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结直肠癌临床较常见,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进行有效的评估,利于手术顺利实施,本研究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前、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06-01-2018-06-01于鹤壁市中医院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80例结直肠癌患者CT检查肿瘤类型、病灶位置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CT检查T分期、N分期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进一步分析CT检查对结直肠癌分期的效果。结果 CT检查肿瘤类型、病灶位置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均为100.00%;CT检查对结直肠癌T分期的灵敏度为78.43%,特异度为55.17%,准确率为70.00%,阳性预测值为75.47%,阴性预测值为59.26%;CT检查对结直肠癌N分期的灵敏度为56.67%,特异度为78.00%,准确率为70.00%,阳性预测值为60.71%,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TNM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良好,在术前、术后评估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对中晚期直肠癌诊断、分期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30例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诊断为中晚期直肠癌,临床TNM分期、Dukes改良分期结果同病理检查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在中晚期直肠癌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且可对临床分期进行较好的判断,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在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在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89例患者中,T1期患者7例,T2期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TN分期和神经脉管侵犯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入选患者进行T分期和N分期,收集患者肿瘤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侵犯神经鞘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生存时间。结果随访3年期间,60例患者死亡10例(16.67%),存活50例(83.33%),平均生存时间(34.18±3.50)个月。不同T分期、N分期、神经脉管侵犯情况的患者随访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模型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神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TN分期、神经脉管侵犯情况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药敏性特征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374例结直肠癌患者,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药敏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存在强耐药性;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年龄、BMI、手术类型、TNM分期、手术时间、腹部手术既往史、糖尿病、术后造瘘存在相关性(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BMI 24 kg/m2、开腹手术、临床TNM分期、手术时间≥1. 5 h、腹部手术既往史、糖尿病、术后造瘘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病原菌常见为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及MRI成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和MRI检查.扫描结果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判读,并且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判读结果后与病理诊断T分期进行对比,结果:CT诊断T分期符合率为59(65.56%),MRI诊断T分期符合率为80(88.89%).结论:CT和MRI两组影像学检查均能辅助诊断直肠癌分期,但MRI诊断的符合度,特别是在T1~T3分期中显著高于CT扫描.  相似文献   

7.
童李李  林晓丹 《医疗装备》2024,(6):151-153+157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医院行造口术治疗的5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结果 5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444例未发生动力性肠梗阻,56例发生动力性肠梗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合并慢性病情况、造口术史、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术前放化疗无关(P>0.05),而与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期、手术时长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合并肠梗阻、结肠肿瘤、肿瘤病理分期Ⅲ~Ⅳ期、手术时长≥180 min是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合并肠梗阻、结肠肿瘤、肿瘤病理分期Ⅲ~Ⅳ期、手术时长≥180 min均是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发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7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3例,Cox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23.50%(43/18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13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FIB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FIB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侵犯、远处转移相关(P〈0.05);FIB、TNM分期、淋巴结侵犯、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FIB、淋巴结侵犯及远处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未转移的111例患者中,术后有47例出现转移,转移患者的FIB水平为(3.81±0.79)g/L,高于未转移者(P〈0.05);全组5年生存率为59.2%(126/213),213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551.72±153.48)d,与FI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1,P〈0.05)。结论 FIB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侵犯相关,FIB水平、淋巴结侵犯及远处转移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李林 《时尚育儿》2016,(12):197-19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与ERCC1mRNA表达相关性,为结直肠癌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送检的结直肠癌病例92例,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情况,应用RT-PCR相对定量分检测肿瘤组织ERCC1mRNA表达水平.结果:92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共有29例发生了k-ras突变,突变发生率为31.5%.k-ras突变型患者ERCC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k-ras野生型患者(P<0.05).不同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ERCC1mRNA表达水平(△CT)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RCC1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与k-ras突变发生呈正相关(r=0.667,P<0.05).结论:结直肠癌k-ras突变与ERCC1mRNA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可能与结直肠癌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耐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及总医院2012年-2017年收治的125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高危因素。结果 (1)125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骨转移发生者106例(8.46%),其中多发骨转移者84例(79.25%);骨转移病灶常见部位有骨盆、胸椎、腰椎、肋骨、四肢骨;溶骨性骨性改变92例(86.79%),成骨性病变6例(5.66%),混合型骨破坏8例(7.55%);其中合并至少2处其他部位转移者81例(76.4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肿瘤分期、CEA水平、病理类型、合并其他部位转移、骨转移类型、骨转移后化疗与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晚(Ⅳ期)、合并≥2处转移部位、CEA水平升高异常和骨转移后无化疗等4个因素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临床分期晚(Ⅳ期)、合并≥2处转移部位、CEA水平升高异常和骨转移后无化疗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50例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将其中24例Ⅱ~Ⅲ期患者设为对照组,26例0~Ⅰ期患者设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短期疗效、手术安全性及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0~Ⅰ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短期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性较高,但对于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需完善术前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纳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确保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郭家胜  黄影 《药物与人》2014,(6):108-109
目的:探讨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对Dukes A期直肠癌的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病理证实的18例Dukes A期直肠癌患者CT诊断、分期及病理结果符合率,评价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临床应用价值意义。结果: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对18例Dukes A直肠癌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8.9%,CT分期与病理分期为Dukes A2期符合率为80%。结论: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对Dukes A期直肠癌诊断有重要价值,是直肠癌一种新且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王亮  许庆文 《现代保健》2011,(16):192-194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治疗上主要依靠手术切除以及放射、化疗等综合治疗.但其术后5年生存率仅50%左右,目前尚无早期有效的检测手段来明确肿瘤的分期及有无转移,也是患者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nail是近年发现的锌指转录因子,其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Snail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方向.本文综述该因子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4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0.24%(85/420);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占75.29%(64/85),深部切口感染占22.35%(19/85),器官腔隙感染占2.35%(2/85)。共分离病原菌9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5株,56.13%)。超重或肥胖(BMI≥23)、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3.5 h、Dukes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超重或肥胖、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长和Dukes分期高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50例,感染率为16.9%;共检出6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57.8%,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32.8%,真菌6菌株,占9.4%;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为24.1%,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较无糖尿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ukes分期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伤口感染与患者体质肥胖、糖尿病及Dukes分期有重要关系,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并就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肿瘤分期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00株,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4.0%、18.0%、12.0%、9.0%、9.0%,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脂肪液化、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切口裂开,分别占24.0%、21.0%、12.0%、9.0%,体质量指数、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肥胖、糖尿病以及Dukes分期均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对此类患者应作出正确评估及相关预防性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IL-8及MCP-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悬浮芯片系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及正常人血清中趋化因子IL-8及MCP-1表达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IL-8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手术治疗后,表达有所降低,但仍较正常对照组高;趋化因子MCP-1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手术治疗后,表达有所升高,但仍较正常对照组低;趋化因子IL-8及MCP-1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侵袭范围无关。结论外周血清中趋化因子IL-8及MCP-1的含量能够反映结直肠癌患者机体的肿瘤负荷状态,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及复发相关,在结直肠癌的筛查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5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为17.86%,以手术部位感染最多见,占65.85%;主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3.795,P=0.001)、Dukes分期为D期(OR=8.505,P=0.001)、侵入性操作>3种(OR=3.901,P=0.001)、陪护感染(OR=6.682,P=0.001)和手术持续时间>4h(OR=9.626,P=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来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加快术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小RNA-181a(miR-181a)、微小RNA-1260b(miR-1260b)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其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81a、miR-1260b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索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81a表达量降低,miR-1260b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181a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miR-1260b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miR-181a低表达组和miR-1260b高表达组患者术后随访期总生存率低于miR-181a高表达组和miR-1260b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较高临床分期、miR-181a低表达、miR-1260b高表达是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81a表达降低、miR-1260b表达增加,其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可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