描述纵向认知轨迹,生存过程子模型采用比例风险模型用于拟合认知过程。基于信息准则、后验分类、预测值与观测值的比较和条件独立假定等进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基于JLCM模型将MCI人群分为两个潜在类别,分别包括783人(92.88%)和60(7.12%)。潜在类别子模型显示性别、婚姻状况、APOE4和FAQ对潜在类别的确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纵向过程子模型显示男性(β=-0.685, 95%CI:-1.144~-0.226)、独身(β=0.743, 95%CI:0.200~1.286)、未携带APOE4(β=-1.201, 95%CI:-1.636~-0.766)和无日常活动功能障碍(β=-1.868...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确立成年女性妇科病患病风险的潜在类别,并探究各类别的特征区别及患病风险差异。方法 采用两阶段调查抽取成都市区18~60岁女性成年人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共回收364份有效问卷。运用潜在类别分析对研究对象特征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当潜在类别数目为2时模型拟合最佳,因两类人群的妇科病患病率不同,可分为低风险型和高风险型两个类别,患病率分别为14.1%和45.1%(OR = 4.987,P<0.05)。高风险型人群相对较为年长、较低学历、已婚、非学生、多无独居经历,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发生过性行为者相对较多,性态度较为保守 (P<0.05)。结论 利用所构建的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出妇科病患病高危人群,为完善和制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改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降低高危人群妇科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已证实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很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了解人群的健康行为特点,对不同行为模式的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慢性病的管理、高危人群的识别?以及干预措施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潜在类别分析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分类中的应用,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赤壁市13 908名35~75岁常住居民,从中筛查出2 951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类别高危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疾病史分布特征。结果筛查出的2 951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根据潜类别模型拟合结果得出4个潜类别的模型为首选模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可聚为血脂异常组、体重异常组、呼吸系统异常组和睡眠状态下呼吸异常组四类,依次为860人(29.1%)、477人(16.2%)、672人(22.8%)和942人(31.9%);不同类别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比较,4个类别高危人群的性别、年龄和疾病史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可分为血脂异常、体重异常、呼吸系统异常和睡眠状态下呼吸异常4个潜类别,其中以血脂异常和在睡觉状态下呼吸异常者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我国流动老人多维健康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促进流动老人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利用潜在类别方法识别流动老人多维健康类别,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流动老人多维健康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736名60周岁以上的流动老人,其多维健康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可分为健康良好型(43.15%)、心理问题突出型(47.58%)和认知躯体障碍(9.27%)三种模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是否锻炼、睡眠时长、医疗费用由谁承担、流动时长、流动范围、参加文娱活动、生活条件、社区服务以及养老保障均为流动老人多维健康的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流动老人心理问题突出的占比较高,流动老人的多维健康受到多层次,多维度,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流动老人自身、家庭、社区及社会多方合力,尤其是流动老人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流动老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黄颖  冯伟  沈凡含 《现代预防医学》2023,(12):2184-2190
目的 探讨奉化区小学生视力不良相关行为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识别高危人群,为视力保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奉化区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5 101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潜在类别分析,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其人口学特征。结果 潜在类别4为奉化区小学生视力不良相关行为最佳分类,根据条件概率分别命名为视力相关行为健康组、读写姿势习惯差组、视屏习惯差组、读写姿势及视屏习惯皆差组;潜在类别概率分别为0.455、0.267、0.142、0.136。相比视力相关行为健康组,居住在农村更易进入视屏习惯差组(OR=1.532,95%CI=1.275~1.840)、读写姿势及视屏习惯皆差组(OR=1.440,95%CI=1.191~1.740);父母近视更易进入读写姿势习惯差组(OR=1.141,95%CI=1.043~1.248),不易进入视屏习惯差组(OR=0.847,95%CI=0.755~0.951);高年级更易进入读写姿势及视屏习惯皆差组(OR=1.235,95%CI=1.075~1.419)。结论 应用潜在类别分析能够综合了解奉化区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潜在类别分析在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分类中的应用,识别HIV感染风险高的MSM人群潜在类别,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天津本地居住时间、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情况、安全套使用频率、最近6个月内的异性性行为作为显变量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西省某城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某城区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利用自行收集的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来探究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模式,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人口学因素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对于共病模式的影响。结果 纳入2478名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1种常见慢性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40.4%),最低的是慢性肝炎(0.6%)。运用潜在类别分析确定了4种共病模式:心血管疾病组722人(29.14%)、高血压组227人(9.2%)、多种慢性病组67人(2.7%)和单独糖尿病组1462人(59.9%)。结论 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慢性病以心血管疾病为主。潜在类别分析在识别慢性病共病模式方面有较好的应用,能够为慢性病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针对不同类别健康行为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6月,对保定市3所三甲医院381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健康知识和信念对不同潜在类别健康行为的影响。结果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分为良好型(19.9%)、低下型(53.3%)和不稳定型(26.8%)3个潜在类别。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OR=10.689)是健康行为不稳定型的危险因素。小学及以下(OR=40.684)、初中(OR=18.105)和高中(OR=19.127)学历及农民(OR=31.886)是健康行为低下型的危险因素。健康知识方面,健康行为良好型得分高于不稳定型和低下型患者(F=28.74,P<0.05)。健康信念方面,健康行为良好型得分高于不稳定型和低下型患者(F=19.79,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与健康知识和信念关系密切,提示应对具有不同类别健康行为的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潜在类别模型的原理及技术,应用此技术分析抑郁性疾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的潜在分布,探讨潜在类别间的差异与含义。方法采用Mplus软件,对抑郁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7个SNPs检测数据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把7个SNPs检测数据分为两个类别,类别1以杂合子为主,类别2以纯合子为主,结合个体特质应对特征发现,类别1具有消极应对高倾向性,而类别2具有消极应对低倾向性。结论潜在类别模型综合了结构方程模型与对数线性模型的思想,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潜在类别数目来解释显变量之间的关联,由此提示我们潜在类别模型可以推广应用于基因组学与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通过收集浦东新区2003-2004年肿瘤登记资料和调查漏报、退卡原因,统计分析肿瘤漏报率以及构成比等指标。结果在肿瘤报告完整性和正确性方面,户口地址不全占80.76%;诊断部位不明确占7.69%;确诊时期未填占7.69%。从退卡数量按季度分析显示,第一季度退卡占40.38%;第二、第三、第四季度比例逐渐降低,分别为28.85%,21.15%,9.62%。在肿瘤报告及时性方面,各医院的门、急诊肿瘤病人漏报情况较为严重,分别占15.60%,17.50%。此外,B超室、放射科、CT室、内窥镜室的肿瘤漏报率依次为14.73%,14.29%,4,12.77%,12.71%。结论浦东新区各医院门、急诊肿瘤病人漏报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应加强肿瘤报告医生的培训;建立肿瘤报告签收制度;加大质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张龙 《预防医学论坛》2023,(9):673-676+692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了解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健康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2019-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城乡分层,在云南省昆明市某区范围,以区(街道办)委为重点区域设定人口分布监测点,采用KISH表法从每户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1名作为调查对象,共选择1 300名居民。对居民的健康基本知识和概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等健康素养指标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年度变化趋势,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建立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居民的健康素养类别。结果 2019-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增长,具备率分别为20.7%、24.6%、26.5%,EAPC为13.20%,但平均变化趋势并不稳定(t=4.356,P=0.144)。潜在类别分析表明,居民健康素养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各项统计指标支持了低健康素养与高健康素养的两分类模型。低健康素养与高健康素养居民在健康素养6类问题包括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2年3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深圳市3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已建档的36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的抑郁症状。采用Mplus 8.0软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对T2DM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分类。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潜在类别分析结果表明,T2DM患者的抑郁症状存在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无抑郁症状组(135例)、中度抑郁-症状高发组(90例)和中度抑郁-躯体症状和焦虑低发组(13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组相比,非在婚(OR=7.00,95%CI:2.11~23.22)、有吸烟史(OR=2.55,95%CI:1.27~5.10)、病程≥5年(OR=2.64,95%CI:1.48~4.69)的T2DM患者属于中度抑郁-症状高发组的可能性更高,而未参加医疗保险(OR=0.3...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农村基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肿瘤病例随访登记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丢失与缺失;缺失卫生专业人才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肿瘤随访登记数据利用不完全;流动人口因素,总结了肿瘤随访登记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关键是肿瘤病例信息的收集;县级及以上医院医师培训重点;肿瘤随访登记点工作人员,工作重心在总体把握登记点辖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开展情况;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反馈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9年四川省肿瘤登记覆盖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对四川省5个肿瘤登记点上报2009年肿瘤登记资料进行审核与评价,选取肿瘤登记数据质量达标的3个登记点,收集肿瘤登记数据,计算肿瘤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纳人分析的3个肿瘤登记点2009年报告肿瘤新发病例4667例,死亡3192例。恶性肿瘤发病率310.6/10万(男性377.9/10万,女性239.3/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263.4/10万,农村地区379.8/10万。发病率35岁“年龄组开始快速升高,80岁~时处于最高水平。恶性肿瘤死亡率212.5/10万(男性270.2/10万,女性151.2/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150.4/10万,农村地区303.2/10万。死亡率35岁~年龄组开始较为快速升高,70岁一开始迅速升高并无下降趋势。全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前几位的是胃癌、肺癌、食管癌、肝癌、直肠癌、乳腺癌,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9.12%。死亡率居前几位的是胃癌、肺癌、食管癌、肝癌、直肠癌,死亡居前10位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5.09%。结论胃癌、肺癌、食管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是威胁我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健康的主恶性肿瘤,应作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