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珠海市非糖尿病、高血压的慢性病患者的基层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珠海三个行政区共抽取3 212例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对纳入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居民的基本情况,比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医保类型、慢性病情况等。(2)居民首诊意愿,不接受首诊的原因;对其中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314名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非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意愿率和基层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珠海市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的基层首诊意愿达76.43%;慢性病病种顺序前五名主要是骨质增生、慢性消化道疾病、痛风病、高血脂及鼻炎;愿意进行基层首诊的患者共240人,愿意基层首诊的原因主要有:医疗机构就近及方便、价格不贵、病情轻、医保报销比例较大,人较少。而不愿到基层首诊患者的原因有医疗条件差、诊疗水平低、没有所需要的药物、习惯到大医院就诊等;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基层医疗机构是否为离家最近医疗机构、是否知晓家附近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满足患者基层诊疗需求、对整体服务水平是否满意、诊疗费用与上级医院差别的群体之间的基层首诊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得出,是否知晓家附近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满足基本诊疗需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诊疗费用差别是影响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不知道家附近有基层卫生机构(OR=0.043,95%CI:0.008~0.220,P=0.000)、基层卫生机构不能满足基本诊疗需求(OR=0.157,95%CI:0.086~0.286,P=0.006)、基层卫生机构费用与上级医院无差别(OR=0.418,95%CI:0.225~0.774,P=0.000)导致患者基层首诊意愿下降。结论珠海市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的首诊意愿较高。是否知晓家附近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满足基本诊疗需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诊疗费用差别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该地区存在的问题,应多管齐下,从政府、医保、基层机构三方面出发,通过合理政策的引导,推进基层首诊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访谈对成都市168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有52.3%的居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家庭年收入、医保类型等,基层首诊率城乡差异明显.结论:应加强对城市居民以及年收入较高者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其基层首诊率;进一步完善相关医保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医保政策对就诊居民的分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山东省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及其对首诊意愿的影响,为推动分级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对山东17地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965名居民中,1922人(64.8%)表示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281人(9.5%)表示不会在基层首诊,还有762人(25.7%)表示不确定。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居住地附近是否有步行20分钟到达的基层医疗机构,是否信任中医药服务,是否利用过社区的中医药服务是影响居民基层首诊意愿的因素。结论: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大基层中医药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可提高居民的基层首诊意愿,从而推动分级诊疗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联体背景下居民社区首诊意愿,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应对策略,为促进社区首诊的真正落实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阜阳市3区5县中各随机抽取1个区2个县,再从抽取的每个县(区)随机抽取4个社区,对抽取的每个社区按东、南、西、北、中五个位置各随机抽取5~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20%(281/412)的居民愿意选择社区首诊,其原因有就诊方便、手续简单、医保定点单位等,分别占87.90%、43.77%和37.72%(χ~2=970.560,P0.01);31.80%(131/412)的居民不愿意选择社区首诊,其原因有诊疗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就诊环境差等,分别占63.36%、51.15%和29.01%(χ~2=316.06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步行至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wice,CHS)机构时间、提供的CHS整体改善情况等4个因素可能是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50~59岁"年龄组(OR=3.19,95%CI:0.88~11.54)、从事商业和服务业(OR=1.63,95%CI:0.77~3.47)、步行至CHS机构时间10 min(OR=0.70,95%CI:0.42~1.19)和认为提供的CHS整体基本没变化(OR=1.82,95%CI:0.22~15.44)的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首诊。结论阜阳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较高,但仍有近1/3的居民不愿意接受社区首诊。为促进社区首诊制度的真正贯彻落实,需要在健康宣传与引导、硬件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医联体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就医首选医疗单位类型,分析影响居民选择医院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推动分级诊疗提供相关参考意见。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3个代表市区,每个区随机选取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3个,每个医疗机构随机选取50个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有效问卷927份。结果 59.2%的居民选择非基层医院,决策树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医保、月收入水平、是否有慢性病、医务人员水平对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有影响,其中居民文化程度和是否注重医务人员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医保为商业保险(OR = 4.57,P≤0.05)、自费(OR = 2.50,P≤0.01)的居民倾向于选择非基层医院。结论 鼓励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定完善的医保政策,加大各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居民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知信行与期望理论,探究、构建及验证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理论模型与形成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对杭州市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生的首诊认知水平、首诊能力自评、政策制度评价、首诊工作期望、工作满意度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基层医生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结果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率为76.4%(308/403);首诊工作正面期望(β=0.309)、首诊认知水平(β=0.216)、政策制度评价(β=0.184)、首诊能力自评(β=0.170),均直接影响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5类驱动因素对首诊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依次为首诊认知水平(0.536)、政策制度评价(0.494)、首诊能力自评(0.436)、首诊工作正面期望(0.186)、工作满意度(0.146)。结论首诊认知、首诊能力、政策制度、正向期望分别是驱动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重要前提、关键动力、有力保障、激发力量。建议政府及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首诊认知水平,系统提升首诊服务能力,协同完善财政投入、医保报销、转诊制度等政策引导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分级诊疗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地区农村基层首诊率不增反降,在自由择医的政策环境下,农村居民在无法确定疾病严重程度时倾向于选择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本文从政策视角梳理了我国农村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分级诊疗的适配逻辑以及当前分级诊疗治理的政策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疾病不确定感对居民首诊选择的影响,界定了农村居民认知偏差效应。最后提出了推进互联网首诊服务的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宣传,以提升基层首诊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出现流感样症状首次就诊情况,探讨影响流感样病例选择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首诊医院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院首诊工作、推进双向转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部分流感样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就诊特点等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00例流感样病例患者中,首先选择前往县区及以下医疗机构者就诊者仅有232例,占比38.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意愿(OR=3.900,95%CI=2.319~6.535)、交通方式(OR=4.666 4,95%CI=2.049~10.282)、候诊时间(OR=2.132,95%CI=1.352~3.356)是影响患者选择基层医院作为首诊医疗机构的主要因素。结论该区流感样病例首诊选择基层医院的就诊率不高,应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就诊意愿、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等,提高患者基层医院首诊就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居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利用现状、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7月~9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选取杭州、绍兴、湖州作为调查地区,采用方便抽样在3个地区各选取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机构,对调查当日就医居民进行拦截式调查。结果:45.5%的居民在近一个月内没有接受过基层中医药服务;居民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中医药服务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信任的医生”(36%);居民对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认同度得分最高(4.33±0.77),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环境认同度得分最低(3.60±1.08);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保类型在居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认同度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创新宣传方式,重视医生的医德培养;政府要完善中医药价格,加大医保对中医药服务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提高居民的基层首诊意愿,更好地利用基层中医药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分级诊疗制度下徐州城市居民基层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合理优化居民就医意愿。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城市居民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居民的基本信息、就诊意愿情况等。结果 710例城市居民中,发生常见病时,75.8%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候诊时间短、收费低、就医手续简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医疗费用低、与基层医疗机构近、有基层就医经历(OR=2.548)、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882)、支持分级诊疗制度(OR=1.710)、认为有必要开展双向转诊(OR=1.563)的居民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意愿较高。结论徐州城市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趋于合理,各级医疗行政部门应与医院相互协作,宣传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淮安市城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行基层首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淮安市城区520名城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城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淮安市城市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比较高(64.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为高中(含中专)(OR = 2.040),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OR = 2.338)和商业医疗保险(OR = 3.447)的城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比较高(P<0.05),年龄在25岁及以下(OR = 0.163)、25~39岁(OR = 0.386)、40~59岁(OR = 0.165),职业为企业职工(OR = 0.278)、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OR = 0.111)、个体工商户(OR = 0.250)、自由职业者(OR = 0.111)以及学生(OR = 0.119)、无业或失业人员(OR = 0.156)等未就业人员,对社区卫生机构非常不满意(OR = 0.200)和不太满意(OR = 0.386)的城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比较低(P<0.05)。结论 城市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不仅受自身人口学特征的影响,也受医疗制度和服务因素的影响,通过提高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覆盖率以及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基层首诊制度实施现状及效果,总结影响基层首诊制度的因素和各地发展基层首诊制度的举措,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共纳入36篇调查研究文献。[结果]基层首诊制度知晓率普遍不高,大多为40.00%~60.00%。基层首诊率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江苏省(71.13%~82.1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基层首诊意愿普遍较高,北京(56.80%~83.40%)、上海(62.33%~79.80%)、广东(54.40%~89.65%)高于其他地区。影响居民基层首诊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年龄,机构可及性,对机构人员、设备、药品的信任度等。[结论]居民对基层首诊知晓率普遍不高,居民有较高的基层首诊意愿但受机构可及性,机构人员、设备、药品的信任度等因素影响,应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保障基本药物充分供给,合理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熊咏珍  许晓佳    杨海云  潘聪聪  许伟华  杨艳艳  谢培豪    倪进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6,(18):3353-3357
目的 了解东莞市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东莞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首诊率和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798名中老年人,其中发生疾病时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16.6%;其中就职单位属性为民营企业的中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首诊率比就职党政机关的高(OR = 3.701,P = 0.023);而享受公费医疗的比使用城镇职工保险低(OR = 0.434,P = 0.025);健康状况一般化、不健康的均比健康人群低(OR = 0.496,P = 0.020,OR = 0.321,P = 0.035);首诊单位选择原因中认为是价格低的比因医保定点单位的高(OR=3.352,P<0.001)。影响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的因素分析中,健康状况为一般化的中老年人满意度低于健康人群(OR = 0.488,P = 0.016);家庭月收入为15 000~20 000元的低于30 000元以上的(OR = 0.059,P = 0.018)。结论 就职单位属性、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健康自评、选择首诊单位原因是影响中老年人首诊选择社区服务机构的主要因素。健康自评、家庭月收入是影响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分析与服务需求相关的因素,为制订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月通过"罗湖区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对罗湖区居民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网络调查,共收集有效答卷14487份。问卷主要内容为居民基本情况、期盼的家庭医生服务、支付方式、签约方式、医生团队信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诊和健康档案等。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罗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64.01%的调查对象希望有一个随时咨询的医生朋友,23.79%的调查对象希望政府全额购买服务,仅17.68%选择完全自付费用,67.22%的居民选择通过社区签约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医院就诊签约,65.43%的调查对象希望了解家庭医生团队的专业专长,53.59%的人希望知道家庭医生的电话、微信等联系沟通途径,80.47%的签约对象愿意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诊,83.13%的调查对象愿意为了健康自行到附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登记自己健康档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22)更希望政府全额支付家庭医生服务;企业员工(OR=1.15)和个体工商户(OR=1.22)、在罗湖居住或工作5~9年者(OR=1.12)、与其他家庭成员同住者(OR=1.40)以及深圳医保二档(OR=1.54)和三档者(OR=1.38)的网络签约意愿较高;女性(OR值分别为1.41、1.49)、<45岁(OR值分别为1.44、1.46)、企业员工(OR值分别为1.16、1.20)、罗湖居住≥10年(OR值分别为1.51、1.42)、与直系亲属同住(OR值分别为1.53、1.46)更倾向于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诊和更愿意主动登记建立健康档案(P<0.05)。结论罗湖区中青年人群对于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多样,应关注男性、年龄大、收入低、没有深圳医保一档人群的需求意愿,以期为居民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优质的家庭医生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年龄15岁以上的山东省居民的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意愿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340名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关于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利用意愿的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对中医药服务的熟悉程度、喜爱程度、是否利用过社区中医药服务、收入以及社区是否提供中医药服务影响居民利用意愿。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自身建设,筛选社区居民需求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提高居民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基层首诊意愿现状,分析社区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比例从上海市分层随机抽取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便利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居民开展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2 501份问卷,有效回收2 443份,有效回收率为97...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及签约后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首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2019年7-10月在东、中、西部三个样本市6家基层医疗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出口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484名基层就诊居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家庭医生内涵认识正确,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更高,由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了解家庭医生的就诊居民更愿意签约;清楚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保优惠和长处方政策,签约时间更长的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基层首诊。结论:应进一步通过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居民对家庭医生"健康管理者"内涵的理解,以需求家庭病床的居民为重点对象,促进有效签约;强化签约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医保优惠政策的认知,巩固续签意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患者对医联体的认知与满意度评价,探讨医联体模式下患者就医选择、基层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从北京市15个区抽取18个医联体,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1 280名医联体内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59.12%的患者了解医联体及相关政策,39.12%的患者对医联体满意;72.32%的患者愿意基层首诊;各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就诊医院类型、医联体了解程度、医联体经历、医联体满意度对基层首诊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医联体建设取得一定的效果,基层首诊意愿初步形成,但区域医疗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与患者基层首诊意愿具有相关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及现行医保政策等制约医联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北省黄骅市居民基层首诊和住院的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样本选择。根据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逐步回归法分析居民选择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结果]578户(96.3%)的家庭有基层就诊意愿。影响居民基层就诊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是否接受过基层医务人员主动服务的情况、地理位置和到最近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同距离。28户(4.7%)的家庭有基层住院意愿。通过不同层级之间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居民基层住院行为,发现影响基层医疗机构与县医院住院医保报销比例差距的因素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到最近基层医疗机构的距离。[结论]黄骅市居民的基层就诊意愿高,但居民到基层住院的意愿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患病时的就诊方式及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广东省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龄在10岁以上的就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医院1000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4份,有效回收率为97.6%。54.4%的医院患者和66.9%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愿意选择社区首诊方式;67.6%的医院患者和6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认为有必要实行社区首诊制度;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常住地区、收入水平和参保形式是影响患者社区首诊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广东省居民社区首诊意愿较高,但仍有部分居民对此持反对或观望态度;推广社区首诊制度,仍需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加快培养全科医生人才、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及制度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