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对比2组受检者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依据梗死灶面积的大小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划分为神经低度损害组、神经中度损害组和神经高度损害组,对比各组患者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患者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出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IL-6、MMP-9、UA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相关,其升高情况与脑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对ACI高危人群应尽早检测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以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酸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Adamas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64例,对照组(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7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68例为正常组。检测各组血清IL-6、hs-CRP及尿酸水平;预后评估工具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结果血清IL-6、hs-CRP及尿酸水平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GCS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NIHSS、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GCS为(3.32±0.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8±0.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6、hs-CRP、尿酸水平与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6、hs-CRP及尿酸水平明显增高,与病灶面积和预后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LDH)表达水平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到院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D-D及LD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s-CRP、D-D及LDH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m R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hs-CRP、D-D及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D-D及LDH水平与NIHSS、m 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2组患者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冠心病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按Adamas分类法分为大面积缺血脑卒中组35例,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39例;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为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尿酸、IL-6、hs-CRP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分别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估预后状况,对照组在体检时进行上述量表测评。结果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尿酸、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明显高于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NIHSS、AP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GCS评分明显低于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尿酸、IL-6、hs-CRP与NIHSS评分、AP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IL-6、hs-CRP水平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患者预后状况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酸酶A2(Lp-PLA2)、炎性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75例单纯脑梗死患者(无VD组)及60例脑梗死后VD患者(VD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PLA2、IL-6水平,通过干式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血清hs-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脑梗死后VD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诊断脑梗死后VD的价值,采用Pearson分析各指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D组NIHSS、ADL评分及血清Lp-PLA2、hs-CRP、IL-6均较无VD组高(P<0.05);年龄、Lp-PLA2、hs-CRP、IL-6均为影响脑梗死后V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诊断脑梗死后VD的AUC IL-6>hs-CRP>Lp-PLA2;Lp-PLA2、hs-CRP和IL-6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ADL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Lp-PLA2、hs-CRP和IL-6在脑梗死后VD患者中高表达,且明显与患者预后评分相关,可辅助VD诊断及评估患者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分类、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27例)和预后良好组(101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分类、APN、CRP水平,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RP、CRP/APN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预后不良组AP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预后不良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AP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IHSS评分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不一,血清中白细胞分类、CRP/APN水平与患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分为轻型脑梗死组(40例)、中型脑梗死组(48例)、重型脑梗死组(40例),以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Hcy、hs CRP及血浆FIB的水平.结果 (1)急性脑梗死患者Hcy、hs-CRP、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2)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三组Hcy、hs-CRP及FIB比较,水平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cy、hs CRP及血浆FIB的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9、0.427、0.366,P均<0.05);(4)Hcy、hs-CRP、FIB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阳性率(89.8%)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Hcy、hs-CRP及血浆FIB的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载脂蛋白A(Apo-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18、MMP-9、CRP、Apo-A检测水平。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比较3组血清IL-18、MMP-9、CRP、Apo-A水平差异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IL-18、MMP-9、CRP、Apo-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血清IL-18、MMP-9、CRP、Apo-A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组,3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NIHSS评分为(22.57±4.39)分,中度组为(11.74±2.84)分,轻度组为(3.94±1.03)分,3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3组血清IL-18、MMP-9、CRP、Apo-A水平与NIHSS评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IL-18、MMP-9、CRP、Apo-A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轻度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重度组;轻度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重度组,3组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MMP-9、CRP、Apo-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上述指标可用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7月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得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238例)与预后不良组(2~6分,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CysC、Hcy水平、NIHSS评分;分析血清CysC、Hcy水平、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CysC、Hcy水平、NIHSS评分均较预后良好组更高;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Hcy水平、NIHSS评分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水平高、Hcy水平高、NIHSS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05-20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cy(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及hs-CRP(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水平。同时根据不同脑梗死体积将观察组细分为小梗死组(35例)、中梗死组(35例)及大梗死组(30例),比较三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并分析脑梗死体积与血清Hcy及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及hs-CRP水平与梗死体积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梗死体积有显著的相关性。血清Hcy及hs-CRP的检测可应用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SAA、BDNF水平差异,分析两项指标水平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评估血清SAA、BDNF水平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BDNF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神经损伤程度的加重或梗死面积增大,血清SAA水平逐渐升高,而血清BDNF则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SA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BDNF水平则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SAA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mRS评分呈现正相关,而血清BDNF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mRS评分则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SAA与BDN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D-二聚体(D-Dimer,D-D)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判断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案资料,探究Hcy、D-D和PCT水平对ACI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Hcy、D-D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与重度梗死组患者Hcy、D-D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梗死程度加重Hcy、D-D和PCT水平增高,且3项指标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强相关性。结论血清Hcy、D-D和PCT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对准确评估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NEW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CT、hs-CRP、IL-6,探讨血清炎症因子与患者病情的关系,Cox回顾模型探讨血清炎症因子与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预后越差患者血清中PCT、hs-CRP、IL-6炎症因子水平越高,危险程度越高,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IL-6与患者NEW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5、0.584、0.457,P0.05),与患者临床预后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7、0.518、0.367,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PCT、NEWS评分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PCT、hs-CRP、IL-6与创伤性骨折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和7 d血清IL-1β、IL-6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在发病后1、3和7 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越大,则血清IL-1β、IL-6水平越高,其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0.01),但中度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核苷酸-210(miR-210)、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2例ACI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9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及观察组不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患者血清miR-210、HIF-1α水平,分析血清miR-210、HIF-1α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和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入院时血清miR-210低于对照组,HIF-1α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NIHSS评分的增加,血清miR-210逐渐降低,HIF-1α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R-210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HIF-1α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102例ACI患者中预后良好64例,预后不良38例。预后良好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3天血清miR-210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各时间点HIF-1α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10、HIF-1α水平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ACI患者血清miR-210、HIF-1α水平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判断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66例中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NIHSS评分≤16分)118例、重型组(NIHSS评分>16分)48例;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T-1、MMP-9、RDW-CV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患者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随访3月,病例组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与预后不良组(mRS≥2分)。结果三组间ET-1、MMP-9、RDW-CV比较:重型组>轻型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与ET-1、MMP-9、RDW-CV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预后不良组静脉溶栓、机械取栓、腔隙性梗死的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压、NIHSS评分>16分、脑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ET-1、MMP-9、RDW-CV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静脉溶栓、NIHSS评分>16分、脑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ET-1≥2.78 pg/mL、MMP-9≥43.11 ng/L、RDW-CV≥14.99%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结论外周血ET-1、MMP-9、RDW-CV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脑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关系,ET-1、MMP-9、RDW-CV联合预测脑梗死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改变与脑梗死的病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别测定发病24h内、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IL-6及IL-8水平,然后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含量升高,其高峰分别为发病24h内和第3天,达峰时间与入院时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无关,而峰值水平与入院时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内的血清IL-6水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水平升高呈时间依赖性,峰值与脑梗死的损伤程度、早期病情恶化有关,IL-6对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比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分析这些指标在不同分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价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SE、hs-CRP、D-D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小面积梗死、轻度者NSE、hs-CRP、D-D水平相对较低;NSE、hs-CRP、D-D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T细胞亚群与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预后不良及预后良好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监测患者血清中CRP、APN水平,并检测患者辅助性T细胞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探讨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RP/APN水平、T细胞亚群(辅助性Th17细胞、调节性Treg细胞)与患者神经功能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RP、CRP/APN水平分别为40.9±7.8、8.6±6.7,高于预后良好组,而预后不良组APN水平为1.9±0.8,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Th17、Th17/Treg细胞分别为1.19±0.17、0.15±0.04,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而Treg含量为5.25±1.71,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CRP/APN(P=0.014)、Treg细胞/Th17细胞(P=0.03)、NIHSS评分(P=0.012)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CRP/APN水平与及T细胞亚群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小面积梗死5例,中等面积梗死50例,大面积梗死31例;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轻型50例,中型45例,重型37例.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为(616.76±424.82)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6±38.5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T-proBNP水平大面积梗死患者[(842.22±328.54) ng/L]和中等面积梗死患者[(290.26±204.16) ng/L]均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137.38±89.6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面积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中等面积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梗死部位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临床神经功能损害重型患者[(1184.82±262.58) ng/L]明显高于中型患者[(542.82±228.84) ng/L]和轻型患者[(356.62±204.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型患者高于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T-proBNP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梗死面积呈正相关,NT-proBN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