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杂腹壁缺损,特别是巨大腹壁缺损的治疗仍然是腹壁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补片桥接修复术是用于复杂腹壁缺损外科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但其疗效远未达到理想的要求.在目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腹壁缺损病人实施桥接修复术并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对于提高腹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将会为未来桥接修...  相似文献   

2.
人工材料桥接修复腹壁缺损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桥接类似于构造一个结构单一的腱膜性结构,从而达到腹壁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桥接的要点包括:(1)维持补片适度张力。(2)使用轻量型大网孔补片。(3)补片前充分引流。(4)铺平补片并确切固定。桥接手术常见的术中并发症为肠管损伤;术后常见的短期并发症为血清肿、皮肤坏死、切口裂开、补片外露、腹腔间室综合征;术后长期并发症为补片膨出、补片感染和复发。合理处理桥接手术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各类问题,将有助于病人腹壁结构和功能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补片或复合补片修复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遗留腹壁巨大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的39例腹壁巨大肿瘤患者均采取了手术切除治疗。采用直接缝合腹膜关闭腹腔,并在腹膜外用PP补片修复缺损6例,采用带蒂大网膜加PP补片修复缺损19例,采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缺损14例。结果 39例中因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死亡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治愈。术后出现皮下积液5例,经穿刺抽吸,理疗和引流等措施治愈。随访34例,随访时间1~5年。在访的4例结肠癌患者和4例胃癌患者术后12~27个月均因肿瘤腹腔内复发及肝脏广泛转移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例,随访的全部患者未发生腹壁切口疝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PP补片或复合补片修复腹壁肿瘤切除后遗留腹壁巨大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或外伤等导致腹直肌缺失的患者使用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行腹壁缺损修补和重建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腹直肌缺失患者10例,采用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进行腹壁缺损修补和重建。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问诊、查体和腹壁CT检查评估患者腹壁重建和恢复情况。 结果10例腹直肌缺失患者中,腹直肌肿瘤9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8例),腹直肌外伤毁损1例(男性)。平均年龄(46.90±13.25)岁,体质量指数(23.10±3.98)kg/m2。9例腹直肌肿瘤中,原发性肿瘤8例,转移性肿瘤1例,均行腹直肌复合体屏障性切除。腹直肌外伤患者行毁损腹直肌切除。切除后腹壁缺损平均宽度为(11.70±1.89)cm,均采用单侧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进行腹壁缺损修补和功能重建,并采用补片加强修补。补片均为聚丙烯补片,平均大小为(420.00±154.91)cm2。平均手术时间(132.50±38.9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7.00±74.54)ml,平均住院时间(11.50±4.30)d。术后无腹外斜肌肌瓣缺血坏死,无切口裂开、手术部位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在术后随访行问诊、体格检查及腹壁CT检查,显示患者腹壁完整,功能恢复良好。平均随访时间(35.50±11.35)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疝形成或腹壁膨出病例。 结论腹外斜肌转移肌瓣修补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腹壁缺损修补技术,在腹直肌缺失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侵袭性纤维瘤病(AF)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交界性肿瘤,一般不具备远处转移能力,具有局部侵袭特性,复发率较高。对于腹壁型AF而言,根治性切除意味着腹壁完整性的破坏,切除肿瘤后的腹壁重建处理较为棘手。本研究探讨根治切除联合人工材料桥接治疗腹壁型AF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外老年外科收治的16例腹壁型AF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壁病灶一期根治性切除,并同期采用人工材料桥接的方式修复腹壁缺损。结果 1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8(70~235)min,肿瘤平均长径8.6(4~14)cm,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6 cm×8 cm~14 cm×19 cm。腹壁缺损采用人工材料修复重建,6例采用sublay桥接,9例采用腹膜内补片桥接,1例紧贴耻骨病例采用立体桥接。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报告均为AF,其中唯一男性患者检测到CMNNB1基因外显子3(T41A)突变。1例患者出现术后血清肿,开放伤口后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治疗,行二期缝合后治愈。余15例患者无伤口感染、补片感染、肠梗阻等严重术后并发症,伤口甲级愈合出院。中位随访46(12~110)个月,随访率100%,未见肿瘤复发,无慢性疼痛、补片感染、补片膨出及切口疝发生。结论 腹壁型AF可发生于腹壁肌层的不同部位,以局部包块为主要表现,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和保证阴性切缘可以有效避免肿瘤的复发,根治切除手术前应充分评估肿瘤大小、侵犯层面、缺损部位及范围,设计个体化手术方式,可有效达到腹壁形态和功能的重建。根治切除联合人工材料桥接修复切除后腹壁缺损治疗腹壁型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耻骨上疝修补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6例耻骨上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游离膀胱腹膜瓣、关闭肌筋膜缺损、放置复合补片并行贯穿腹壁的缝合固定,采用螺旋钉固定耻骨联合后方、双侧Cooper韧带。结果 55例病人顺利完成腹腔镜修补手术,仅1例因盆腔致密粘连而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测量疝环面积为(30.3±12.5)cm2,所用复合补片面积为(96.7±28.3)cm2。手术时间(66.4±35.5)min,术后住院(4.5±1.5)d。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8例(14.3%),其中膀胱破损1例,小肠浆肌层膜破损3例,术中腹壁下动脉损伤出血1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处理;术后血清肿2例,慢性疼痛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55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8±13.2)个月,仅1例病人复发。结论 腹腔镜耻骨上疝修补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开放人工材料桥接修复手术治疗腹壁巨大缺损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科收治的58例腹壁巨大缺损病人临床资料,其中19例腹壁占位性病变切除后缺损,35例巨大切口疝,3例腹壁外伤、感染后肌层毁损,1例先天性膈疝修补后腹腔容积不足延迟关腹,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本研究所有病人均达到预期重建效果。术后发生血清肿5例,通过重置双套管负压抽吸治愈。皮肤坏死、切口裂开、补片外露1例,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引流愈合。血肿1例,加压包扎保守治疗。补片感染1例,取出上层补片,应用VSD技术引流愈合。1例腹腔容积不足采用腹腔内修补(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Inlay桥接、补片外露的临时性关腹,通过3次VSD分期拉拢、关闭皮肤伤口。1例补片膨出,持续随访,未行特殊处理。随访12~156个月,3例失访,随访率为94.8%,未见疝或缺损复发。结论:对于肌筋膜层无法关闭的腹壁巨大缺损,开放人工材料桥接修补手术是腹壁外科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并发症可以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肿瘤切除后巨大腹壁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腹壁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腹壁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植入补片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行腹壁肿瘤切除术,试验组植入Proceed补片,对照组植入Composix Kugel补片。比较2组手术相关临床参数、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结果2组铺置补片时间及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至7 d,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拆线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试验组肿瘤原位复发1例,对照组肿瘤远处转移1例,2组患者腹壁修复材料腹腔面光滑,且均未见腹壁修复材料与肠管黏连。 结论采用Proceed补片和Composix Kugel补片对腹壁肿瘤切除后巨大腹壁缺损进行修复和重建,效果均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对大鼠腹壁缺损修复的作用。 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长因子VEGF165及FGF-21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选取30只SD大鼠,体质量100~120 g,手术造成1 cm×1 cm的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实验组)和聚丙烯疝补片(对照组)修补。术后1、2、4周分批取材(每时间点5只)对动物一般情况观察、手术部位血清肿形成情况检测、组织学观察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比较。 结果成功制备生长因子VEGF165及FGF-21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术后2组大鼠均健康成活,未发生疝瘘等不良反应,缺损得到完整修复。2组大鼠在手术部位血清肿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计数在术后1、2周低于对照组(56.3±7.3 vs 75.2±9.6,P<0.01;37.1±6.9 vs 53.7±8.1,P<0.05),在术后4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表明实验组手术部位的腹壁组织的炎症反应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部位腹壁组织TNF-α及IL-6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3.67±5.10 vs 194.43± 25.39,P<0.01;84.24±8.22 vs 171.41±15.86,P<0.01)。 结论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降低手术部位的炎症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种腹壁缺损修复技术治疗腹腔开放所致复杂腹壁缺损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9例因腹腔间室综合征或严重腹腔感染导致腹腔开放进而引起的复杂腹壁缺损行腹壁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手术时间(4.5±3.2)h,术后住院时间(9.0±4.2)d。术后腹壁缺损完全修复,且腹壁功能恢复良好患者7例;再发腹壁缺损患者2例。 结论联合应用多种腹壁缺损修复技术可以有效修复腹腔开放导致的复杂腹壁缺损,为这一困难临床结局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横肌松解术(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release,TAR)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收治的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中,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5.0±11.4)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31.15±5.83)kg/m2。平均腹壁缺损宽度(11.40±1.36)cm。22例为中线切口疝,3例为侧方切口疝。4例为复发性切口疝。所有患者均采用TAR+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进行腹壁功能性重建,并采用肌后补片加强修补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152.0±31.6)min,术中出血量(116.8±44.1)cm3,住院时间(13.9±2.9) d。术后有2例出现浅表手术部位感染,4例Ⅲ型血清肿,1例不完全机械性肠梗阻,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无补片感染、肠瘘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复发、腹壁膨出病例。 结论腹横肌松解术+后组织结构分离术是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术后腹壁膨出(bulging)及复发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的774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腹壁膨出及疝复发的发生率与临床病例因素的关系。 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15±2.60)d,随访时间3~78个月。术后腹壁膨出58例(7.49%),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急诊手术、是否使用补片、补片放置层次、手术入路、是否关闭腹壁缺损等与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腹壁膨出有关。 结论影响腹壁切口疝术后腹壁膨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是否急诊手术、是否使用补片、补片放置的层次、手术入路、是否关闭腹壁缺损。临床应加强术前病例的筛选,减少急诊手术的同时,严格控制患者体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植入修补、确实关闭腹壁缺损,并加强术后切口管理,以预防和减少腹壁切口疝术后腹壁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mini/less open sublay,MILOS)手术在腹壁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收治并接受MILOS手术修补的49例腹壁疝患者。 结果平均腹壁缺损宽度(5.27±2.95)cm,平均切口长度(4.89±2.13)cm。36例为切口疝,13例为脐疝(其中3例合并腹直肌分离症)。所有患者均采用MILOS手术完成修补,于肌后、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并放置密闭式负压引流管。平均手术时间(114.2±48.8)min,术中出血量(88.7±38.5)ml,住院时间(10.6±2.4) d。术后有2例(4.1%)浅表手术部位感染,1例(2.0%)Ⅲ型血清肿,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无肠梗阻、补片感染、肠瘘、慢性疼痛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复发、腹壁膨出病例。 结论MILOS手术是一种适应症较广的腹壁疝微创腹膜前修补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腹壁巨大缺损的修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手术切除致腹壁巨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4年~2004年,采用带蒂大网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12例因腹壁肿瘤切除致腹壁巨大缺损的患者,缺损范围10cm×7cm~25cm×17cm。结果12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获随访1~5年,无肿瘤复发,无腹壁切口疝、肠粘连、肠梗阻和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带蒂大网膜代替腹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腹壁缺损的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在保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二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例,行保乳术,术中行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修复乳房缺损。结果 7例患者术后网膜瓣均全部成活,乳房自然柔软外观形态良好,患者十分满意;1例在行腔镜下网膜游离时,网膜与左下腹壁粘连,游离时损伤网膜血管弓,只保留下部分网膜组织,因网膜瓣组织量少修复乳房外形欠佳。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行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乳房成形术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腹腔镜下获得大网膜瓣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有效的技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巨大腹壁疝修补术中应用主动减容手术对腹腔内高压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广元市中心医院就诊的40例巨大腹壁疝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巨大腹壁疝修补术联合主动减容手术。记录围术期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及疝复发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膀胱内压力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肠管长度(243.34±33.40)cm,拆线后手术切口均达到一级愈合。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随访9~12个月,疝复发率为5.13%。与术前比较,术后膀胱内压力明显降低[(11.19±1.84)cm H2O vs(19.78±2.32)cm H2O,P<0.05]。 结论巨大腹壁疝修补术联合主动减容手术切除部分网膜/肠管等脏器,可明显降低患者腹腔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开放手术联合腹腔镜技术(杂交手术)修补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11例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病人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见肠管损伤、心肺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80~244(151.9±65.2)min,疝环缺损最大径为3~8(4.5±1.2)cm。10例病人为小肠嵌顿伴肠梗阻,1例病人为肠系膜嵌顿;4例病人术中证实为绞窄性切口疝,术中探查为小肠缺血坏死,体外行坏死小肠切除吻合;术中4例病人发现有隐匿性缺损存在。病人术后排便时间为3~9(4.1±2.2)d,4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明显腹胀症状,对症处理2~7 d后缓解。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7~18(11.7±3.6)d。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均未出现肠梗阻、迟发性补片感染、补片膨出及疝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杂交手术修补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在韧带样纤维瘤病术后腹壁重建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1例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腹壁缺损使用人工补片行腹壁重建,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人工补片行腹壁重建,平均手术时间(97±33)min,平均住院时间(19.2±3.1)d,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伤口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局部异物感,无死亡患者,出现皮下积液者1例,经穿刺抽吸后治愈。随访时间7~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1.8±18.5)个月,肿瘤复发1例,无死亡患者,无补片感染、慢性疼痛及局部异物感等补片相关并发症,无肠梗阻及切口疝发生。 结论人工补片用于腹壁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设计一种新的胃浆肌层补片和大网膜组合瓣,用以修复慢性软组织缺损。先在10例胃切除病人,经胃网膜右动脉造影,并注入墨汁,以观察所能取得胃补片的最大面积。造影和染料注射实验提示胃网膜右动脉的单一动脉支足以灌注5×5cm~2的胃大弯侧前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壁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腹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腹部增强CT检查获取影像学信息,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储存,并应用Medraw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及数据分析,精准计算腹壁肿瘤体积和腹壁缺损面积,精准评估腹壁缺损分型及分区并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结果23例患者均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精准分型及分区及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其中原发性腹壁肿瘤患者15例,继发性腹壁肿瘤患者7例。腹壁肿瘤平均体积为(355.18±820.13)cm3,腹壁缺损平均面积为(216.2±145.49)cm2;术中平均出血量(334.78±271.54)ml,平均住院时间(21.22±8.65)d;平均随访时间为(12.1±6.87)个月。患者的存活率为86.96%(20/23),原发性腹壁肿瘤复发率为13.33%(2/15),继发性腹壁肿瘤复发率28.57%(2/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78%(8/23)。 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对腹壁肿瘤患者进行精准评估及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